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卓娅;王丽君;李兰香
目的 了解老干部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老干部病房2005年1月-2007年12月HAP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前5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82%)、肺炎克雷伯菌(14.94%)、金黄色葡萄球菌(13.22%)、鲍氏不动杆菌(9.2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8.62%);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结论 综合性医院老干部病房HAP发病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及时掌握HAP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剑江;余晶波;李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了解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生率及发病与治疗经过,报道如下.1.1 资料我院2005年医院感染共计1054例,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全院感染的34.26%.
作者:李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7年夏季我科同时收治两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致角膜溃疡患者,经过我们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平;刘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探索ICU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的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以ICU感染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质控点,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实施早期目标干预.结果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过程管理模式的实施,持续改进了ICU医院感染管理内涵质量,使ICU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合格率由2004年的87.2%上升至2006年的95.3%,降低了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过程管理模式是预防为主的、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的管理方法.
作者:顾萍;袁咏梅;丁晓萍;鲁菊英;张燕萍;许波银;姜燕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56株MRSA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对青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mecA)及耐消毒剂基因qac(A/B).结果 56株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9%、23.2%、82.1%、87.5%、89.3%、92.9%、96.4%,对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均耐药;共检出mecA基因54株(96.4%),qac(A/B)基因31株(55.4%).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为多药耐药菌,qac(A/B)基因携带率很高.
作者:冯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抽查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历224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共涉及9类29种抗菌药物,用药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用药频度(DDDs)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五水头孢唑林.结论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更换频繁、使用时间长、重复用药等问题.
作者:李冬梅;吕娟丽;何慧丽;刘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SXT)耐药相关基因的流行状况及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2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法对SXT耐药相关基因(sul1、dfrA1、dfrA12和dfrA17)检则,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中,SXT耐药19株(95.0%),3种基因sul1、dfrA12和dfrA17阳性率分别为80.0%、20.0%和65.0%,dfrA1基因为阴性,有17株检出dfrA基因(85.0%),共有18株检出sul 1和(或)dfrA基因(90.0%).结论 大肠埃希菌中dfrA基因和sul1基因同时表达或单独表达均可导致SXT耐药,在大肠埃希菌检出sul1、dfrA12和dfrA17基因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金法祥;汤佳良;李水法;王华钧;钟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针对压力蒸汽灭菌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湿包问题,笔者就其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干燥时间不足、干燥方式不同,是影响灭菌包干燥的主要原因.
作者:姜国秀;刘晓鹏;王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方便、合格、能延长内镜寿命的灭菌方法.方法 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和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法消毒内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灭菌方法均达到灭菌要求;内镜采用戊二醛浸泡法灭菌每次需要10 h,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每次需要55 min;灭菌相关器械损耗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0.17%,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剂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3.23%,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内镜,灭菌周期短,质量可靠,对内镜损伤小,对人和环境无害,是内镜首选的灭菌方法.
作者: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沈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测定临床连续分离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qacE△1基因.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3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90.0%,ESBLs检出率为45.0%;qacE△1基因阳性34株(阳性率56.7%).结论 大肠埃希菌具多药耐药特征,qacE△1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王伟;毛剑锋;徐伟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换药包和拆线包是外科常用的两种消毒包.为确保临床使用,便于管理,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吴嵩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宫腔管吸引头为细管腔器械,使用后管腔内沾染大量干涸的污染物,给清洗消毒工作带来了困难.
作者:罗颖;魏静蓉;周亚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引流管护理中改变传统的消毒方法,以喷式消毒剂替代棉签蘸取消毒液消毒引流管及引流袋的方法,减少因更换引流管消毒不到位所致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大限度简化护理流程,降低消毒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庭老年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调查近3年出院的108例家庭老年鼻饲患者现状,对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家庭老年鼻饲患者发生各种感染83例,其中69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感染的83.13%;因误吸、胃→咽部→下呼吸道逆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是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家庭老年鼻饲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受凉感冒、更换胃管不及时也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对家庭老年鼻饲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增加营养摄入、及时更换胃管、加强预防误吸的健康宣教,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费益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则敏感性较低,在2.3%~58.8%.结论 根据医院耐药监测结果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作者:张静萍;朱婉;陈佰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控制医院感染,除医务人员做好必要的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外,保洁员正确做好环境卫生,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桂存;卢宝珍;陈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对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33 695例,发生医院感染1477例,以回顾性调查方式进行分析,按2001年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作者:钟振锋;萧帼穗;王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监测静脉置管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结果 118株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属7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5.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40.0%;革兰阴性杆菌41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检出率为18.2%、30.0%;MRS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保持了很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应重视耐药菌的检测与报告,及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吴晓燕;张金业;龚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铜绿假单胞菌(PAE)为条件致病菌,该菌广泛分布在水、空气、土壤、医院环境中,同时也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作者:胡琴;陆学东;陈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假丝酵母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假丝酵母菌属分离培养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K-B法,观察111株假丝酵母菌属对益康唑(ECO)、制霉菌素(NYS)、伊曲康唑(ITR)、酮康唑(KET)、氟康唑(FLU)、5-氟胞嘧啶(FCT)、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结果 111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占70.27%,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1.62%,其他假丝酵母菌占8.1%;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原发疾病依次为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假丝酵母菌属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益康唑.结论 真菌感染与原发病及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玉林;郭凤玲;史跃杰;郭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