学术投稿

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

崔顺子

关键词:内镜中心, 医院感染, 管理现状, 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也日益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和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AMEs基因、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AMEs基因:aac(3)-Ⅰ 11株为55.0%、aac(6′)-Ⅰb 12株为60.0%、ant(3″)-Ⅰ15株为75.0%、aph(3′)-Ⅰ15株为75.0%,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 17株为85.0%,其余7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检出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阳性率高;在氨基糖苷类耐药株中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检出率高.

    作者:童辉;蒋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常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13 879例住院患者血清进行HIV抗体筛查.结果 13 879例住院患者中,有42例HIV抗体为阳性,检出率为0.30%;在检出的42例HIV感染者中,年龄在8月龄~83岁,以青壮年居多;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人群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高达59.52%.结论将HIV抗体检测作为住院患者的一个常规检测,可以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医源性传播,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书蓉;贾淑芳;唐超;薛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从而对医院真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方法对医院2007年9月-2010年6月送检的489份患者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489例患者共检查出真菌72株,阳性率为14.7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70.83%,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89%;恶性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的滥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对所试药物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ET)、益康唑(ECO)、咪康唑(MIC)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ECO和KET,耐药率高达23.61%和26.39%,NYS和MIC的耐药率>12.00%.结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滥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的真菌及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吕世良;贾勇士;吴树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轻便移动式紫外线灯架的研制

    目前,在医院使用的紫外线消毒设备,通常采用的是固定安装式和紫外线消毒车,固定安装式照射常有盲区,而且无法按需移动,有效消毒范围受限,从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紫外线消毒车通常较为笨重,移动时震动大、噪声响,且由于自带线缆较短,常需与接线板配套使用.由于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场所流通的紫外线消毒车产品价格较高.因此,笔者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操作灵活、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照射角度大,并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的轻便可移动式紫外线灯架,该设计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作者:郭睦群;韩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联合药物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 了解1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联合用药对其体外的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治疗MRSA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试剂盒及VITEK-2细菌分析仪鉴定到种,MRSA鉴定应用乳胶凝集试剂盒;利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等5种抗菌药物的物体外抗菌活性,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从医院感染的标本中分离获得110株MRSA,ICU分离率为36.4%;110株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96.3%和71.8%;利福平分别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联合FIC<1的协同作用均>74.5%,左氧氟沙星分别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联合FIC<1的协同作用均<35.4%;各种联合药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ICU是MRSA感染的重要来源,应对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对中重度感染患者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联合药物进行优化治疗.

    作者:徐修礼;张鹏亮;樊新;刘家云;孙怡群;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10月进行治疗的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开放式椎体后凸成形术组,B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每组各13例;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血清CRP、IL-6、IL-8及TNF-α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感染发生率A组为23.1%、B组为0;B组术后1、3 d血清CRP为(27.86±6.34、13.24±4.68)mg/L,IL-6为(176.50±13.05、98.77±9.86)ng/L,IL-8为(298.64±23.56、156.41±25.60)ng/L,TNF-α为(23.24±4.01、15.09±3.50 )ng/L;A组CRP(18.12±5.06、8.76±2.15)mg/L,IL-6为(113.02±12.45、72.37±10.87)ng/L,IL-8为(245.96±22.38、102.34±23.14)ng/L,TNF-α为(16.20±2.78、9.46±2.96)ng/L;B组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较好,优势明显.

    作者:刘佐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不同消毒因子的抗力研究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不同消毒因子的抗力.方法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持续灌流培养技术、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以及扫描电镜技术进行人工培养生物膜对不同消毒因子的抗力研究.结果体外连续培养5~7 d的聚四氟乙烯管内壁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稳定,不易冲洗脱落,膜中细菌浓度达105~106 CFU/cm2,生物膜对0.55%邻苯二甲醛(OPA)耐受时间为3 min,作用5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对200 mg/L有效氯耐受时间为5 min,作用7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500 mg/L有效碘耐受时间为10 min,作用20 min可达到完全杀灭;对1000 mg/L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作用30 min仍然有大量细菌存活.结论体外培养生物膜对0.55%邻苯二甲醛、200 mg/L有效氯、500 mg/L有效碘、1000 mg/L PHMB均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应引起医院消毒的高度重视.

