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的突变模式.方法 在核酸序列比对的基因上,设计靶向HBV各基因型核心区的通用引物.PCR扩增血清病毒DNA,经DNA测序和随后的序列分析,检测和分析核心区的突变模式.结果 在34例可检测样本中,共有23例患者存在HBV核心区突变;其中,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的A1762T(50.0%)和G1764A(52.9%)是常见的突变位点,并且,通常表现为双碱基突变;其次是核心(C)基因区的L60V氨基酸突变(17.6%);就各基因区的突变频率而言,BCP区、前核心(Pre-C)区和C基因区突变患者分别有18、6、10例,其中,BCP区通常表现为A1762T和G1764A双突变(94.7%),pre-C区以G1896A为常见(83.3%),C基因区则主要是L60V的氨基酸单突变(50.0%).结论 HBV核心区常见的突变形式是BCP区A1762T和G1764A的碱基双突变;由于HBV核心区基因具有复杂的突变模式,因此,研究HBV核心区基因突变模式对HBV感染的病情预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庆;王贵宇;黄君富;潘虹;李君;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的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3D血液细菌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和德灵的Microscan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 在13 766份标本中,1468份标本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0.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4株,占50.0%,革兰阳性球菌476株,占32.4%,真菌233株,占15.9%,其他25株,占1.7%,分离率居前3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大肠埃希菌149株(20.2%)、肺炎克雷伯菌119株(16.2%)和铜绿假单胞菌85株(11.6%),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80株和肺炎克雷伯菌36株分别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53.7%和30.3%,其药敏结果耐药率较高.结论 3年医院的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ESBLs阳性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严重,对血培养中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帆;刘智勇;韩林妍;罗阳;陆家栋;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并分析其药敏谱.方法 收集深圳南山区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32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PSE5药敏试剂条测试;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菌株用改良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共分离出323株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46株(14.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5.4%和26.3%,多黏菌素E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依然有非常好的效果,敏感率达到96.9%;铜绿假单胞菌泛耐状况不容忽视.结论 加强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按照药敏试验选择治疗药物,以防止菌株扩散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谢小军;吴少苑;王冲;曾忠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腔镜清洗、灭菌的佳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临床使用过的腔镜分为环氧乙烷灭菌人工清洗组、环氧乙烷灭菌机洗组、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人工清洗组、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机洗组,研究各组清洗、灭菌的效果.结果 人工刷洗加超声组清洗合格率为97.5%,机器清洗组合格率为73.3%,人工清洗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机器清洗组(P<0.05);环氧乙烷灭菌组和过氧化氢灭菌组均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等离子灭菌时间短于环氧乙烷灭菌时间,但准备工作较繁琐,准备时间长于环氧乙烷灭菌,同时生物监测结果时间需要48 h;而环氧乙烷灭菌的灭菌时间长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但准备工作简单,准备时间较短,生物监测只需4 h.结论 人工刷洗加超声清洗腔镜是较理想的腔镜清洗方法,具有可靠、耗时短、节水等优点;环氧乙烷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均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两种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医院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作者:王洪梅;杜丽萍;徐海凌;苏涛;初玉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月-12月临床真菌培养标本,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78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高为615株(62.9%),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47株(15.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130株(13.3%);真菌分离率居前5位的科室是呼吸内科、ICU、脑外科、老年科和血液科;痰液标本真菌检出率高,为60.9%,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好,敏感率为94.3%.结论 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有所上升,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夏涵;张晓兵;黄君富;龚雅莉;刘智勇;罗阳;陈元树;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阐明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比较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病毒载量(VL)和HIV-lp24抗原检测3种实验方法对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效果,明确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非特异性发生率,为修订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56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的92份标本,以随访后的HIV血清学状况为金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在鉴别不确定结果方面的效果.结果 92份标本中有88份呈现14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p24、gp160以及gpl60p24是常见模式,其余9种呈散在分布,31例中27例随访阴性,4例发生HIV抗体阳转,阳转率26.7%;WB的非特异反应率87.1%,LIA的非特异反应率为3.2%,病毒载量的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HIV-1 P24抗原的漏检率为9.2%.结论 只有出现gp160+p24带型的病例发生HIV抗体阳转,其余带型均表现为非异性反应,LIA、VL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现有的HIV不确定标本的感染状况.
