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PDCA循环预防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

王卫红;刘宝;李娅

关键词:PDCA管理, 导尿, 感染
摘要:目的控制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方法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循环模式)进行管理,改进导尿时尿道口保护措施,严格导尿无菌操作控制泌尿道感染.结果由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率14%降低到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患者住院期间,因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复机械通气导致肺部感染及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重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并提出经验性对策.方法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等治疗好转脱机后再感染,治疗中需要重复机械通气;对本组患者取其深部痰标本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连续两次相同阳性结果为观察有效标本.结果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分别占26.09%和24.6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39%,金黄色葡萄球菌10.15%,白色念珠菌8.69%,表皮葡萄球菌7.24%;细菌对常用几大类抗生素耐药株多于敏感株,少数细菌对少数药物敏感性大于耐药性;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全面预防、积极支持为抢救成功之关键.

    作者:艾华;沈爱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掌握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和MIC、Alkalin lysis小量快速提取质粒,经琼脂糖电泳获得细菌质粒DNA图谱,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Ⅲ、EcoR I、Bgl I、BamH I分别酶切细菌染色体DNA,凝胶电泳及拍照等.结果呼吸病区10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环境的分离菌株均耐CB、AP、CZ、FT,对AP、CZ的小抑菌浓度均>128μg/ml,而烧伤患者分离菌耐10种抗生素;感染患者菌质粒DN图谱显示2.3、2.7、3.5 MD3条质粒带,不同于其他菌;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酶切染色体DNA,在同种酶切图谱中,感染患者和环境分离菌的酶切带相同,而烧伤患者菌不同.结论 3种分型技术联合应用,证明此次下呼吸道感染流行EC属同一克隆菌;传播途径主要为消毒不彻底的氧气设施;此方法准确、可靠、特异性强,为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追踪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供遗传学信息,对临床医生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起指导作用.

    作者:李萍;李桂琴;金炎;肖平;郑秀兰;伊长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目的对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的临床应用作一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用BacT/Alert系统对2 689份血标本进行检测,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对象选用标准需氧瓶、厌氧瓶和儿童专用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对其检出阳性的时间、阳性率及细菌种类进行了评估.结论培养时间缩短至5d、24h以内阳性者为62.9%,48 h以内阳性者89.0%,72 h以内阳性者96.1%,培养阳性率为12.8%,共检出59种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高达40.9%.结论 BacT/Alert无论从阳性出现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包括营养条件较高的细菌、阳性率均明显提高;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明确.

    作者:王卫萍;邵海砜;李珍大;张小卫;秦卫松;宗永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泌尿道感染与留置导尿管时间相关性研究

    导尿术在抢救危重患者、术后患者及产妇分娩后的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大大增加了院内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几年来我院院内泌尿道感染仅低于呼吸道感染.本文对我院1999年62例院内泌尿道感染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敏;王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紫外线强度监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查清各项影响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保障监测结果正确可信,特开展相关因素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结果1.1 电压在160~250 V范围,紫外线强度与电压直线正相关,Y1=108X1-138.7,r=0.998,P>0.01,电压每波动1 V,紫外线强度相应增减1 μW/cm2.以正常电压220 V为基准(日常电压波动在180~230 V范围).电压引起紫外线变异系数为-40.4%~+14.4%.

    作者:林蓉金;缪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1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规范化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医疗费用合理支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对149例清洁手术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短期规范化应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方法与术后用药并延长给药时间(>3 d)的方法,进行1:1对照比较,进行临床疗效和经济学分析评价.结果证实前者使医院感染率降低,耐药菌群产生减少,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并使医疗费用降低.结论本研究采用清洁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规范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方法科学,效果显著,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较强.

    作者:李宁;李有信;冯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呼吸病房医院感染痰培养的阈值监测

    目的研究一种能在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直接监测的预报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方法阈值监测法.结果医院感染菌占痰培养检出致病菌的26.8%,医院感染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2.04%;医院感染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白色念珠菌为第3位,乙酸钙不动杆菌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菌;新老病区医院感染菌的P(基准感染率)值分别为1.8%和2.5%;预报了1990年8、9月份呼吸病房将要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并得以验证.结论阈值监测法可行,用其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可简捷直观地找出医院感染率是否显著增加,如果每隔几年根据基准感染率对曲线进行修改,将会有效发挥重要的监控作用.

