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雁;卢竞;鲁杰;邱国治
1临床资料本组共152例,其中1980年1月~1989年12月(80年代组)116例,1996年1月~1998年12月(90年代组)36例.两组均为我院收治住院的农村患者,经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分离鉴定为金葡菌败血症,血浆凝固酶阳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
作者:苏尊玮;李传达;张孝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紫外线有无金属反光罩和金属反光材料不同,对紫外线强度影响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 方法采用UVR-254紫外线强度计,对病区安装的抛光铝板反光罩紫外线灯56支、无反光罩紫外线灯34支和51支不锈金属反光罩进行监测.2结果抛光铝板制成反光罩的紫外线灯管强度与无反光罩紫外线灯管强度有显著性差别(P<0.01),而装不锈钢与抛光铝板不同金属材料对紫外线强度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作者:江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免疫调节治疗作用.方法对78例创伤患者及81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多参数测定,主要测定B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吞噬细胞吞噬杀菌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等指标,对每一参数作统计学分析;并将78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消炎痛治疗组与普通对照组,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结果 78例创伤患者B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T细胞总数下降,尤以CD4明显,CD4/CD8比值也下降,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及吞噬杀菌功能均减弱,CRP含量明显升高,PGE2及β-EP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率高于同期住院普通患者;消炎痛治疗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对照组.结论创伤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受损,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用消炎痛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李辉;徐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接受化疗后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与感染的关系,我们对78例AL患者化疗前后CRP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78例AL患者经临床血像、骨髓像、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单抗检查而确诊.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4~62岁;78例AL患者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正常对照组52例选自本院健康查体者,男32例,女20例,年龄20~45岁.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 ml,测定按CRP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
作者:魏绪廷;姜梅杰;于元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消毒方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7月~1995年3月采用0.5%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对手术器械浸泡消毒30min,消毒液每周更换1次.第二阶段,1995年4月~1997年11月间更换为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手术器械6h.第三阶段,1997年12月~1998年12月,采用手术器械小包装灭菌法,即将能够进行高压灭菌的均行专项手术器械打包高压灭菌.压力0.25 Mpa,温度135℃,时间6 min(我院用连云港医疗设备厂生产的MQ-0.8型、MG-1.2型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
作者:吴彬;王爱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4年以来诊治小儿急性白血病(AL)282例,其中继发真菌多脏器感染1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L15例,L24例,L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M33例,Ms2例).
作者:王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导尿术在抢救危重患者、术后患者及产妇分娩后的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大大增加了院内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几年来我院院内泌尿道感染仅低于呼吸道感染.本文对我院1999年62例院内泌尿道感染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敏;王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妇阴道分泌物与医院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3~4月在我院待产或临产的75例阴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追踪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结果近期性生活的孕妇阴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8%,破膜12 h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增高达64%,阴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孕妇其新生儿感染率高达55%.结论阴道分泌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与性生活及胎膜早破等因素有关,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院内新生儿感染有密切关系,我们真对该感染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洪莉;杨河欣;梁君;李彩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受血者接受TTV-DVA阳性血后引起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套式PCR和PCR产物测序,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TTV感染率的调查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23份献血者血清检出TTV感染9 6份(43.1%),22名受血者输注TTV-DNA阳性血后,有14名(63.6%)转为阳性,其中两名与供血者TTV-DNA序列同源性达100%.仅1例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本组献血者中TTV感染率较高,TTV可经血传播感染,但其致病性较弱,4周后,少数受血者TTV-DNA可转为阴性.
作者:刘玉英;郑山根;金方;李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年7月~2001年3月收治的15例1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王小玲;张力成;潘可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本院几年来实际管理过程中一系列具体作法.结果对医院感染的各种检查、监测、质控、考核及管理提出有效措施.结论微观控制切实可行.
作者:邢浩莉;田恒忠;崔新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感染发生规律,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为各层次领导服务提供必要的感染资料信息并与军卫一号工程接轨.方法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面向对象技术,在总结了多年来军队医院感染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研究开发出军卫一号分系统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结果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能对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全流程监测、分析、统计、浏览、查询,形成图文并茂的动态监测图表,使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从繁琐的资料汇总统计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资料的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结论军卫一号分系统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成为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环节,是一个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系统.