作者:王海燕;杨晓莉;王莉;马艳华;曹广亚;郭素菊;辛武;陈激扬;李军;李清波;罗效梅;鲍作义;李敬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6-2007年各季度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66%、5.97%;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高,其次为泌尿道;危险因素以留置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为多;对出院的医院感染病例和非氏院感染病例进行比较,年龄、住院天数、死亡率、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感染、保护易感宿主、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沈贻萍;糜琛蓉;钱培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8年痰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规律.方法 采用MicroScan板条或API鉴定系统鉴定病原菌,用K-B法及VITEK2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2008年医院痰培养阳性标本主要分布在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及儿科等;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前8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0%)、白色假丝酵母菌(18.0%)、鲍氏不动杆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6.5%)、肺炎克雷伯菌(6.0%)、阴沟肠杆菌(4.0%)、流感嗜血菌(3.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5%);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菌株,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较敏感;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不动杆菌属对美罗培南、亚胺堵南、头孢哌酮和米诺环素较敏感.结论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多药耐药性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潘虹;刘春江;黄庆;汪广杰;龚雅莉;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由于外科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还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因此,外科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维护身心健康.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5年开始我们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方式的下收下送,从节省时间、减少人力资源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下收下送方式1.1 改革前床位数1500张,10个人分为5个下送组,下送车10辆,人均服务150张床位.每个小组2人,两辆车,1人收污染物品,1人发无菌物品.1个下送小组负责8~10个科室,每个小组上午和下午分别占用90 min,每到1个科室都要与科室的护士当面清点污染物品后再接收无菌物品,后双方签字.在每个科均要停留10~15 min.
作者:孙艳华;赵庆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538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1-12月临床住院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葡萄球菌属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进行MRSA、ESBLs的检测.结果 在12571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5382株,其中G-细菌3390株,占62.98%;G+细菌953株,占17.71%,真菌1039株,占19.31%;除真菌外的4343株病原菌中,位列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0.5%)、鲍氏不动杆菌(11.2%)、大肠埃希菌(10.8%)、肺炎克雷伯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3%);病原菌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ICU、肝胆外科和儿科;病原菌耐药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约50.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的敏感度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真菌感染所占比例仍较高;因此,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波;府伟灵;蒋滢;刘智勇;龚雅利;张晓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振动排痰机对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11月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使用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叩击法促进患者排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日均排痰量分别为(40.70±4.10)ml与(35.50±3.4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有效排痰率分别为85.00%与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0%与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7.65±3.81)d与(28.27±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确应用振动排痰机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对控制医院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邓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1,2].
作者:府伟灵;罗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为了解小儿内科息儿的病原菌及其分布,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9月入住小儿内科的46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景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11月ICU患者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用临床肺部感染状况评分系统(CPIS)相关资料的收集,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44.53‰,经ASIS法计算后,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76.38‰;VAP患者死亡率为60.23%,带管时间与年龄在死亡和存活的V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作者:王豪;刘丁;陈萍;成瑶;王政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中心供应窀无菌室环境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调查2007-2008年中心供应室无菌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 空气和环境物品卫生学检测合格率为91.1%~97.2%,灭菌包质量检查合格率为99.2%~100.0%,无菌窀温、湿度检查达标率分别为92.3%和88.8%.结论 完善各项管理措施,严格无菌?室消毒制度,专人负责,职责明确,重视可能导致污染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无菌室环境质量的重要对策.
作者:陈红花;钱小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加强动物实验室的感染管理,保证屏障内动物实验区及动物饲养区达到相应的环境要求.方法 对实验室采取严格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标准的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屏障设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对SPF区采取一系列的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执行气流、人流、物流和动物流的标准操作规程等.结果 医院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建成肩用2年多来,温度、湿度、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压强梯度、菌落数、噪声等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论 只要管理措施得力有效,就能保证屏障设施内环境的持续净化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作者:何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对真菌性血液感染常见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状况及真菌血症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69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的基础疾病,50.0%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且患者在血培养采样前1周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菌药物;69例真菌血症中,53例(76.8%)与假丝酵母菌属有关,但仅18例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真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4.9%;不同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 真菌血症多发生于基础疾病严重者,由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导致的败血症在真菌血症中占很大比例;部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应重视对血液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及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张晓兵;龚雅利;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寄居于人体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但在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接受介入性诊疗操作的患者中,该类菌属则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在人群、尤其是在医院内人群带菌率和耐药株比例高,是医院感染的得要病原菌[1].它不仅在正常宿主组织中引起感染,而且能够黏附在内科装置材料上形成生物被膜[2],因此更容易产生抗菌药物耐药性.
作者:王向党;金海英;陈红英;张芳;鲁燕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对皮肤屏障功能的逐渐认识,原刷子刷手已被人们认为是不必需的,用含乙醇的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方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我院采用爱护佳外科无水洗手液外科洗手方法效果作总结.
作者:王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