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城;王鸿彪;林雯;林懿;林穗玲;林文照;曾德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自然病程仅2~4个月.现在AL达到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已不困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近20年来,国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a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atic Leukemia, ANLL) 患者中20%~30%可长期无病生存,但能够CR超过5年以上且OS的病例不多,CR后OS达10年以上者更少.我们对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425例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探讨影响AL患者长期存活的多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期客观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唐旭东;唐由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C6脑胶质瘤经冷冻后出现细胞凋亡,探讨冷冻对肿瘤的杀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颅内接种模型,通过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冷冻后凋亡数目及凋亡率.结果:肿瘤经冷冻后,其中心出现坏死,而周边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冻后24、48和72 h凋亡数目0.323、0.001 67和0.037;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冻后24、48和72 h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25 4、0.006 4和0.031; 冻后各时间点凋亡数目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冻后48 h改变尤其明显,P<0.01,峰值时间出现在冷冻24~48 h.结论:诱导细胞凋亡也是冷冻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何跃;涂汉军;雷霆;袁先厚;李新建;秦军;王伦长 刊期: 2005年第2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观右颈部有一花生米大小的包块,并逐渐增大,病程中无发热、咳痰、咯血、胸痛及胸闷等症状,于2003年9月23日入院.门诊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神经源性肿瘤.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中上肺野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大小约8.5 cm×9.5 cm,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质强化,周围肺组织受压移位.
作者:徐同毅;孙强;马春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食管癌部分食管切除术后易复发,手术效果不满意.为此,我们对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书新;梁春霞;杨明华;马宝庆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联合顺铂(DDP) 治疗晚期食管癌和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 例晚期食管癌和鼻咽癌患者应用 HCPT 4.68~7.04 mg/(m2·d) [中位剂量为 5.6 mg/(m2·d)],静脉滴入,连续3 d,DDP 58.5~100 mg/m2 (中位剂量为70 mg/m2) ,静脉滴入,d1,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全组化疗共161个周期.结果: 46例可评价患者中有效率为 45.7%(21/46),CR 2例, PR 19例,SD 18例,PD 7例;食管癌有效率为42.9%(12/28),鼻咽癌有效率50.0%(9/18)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一过性肝、肾功能轻度损伤.Ⅲ/Ⅳ度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及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9.2%(47/161)、21.7%(35/161)、 13.0%(21/161) 和 2.5%(4/161).结论: HCPT联合DDP治疗食管癌和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林英城;王鸿彪;林雯;林懿;林穗玲;林文照;曾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在食管癌和肺癌治疗中的价值.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食管癌和肺癌切除术,其中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12例,肺癌肺叶切除8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8 min,失血量110 mL,住院时间11 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食管癌和肺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
作者:寇仁业;邹志强;袁耒;许世宁;尹立国;麻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颅咽管瘤虽系良性肿瘤,但由于其生长部位累及下丘脑,肿瘤切除后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我们手术治疗46例颅咽管瘤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媛;石祥恩;郑今兰;孙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体外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的作用靶点细胞及BK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C6细胞在不同剂量BK作用前后的细胞内钙离子变化,并且通过Western Blot测定三组细胞的BK B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BK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而只有大剂量BK才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对大、小剂量BK均无任何反应;三组细胞BK B2受体的Western Blot整合密度值(integrated density value, IDV)分别为5 000.12±1 110.21(n=2)、18 480.88±4 119.86 (n=3)和63 032.13±2 802.71 (n=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K的直接作用靶点是星形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两种细胞B2受体表达水平差异是小剂量BK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物质基础;BK可能通过某些细胞间信使起到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王义宝;刘云会;薛一雪;王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美罗华(Rituximab)于1990年被研制成功,可特异性地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结合,是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复发的低度恶性或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率为40%~50%,美罗华和化疗合用有效率达90%以上[1].
