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芙莉;苏芳;蔡英莉
目的探讨和总结综合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归纳统计门诊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及门诊部各科室空气及诊疗器械带菌情况. 结果门诊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有门诊手术室、注射室、输液室、口腔科等;门诊部流行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 结论加强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刘利;施金玲;余建华;吴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3 356例创伤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 结果 146例患者患获得性感染,感染率为4.35%,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皮肤感染及泌尿道感染为常见,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G-菌为主. 结论分析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止医院感染流行的有效手段.
作者:游剑明;杨雪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医用纸包装的阻菌效果. 方法 72个用医用纸包装的实验包灭菌后存放24周,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同时观察实验包的重量、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细菌含量的变化. 结果尽管在不同时间实验包的重量、室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细菌含量不同,但所有的实验包在24周内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结论医用包装纸阻菌效果非常可靠,将来可能取代布包装.
作者:宋婉丽;张红鹰;王华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4月~2002年2月 SICU机械通气期间肺炎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S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病原菌总数69.4%;革兰阳性菌占病原菌总数30.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而对其他抗生素(15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甚至完全耐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 结论 S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普遍较高,治疗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安小虎;袁应华;王丽萍;刘晓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 方法对585株肺炎克雷伯菌(269株)和大肠埃希菌(316株)用VITEK-32和GNS-506药敏卡测定ESBLs,同时用NCCLs(1999年版)推荐的筛选法和表型确证法同时进行对照监测. 结果仪器法、确证法、筛选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23.9%、23.4%、21.5%,产ESBLs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 结论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BL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德全;季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生物监测是通过标准化的菌株和合乎要求的抗力来考核整个灭菌负荷是否灭菌合格,监测环氧乙烷(EO)气体灭菌效果的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市场上快速的生物指示剂培养仅4 h就可阅读结果,避免了多年来生物培养需2~7 d才能测试出结果的弊病.该生物指示剂为自含式,即培养基底物内含有特殊的荧光物,灭菌后压碎安瓿使培养基与菌片沾在一起(测试管),并取同批号未灭菌的指示剂(对照管)同置于快速生物培养仪中4 h即可阅读结果,阅读灯显示绿色(阴性),表示无活性酶与培养基的荧光物结合释放出荧光,表示芽胞未被杀灭.快速生物监测要求只有在生物测试管阴性、对照管阳性时,表示本锅次灭菌合格.该监测方法较简单方便,但在整个操作环节中需防范干扰因素导致的假性结果:才能确保结果的正确性.笔者在使用及试验中曾遇到因某些因素干扰导致的假性结果,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盛翠宝;袁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解β-内酰胺酶(BETA)在前列腺炎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中的分布状况,我们对其中分离的156株8种葡萄球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及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测,并对其8种葡萄球菌进行了耐药检测及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艳;阿扎提古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消毒效果已得到肯定,我院从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毛刷检出1株腐败假单胞菌.但从前后10日内微生物室的标本中并没有检出此菌.
作者:赛海芳;荣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如各类传染性疾病、各种消毒剂、抗肿瘤药物、放射线、机械性损伤及心理压力等.特别是一些高危科室的护士,其面临的职业危害程度更大,如手术室护士、供应室护士、内窥镜室护士、门急诊护士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映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相关因素,其确切传播途径尚不明.有研究表明可能为口-口及粪-口途径.HP感染多在儿童期发生,成人感染相对较少.然而医务人员HP感染率升高.内镜师的HP感染率可能亦有升高,但报道结果不一致.这些研究均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然而,血清学并不是HP活动性感染的精确指标.近一项研究采用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HP,并未发现消化内镜师感染率升高,研究表明护理人员较健康志愿者更易感染HP.重症护理人员因其处理鼻胃管,经常接触患者胃液而致感染HP危险性进一步升高.Robertson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因此,抑制重症患者体内HP可能使护理人员的HP感染率降低.选择性肠道灭菌(SDD)是为防止吸入性肺炎采用的一种措施,近来研究表明它可使重症患者死亡率降低20%.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SDD能有效抑制HP,因此,我们猜测在重症患者采用SDD抑制HP可能降低从患者到护理人员的HP传播,基于这一猜测,我们比较了以下各组人员的HP感染率:常规施行SDD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未施行SDD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及其他医务工作者.