作者:张延霞;冷金昌;陈世平;田晓丽;邢玉斌;时凤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使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重点科室对艾滋病毒传播的重视.方法在医院中采取各种消毒方法,落实对艾滋病毒的控制措施.结果凡与血液及血制品有关的科室,引起了高度重视,避免了艾滋病毒的传播.结论艾滋病毒的传播在医院内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者:杜宗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认真做好采供血工作,防止采血所带来的医源性感染,是安全输血的基础.1 切实做好无菌操作是控制流动车医源性感染的关键采血者在进入采血状态前应该按常规戴上口罩、帽子,并进行手的清洁消毒,换上采血室专用鞋.献血者在采血前应按常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手臂的清洁与消毒,清洁的范围应在肘关节以上,采血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作者:蒋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率,加强对卫生洗手重要性的认识,笔者曾部分护士洗手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 对象与方法护士200人(内科80人、外科75人、妇产科5人、儿科5人、手术室12人、其他23人).调查项目:洗手范围;搓洗时间;洗手程序;揉搓步骤;擦手用物;做不到一患者一洗手的原因.
作者:张晓春;林树德;吴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伴真菌尿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出现真菌尿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危险因素及滋生和感染临床症状,尿液特点和菌种.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真菌尿有昏迷时间长、留置尿管时间长、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并发症多等危险因素;真菌感染:白细胞>10个/HP,真菌计数>10/ml;真菌滋生:高倍下可见真菌丝,白细胞<10个/HP.结论避免危险因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尿液性状判定真菌尿是滋生或感染并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真菌尿的措施.
作者:罗新名;肖建军;张兵;刘正义;高玉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的临床应用作一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用BacT/Alert系统对2 689份血标本进行检测,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对象选用标准需氧瓶、厌氧瓶和儿童专用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对其检出阳性的时间、阳性率及细菌种类进行了评估.结论培养时间缩短至5d、24h以内阳性者为62.9%,48 h以内阳性者89.0%,72 h以内阳性者96.1%,培养阳性率为12.8%,共检出59种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高达40.9%.结论 BacT/Alert无论从阳性出现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包括营养条件较高的细菌、阳性率均明显提高;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明确.
作者:王卫萍;邵海砜;李珍大;张小卫;秦卫松;宗永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查找在手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合格及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细菌数量超标原因,为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对容器装物品的量及盖盖的程度,不同种类的物品在放入高压锅时的排列顺序,对指示卡变色情况的影响,做了反复的试验;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手术前、中、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在高压蒸汽灭菌使用的容器、容器内装物品的量及容器盖的打开程度,均对化学指示卡变色有直接的影响;空气、物体表面监测中发现,人员数量的增加、手术中人员活动幅度大极容易污染空气、物体表面的工作,是细菌数量超过指标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查找灭菌后指示卡不变色及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超标原因,有利于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使切口感染率为0.12%.
作者:马凤英;李华英;宋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间119例70岁以上老年性食管贲门癌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所得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情况:长期大量吸烟者41.77%、食管癌切除弓上及颈部吻合术50%、手术时间超出3 h 47.27%、术前肺功能检查Fev1/FVC<70%者45.95%.结论长期大量吸烟、食管癌切除弓上及颈部吻合术、较长的手术时间、术后并有其他并发症的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
作者:廉建红;王临英;张敏;吴雨雷;韦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细胞壁和完整的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由丝状体和孢子组成.真菌种类10余万种,大多对人体无害.真菌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有一层坚硬的细胞壁,但其不含有肽聚糖,真菌的胞壁一般由4层组成,外层是糖苷类、第二层是糖蛋白,第三层是蛋白质,第四层是几丁质的微原纤维.真菌以无性或有性方式繁殖.营养要求不高,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能生长.培养真菌的适pH值为4.0~6.0,适温度为22~28℃.真菌生长缓慢,常需要培养1~4周.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不耐热,60℃ 1 h,菌丝与孢子均被杀死.对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不敏感[1].
作者:陈昭斌;张朝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