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波;林晓曦;马刚;李伟;范新东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因发现左耳后肿块20年于2002年11月4日第一次入院,检查发现肿块约3cm×11cm,质韧、无压痛,与皮肤、基底粘连,活动度差,周围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分类计数大单核细胞9.5%,嗜酸性粒细胞19%,嗜碱性粒细胞0.7%,余正常;B超显示左侧腮腺低回声区,考虑淋巴组织增生可能伴周围淋巴结重大,左侧耳后皮肤组织增厚;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胸片正常.
作者:王研;顾建英;冯自豪;亓发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纤维蛋白胶(FG)可作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载体形成缓释系统,NGF将随着纤维蛋白胶的逐渐吸收而持续缓慢释放,在较长时限内发挥NGF的生物学作用,有更好的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1].在此基础上,自2003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纤维蛋白胶载神经生长因子(NGF/FG)治疗25例前臂、腕部及手部神经损伤病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李宏生;李宇;纪影畅;蔡湘娜;林常敏;李国强;李玉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生长因子转基因在治疗皮瓣远端缺血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前景,我们的实验旨在探讨局部应用以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d-bF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
作者:王伟;曹洪扬;汪春兰;曹东升;王帮河;赵宇;宁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过去的十年间,人们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认识有了广泛的提高,即使在中文文献中,更多作者已不再使用1863年由细胞病理学之父Virchow提出的的分类概念(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而是划分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更多使用血管瘤、海绵状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畸形等更合理的概念,这是重要的进展.同时不少作者都在撰文中注明了血管瘤分期(增生、稳定和消退期).
作者:林晓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在已建立正常人颅面骨三维定量测量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出女性美貌人群,探求其颅面骨所蕴涵着的和谐比例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女性且美貌者170名,在正常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行螺旋CT扫描,由工作站进行颅面骨三维重建,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颅面骨三维影像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将测量的线距、角度、比值等数据以SPSS软件为基础制作动态数据库.结果 在动态数据库中,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计算任意例数组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中位数、变异系数和95%的可信区间,可求出任意两组数据的的比值和任意几组数据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美貌女性下颌角宽度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0.578X1+0.754X2+0.228X3-0.579X4-14.672;颧面宽:Y=0.775X1+0.161X2+0.348X3+0.201X4+27.730.本数据库显示:下颌角宽与颧面宽比值95%的可信区间0.633~0.712,颧面宽与面高比值95%的可信区间0.743~0.780,颏角与下颌角的角度比值95%的可信区间0.485~0.549,前鼻棘到上颌中切牙切缘距离与下颌中切牙切缘到颏下点的距离的比值均数为0.621,接近黄金分割0.618.结论 涉及下颌骨的线距和角度的变异系数大于上颌骨大于颅底,下颌骨的变异程度较大,数据比值的标准差远小于数据范围的标准差.本数据库有助于对面部骨轮廓美容整形手术的术前设计和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特别是计算出美貌人群颅面骨各个部位线距、角度的比例,有助于对美貌人群颅面骨正常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研究提供量化分析依据.
作者:张海钟;步荣发;柳春明;归来;张智勇;周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施行兔眼睑原位重建术后的组织相容性,比较异种(猪)脱细胞与异体巩膜替代睑板后的组织转归.方法 采用兔眼睑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别给予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兔异体巩膜施行眼睑原位重建术.活体观察动物术后和移植物情况,于术后1、2、4、6、8和12周,取带植片的眼睑,光镜下观察替代材料和自体睑板交界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炎症反应、纤维血管化情况和融合情况;取4、8和12周标本做透射电镜观察上述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光镜和电镜下二者反应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显示异种脱细胞真皮引起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轻微.结论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在植入兔眼睑后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并可引导新生胶原的生长,起到替代睑板的作用.
作者:李静;李丽;任百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论证雌激素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已建立的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以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三苯氧胺分组干预小儿血管瘤体外血管生成过程.实验分为四组:①组1对照组;②组2雌激素组(50pg/ml);③组3三苯氧胺组(10-6mol/L);④组4雌激素(50pg/ml)+三苯氧胺组(10-6mol/L).比较各时间点各组间新生血管区面积的差异.结果 三维血管生成模型中对照组培养2~3d后组织块芽生出细小血管,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培养后第3、6、9天组织块新生血管区面积组2均大组1,组4及组3均小于组2及组1(P<0.05).结论 雌激素能促进小儿血管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血管瘤增殖,该过程能被三苯氧胺所阻滞.
作者:江成鸿;庄福连;黄拔瑞;郭志辉;谢义德;周亚宽;王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septin2基因短剪接本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培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的作用.方法 特异引物PCR扩增鼠胚皮肤mRNA逆转录产物,获得septin2基因短剪接本septin2s.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eptin2s,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septin2s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及生长动力学分析.结果 septin2s在转染的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均获得表达,表皮细胞增殖现象明显,而成纤维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 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eptin2s,并使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培养细胞中表达,为揭示其在鼠胚皮肤中的功能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军;唐胜建;王小柯;梁晓琴;孙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将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切断使之萎缩,改善小腿粗壮外形的方法.方法 解剖20具尸体腿,观察、测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对16例腓肠肌内侧头肥大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切断小腿减肥术,测量并记录小腿周径和外形变化.结果 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在腘窝处从胫神经发出,以独立1支走向肌门者占40%,中途分成2支者占30%,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共干起始者占30%.以股骨内上髁水平线为基线,该肌支起点平均高度为(-6.6±13.7)mm,起始处宽度(2.3±0.4)mm,长度为(42±12)mm.16例术后小腿大周径平均缩减(3.5±1.1)cm,内侧曲线平缓.术后早期可下地行走,无明显肿胀.随访半年,日常活动未受影响.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切断小腿减肥术简便、安全、效果明显,不影响受术者的行走功能.
