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涵;张晓兵;黄君富;龚雅莉;刘智勇;罗阳;陈元树;府伟灵
目的 应用茎环分子探针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katG315codon点突变,运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直接观测液相中探针与katG315codon扩增产物杂交后的荧光信号,并与测序结果比较以验证该检测方法.方法 运用软件:Beacon designer设计katG基因包含315codon的茎环分子探针,建立其扩增体系及分子信标芯片检测方法;对扩增产物测序并作比较.结果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观测到结核标准株及耐异烟肼PCR产物与探针杂交后荧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株耐异烟肼组与10株H37RV标准株对照组荧光信号强度比较,耐异烟肼组315codon突变检出率为44%,茎环分子探针检测方法与测序法符合率97.5%.结论 茎环分子探针技术是一种具有高灵敏核酸点突变检测技术;荧光分光光度计液相荧光检测方法与测序法符合率较好.
作者:陈庆海;张波;罗阳;匡红;钟敏;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流行趋势,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1-2007年某医院痰标本微生物学培养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构成,MRSA的流行趋势及其耐药性,采用随机对照,将100例MRSA感染性肺炎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予万古霉素、痰热清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治疗.结果 32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 308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62株,MRSA分离率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P<0.05);78.07%MRSA来自医院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与MSSA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痰热清+万古霉素联合治疗MRSA感染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万古霉素(P<0.01).结论 MRSA是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除万古霉素外,MRSA对其他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中药痰热清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MRSA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宋志香;芦苇;陈亮;王爽;李兴广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阐明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比较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病毒载量(VL)和HIV-lp24抗原检测3种实验方法对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效果,明确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非特异性发生率,为修订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56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的92份标本,以随访后的HIV血清学状况为金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在鉴别不确定结果方面的效果.结果 92份标本中有88份呈现14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p24、gp160以及gpl60p24是常见模式,其余9种呈散在分布,31例中27例随访阴性,4例发生HIV抗体阳转,阳转率26.7%;WB的非特异反应率87.1%,LIA的非特异反应率为3.2%,病毒载量的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HIV-1 P24抗原的漏检率为9.2%.结论 只有出现gp160+p24带型的病例发生HIV抗体阳转,其余带型均表现为非异性反应,LIA、VL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现有的HIV不确定标本的感染状况.
作者:王海燕;杨晓莉;王莉;马艳华;曹广亚;郭素菊;辛武;陈激扬;李军;李清波;罗效梅;鲍作义;李敬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538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1-12月临床住院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葡萄球菌属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进行MRSA、ESBLs的检测.结果 在12571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5382株,其中G-细菌3390株,占62.98%;G+细菌953株,占17.71%,真菌1039株,占19.31%;除真菌外的4343株病原菌中,位列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0.5%)、鲍氏不动杆菌(11.2%)、大肠埃希菌(10.8%)、肺炎克雷伯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3%);病原菌分离阳性率较高的临床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ICU、肝胆外科和儿科;病原菌耐药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约50.0%,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的敏感度较高;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真菌感染所占比例仍较高;因此,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波;府伟灵;蒋滢;刘智勇;龚雅利;张晓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措施,对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高峰;焦玉冰;穆燕红;于静;张狄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设计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embB330codon位点分子信标,运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分子DNA探针与embB330codon扩增产物杂交后的荧光信号,比较该位点突变株与标准株.方法 运用软件Beacon designer设计embB基因包含330codon的分子信标,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embB330codon扩增片段与探针杂交后荧光信号,比较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结果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到结核标准株及embB330codon突变株PCR产物与探针杂交后荧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株耐乙胺丁醇组与10株H37RV标准株对照组荧光信号强度比较,耐乙胺丁醇组embB330codon突变检出率为3%,测序法突变检出率为3%.结论 分子信标技术可以有效检测embB330codon单碱基靶点突变,应用荧光显微镜观测荧光杂交信号非常灵敏.
作者:陈庆海;刘星;黄君富;罗阳;匡红;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构建一种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NA传感器多聚T尾型探针敏感膜制备新方法,同时对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探讨.方法 设计一种多聚T尾型探针,固定在压电QCM DNA传感器晶振表面,对探针固定浓度.杂交温度和杂交时间等因素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将构建的多聚T尾型探针DNA传感器和普通探针DNA传感器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比较两种传感器的频率响应性能,同时对该压电QCM DNA传感器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探针佳固定浓度为2.0 μmol/L,适杂交温度为40℃,适杂交时间为90 min;多聚T尾型探针DNA传感器的响应性能显著大于普通探针DNA传感器(P<0.05),可以重复使用7次.结论 基于多聚T尾型探针的压电QCM DNA传感器,具有杂交效率高、技术难度低、频率响应性能高等优点,在压电QCM DNA传感器基因检测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夏涵;黄君富;王丰;陈鸣;黄庆;王珏;陈庆海;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振动排痰机对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11月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使用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促进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叩击法促进患者排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日均排痰量分别为(40.70±4.10)ml与(35.50±3.4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有效排痰率分别为85.00%与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0%与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7.65±3.81)d与(28.27±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确应用振动排痰机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对控制医院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邓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军队医疗机构在应急状态下采供血保障与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军队医疗机构在应急血液保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尤其在血液动员、采血、储存、运输、输血、应对措施等重点环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军队应急血液保障中对于感染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尚存在诸多不足,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应急血液保障水平,降低输血性医院感染风险.结论 改进与完善军队应急血液保障管理体系,大限度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儒青;王甜甜;叶延瑶;赵树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对真菌性血液感染常见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状况及真菌血症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69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的基础疾病,50.0%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且患者在血培养采样前1周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菌药物;69例真菌血症中,53例(76.8%)与假丝酵母菌属有关,但仅18例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真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4.9%;不同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 真菌血症多发生于基础疾病严重者,由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导致的败血症在真菌血症中占很大比例;部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应重视对血液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及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张晓兵;龚雅利;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以往,医院的重点放在患者的医疗安全,而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则还是个薄弱点;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则是对患者的健康维护,因此职业安全与医疗安全同样重要.笔者探讨促进和提高供应室洗涤员职业防护依从性的方法.