    作者:陆龙喜;陆烨;林军明;许激;朱一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04株胆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9例胆汁标本,共304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4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5%,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4%、粪肠球菌16.8%、肺炎克雷伯菌11.2%、铜绿假单胞菌8.9%、阴沟肠杆菌7.9%;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结论胆道感染菌种在增加,菌群在变化,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在增加;治疗胆道感染应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袁兴贵;严培军;俞南松;朱小祥;崔昱春;鲁葆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滥用抗菌药物分析及对策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逐年上升,耐药病例逐年增多.笔者就临床中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寻求改善和治理方法,以减少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发生,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王春光;缪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而老年人又因各种代谢机能的减慢、衰退,骨折愈合迟缓,所以老年人骨折的预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杨丽君;刘宁;周培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76株血液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培养与鉴定,用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出病原菌5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革兰阴性菌330株,真菌33株,分别占总数的37.0%、57.3%、5.7%;居前3位的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株、大肠埃希菌72株、肺炎克雷伯菌57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和42.1%;MRCNS、MRSA及产ESBLs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医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必要,可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赵硕;朱以军;单小云;徐瑞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循证法应用于环氧乙烷灭菌质量控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循证法应用于环氧乙烷灭菌(EO)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通过利用循证法开展人员培训,并应用于EO灭菌器的安装及质控灭菌物品的洁净度、正确选用包装材料及控制灭菌过程的EO气体浓度、温湿度和过程追溯,并通过对灭菌器运行的每锅次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对无菌物品定期进行无菌试验,综合评判EO的灭菌效果.结果 72锅次4835件物品的灭菌合格率100.0%.结论应用循证法可做好环氧乙烷灭菌质量的控制.

    作者:何惠燕;徐凤琴;李丽娇;古小玲;刘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科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5月发生医院感染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按照1∶2配比设立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检验χ2、t检验显示,9个变量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与性别构成、体重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相关因素:年龄小、实施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重症监护(参数估计值分别为8.89、8.12、5.98、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3.34、2.79、2.47、2.14.结论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尤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88件不锈钢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09年2月我院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对各科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实行下收下送.2009年4月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进行检查,分析不锈钢器械生锈产生原因,探讨改进措施.

    作者:邓筱娟;陈文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52例CCU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3%,平均疗程11.5 d,细菌清除率达84.4%,不良反应发生率7.6%.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CU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可作为CCU中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经验性用药.

    作者:黄旭梅;戴海岳;王凯华;胡黄;王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39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43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为48.2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16%.结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发生.

    作者:杜贤;李世葵;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及措施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对策.方法以检验科工作人员为中心,分析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检验科本身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危险因素.结论检验科的职业安全防护亟需得到重视,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综合考虑改善职业安全防护.

    作者:顾长国;张新颜;李硕;周琳瑶;曾琳;裴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供应室集中消毒氧气湿化瓶的效果观察

    我院自2010年3月开始,对全院氧气湿化瓶采用由供应室集中消毒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分组对照组:2010年1-2月对23个临床科室自行消毒的104个氧气湿化瓶进行分期抽样检测,各临床科室均采用传统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法.观察组:2010年3-4月对23个临床科室由供应室集中消毒的114个氧气湿化瓶进行分期抽样检测.

    作者:王晓霞;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病原体分布

    目的 了解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为主,回顾性调查为辅的方法,对2009年医院33 54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956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1例发生3次医院感染,24例发生2次感染,共982例次,例次感染率2.93%;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649例,占66.09%,下呼吸道感染115例占11.71%,消化道感染152例占15.48%,切口感染32例占3.26%;病原微生物培养送检764例,送检率为77.80%;主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152株,酵母样真菌62株,轮状病毒54株,大肠埃希菌45株,屎肠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医院感染发生日期中位数为入院后6 d.结论医院感染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应作为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作者:白丽霞;李霞;赵东蔼;张小娜;周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产金属β-内酰胺酶IMP-4肺炎克雷伯菌调查分析

    目的 对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KPN)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产碳青霉烯酶(KPC)分析.方法 2010年4月2株KPN分别分离自天津市红桥医院1例住院患者的尿标本和痰标本,MIC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ESBLs确证试验检测其是否产ESBLs,PCR扩增blaIMP、blaVIM和KPC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2株KPN均为多药耐药菌,其中从尿中分离的KPN(HQU)对亚胺培南耐药,从痰中分离的KPN对亚胺培南敏感,均产ESBLs;从尿中分离的KPN携带MBLs基因blaIMP-4,且定位于质粒上;未检出blaVIM和KPC基因.结论产blaIMP-4型MBLs KPN的出现提示耐药性传播广泛,临床应加强耐药监测和严格药物使用.

    作者:韩秀峰;苏旭;井良义;刘广文;董杰;王志锐;朱韬;穆祥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