作者:邓敏;董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基本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职能.
作者:黄晓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关于TT病毒(TTV)的致病性及是否属嗜肝病毒目前仍有争论,为了解肝炎患者中TTV感染情况及有TT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我们从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对北京地坛医院肝炎科收治的547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留取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从中发现120例血清TTV-DNA阳性者,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刘雅;李杏红;王融冰;何忠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戊二醛因高效、低毒已广泛应用于各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但对内镜的外胶管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我院所用戊二醛为中性溶液,用于临床内镜的消毒与灭菌,但使用数月后各腔镜外管出现了不同程度腐蚀,分析原因如下.
作者:夏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引起肠球菌感染上升的原因,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2000~2001年度1 91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做痰培养前1周内使用头孢菌素类和其他抗生素后,分离出肠球菌的情况和对2001年度肠球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01年度的982例患者中使用头孢菌素类的616例,分离出肠球菌98例,分离率为15.9%,366例使用其他抗生素的患者分离出肠球菌16例,分离率为4.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1),2000年度的936例患者中分离出肠球菌46例,其中使用头孢菌素(318例)的患者中分离出肠球菌36例,分离率为11.3%,在2001年度共分离出的114株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VRE)的4株,分离率为3.5%. 结论由肠球菌所致的医院内呼吸道感染呈增高趋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原因之一,在治疗此类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对肠球菌无效的头孢菌素类.
作者:邓林强;孙敬;陈会;余理智;熊章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MecA基因探针分析快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 方法临床分离的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4株MRSA采用MecA基因探针快速分析,并与MecA基因的PCR结果比较. 结果 MecA基因探针快速分析鉴定MRSA的灵敏度为97.7%,特异性为100%. 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易行,90 min即可完成,是常规实验室检出MRSA快速而可靠的分析方法.
作者:李兴禄;张莉萍;黄长武;陈维贤;聂红;彭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对2001年9月份出院病历1 517份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我院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71.38%,预防性用药占66.14%,联合用药率为50.46%,以经验用药为主,抗菌药物应用频率高的种类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24.43%,新型、昂贵抗菌药物所占费用大,主要存在问题有外科系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经验用药和选用高档抗菌药物较多,病原学送检率低.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处于国内中位水平,不合理应用仍占相当比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孙立贵;邹小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肛门镜污染情况,探讨有效的消毒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肛门镜两个部位139例标本进行微生物监测,并用2%强化戊二醛消毒后进行对比,对备用状态肛门镜按使用频率不同分两组,对存放1~7d的细菌数进行监测. 结果流动水清洗后的139例标本微生物污染严重,消毒液浸泡30min后,肛门镜镜管(或镜叶)及手柄全部达到消毒,备用状态肛门镜的污染程度与使用频率及存放时间关系密切. 结论对肛门镜进行严格监控应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李二建;李一萍;李大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状态[1].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中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随时可发生抢救工作,易造成医院感染,现就其发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石贞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减少眼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各种眼球内异物62例(6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4例,年龄8~46岁,平均23岁;除1例(1眼)采用扁平部巩膜切口,磁铁吸出异物外,其余61例(63眼)均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结果术后共有3眼发生眼内炎(4.69%);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33.33%);为革兰阳性杆菌;经玻璃体切除术,气-液交换等对症治疗,炎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1例因眼球萎缩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另2例终视力分别为0.02及0.05. 结论眼内异物伤取出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减少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杨惠英;姜彩辉;张卯年;黄一飞;王志军;魏世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灭菌器及灭菌参数采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DM1000A型机动门脉动真空灭菌器,真空度0.080MPa,脉动次数3次,灭菌温度132~134℃,工作压力0.21MPa,灭菌时间6min,干燥时间7min.
作者:吴岚;唐小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