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西贵;周晓霞
患儿,男,7个月,因“咳嗽、发热4~5d,口周发绀、四肢冰凉0.5d”来诊;患儿近4~5d阵发性咳嗽、发热。
作者:于立君;郭凤云;于景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以胸闷、气短、心悸3d、抽搐1次为主诉入院。一周前,患儿发烧、咳嗽。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差异悬殊,部分患儿呈暴发型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而猝死,近年来屡有报道[1-3],如云南报道[2]:大姚县于1998年7月一起病毒性心肌炎爆发流行,死亡9人.山东报道[3]:招运市2000年小儿手足口病1698例中并发暴发型心肌炎4例,全部死亡.但如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大部分患儿可望恢复.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os tachycardia,PSVT)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作骤然,病情危重,需尽快转复.近年来,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断改进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对该病的诊断处理有了很大进展.本文通过对45例小儿PSVT的临床治疗观察及部分病例的随访结果,对药物、食道调搏、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PSVT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马路一;王鸾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对儿童高热的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个月~7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儿童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尼美舒利、布洛芬、静脉用阿司匹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h、6h体温,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在1h内使体温下降幅度比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大,且维持时间长.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所致的高热较布洛芬、静脉用阿司匹林的退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三药不良反应均小,使用较安全.
作者:黄建宝;祝益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暴发型心肌炎是指有些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发病初期(极大多数为发病7d以内)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①心源性休克;②急性心力衰竭;③心脑综合征;④严重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由于暴发型心肌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并发症是多方面的,差异很大,变化很快,归纳起来是多变、易变、特变.因而其治疗措施也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并且因人而异.治疗措施包括抑制病毒,降低自由基,纠正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适当纠正水电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中药治疗亦是抢救暴发型心肌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马沛然;黄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EB病毒感染时表现多样,临床上常见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EB病毒脑膜脑炎文献报道不多。我科于2002年10月收治1例以颅神经损害和神经定位症状为主,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宇伟;周传新;熊嗣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男,6岁,因咳嗽7d,加重1d入院。在当地医院拍胸片示两肺内带斑片状影,临床诊断为肺炎,静点氨苄青霉素3d,病情不见好转,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2静点。
作者:黄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基本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t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插管前PaCO2水平、合并低钠血征、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有先心病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经分析,后三者可作为预测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儿患有先心病、并发MODS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及预防.
作者:王晓敏;黄敬孚;杨宝昌;赵津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女,4个月,以腹泻2d,精神萎靡、吃奶不佳、尿少,发绀、呼吸促6h入院。查体:T36.7 ℃,HR190次/min,R 56次/minBP84/55mmHg,神志清,表情淡漠,精神差,面色苍白,呼吸规则,口唇青紫、干燥,眼窝凹陷,四肢皮肤发花、凉,皮肤弹性好,足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4s,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低钝,心律齐,肝肋下1.5cm。
作者:张素玲;阎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小于14岁,GCS评分3~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h以上。由于小儿有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故重型颅脑损伤亦有其独特性,笔者根据本科收治的88例患儿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尹康;彭余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PDA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学术研究较多[1-2],而临床针对动脉导管未闭发生与早产儿生后早期(<1周)液体治疗二者关系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每日液体入量与PDA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液体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宋振江;李克华;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生儿颅内高压症是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新生儿期由于前囟及颅骨尚未闭合、颅内压力升高可通过前囟隆起、颅内骨缝裂开、头围增大等代偿作用使颅内高压症状得到缓解,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我们两院10年间100例新生儿颅内高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颅内高压症的诊断.
作者:温凤鸣;李强;赵长伟;周新罗;李玉梅;刘冰;胡国斌;焦铁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男,10个月。因发热、面色苍白、腹胀2d,加重1d于2001年6月10日入院。
作者:刘纯义;黄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及不同病因所致休克患儿的预后.方法 27例休克患儿据病情、病因及血渗透压分组,了解休克的治疗与结局的关系.结果心源性休克、其他病因的重度休克及有高渗血症的患儿预后极差,病死率高.结论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对因施治,减少高渗血症是降低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秦雨春;曲东;米荣;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暴发型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因内源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致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因此,在急性期提供外源能量,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有助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制剂.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急性炎症累及心肌组织的广泛性及严重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及结局差异甚大.多数普通型病例预后良好,但少数危重病例,起病急骤呈暴发型,可导致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后者导致阿-斯综合征,预后严重,本文重点讨论暴发型心肌炎所致阿-斯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治疗.
作者:钱永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手段.方法对142名经尿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测定确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FQ-PCR法反复多次检测尿中CMV-DNA,利用ELISA法检测血中CMV-IgM抗体诊断CMV感染.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多见,以神经系统缺陷为严重,还可累及周身各脏器;FQ-PCR法及ELISA法诊断CMV感染方便、敏感、有效.
作者:赵继顺;阮强;孙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例1 女,4岁.因发热,头痛、恶心3d,肢体颤抖1d入院.查体;T38.8℃,P 136次/min,R 34次/min,BP 82/53mmHg,精神萎靡,头部及四肢抖动,双眼球无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
作者:王军;李冬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心脏损害的报导不多,我们对189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中98例(51.85%)合并心脏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病毒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兰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