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如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基本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t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插管前PaCO2水平、合并低钠血征、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有先心病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经分析,后三者可作为预测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儿患有先心病、并发MODS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及预防.
作者:王晓敏;黄敬孚;杨宝昌;赵津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6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分配,在上呼吸机的同时,治疗组(34例)予沐舒坦针剂(每次7.5mg/kg),对照组(32例)则予生理盐水,两组输注时间均大于5?min,均每6h一次,连用7d.实验观察期达28d,期间观察用药后24、36、48、60、72、84、96h,各研究对象MAP、PaO2/FiO2的变化以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MAP在开始用药后60?h、72h、84h、9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aO2/FiO2在60h、72h,84h,96h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SHE-IVH)发生率分别为29.41%、56.25%,χ2=4.861,P<0.05,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47.72%,需治疗人数(NNT):3.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气胸、死亡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其RRR、NNT均提示有临床意义.结论沐舒坦在用药60h后能显著改善NRDS的肺换气功能及降低机械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力,显著减少NRDS患儿中SHE-IVH的发生率,降低BPD、死亡、气漏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生;吴本清;吴俊;李志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大量资料表明,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急性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ASP)疗效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CAD)均有显著疗效,本文就IGIV不同治疗方案对89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佳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承萍;傅雅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巨细胞病毒(CMV)是小婴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并不少见,且病情危重.现将我院PICU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颅内出血的17例重症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妍;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儿科急症,SE持续时间愈长,其脑损害愈严重,病死率愈高[1-2],尽快控制SE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自1997年6月开始探索应用咪唑安定治疗SE,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黄启坤;赵敏;古家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消化道穿孔是新生儿较常见的严重急腹症,其发病急、病情易变化,又多伴有中毒性休克,故病死率较高。我院自1972年11月—2002年9月共收治105例,占同期新生儿2905例的3.61%。现就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中需重视的问题加以探讨。
作者:徐建军;杨光;王练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二例患儿均男性,足月顺产。起病时间生后7d、11d。症状:哺乳差、消瘦、神萎、嗜睡、尿少。1例伴发烧。
作者:李笑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洗胃是口服药物中毒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小儿洗胃时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1997年6月-2002年2月我院儿科急诊经插管洗胃316例,其中28例出现洗胃并发症,本文对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武西贵;周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分析6例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结果 6例患儿年龄3个月~12岁,男女各3例,均为家庭密切接触发病,潜伏期2~12d,发病后未再感染其密切接触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腋温热峰38.3~40.3℃,均持续1周以上.多为不规则高热.伴轻度咳嗽,入院时外周血WBC总数多低于5.0×109/L,以淋巴细胞分类为主;全部患儿胸部X片均有肺部不对称性、多叶局灶性浸润性阴影,多出现在发热后3~5d,多为双侧者,也可先为单侧,后发展为双侧,病变随病程进展而加重,多在病程7d左右达高峰.全部患儿在未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1~5升/分氧流量吸氧下达97%~100%.经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出院,发热持续时间平均8d;胸片肺部炎症阴影明显吸收好转平均2周.结论本组儿童非典均为家庭密切接触感染,感染后再传染给他人的传染力低;临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与成人患者比较,病情较缓和,较少发生呼吸衰竭和侵犯呼吸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预后良好;临床上应注意与传统的儿童非典型肺炎鉴别.
作者:刘丽;曾华松;卢惠珍;王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7年3月-2001年11月,我院收治急性吸入汞蒸气中毒4例,患者皆来自甘肃陇南文县砂金矿区,皆为夜深人静时,闭门在卧室内用汞作催化剂将砂金颗粒团聚成块状,以便运输和出售,汞加热蒸发为雾,被熟睡的母子吸入而中毒.除全身多器官中毒反应外,且表现出急性肺损伤以肺换气障碍为主的Ⅰ型呼吸衰竭,急性期缓解后进入慢性肺损害过程,在肺的中带、内带出现结节状病灶,小的似粟粒结核,大的似矽肺结节病灶.现报告于下.
作者:汪成勇;谢扬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及不同病因所致休克患儿的预后.方法 27例休克患儿据病情、病因及血渗透压分组,了解休克的治疗与结局的关系.结果心源性休克、其他病因的重度休克及有高渗血症的患儿预后极差,病死率高.结论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对因施治,减少高渗血症是降低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秦雨春;曲东;米荣;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血清GAS、血浆MTL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F=9.55,P<0.01;F=20.13,P<0.01),不同危重程度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衰竭组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20,P<0.01;F=53.99,P<0.01).结论小儿危重症时GAS、MTL参与了危重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有关.
作者:陈永前;宁淑敏;王爱华;董湘玉;张庆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暴发型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因内源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致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因此,在急性期提供外源能量,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有助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制剂.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心脏损害的报导不多,我们对189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中98例(51.85%)合并心脏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病毒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兰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PDA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学术研究较多[1-2],而临床针对动脉导管未闭发生与早产儿生后早期(<1周)液体治疗二者关系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每日液体入量与PDA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液体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宋振江;李克华;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2年来,我们对11岁以上头痛小儿作脑血流图检查,以探讨小儿头痛时应用脑血流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差异悬殊,部分患儿呈暴发型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而猝死,近年来屡有报道[1-3],如云南报道[2]:大姚县于1998年7月一起病毒性心肌炎爆发流行,死亡9人.山东报道[3]:招运市2000年小儿手足口病1698例中并发暴发型心肌炎4例,全部死亡.但如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大部分患儿可望恢复.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分普通型和暴发型。其中暴发型流脑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现将此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艳春;杨春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内皮素(ET)、尿微量蛋白(a1-M、TRF、Alb)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窒息组在生后第3天、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ET,同时测定其尿微量蛋白水平.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发现窒息组第3天尿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第7天重度窒息组尿ET平均水平虽高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但统计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尿微量蛋白(a1-M、TRF、Alb)变化与尿ET呈正相关(P<0.01).结论尿ET与尿微量蛋白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指标.新生儿窒息尿ET的增高与肾损害有密切关系.
作者:吕勤;费婉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急性炎症累及心肌组织的广泛性及严重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及结局差异甚大.多数普通型病例预后良好,但少数危重病例,起病急骤呈暴发型,可导致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后者导致阿-斯综合征,预后严重,本文重点讨论暴发型心肌炎所致阿-斯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治疗.
作者:钱永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