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林忠东;焦颖;李光乾

关键词:川崎病, 脑膜炎, 无菌性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6例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年龄为3个月~40个月,平均年龄为13个月,男>女.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发热、颅内压增高和惊厥为主要表现,易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混淆.结论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的典型症状发生于颅内症状之后,当发现长期高热不退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除了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外,应注意与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相鉴别.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7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进行了总结,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8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发病危险模型Y=-4.405+1.652X1+2.418X2+2.076X3+2.782X7+1.617X8,X1=性别,X2=年龄,X3=喂养方式,X7=CMV感染,X8=肝功能异常.结论男性、年龄<3个月、纯母乳喂养、有CMV感染、肝功能异常者易发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

    作者:黄爱蓉;何时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心肌炎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0.697 6±0.1109)%]较正常对照组[(0.128 8±0.106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心肌酶CK-MB、LDH、CK、HBDH升高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

    作者:梅花;傅亮;马金柱;张嘉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中IL-2、IL-15及TN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IL-2、IL-15和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留取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4 d)患儿血清标本,留取同期21例正常儿童的血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15及TNF-α的含量.结果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IL-2、IL-15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或P<0.005).其中,IL-2含量与采血当日的大便量呈负相关(r=-0.286,P<0.05);呕吐组与未呕吐组比较IL-15含量明显降低(P<0.05);重型组与轻型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比较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与腹泻次数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细胞因子IL-2、IL-15和TNF-α在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与临床症状及病情轻重有关.

    作者:柳颐龄;金玉;刘欣琪;秦仲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6例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年龄为3个月~40个月,平均年龄为13个月,男>女.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发热、颅内压增高和惊厥为主要表现,易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混淆.结论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的典型症状发生于颅内症状之后,当发现长期高热不退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除了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外,应注意与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相鉴别.

    作者:林忠东;焦颖;李光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不同时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高压氧(HBO)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治疗疗效,分析其机制.方法32只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n=12)、HBO早治组(n=12)、HBO晚治组(n=8),并设假手术组(n=12).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分别于造模后4 h、14d应用HBO.各组动物(除HBO晚治组)于14日龄治疗结束后各处死6只,余同HBO晚治组喂养至28日龄,避暗法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后于30日龄处死.以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及学习记忆能力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1)HE染色:HIBD组各时间点左侧大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疏松,层次不清,与假手术组及HBO早治组差异明显;HBO晚治组与HIBD组相似,但神经元数目较之多.(2)微管相关蛋白(MAP-2)灰度值免疫组化定量:HIBD组不同时间点MAP-2阳性表达不同程度下降,与假手术组及HBO早治组差异显著(P<0.01);HBO晚治组也较假手术组及早治组下降(P<0.01),但较HIBD组表达多(P<0.05).(3)学习记忆能力测试:HIBD组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均高于HIBD组.结论不论早期或晚期应用HBO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HIBD所致的海马CA1区组织学损伤,改善由HIBD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早期治疗明显优于晚期治疗.

    作者:姜明明;张言圣;刘政;卫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患儿,男,11岁,因发热伴咽痛、颈淋巴结肿大7d,以发热待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收住院.

    作者:司家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高血压危象的紧急治疗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也称高血压急症,指严重的血压升高伴有急性靶器官损害的表现[1],需紧急降压治疗,是小儿常见的有生命危险的急症之一,如无急性靶器官损害,仅有血压升高,以及头痛、恶心等表现,允许在短期内降低血压,则称为高血压次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y),也是高血压危象的一种[2].小儿高血压危象并不常见,多为继发性,如肾性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作者:程佩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间断发热视物模糊抽搐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查房 ,入院两天.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0岁,间断发热12d,咳嗽1d入院.

    作者:赵地;梁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肾母细胞瘤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目的了解肾母细胞瘤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方法手术获取9例肾母细胞瘤及瘤旁残留肾组织,提取DNA后用亚硫酸氢钠处理,巢式PCR扩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DNA片段,测序,检测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发现1例16个CpG岛位点中有10个存在甲基化(10/16),相应瘤旁残留肾组织无甲基化(0/16);在另1例瘤组织中检测到12个CpG岛位点存在甲基化(12/16),但仅有8个CpG岛位点与上例相同,另外4个位点不同.结论肾母细胞瘤中RASSF1A 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与瘤旁残留肾组织甲基化情况有差别.

    作者:张宝欣;王常林;高红;蔡炜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重症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静脉回流适量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量供应脏器组织代谢的需要而产生体、肺静脉淤血的表现,并出现心脏形态、功能的异常和神经体液的调节紊乱.急性心衰是突然发生以上变化,慢性心衰还伴有心肌重塑.心衰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重症患儿若不及时抢救,常导致死亡.心衰在紧急发生的情况下,常依靠临床诊断,予以紧急处理.