作者:吴可萍;高传江;陈树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的突变模式.方法 在核酸序列比对的基因上,设计靶向HBV各基因型核心区的通用引物.PCR扩增血清病毒DNA,经DNA测序和随后的序列分析,检测和分析核心区的突变模式.结果 在34例可检测样本中,共有23例患者存在HBV核心区突变;其中,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的A1762T(50.0%)和G1764A(52.9%)是常见的突变位点,并且,通常表现为双碱基突变;其次是核心(C)基因区的L60V氨基酸突变(17.6%);就各基因区的突变频率而言,BCP区、前核心(Pre-C)区和C基因区突变患者分别有18、6、10例,其中,BCP区通常表现为A1762T和G1764A双突变(94.7%),pre-C区以G1896A为常见(83.3%),C基因区则主要是L60V的氨基酸单突变(50.0%).结论 HBV核心区常见的突变形式是BCP区A1762T和G1764A的碱基双突变;由于HBV核心区基因具有复杂的突变模式,因此,研究HBV核心区基因突变模式对HBV感染的病情预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庆;王贵宇;黄君富;潘虹;李君;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透析患者中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44例,医院感染率49.43%;血透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发生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52.27%),其次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25.00%)、尿路感染(15.91%)及肠道感染(6.82%);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白蛋白越低、年龄越大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血透室及相关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加强对血透室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明确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减少血透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于敏;王姣;史耀勋;陈芝;刘晓玲;王汉斌;文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对皮肤屏障功能的逐渐认识,原刷子刷手已被人们认为是不必需的,用含乙醇的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方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我院采用爱护佳外科无水洗手液外科洗手方法效果作总结.
作者:王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TB-IGRA)定量试验用于临床诊断结核的实验价值.方法 收集患者血清及痰标本,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γ-干扰素的含量、ELISA法定性检测血清HIV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FQPCR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结果 TB-IGRA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度为93.34%;82例肺结核病患者中,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DNA和结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4.63%、76.83%和40.24%,经卡方检验,TB-IGRA与另3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1).结论 TB-IGRA较灵敏、特异,是一种诊断肺结核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华;黄圣文;罗振元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对免疫PCR HIV-1 p24抗原检测体系的检出限、特异性和重复性等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建立的免疫PCR体系检测p24抗原,讨论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和重复性指标,将空白对照的非特异性扩增条带用荧光密度值(FI)定量,初步提出特异性扩增下限的判定方法.结果 将非特异性扩增荧光密度值的(+3s)作为特异性扩增信号的判定下限,免疫PCR检测p24抗原的检出限为0.1 ng/L.结论 检测方法的检测限、特异性与重复性能满足HIV-1 p24抗原检测的需要.
作者:郑姬;府伟灵;蒋天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检验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在高危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1 血液性感染的因素1.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主要是含有HBV、HCV、HIV、梅毒,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针头及医疗器械,经破损的皮肤及黏膜直接接触传播.1.2 感染危险因素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而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患者多数来自农村,是血液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高度易感者.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作为白血病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MSP和RT-PCR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未治疗)外周血雌激素(ER)受体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表达状态,Western-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株以5'-Aza-Dc去甲基化前后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6种白血病细胞株以5'-Aza-Dc去甲基化后ER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97.5%的急性白血病患者ERα-A启动子呈甲基化状态并导致其表达异常.结论 白血病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ERα-A)存在异常甲基化现象并导致其基因表达沉默,可能为白血病的致病机制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提示ERα-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有可能成为白血病的新的参考标志物.
作者:姚婕;张晓兵;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鲍氏不动杆菌可引起各种呼吸系统、尿道、创面感染甚至败血症.近年来本菌从临床标本分离率亦有上升的趋势,为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荣;曹晶晶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加强动物实验室的感染管理,保证屏障内动物实验区及动物饲养区达到相应的环境要求.方法 对实验室采取严格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标准的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屏障设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对SPF区采取一系列的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执行气流、人流、物流和动物流的标准操作规程等.结果 医院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建成肩用2年多来,温度、湿度、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压强梯度、菌落数、噪声等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论 只要管理措施得力有效,就能保证屏障设施内环境的持续净化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作者:何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