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应建飞;吕火祥

关键词:胆汁, 培养病原菌,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摘要: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957份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7份胆汁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38株,阳性率为66.67%;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3.09%)、肺炎克雷伯菌(11.19%)、粪肠球菌(8.67%)、屎肠球菌(5.78%)和铜绿假单胞菌(4.69%);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7.22%)为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5.4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达73.61%,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达84.72%.结论 致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3种菌为常见,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阿米卡星联合氨苄西林可作为胆道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5-2007年临床分离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了解其变化趋势,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分离出的17923株菌株,分析其分布、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排在前9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屎肠球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首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现下降的趋势,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分离出的病原菌仍然是医院患者的常见感染菌,同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作者:刘娟;王雪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英国先德Tiek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药敏结果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ICU近4年VAP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73株,分离率69.3%,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革兰阳性球菌143株,分离率26.6%,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真菌22株,分离率4.1%;大多数病原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VAP病原菌种类多而复杂,呈多药耐药,应重视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耐药性监测,提高治愈率.

    作者:金艳;张春和;郭爱兰;徐锋;马金群;陈东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供应室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

    供应室人员如何预防血源性感染非常重要.笔者对供应室血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柴剑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培养法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进行支原体检测,同时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67份标本中支原体感染率为46.07%,其中单纯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为41.57%(11例)、单纯人支原体(Mh)感染率为1.50%(4例),Uu+Mh混合感染率为3.00%(8例);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高,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次之;耐药率高的是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结论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的感染已相当普遍,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从而大限度地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余玲玲;杨锦红;舒旷怡;杨海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2006年1-12月外科手术后感染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的195株致病菌,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NC31鉴定板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培养出的1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4%,革兰阳性球菌25.6%,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结论 密切监测外科感染病原菌,对预防治疗外科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家聪;胡凯峰;朱广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75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B系统和纸片扩散法对中段尿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3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主要的致病菌(57.6%),其次为肠球菌属(14.4%),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有13.6%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及利奈唑烷为敏感.结论 临床医师应关注泌尿道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传领;韩立中;倪语星;陆甜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层流手术室的洁净管理

    我院自1999年5月正式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手术环境的元菌要求和无菌效果,满足了各类手术需要.现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及护理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呼吸机启动48 h以后至人工气道拔管后48 h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随着呼吸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医院的ICU和CCU后,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1 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3].

    作者:陈汝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恶性肿瘤医院败血症患者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6.864)、原发感染灶(OR=20.189)、中心静脉置管(OR=28.664)、激素使用(OR=8.355)、中性粒细胞<0.5 g/L(OR=12.090)、血白蛋白<35 g/L(OR=3.758),均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石娜;徐卫;薛利霞;舒雪芹;温鸿;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72例脑瘫患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脑瘫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近两年脑瘫住院患儿1272例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9.28%,例次感染率9.75%;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多见,占总感染47.46%,其次是胃肠道,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引起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脑瘫患儿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年龄、生理及疾病特点加强监护,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王荥新;蒋雪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957份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7份胆汁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38株,阳性率为66.67%;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3.09%)、肺炎克雷伯菌(11.19%)、粪肠球菌(8.67%)、屎肠球菌(5.78%)和铜绿假单胞菌(4.69%);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7.22%)为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5.4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达73.61%,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达84.72%.结论 致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3种菌为常见,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阿米卡星联合氨苄西林可作为胆道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

    作者:应建飞;吕火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患者腰段硬膜外术后止痛硬膜外导管末端细菌培养

    目的 观察患者腰段硬膜外术后止痛硬膜外导管尖端细菌异生的情况.方法 10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ASAI级或Ⅱ级,选取L1-2棘间隙在无菌条件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后用低浓度局麻药及芬太尼行硬膜外术后止痛,3 d后在无菌条件下拔除硬膜外导管,剪取尖端2 cm送细菌培养.结果 共有9例患者硬膜外导管尖端发生细菌异生(9.0%),检出表皮葡萄球菌6株(66.7%);肠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酵母菌属各1株,各占11.1%;无1例患者出现硬膜外感染的征象.结论 腰段硬膜外术后止痛的病原菌异生发生率较低,临床上未出现硬膜外感染征象,术后3 d内行硬膜外止痛可不考虑硬膜外感染的威胁,但对高危人群,仍以应用一定的预防措施为宜.

    作者:张岩;王立水;梁立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诊科病房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科病房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特点.方法 对急诊科与呼吸科2007年感染标本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率的对比.结果 2007年急诊科分离出菌株340株、呼吸科分离366株;分离的病原菌前8位两科大部分相同,其中主要有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之和在急诊科>40.0%,呼吸科约60.0%;但同一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两个科室有较大的差别.结论 结论急诊科病房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与呼吸科基本相似,但其抗菌药物敏感率与呼吸科不同.

    作者:钱远宇;孟庆义;罗艳萍;刘杰;陈力;贾立静;孙菁;孟凡山;马劲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院感染在急诊室的隐患因素及管理

    急诊室是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首诊窗口,它的工作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流动性大,急诊室医务人员往往重视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却忽视了引起医院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严重者导致治疗失败或死亡.

    作者:吕金女;赵云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感染特点,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尿路感染63例,发病率9.53%;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留置导尿时间、APACHEⅡ评分有关;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革兰阴性菌31.87%,革兰阳性菌27.46%;ICU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ICU院内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杨静;滕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量化考评在内镜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性教学医院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量化考评的经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内镜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纳入医疗质量检查体系,实施考评.结果 实行量化考评3年来未发生过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量化考评结果逐年提高,内镜科从2005年的85分升至96分,喉镜室从80分升至96分,纤维支气管镜从85分升至98分,实现了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结论 搞好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组织健全、科室积极配合与共同管理是保证;量化考评是有效措施.

    作者:杨怀;杨锦玲;李红灵;徐艳;雷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5-2007年呼吸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医院呼吸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呼吸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菌株264株,革兰阳性菌68株(25.8%),革兰阴性菌165株(62.5%),真菌31株(1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77.1%,3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索的耐药率为44.4%~66.7%;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70.0%的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结论 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符合近年来病原菌的变化趋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日趋增高,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玉燕;吴春明;许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细节管理

    目的 探讨加强细节管理以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强化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以细节管理为中心.采取了日常督导检查和定期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缺陷明显减少,2007年较2006年减少52.00%;无菌手术感染率下降,2006年为0.49%,2007年为0.31%.结论 加强细节管理有利于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37份痰标本中672份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3.72%;672份阳性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8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46株(69.82%),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157株(20.0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真菌79株(10.10%),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对青霉素大部分耐药.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毛娟华;徐林燕;郑逸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科护士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数观察研究

    目的 研究外科护士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数,为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督查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医院7个外科病区的护士手卫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2008年3月10日-7月20日,7个外科病区共观察了474个自昼工作时间段,记录了5887次的手卫生情况,需采用皂液加流水洗手3620次(61.49%),可采用含醇手消毒剂搓手2267次(38.51%),平均每个工作小时需实施手卫生的频次为(12.4±2.4)次/h(95%CI:12.2~12.6);7个外科病区的在岗护士人数的平均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33±0.18,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经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0,P<0.01).结论 医院外科病区护士平均手卫生理论频数为(12.4±2.4)次/h,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呈正相关.

    作者:任淑华;赵洪峰;陆骏;李虹;章磊玉;钟益萍;周金玉;陈蕾;邵礼仙;李芬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