作者:柳大烈;李希军;单磊;李勤;袁继龙;袁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面颊、颌下吸脂在面部轮廓塑形和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 在肿胀麻醉下,用钝头单侧孔细吸脂管对面颊、颌下进行低负压、等同平面吸脂.结果 本组共327例,323例结果满意,满意率98%.有4例效果欠佳,经再次手术处理后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面颊部、颌下吸脂在面部轮廓塑形及面部年轻化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志军;王世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风吹手畸形(windblown hand)的治疗.方法 对18例患者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一期改善拇指功能;二期纠正手指尺偏畸形;三期解决手掌、手指屈曲.结果 术后随访6~72个月,3例患者失访.15例中有11例拇指外展、对掌、对指功能恢复,效果满意;9例手指尺偏畸形得到纠正,5例再次手术,经系统康复训练后4例畸形纠正,1例部分纠正.结论 先天性风吹手畸形的治疗应分次手术,每次解决1个主要问题,配合系统的康复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彦生;辛畅太;沈勇;王英博;张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面部美容金丝置人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面部除皱美容术,但其应用及术后效果仍有待论证,而其术后相关并发症目前尚少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面部美容金丝置人术后并发症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房林;宋维铭;王逢贤;于红敏;王佳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异体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用于修复阴茎型尿道下裂患者,以初步了解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采用反复冻融一酶法获得了同种异体人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于2004年将其试用于3例尿道下裂患者的治疗.结果 一期手术2例,尿线粗、直,无尿瘘,无散射;术后1年随访,阴茎无下弯,无尿痛、尿瘘,尿线粗,尿流测定仪及尿道镜检查未见异常.二期手术1例,远端尿道未见狭窄及闭锁.结论 同种异体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是一种有前途的较为理想的尿道组织修复替代材料,远期效果还有待继续进行严密仔细的观察.
作者:吴意光;李森恺;王永前;辛钟成;李养群;杨明勇;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由于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乳腺癌的生存率大大提高.在生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仅对近年国内、外保乳治疗后乳房局部缺损畸形的修复的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李巍;穆兰花;栾杰;张保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18例PAHG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8例并发症中乳房变形、变硬、局部结节样肿块64例(54.2%),疼痛不适40例(33.9%),注射物移位9例(7.6%),哺乳期诱发乳腺炎5例(4.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不同处理方法,并尝试在取出填充物后同期置入硅凝胶假体,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结论 随着PAHG在临床的大量应用,出现并发症者也日益增多,作出对该方法的全面评价并寻找更好的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林军;钱云良;杨群;章一新;杨川;张波;朱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前瞻性研究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22例不同部位皮肤浅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6 mm直径光斑,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40~150J/cm2能量,接触式冷却,治疗间隔3周至1个月,治疗后1、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清除率分为五级.结果 22例患者完成治疗,多治疗5次.随访6个月,96.3%浅表静脉畸形获得76%~100%的清除,37%获得病灶的完全清除,未见复发.治疗部位无一例发生紫癜,治疗后8例(38.1%)出现红斑,1d至1个月消退.无色素改变和形成.结论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能有效安全地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选择性地清除浅表血管,并使用接触冷却系统保护表皮,减少紫癜发生及色素改变和瘢痕的形成,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作者:马刚;林晓曦;李伟;金云波;王维;胡晓洁;杨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因右侧乳房突发肿胀、疼痛8h,于2006年10月4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曾于外院行双侧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胸术,术后无何不适.右侧乳房较左侧稍大略硬.于入院前8h曾与人争执上肢用力过猛并被牵拉,双侧乳房未受直接打击,事后约5min突感右乳迅速肿大伴疼痛.
作者:刘子健;王其芳;杨雷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颞顶筋膜瓣与扩张皮瓣联合覆盖Medpor支架再造外耳的效果.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在乳突区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定时注水扩张;第二期手术将扩张器取出并形成蒂在前的扩张皮瓣、掀起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应用颞顶筋膜瓣和乳突区扩张皮瓣双重由里至外覆盖Medpor耳支架完成耳廓再造.结果 临床应用22例,随访半年至2年半,无耳支架外露发生,再造的耳廓外形逼真,轮廓分明,肤色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结论 应用乳突区扩张皮瓣及颞顶筋膜瓣双层组织瓣包被Medpor耳支架,可以提高Medpor耳支架置入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外露,又不影响支架外形和轮廓的显现,再造耳表面皮肤的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
作者:杨松林;刘庆阳;陈瑞红;金一平;丁志;高云;郑江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肿物,直径约1cm左右,不伴疼痛,无其它不适,肿物缓慢长大,1个月前出现触摸时胀痛感,半个月前于外院门诊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肿物送病理活检,病理报告: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有一定异型性;免疫组化:SMA(+),CD68(-),S-100少数细胞(+),确诊为左大腿平滑肌肉瘤(图1),遂就诊于我院.
作者:王逢贤;宋维铭;房林;于红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血管瘤组织中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期、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RAIL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TRAIL蛋白和mRNA在血管瘤增殖期和退化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5%(15/33)和78.57%(22/28),66.67%(22/33)和89.29%(25/28),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均为阴性.秩和检验分别为Hc=54.03,Hc=71.82,四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之间比较,增殖期与退化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AIL可能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瘤的消退.
作者:林辉;陈石海;殷国前;黎冻;刘庆丰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