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对乳腺癌预后价值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吴胜其;高敏英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回归分析,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57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nm2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57.96%,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远处转移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m23蛋白表达、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3项指标反映乳腺癌预后情况,危险度分别为0.321、1.778及1.005.结论:nm23蛋白表达、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是乳腺癌的独立的预后指标,检测nm23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基因表达在NHL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定量检测11例NHL患者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NHL及健康人的hTERT mRNA的水平分别为0.924 7±0.115 5,0.546 6±0.098 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定量测定NHL患者的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是NHL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卓刚;王洪峰;矫德欣;宋秀娟;何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human genome sequence project)的完成,产生了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组成及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疾病.综述了在肿瘤防治中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策略和技术,及其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肿瘤分类、预后、治疗效果的评价及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杨文理;覃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aspase-3表达及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目的:探讨caspase-3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11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aspase-3和PC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aspase-3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44.4%),明显低于良性肿瘤(81.8%,P<0.01);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表达(61.5%),明显高于高分化卵巢癌(23.5%,P<0.05);在晚期卵巢癌中的表达(57.9%),明显高于早期卵巢癌(24.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56.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33.3%.P<0.05).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467,P<0.01),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7,P<0.01).结论:caspase3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恶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与恶性程度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卵巢癌预后评估的参考.

    作者:银铎;刘彤;陆景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NH小鼠S180肉瘤热休克蛋白70的纯化

    目的:建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肽复合物分离、纯化和鉴定的技术平台.方法:NH小鼠接种S180肉瘤细胞,将肉瘤组织热休克处理后经Sephacryl S-200HR分子筛、ConA和ADP柱序列层析进行分离,所得蛋白经电泳及Western blot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及性质鉴定,用Lowry标准曲线法对各阶段洗脱液进行蛋白定量分析,并计算蛋白得率.结果:纯化蛋白经鉴定确系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的HSP70蛋白;每克湿重瘤组织可纯化约50 mg HSP70.结论:用上述蛋白层析法可分离获得较纯的HSP70蛋白,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基础.

    作者:汤宇;崔雪梅;袁玫;卢世璧;朱克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放化联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可行性

    目的:评价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单纯放疗及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探索其治疗可行性.方法:86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45例,放疗+化疗组4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组的鼻咽全消率、颈残留率分别为80%、25.81%和90.24%、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6.67%、20%和53.66%、2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比单放组明显,P<0.05.结论:放疗+化疗未必提高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老年鼻咽癌是否化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作者:梁荣;陈梓宏;余忠华;杨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TEN/PI3K信号转导途径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PTEN/PI3K信号转导途径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PTEN、p-PKB及p-Bad蛋白检测.结果:1)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高(90.9%),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开始下降,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降低(49.1%),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PKB及p-Bad与PTEN的阳性表达呈相反趋势,在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PBK及p Bad表达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子宫内膜癌PTEN表达阴性组织中p-PKB、p-Bad蛋白染色积分均明显高于PTEN阳性组,P<0.05,P<0.01;3)相关分析显示PTEN与p-PKB及p-Bad表达均呈负相关,r=-0.67,P<0.05;r=-0.65,P<0.05;4)PTEN、p-Ba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不同肌层浸润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N、p-PKB只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PI3K信号转导途径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伴随PTEN表达缺失,p-PKB、p-Bad阳性表达更加明显,提示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指标和基因治疗靶点.

    作者:杨清;王玉;张淑兰;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对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动态显像唾液腺定量测定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前、中、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与放疗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03年2月1日~2003年10月31日,分别对2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患者于放疗前、放疗至10、36~40、70Gy时进行99mTcO4-动态显像定量测定其唾液腺(腮腺、颌下腺)摄锝率(UR)、泌锝率(ER)变化,同时观察其口干程度进行临床分级.结果:20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放疗剂量为10和36~40Gy时,其泌锝率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在放疗70Gy时降到低,P<0.01.与临床观察到的口干严重程度一致,而其摄锝率在36~40Gy照射以前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面颈联合野照射患者放疗前无明显唾液腺功能障碍,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唾液腺功能明显下降,其ER较UR下降明显,在确保患者放疗疗效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放疗技术,减少唾液腺照射剂量和放疗体积,保护唾液腺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珍;章平年;马胜林;朱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体外对多种动物和人体肿瘤细胞具有抗瘤作用,对移植性动物肿瘤亦有确切的抑瘤效果,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调控细胞周期的某一关键性的蛋白可能是其作用的靶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不仅与传统化疗药不存在交叉耐药,而且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通过深入研究其构-效关系及抗瘤作用机制,可望开发出高效、低毒、价廉、广谱的抗癌新产品.

    作者:曹培国;王肇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1999年10月体检时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逐渐增大,于2000年4月17日入院治疗.无发热、消瘦、腹胀等不适症状.

    作者:史继敏;桂律;叶宣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早期胃癌89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1985年6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电子胃镜检查诊断复合率为97.4%(75/77),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符合率为41.7%(5/12).89例患者全部施行胃癌根治手术,5年存活率为91.5%(54/59),1~5年存活率为100%(25/2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佳诊断方法;病变的大小与胃癌的分期不完全成正比;单纯手术治疗预后好.

