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供应室消毒包的处理与管理体会

吴嵩芝

关键词:供应室, 消毒包, 处理, 管理
摘要:换药包和拆线包是外科常用的两种消毒包.为确保临床使用,便于管理,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手术室内镜灭菌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方便、合格、能延长内镜寿命的灭菌方法.方法 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和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法消毒内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灭菌方法均达到灭菌要求;内镜采用戊二醛浸泡法灭菌每次需要10 h,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每次需要55 min;灭菌相关器械损耗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0.17%,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剂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3.23%,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内镜,灭菌周期短,质量可靠,对内镜损伤小,对人和环境无害,是内镜首选的灭菌方法.

    作者: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沈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进引流管的消毒方法

    引流管护理中改变传统的消毒方法,以喷式消毒剂替代棉签蘸取消毒液消毒引流管及引流袋的方法,减少因更换引流管消毒不到位所致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大限度简化护理流程,降低消毒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6967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40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8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95%,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率为18.83%;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3.22%;真菌感染也占较大比例,占36.91%,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为首;感染与年龄、抗肿瘤治疗、侵入性操作和滥用抗菌药物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 恶性肿瘤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英;陈艳华;陆一平;李晖;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志贺菌属分离株中发现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

    目的 明确志贺菌属(SHI)对氯霉素的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属对氯霉素耐药基因(catB、cmlA);并应用DNA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 20株志贺菌属对氯霉素耐药率为70.0%;检出氯霉素cmlA基因阳性2株(阳性率10.0%),未检出catB基因;cmlA基因阳性产物测序确定为cmlA1.结论 本组志贺菌属中检出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这是志贺菌属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作者: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海;卢红梅;李桂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状况、病原菌特性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选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分离的232株深部真菌在痰液中检出率高,占74.1%,其次是尿液,占17.2%;在232株真菌中假丝酵母菌属占96.6%,是真菌感染的主要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8.6%,其余依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为13.8%、10.3%、8.6%、4.3%;分离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很高,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稍低.结论 深部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种间差异,对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现象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作者:王文平;朱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3次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从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失败的基本环节入手,查找原因,跟踪调查,制定对策.结果 包装材料不符合灭菌要求、包装方法不规范、灭菌前查对不认真、装载过挤均是引起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待灭菌物品的质量,熟练掌握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

    作者:姚卓娅;王丽君;李兰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强保洁员的规范化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除医务人员做好必要的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外,保洁员正确做好环境卫生,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桂存;卢宝珍;陈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10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假丝酵母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假丝酵母菌属分离培养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K-B法,观察111株假丝酵母菌属对益康唑(ECO)、制霉菌素(NYS)、伊曲康唑(ITR)、酮康唑(KET)、氟康唑(FLU)、5-氟胞嘧啶(FCT)、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结果 111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占70.27%,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1.62%,其他假丝酵母菌占8.1%;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原发疾病依次为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假丝酵母菌属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益康唑.结论 真菌感染与原发病及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玉林;郭凤玲;史跃杰;郭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PAE)为条件致病菌,该菌广泛分布在水、空气、土壤、医院环境中,同时也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作者:胡琴;陆学东;陈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进清洗方法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

    目的 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改善复杂医疗器械清洗难度.方法 以清洗难度大的各类穿刺针为供试品,自行设计清洗架,以超声等清洗方法为主,设手工清洗为对照组,与超声1、多酶2、超声加喷淋3为观察组;试验多个时间段并重复3次,每次取不同供试品各3枚;完成程序后用血迹残留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观察1、2组血迹残留检测试验棉拭子变为蓝色或浅蓝色,示有血迹残留,观察3组清洗20 min血迹残留试验结果棉拭子达到不变色,说明清洗合格.结论 特定清洗架和超声加喷淋清洗,清洗洁净度提高.

