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红;于哩哩;徐丽瑾;毕长柏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动态变迁、感染病例的科室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VITEK 2-COMPACT鉴定系统以及Optochin试验、胆汁溶解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联合浓度梯度法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等10种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2001年至2011年各年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年来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青霉素的耐药率和不敏感率明显上升,已从2001年的8.3%上升至2011年的72.7%(脑膜炎86.4%,非脑膜炎59.0%);3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已占54.0%(脑膜炎64.0%,非脑膜炎44.0%);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已占很高的比例,肺炎链球菌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在治疗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病例中应首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或根据分离菌体外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孙继梅;刘春峰;王艳玲;周秀珍;张智洁;郑伟;刘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0例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起病急,发热,剧烈咳嗽,痰少,可有肺外的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表现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年长儿大叶性肺炎的重要病因,症状晕易合并肺外并发症,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林争;韩桃;潘敏娟;项荣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 (surfactant protein A,SP-A)浓度,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SP-A在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9月至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2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并以1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SP-A浓度,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P-A浓度[(38.52±10.19)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7.66±2.5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92,P<0.05).轻度、中度、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P-A浓度分别为(31.35±6.44) ng/ml、(36.43±9.20) ng/ml、(45.27±12.21) n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99,P<0.05).结论 SP-A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发生与发展过程,对其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常绍鸿;栾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断耐药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日益增高,确定其为定植还是感染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产生、降低院内感染率十分重要.但如何区分定植与感染是困惑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除了将细菌培养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外,尚应更多地采用一些客观指标来指导临床.本文将对多重耐药菌的定植与感染的定义、关系、判断等作一阐述.
作者:王荃;钱素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脏疾病,以心内膜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为特征性的改变,表现为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不全.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提高,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任思婳;曲冉;肖杨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支气管镜引导的肺介入治疗技术在成人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对于成人,儿童肺介入治疗在麻醉方法、设备、技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应用较为局限.现将赴我国台北荣民总医院学习小儿支气管镜术的心得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军;石永生;张新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11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XLA的临床特点.结果 11例XLA患儿首次出现症状年龄早为0.4岁,迟为4岁,平均2.4岁;初次诊断年龄3.5~13.0岁,平均7.0岁;63.6%(7/11)的患儿首次诊断年龄>7岁;母系家族中男性有类似疾病史的患儿仅占18.2% (2/11);2例因重症感染死亡,1例失访,其余8例均存活.11例(100%)患儿有呼吸道感染史,中耳炎及消化道感染率分别为54.5% (6/11)和36.4%(4/11).11例患儿血IgA、IgM、IgG较正常值均明显减低;其中9例血IgG均<2g/L,其余2例血lgG均<2.4 g/L.外周血CD19均≤1%,T细胞的突出表现为其中9例CD4/CD8比值倒置.11例患儿中8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XLA.结论 XLA患儿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初诊年龄相对较晚;感染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中耳炎及消化道感染亦较为常见,未见有关节炎表现;有明确家族史者甚少;早期诊断、静脉注射人丙种球蛋白长期维持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王佳;韩晓华;何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为一种少见的疾病,是指某种原因引起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该病早作为临床实体被报道于1920年.南非居民因摄食含有吡咯烷生物碱的植物千里光而致病.HVOD是以肝脏增大、顽固性腹水、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可恢复,重者病死率高.1病历简介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儿科患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绝大多数与血管内装置相关,本文根据国内外指南和新的研究,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和管理作一综述.
作者:陶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都心血管病医院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患儿320例,其中男192例,女128例;年龄3个月-12岁.根据胰岛素给药时间和血糖控制的程度不同,将320例患儿分为两组:A组165例,术后给予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4.4 ~6.1 mmo/L;B组155例,当血糖超过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1~11.1 mmo/L;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对320例患儿的4 800次血糖值进行分析.A、B两组平均血糖分别为(5.58±0.54) mmol/L和( 7.73±0.8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A、B两组低血糖( <3.3 mmol/L)发生率分别为1.65% (38/2 310)和1.04%( 26/2 490),严重低血糖(<2.2 mmol/L)发生率分别为0.13% (3/2 310)和0.08% (2/2 490),A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3.03% (5/165) vs 9.68% (15/155),P<0.05],而两组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数据尚不足以证实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改善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的近期预后.