    作者:杨华进;柳冬梅;刘月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芯片在健康查体人群CA125普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蛋白芯片和ELISA法在普通人群CA125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芯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27例健康查体成人血清中CA125进行测定.结果:在227例中,CA125法有7例升高,ELISA法有4例升高.两种方法存在高度相关,P<0.000 1.在7例CA125升高的人中,2例证实为卵巢癌,4例为结直肠癌.1例为肺癌.结论:芯片法用于普通人群CA125普查可及时发现肿瘤.

    作者:郭农建;申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对乳腺癌预后价值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57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m23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nm2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57.96%,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远处转移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m23蛋白表达、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3项指标反映乳腺癌预后情况,危险度分别为0.321、1.778及1.005.结论:nm23蛋白表达、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是乳腺癌的独立的预后指标,检测nm23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胜其;高敏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颈癌与HPV16和18及VEGF和TGF-β1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HPV16、18,VEGF、TGFβ1.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99例宫颈癌患者及54例对照组取患者宫颈分泌物,使用荧光基因定量PCR法检测HPV16、18,取宫颈癌组Ⅰ、Ⅱ期HPV16、18阳性患者的鳞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VEGF、TGFβ1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16、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HPV阳性表达高于HPV阴性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TGF-β1在宫颈鳞癌Ⅰ、Ⅱ期表达呈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可能为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上调VEGF、TGF-β1启动子的活性,VEGF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生与转移;TGF-β1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作者:郑曙民;陈星;周秀英;籍海虹;韩海琼;张华平;李连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康赛迪胶囊合并化疗治疗胃肿瘤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45名住院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5岁.

    作者:陈瑞生;张兴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环氧化酶-2蛋白在复发性原发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耐药或敏感)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1999年1月~2003年6月,从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卵巢癌病例中筛选出60例原发上皮性卵巢癌(primary epithelia ovarian carcinoma,PEOC)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6例宫颈癌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双卵巢为正常组织的病例作为对照.根据临床诊断、初治后复发时间等因素将60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化疗耐药组(30例)和化疗敏感组(30例).与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全部66例均有随访结果.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66例标本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COX-2蛋白的表达量化疗耐药组>化疗敏感组>正常卵巢组织,单向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化疗疗程数的增加及有淋巴结转移,COX-2蛋白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量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复发、发展及疗程有关,与化疗耐药呈正相关.

    作者:冯继良;吴强;左连富;刘江惠;沈宗丽;张兰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增生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3级的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及5例正常乳腺组织(NMB)中的PCNA表达进行定量测定.结果:PCNA含量按NMB、乳腺增生症Ⅰ级(FCD1)、FCD2、FCD3及IDC的顺序递增,除FCD1与NMB组外,其余相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CNA含量增加是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一个重要特征;2)PCNA的定量测定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乳腺上皮的增生程度及良、恶性.

    作者:崔明;刘武红;戴植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MTX和IFN-α-2b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p73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和干扰素-α-2b(IFN-α-2b)诱导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凋亡的作用及凋亡相关基因p73 mRNA在凋亡前后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凋亡,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RT-PCR)检测p73 mRNA的表达.结果:4μg/mL MTX和600IU/mLIFN-α-2b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6、12和24 h,通过Wright's+Giemsa染色可见部分细胞染色质明显固缩.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清晰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MTX作用细胞6、12和24 h,细胞凋亡率(AR)分别为5.15%、14.70%和35.49%;而IFN-α-2b作用6、12和24 h,AR分别为2.33%、11.90%和35.15%.对照组AR分别为0.93%和1.09%.半定量RT-PCR测定表明,IFN-α-2b作用24 h组p73 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调(0.43±0.05 vs 0.66±0.11,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MTX、IFN α 2b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在MTX、IFN-α-2b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早期,p73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IFN-α-2b作用24 h,p73 mRNA表达下调.

    作者:双跃荣;樊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免疫治疗加化疗预防胃癌术后腹腔复发239例临床分析

    评价腹腔免疫化疗对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预防腹腔复发的疗效.1993年10月~2000年12月对239例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应用卡铂200 mg+白介素Ⅱ20~4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0~300 mL进行多点腹腔穿刺注射,连用5周,4个月后重复.对照组99例则常规进行优福定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6%、45.3%,P<0.01.腹腔复发率分别为4.8%、3.49%,P<0.01.腹腔免疫治疗加化疗是预防侵犯浆膜的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广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胆囊癌2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7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胆囊癌22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萍;史大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癌耐药蛋白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耐药蛋白的表达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1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化疗前标本.结果:化疗前LRP表达的阳性率为38.7%(12/31).化疗前LRP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16.7%(2/12).LRP表达阳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阴性的为2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可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而言,肿瘤中LRP表达阳性者化疗耐药的可能性很大,该类患者应放弃或减少新辅助化疗周期.LRP表达阳性者预后可能不良.

    作者:刘莹;罗静;彭忠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