    作者:王素珍;刘正祥;杨帆;季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临床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从所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6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9株(24.9%),革兰阴性菌982株(61.2%),真菌224株(14.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分别为60.5%和54.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N)的检出率为30.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0.5%,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结论 3年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多药耐药的细菌及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李方去;李向阳;杨锦红;方晔;韩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鲍氏不动杆菌儿童分离株qacE△1-sul1及IntⅠ1基因与抗菌药物多药耐药性关系研究

    目的 鲍氏不动杆菌(ABA)在儿科临床分离株的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整合酶基因(IntⅠ1)以及与该基因阳性细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28株ABA收集自2006年分离的儿科住院肺炎患儿的深部痰培养标本,均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和GNS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qacE△1-sul1与IntⅠ1基因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果 检测的28株ABA中3株呈多药耐药性,阳性率10.71%,复方新诺明(SXT)检出4株耐药菌株,耐药率14.29%,qacE△1-sul1基因检出11株,阳性率为39.29%,IntⅠ1基因检出4株,阳性率14.29%;4株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包括3株多药耐药株)均检出qacE△1-sul1和IntⅠ1基因,其余7株qacE△1-sul1基因阳性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表型敏感.结论 ABA儿童分离株对SXT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获得了qacE△1-sul1基因;对于复方新诺明表型敏感,但qacE△1-sul1基因阳性菌株也应引起重视,防止在抗菌药物的压力下,出现耐药;因qacE△1-sul1、IntⅠ1基因两者之一为阳性即可表明该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即可能含有多药耐药基因,其对抗菌药物表现多药耐药性,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赵瑞珍;郑跃杰;陈乾;糜祖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效果.方法 连续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监测,并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结果 2000-2002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79%,2003-2005年为2.63%,后者比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作者:魏雪芳;邵宜波;张磊;王春华;顾有为;杨;琦;何源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的三级组织管理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用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组成一个上至领导、下至临床医护人员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人重视、层层把关、处处落实.结果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各项医院感染制度与措施得以落实,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 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可行手段.

    作者:牛延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其ica操纵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致病物质在临床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对医院的114株CNS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同时PCR扩增icaD基因.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高(41.2%);分离的CNS,其ica操纵子携带率以深静脉置管(44.4%)、伤口分泌物(42.1%)和血液(36.8%)较高,而呼吸道标本占24.0%,尿液占14.1%;ica操纵子阳性菌株的比率以表皮葡萄球菌高(42.6%),溶血葡萄球菌为19.0%.结论 ica操纵子可出现在多种CNS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CNS存在于不同部位具不同意义,呼吸道和尿标本中检出的CNS应慎重评价,血液中分离的CNS污染的可能性大;以PCR技术扩增ica操纵子,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梁冰;叶嗣颖;于红;顾大勇;姜美娟;王华强;刘妮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原体药敏检测的试验药物浓度与报告方式调查

    现阶段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品种多,所用的试验药物浓度不尽相同,将给支原体流行病学、耐药性调查及临床经验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翟文海;王虹敏;王晓丹;张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耐药性与季胺类化合物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测定临床连续分离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qacE△1基因.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3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90.0%,ESBLs检出率为45.0%;qacE△1基因阳性34株(阳性率56.7%).结论 大肠埃希菌具多药耐药特征,qacE△1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王伟;毛剑锋;徐伟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体外耐药监测

    目的 探讨医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医院感染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CNS采用VITEK 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依据NCCLS/CLSI2004年规则判断结果.结果 258株CNS中溶血葡萄球菌111株(43.0%),占第1位,表皮葡萄球菌98株(38.0%),占第2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51.9%,MRCNS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结论 CNS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之一,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药耐药,糖肽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董明驹;史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分离自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E)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ATB微生物鉴定仅鉴定细菌,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和ant(2″)-Ⅰ等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36株PAE中aac(6')-Ⅱ阳性19株52.8%、aac(3)-Ⅱ阳性17株47.2%、aac(6')-Ⅰ阳性4株11.1%和aph(3')-Ⅵ阳性1株2.8%,而其他基因均阴性,共有28株(77.8%)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作者:赵书平;李琳;姜梅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干部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干部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老干部病房2005年1月-2007年12月HAP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前5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82%)、肺炎克雷伯菌(14.94%)、金黄色葡萄球菌(13.22%)、鲍氏不动杆菌(9.2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8.62%);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结论 综合性医院老干部病房HAP发病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及时掌握HAP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剑江;余晶波;李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