作者:周智恩;严善秀;何伦德;王道庄;李正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儿童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0例PICU诊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CRRT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行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从(33.02±24.10) mmol/L下降至(14.77±9.30) mmol/L,肌酐从(289.46±191.69) μmol/L下降至(151.75±142.51) μmol/L,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治疗后,电解质紊乱纠正,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CRRT是治疗儿童重症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手段,经CRRT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
作者:张欣娟;张晨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动态监测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严重脓毒症组(10例)和脓毒症组(20例).在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及ACTH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10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严重脓毒症组血清皮质醇[( 33.97±6.83) μg/m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26.30±10.43) μg/ml]和对照组[(19.06±6.91)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严重脓毒症组血清ACTH[ (25.47±9.41) pg/m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5.52±5.85) pg/ml]和对照组[(9.16±3.0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发病早期机体存在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明显升高;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可作为评估患儿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安红;于哩哩;徐丽瑾;毕长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口服红霉素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剂量红霉素组、大剂量红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3 mg/(kg·次)、10 mg/(kg·次)红霉素或等量生理盐水口服或鼻饲,每8小时1次,疗程14 d.比较各组患儿达到半量、3/4量及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8.1±0.4)d,(13.5±1.0)d,(15.7±1.2)d]比较,大剂量红霉素组[(3.0±0.5)d,(6.2±0.7)d,(8.2±1.0)d]和小剂量红霉素组[(6.2±0.5)d,(8.3±0.6)d,(10.6±1.1)d]患儿达到半量、3/4量及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均明显提前(P<0.05).肠外营养时间[(14.2±1.4)d vs (9.3±1.2)d vs (7.8±1.1)d]及住院时间[(13.0±1.4)d vs (8.1 ±0.8)d vs (6.8±0.7)d],对照组明显长于不同剂量红霉素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肝功能损害、脓毒症的患儿,不同剂红霉素组两组相似,但是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未见口服红霉素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结论 口服红霉素可以作为肠内营养不足的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并且口服大剂量红霉素较小剂量效果更好.
作者:代东伶;王国兵;陈森敏;刘晓红;周少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时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变化特点,为免疫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患儿75例,分为4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组30例;先天性心脏病组15例;普通肺炎组15例;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结果 对照组、普通肺炎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组之间外周血CD4+细胞表达IFN-γ水平逐渐降低、IL-4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IFN-γ/IL-4分别为6.30±3.65、4.14±2.06、1.76±1.23、1.12±1.08,两者比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治疗1周后复查,大部分病例随着病情的好转,出现IFN-γ上升,IL-4下降,IFN-γ/IL-4上升,其中IL-4的下降和IFN-γ/IL-4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时外周血CD4+细胞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h1/Th2平衡失调,经治疗,病情改善,Th1/Th2的失衡状态好转.
作者:丁宇;殷勇;王薇;唐铭钰;张磊;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我国儿科重症医学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危重患儿的救治中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国儿童ICU构建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推动下,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儿童ICU的规范化建设.本文阐述了国际与国内儿童ICU发展现状、PICU运行模式、合理的人员和设备配置、ICU监护和救治技术、流程规范、质量指标,并提出相关建设建议.
作者:谭利平;许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儿科急诊急救资源分布情况,便于今后整体部署,提高和开展重点急救技术.方法 对全省的二、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儿科急诊急救设备和救治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51家医院的资料显示有儿科床位4485张,2010年收治小儿重症5 308人次,能够开展呼吸机治疗的单位38家,血液净化治疗4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家,小儿ECMO治疗尚未开展.结论 我省有些儿科急救设备配置量偏低,急诊急救能力发展不均衡,危重症转运随意性比较强,血液净化和纤维支气管镜应用技术需尽快开展和提高.
作者:李梅;赵昱辉;刘国慧;芦菲;李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新生大鼠高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95%氧气3d制备新生大鼠高氧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后将4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姜黄素灌胃,剂量为100 mg/(kg·d)]和对照组,每组20只.以20只正常新生大鼠作为空白组.在灌胃4d、7d后各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取肺脏切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β及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含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病理切片损伤均较对照组减轻.实验组大鼠4d及7d后TNF-α、IL-1β及M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4d、7d后TNF-α、IL-1β及MPO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姜黄素对新生鼠高氧急性肺损伤可起保护作用.
作者:李国涛;鲁芳;徐辉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多重耐药菌感染呈现增长趋势,已成为全球性棘手问题,抗菌药物选择方案很少.传统糖肽类药物抗菌活性已呈现下降趋势.虽然新的抗菌药物包括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替加环素对某些革兰阳性菌感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包括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的治疗,有效药物仅限于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呈动态变化,近年来,多数医疗机构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监测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部分地区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呈现迅速增多趋势.应重视和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预防、隔离和抗菌药物选择等综合防控策略,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作者:张育才;徐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院内感染给PICU患儿健康和医疗工作造成巨大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儿体内外环境关系密切,及时合理控制环境因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对与PICU院内感染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党红星;许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系统介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易感因素与病原、不同年龄患儿的诊断标准,回顾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捆绑式预防方案的每一项措施:抬高患儿床头、每日打断镇静和每日进行撤机试验、预防消化性溃疡病、预防深静脉血栓及每日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此外,还对近年新型气管内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了介绍.
作者:梅小丽;喻文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