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湛江地区近3年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马丽;林湛

关键词:败血症, 血培养, 耐药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采用BacT 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近3年间送检的1 767份可疑败血症血标本中检出的19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动态分析其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8%)和大肠埃希菌(9.2%);产粘质CNS引起的败血症所占比例增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持速上升,多重耐药明显;199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耐药率高达1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三代(头孢他啶、氨曲南)、呋喃类敏感.结论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为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产粘质CNS的检测对CNS败血症治疗有指导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复机械通气导致肺部感染及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重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并提出经验性对策.方法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等治疗好转脱机后再感染,治疗中需要重复机械通气;对本组患者取其深部痰标本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连续两次相同阳性结果为观察有效标本.结果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分别占26.09%和24.6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39%,金黄色葡萄球菌10.15%,白色念珠菌8.69%,表皮葡萄球菌7.24%;细菌对常用几大类抗生素耐药株多于敏感株,少数细菌对少数药物敏感性大于耐药性;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全面预防、积极支持为抢救成功之关键.

    作者:艾华;沈爱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测定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的效果

    目的纠正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效果中的一些误区.方法在进行常规的强化戊二醛破坏乙矸表面抗原效果监测的同时设定了多组对照,包括戊二醛本身,戊二醛+乙肝表面抗原,戊二醛+中和剂,戊二醛+中和剂+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显示如果在不加入中和剂的情况下进行测定则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用酶法检测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效果时,必须加入中和剂,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作者:王毅;杨小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高产Amp C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中高产Amp C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药敏实验和等电点分析筛选出高产Amp C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然后通过诱导实验分析了其Amp Cβ-内酰胺酶表型,后,通过PFGE分型技术考察了其克隆构成情况.结果在35株阴沟肠杆菌中,28株(80%)高产AmpCβ-内酰胺酶,其中18株(65%)属完全去抑制型,10株(35%)属部分去抑制型;28株高产Amp C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染色体DNA指纹图呈17种克隆的多克隆构成模式.结论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中流行高产Amp Cβ-内酰胺酶的菌株,完全去抑制型为其主要表型;其内源性感染方式使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株呈多克隆构成模式.

    作者:张磊;李萍;冯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

    1临床资料本组共152例,其中1980年1月~1989年12月(80年代组)116例,1996年1月~1998年12月(90年代组)36例.两组均为我院收治住院的农村患者,经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分离鉴定为金葡菌败血症,血浆凝固酶阳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

    作者:苏尊玮;李传达;张孝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输血感染TT病毒的检测及致病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受血者接受TTV-DVA阳性血后引起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套式PCR和PCR产物测序,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TTV感染率的调查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23份献血者血清检出TTV感染9 6份(43.1%),22名受血者输注TTV-DNA阳性血后,有14名(63.6%)转为阳性,其中两名与供血者TTV-DNA序列同源性达100%.仅1例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本组献血者中TTV感染率较高,TTV可经血传播感染,但其致病性较弱,4周后,少数受血者TTV-DNA可转为阴性.

    作者:刘玉英;郑山根;金方;李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为证实头孢吡肟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噻肟和氨曲南强,尽管头孢吡肟对染色体介导的I类头孢菌素酶的诱导作用弱并能耐受其水解,以致耐头孢他啶的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仍敏感,但由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出现,使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达27.9%.3种非发酵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也不比其他广谱头孢菌素更高,甚至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头孢吡肟比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更高.结论对头孢吡肟而言,除非采取了有力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ESBL和多重耐药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扩散,使用头孢吡肟治疗严重感染的住院患者并不安全有效.

    作者:熊薇;张文池;陈如;刘守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年7月~2001年3月收治的15例1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王小玲;张力成;潘可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广东湛江地区近3年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采用BacT 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近3年间送检的1 767份可疑败血症血标本中检出的19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动态分析其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8%)和大肠埃希菌(9.2%);产粘质CNS引起的败血症所占比例增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持速上升,多重耐药明显;199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耐药率高达1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三代(头孢他啶、氨曲南)、呋喃类敏感.结论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为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产粘质CNS的检测对CNS败血症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丽;林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产前阴道分泌物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阴道分泌物与医院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3~4月在我院待产或临产的75例阴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追踪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结果近期性生活的孕妇阴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8%,破膜12 h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增高达64%,阴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孕妇其新生儿感染率高达55%.结论阴道分泌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与性生活及胎膜早破等因素有关,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院内新生儿感染有密切关系,我们真对该感染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洪莉;杨河欣;梁君;李彩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泌尿道感染与留置导尿管时间相关性研究