作者:麦泽锋;王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42例肝脏肿瘤60个结节.37例在局麻超声引导下、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和3例在开腹术中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75点次.治疗后通过CT和MR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肿瘤完全低密度灶者占70%(42/60),增强扫描局部病灶有强化(残留或复发)8.3%(5/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袁庆忠;蒋正怀;赵希学;姚林果;牟东坡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他莫昔芬(tamoxifen,TAM)逆转晚期结肠癌经氟尿嘧啶-草酸铂化疗方案产生的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挑选外周血淋巴细胞P-gp表达阳性并接受多次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5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1例)应用大剂量TAM(100 mg, 2次/d, 5 d)逆转耐药治疗后,行氟尿嘧啶+草酸铂方案化疗;B组(28例)仅完成上述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25.8%(8/31),均为PR,无CR,生存时间9~82周,中位生存期为10.31个月,1年生存率为32.3%(10/31);B组有效率为0(0/28),生存时间7~63周,中位生存期为5.67 个月,1年生存率为10.7%(3/28).A组P-gp转阴率为32.3%(10/31),B组为0(0/28).A组的总有效率及P-gp转阴率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6 7, P2=0.004 3.两组的毒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TAM对P-gp阳性的结肠癌多药耐药性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临床应用可提高这部分患者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王宝成;李志;毕经旺;韩少荣;狄剑时;刘欣;史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RNA与膀胱癌发病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bFGF mRNA在42例膀胱癌组织和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NA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周期各个参数.结果: 膀胱癌中bFGF mRNA阳性率达54.8%,而正常组织中均阴性表达,χ2=6.68, P=0.036.膀胱癌中bFGF mRNA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之间密切正相关,χ2=4.80, P=0.028;bFGF mRNA阳性者中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和G0/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12.4±3.1、(46.3±12.1)%和(26.7±10.5)%,阴性表达者中三者分别为8.8±2.3、(37.6±12.8)%和(34.3±1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 P=0.048.结论: bFGF通过影响膀胱癌细胞周期进程而在膀胱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bFGF mRNA可以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作者:谢庆祥;林吓聪;韩聪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中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细胞分布情况,从端粒酶角度研究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TRAP-Hyb Kit测定端粒酶活性.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测定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增生腺体的端粒酶阳性率.第二步,测定前列腺增生腺体中增生结节和包膜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3例正常前列腺端粒酶阳性率为15.38%(2/13),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25.71%(9/35).增生结节、包膜各33管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42.42%(14/33)和3.03%(1/33);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增生结节阳性率高于包膜组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升高,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分布不均匀,增生结节含端粒酶阳性细胞高于包膜组织.提示前列腺的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作者:孟祥宝;潘铁军;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总结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是其主要表现之一(13/17),颅脑CT和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额颞叶多见(12/17),主要发病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总体预后差.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高,颅内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书深;孙永乐;孙学东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9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抗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94例肿瘤组织标本中,TGF-β1表达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80.85%(76/94),弱阳性(+)24例,阳性(+ +)26例,强阳性(+ + +)26例,正常食管组织未见表达.TGF-β1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临床分期越晚,癌组织TGF-β1表达越显著,χ2=0.861,P=0.022;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GF-β1表达越显著,χ2=0.833,P=0.027.结论:食管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有相关性,食管癌组织TGF-β1表达增高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杨文锋;张百江;李道堂;王善政;左传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MMP-2 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P=0.013,R2=0.842;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P=0.000,R2=0.797.癌组织中 MMP-2 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P=0.003,R2=0.834.癌旁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P=0.021,R2=0.877.结论:MMP-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和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和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洪坚善;彭浩;段小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应用热休克人胶质瘤细胞的方法,观察热诱导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人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方法:经43℃热处理2 h的人胶质瘤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热休克蛋白人胶质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39.40±14.40)%,对照组为(8.50±4.60)%及HSP70 mRNA表达光密度值为0.23±0.05,对照组为0.13±0.03与内参照β-actin比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结论:热休克的方法可以明显诱导人胶质瘤细胞HSP70的表达.
作者:陆海军;郭春宝;金先庆;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并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处理HepG2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H. pylori处理前后HepG2 细胞的总蛋白质,用图象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mass spectrometry)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 PMF),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鉴定出12种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整合素β-1、蛋白激酶C-α、PINCH蛋白、Ras相关蛋白Rab-37、LIM同源盒蛋白Lhx1、HLA Ⅰ类抗原、血管抑制素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等.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生长和信号传导等众多关键事件.结论:H. pylori处理前后HepG2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过程,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 pylori与人类肝脏疾病的关系.
作者:张艳;范学工;陈仁;肖志强;冯雪萍;田雪飞;陈朝晖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回顾分析70例晚期肝癌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及毒副反应等.结果消癌平+氟尿脱氧核苷+顺铂(A组)总有效率为31.82%,艾迪+羟基喜树碱(B组)和多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C组)分别为11.11%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中位生存期,A组为18个月,B、C组分别为6和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临床症状改善(肝痛、腹胀、腹水、食欲减退和疲乏等)A组比B、C组明显,毒副反应A 组比B、C组发生率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药配合西药化疗的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的意义.
作者:陈乃杰;赖义勤;吴丹红;陈云莺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对比乳腺MR、钼靶和超声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因乳头溢液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扫描、钼靶及超声检查,都做了导管造影,其中4例因各种原因导管造影失败,其余7例均行导管造影检查;11例患者均行手术,恶性者行改良根治术,良性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果:在11例患者的24个病灶中,MR的图象与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均有关联性.MR图象正确诊断出纤维腺瘤3个,乳腺癌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1个,纤维囊性乳腺病5个,小叶增生1个,误诊硬化性腺病为乳腺癌1个,诊断准确率为95.8%(22/24).而钼靶、导管造影和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50%(5/24,12/24及8/24).结论:乳腺MR检查能鉴别良恶性乳头溢液,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
作者:欧阳翼;龙浩;张伟章;谢传淼;伍尧泮;吕衍春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