    作者:钱永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rader-Willi综合征一例

    患儿,男,9个月,因腹泻2 d于当地诊所服用地芬诺酯2次后出现频繁呼吸暂停入院.

    作者:郭淑艳;王华;衣亚春;李红霞;陈英远;于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再发性低血糖对幼鼠脑内GLUT1及GLUT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再发性低血糖后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及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机制.方法将80只15日龄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低血糖组,每组40只.低血糖组给予正规胰岛素腹腔注射3次,每次剂量为5U/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后1次注射后12、24、48及72 h处死小鼠取脑组织(每组每时间点10只),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内GLUT1及GLUT3表达的变化.结果低血糖后脑内微血管上GLUT1表达有增加趋势,皮质增加高于海马,72 h皮质GLU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后48、72 h皮质及海马GLUT3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再发性低血糖后脑内GLUT1及GLUT3适应性增高,这种适应既能节省神经元的能量代谢,但也能削减神经元对低血糖的反应.

    作者:辛颖;杜莉;WERTHER GA;RUSSO VC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开展危重新生儿急救工作10年体会

    我院开展危重新生儿急救工作已有10年时间,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起步较晚,几经努力,得以发展,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珊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九例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11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各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结果成功率为88%,术后随访0.5~1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贺;庞文跃;牛铁生;马树梅;孙兆清;刘兴利;孙英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2005年8月~10月诊断为MPP的住院患儿56例,其中急性期33例,恢复期23例.入院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同时抽取13名正常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PCT.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PCT平均值分别为(0.270 6±0.135 3)ng/ml和(0.177 0±0.058 2)ng/ml,正常对照组儿童PCT平均值为(0.146 2±0.0310)ng/ml.急性期PCT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恢复期PCT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PP在急性期PCT仅轻度增高,在恢复期降至正常范围.

    作者:胡凤华;甘小庄;孙丽萍;任晓旭;郭琳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氧致新生鼠急性肺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动态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鼠暴露于高浓度氧不同时间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状况.方法新生鼠暴露于>95%O2和正常空气(21%O2)中,取暴露12、24、48和72 h 4个时相点的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ygen capability,TAOC).结果新生鼠暴露于>95%O212 h即可引起肺组织损伤,肺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TAOC显著降低(P<0.01);随着氧暴露时间延长,MDA含量逐渐增高,TAOC逐渐降低,肺损伤加重,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肺组织微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蛋白渗出,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结构紊乱,肺大泡数量增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脱落等.结论新生鼠暴露于>95%O2 12 h即可导致肺损伤和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高氧肺损伤与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徐洪涛;李华强;余健;聂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联用吗啡在小儿创伤机械通气时镇静镇痛作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联用吗啡在小儿创伤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作用.方法1999年3月~2005年5月我院PICU收住创伤患儿共58例,其中咪唑安定镇静组(A组)38例,咪唑安定联用吗啡组(B组)32例.镇静水平的监测采用Ramsay镇静指数评分标准,统计A、B组分别达到理想镇静指数的例数并做显著性检验.比较两组用药期间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值.结果B组达到理想镇静水平的例数多于A组,B组血气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经皮氧饱和度均较A组改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咪唑安定联用吗啡在小儿创伤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国强;何时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探讨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而且不同的病原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2004年147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香;姜冬春;王海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氮末端脑钠素原评价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小儿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提供生物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科2004年3月~2005年3月102例不同心功能患儿,其中男67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4.6)岁.按心功能分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结果NT-Pro-BNP值呈对数正态分布,随心衰加重,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LVEF值与NT-PFo-BNP对数值呈负相关(r=-0.221).NT-Pro-BNP可以反映心衰程度.以NT-Pro-BNP值200pg/ml作为区分有无心衰的临界点,心衰诊断的灵敏度为84.9%,特异度87.8%.LVEF、LVFS反映小儿心衰程度不敏感.结论血NT-Pro-BNP水平可反映心衰程度,并可依据其水平进行心衰分级.

    作者:周福军;陈国桢;李运泉;朱延力;覃有振;李格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

    严重心律失常是指那些可导致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使心排血量骤减甚或出现循环中断,进而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晕厥或猝死的一类心律失常[1-3].它包括致命性心律失常、很危险心律失常和有潜在危险需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提高对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认识,给予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已成为小儿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儿科临床上几种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用药及有关问题加以介绍和讨论.

    作者:张乾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