    导尿术在抢救危重患者、术后患者及产妇分娩后的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大大增加了院内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几年来我院院内泌尿道感染仅低于呼吸道感染.本文对我院1999年62例院内泌尿道感染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敏;王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119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症、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等均为老年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等是防治老年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怡;刘秀云;姬秋和;张南雁;张雅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肠球菌耐药现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的分析肠球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出56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17株屎肠球菌中除1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庆大霉素敏感外,其他16株菌对万古霉素以外的15种抗生素均为100%耐药;粪肠球菌耐药率高的是苯唑西林,耐药率达96.42%,青霉素耐药率为10.71%,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78%;10μg/片庆大霉素耐药率为89.28%、120μg/片庆大霉素耐药率为28.57%;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1.07%,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在20%~98.21%范围之间;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未见耐药,万古霉素也未见耐药;但其中有13株菌表现中度敏感占23.21%.结论屎肠球菌的耐药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临床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实验室的报告进行调整.

    作者:宣天芝;陶风容;李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紫外线强度监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查清各项影响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保障监测结果正确可信,特开展相关因素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结果1.1 电压在160~250 V范围,紫外线强度与电压直线正相关,Y1=108X1-138.7,r=0.998,P>0.01,电压每波动1 V,紫外线强度相应增减1 μW/cm2.以正常电压220 V为基准(日常电压波动在180~230 V范围).电压引起紫外线变异系数为-40.4%~+14.4%.

    作者:林蓉金;缪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继发多脏器真菌感染16例

    我院1984年以来诊治小儿急性白血病(AL)282例,其中继发真菌多脏器感染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L15例,L24例,L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M33例,Ms2例).

    作者:王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管性痴呆医院感染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VD)医院感染基本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配对调查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0年1月10年间VD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VD组医院感染为15.1%,对照组为7.6%(P<0.05).VD感染以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面积梗死性痴呆、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为主,三者共占73%;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占82%;感染的高危因素与VD严重程度、合并症及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结论 VD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重点监控、积极预防.

    作者:邓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分析

    为了解肾移植术后患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我们对1989年4月~2000年4月在我院肾移植患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结果1.1 一般情况本组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5~62岁,平均41岁.带状疱诊发生于术后1~12个月内9例、1~3年6例.15例全部治愈,经8个月~6年随访无1例复发.

    作者:许龙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特殊人群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目的针对特殊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及分析,评价临床开展监测的质量.方法对重点人群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共调查78人;对照相同时间回顾性监测方法,评价临床监测质量.结果开展目标性监测将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医疗活动,使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发病规律、影响因素,保护易感人群,努力减低感染率,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0.51%;各专业组别之间差异不显著;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显著,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别住院患者感染率以70岁以上组为高.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评价临床监测质量,深入研究医院感染发病规律,保护易感人群,减低感染率.

    作者:胡烨;胡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呼吸病房医院感染痰培养的阈值监测

    目的研究一种能在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直接监测的预报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方法阈值监测法.结果医院感染菌占痰培养检出致病菌的26.8%,医院感染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2.04%;医院感染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白色念珠菌为第3位,乙酸钙不动杆菌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菌;新老病区医院感染菌的P(基准感染率)值分别为1.8%和2.5%;预报了1990年8、9月份呼吸病房将要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并得以验证.结论阈值监测法可行,用其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可简捷直观地找出医院感染率是否显著增加,如果每隔几年根据基准感染率对曲线进行修改,将会有效发挥重要的监控作用.

    作者:叶爱群;刘萍;王宏志;宁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查找在手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合格及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细菌数量超标原因,为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对容器装物品的量及盖盖的程度,不同种类的物品在放入高压锅时的排列顺序,对指示卡变色情况的影响,做了反复的试验;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手术前、中、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在高压蒸汽灭菌使用的容器、容器内装物品的量及容器盖的打开程度,均对化学指示卡变色有直接的影响;空气、物体表面监测中发现,人员数量的增加、手术中人员活动幅度大极容易污染空气、物体表面的工作,是细菌数量超过指标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查找灭菌后指示卡不变色及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超标原因,有利于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使切口感染率为0.12%.

    作者:马凤英;李华英;宋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性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

    目的分析老年性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间119例70岁以上老年性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所得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情况:长期大量吸烟者41.77%、食管癌切除弓上及颈部吻合术50%、手术时间超出3 h 47.27%、术前肺功能检查Fev1/FVC<70%者45.95%.结论长期大量吸烟、食管癌切除弓上及颈部吻合术、较长的手术时间、术后并有其他并发症的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

    作者:廉建红;王临英;张敏;吴雨雷;韦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