    作者:叶爱群;刘萍;王宏志;宁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为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根据医院管理科学的相关理论,对消毒供应室管理内容和程序进行分析、阐述.结果通过严格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质量.结论科学合理地管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水平,确实起到了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

    作者:宫玉玲;徐然;王华生;贾晓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肠球菌耐药现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的分析肠球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出56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17株屎肠球菌中除1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庆大霉素敏感外,其他16株菌对万古霉素以外的15种抗生素均为100%耐药;粪肠球菌耐药率高的是苯唑西林,耐药率达96.42%,青霉素耐药率为10.71%,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78%;10μg/片庆大霉素耐药率为89.28%、120μg/片庆大霉素耐药率为28.57%;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1.07%,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在20%~98.21%范围之间;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未见耐药,万古霉素也未见耐药;但其中有13株菌表现中度敏感占23.21%.结论屎肠球菌的耐药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临床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实验室的报告进行调整.

    作者:宣天芝;陶风容;李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细菌耐药性结果分析

    目的为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1998两年间我院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仍是引发感染的主要细菌;与1997年相比,1998年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细菌和克雷伯菌的平均耐药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克雷伯菌,平均耐药率增加1.4倍;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效能;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总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医院感染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问题不容忽视,如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

    作者:董崴;古东东;鲍燕燕;史成和;张永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皮氏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与鉴定

    我室于2000年9月从1例患者腹壁脓肿物中分离出1株皮氏伯克霍尔德菌生物一型(Burkholderia pickettii biovar1).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2000年6月29日曾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一月余后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右下腹阵发性锐痛,自服消炎药病情无明显好转.近4 d来发现右下腹部有一约鸡蛋大小肿块,伴剧痛、畏寒,发热,乏力,无腹胀、腹泻、血便病史.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腹壁脓肿,给予抗炎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于2000年9月18日再次住院.9月20日行肿块穿刺抽出黄白色脓液,做细菌培养,随后做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探查脓肿于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细菌培养检出皮氏伯克霍尔德菌生物一型.经用克林霉素、头孢拉定、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近两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储从家;孔繁林;吴惠玲;高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119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症、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等均为老年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等是防治老年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怡;刘秀云;姬秋和;张南雁;张雅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4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分析及防治

    目的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4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结果淋菌实验室检查阳性者14例,检出率为同期眼科患者的0.16%.结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预防的重点,在于孕妇的产前检查及治疗,助产人员对可疑新生儿的正确眼部预防处理,医院婴儿室的严格管理.

    作者:刘晓雁;卢竞;鲁杰;邱国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变迁

    1临床资料本组共152例,其中1980年1月~1989年12月(80年代组)116例,1996年1月~1998年12月(90年代组)36例.两组均为我院收治住院的农村患者,经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分离鉴定为金葡菌败血症,血浆凝固酶阳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

    作者:苏尊玮;李传达;张孝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组织落实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保证

    目的探讨组织管理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监控网络,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坚持医院感染知识教育,落实规章制度,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等.结果使我院多年来医院感染率、漏报率均符合规定的标准,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结论健全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系统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可靠保证.

    作者:刘永华;刘玲珍;祝洪珍;郭增娟;魏虹;胡中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发酵菌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变迁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992~1996年及1997~1999年两个时间段中非发酵菌在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及耐药性的变迁.结果 1997~1999年与1992~1996年比较,非发酵菌在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多,由37%升高至44.4%;非发酵菌中仍以不动杆菌属(23.2%)和假单胞菌(15.7%)占前两位,而嗜麦芽黄单胞菌较前明显增加,由0.5%增加至4.6%;1997~1999年与1992~1996年相比,非发酵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也在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以及醋酸钙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非发酵菌在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耐药性也呈上升趋势.

    作者:陈哲;王彦;王燕;陈宝元;陈光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年7月~2001年3月收治的15例1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王小玲;张力成;潘可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PDCA循环预防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

    目的控制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方法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循环模式)进行管理,改进导尿时尿道口保护措施,严格导尿无菌操作控制泌尿道感染.结果由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率14%降低到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患者住院期间,因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卫红;刘宝;李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测定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的效果

    目的纠正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效果中的一些误区.方法在进行常规的强化戊二醛破坏乙矸表面抗原效果监测的同时设定了多组对照,包括戊二醛本身,戊二醛+乙肝表面抗原,戊二醛+中和剂,戊二醛+中和剂+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显示如果在不加入中和剂的情况下进行测定则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用酶法检测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效果时,必须加入中和剂,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作者:王毅;杨小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广东湛江地区近3年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采用BacT 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近3年间送检的1 767份可疑败血症血标本中检出的19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动态分析其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8%)和大肠埃希菌(9.2%);产粘质CNS引起的败血症所占比例增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持速上升,多重耐药明显;199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耐药率高达1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三代(头孢他啶、氨曲南)、呋喃类敏感.结论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为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产粘质CNS的检测对CNS败血症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丽;林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