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雄;赵充;崔念基;卢泰祥;邓美玲;黄莹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作者: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目前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组腺癌为35.0%(21/60),鳞癌为48.5%(33/68).肺腺癌与肺鳞癌发病均集中于产业工人、农民及文职人员.腺癌以Ⅳ期多56.7%(34/60),鳞癌以Ⅲ期多58.9%(40/68);腺癌发生转移占65.0%(39/60),鳞癌发生转移占30.9%(21/68).结论:男性肺癌的发病仍体现出腺癌比鳞癌患者年龄轻、分期晚及转移早的特点,但腺癌和鳞癌患者在职业构成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确诊时两者的可手术治疗率均不高.
作者:马万里;叶红;彭晓玲;白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以往多采用高位截肢或关节离断,致残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45例膝周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瘤段关节截除,体外95%乙醇浸泡灭活再植,膝关节重建的保肢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惠民;陶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肺癌患者50例,肺叶切除组31例,全肺切除组19例.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使用氨力农7 d观察.结果: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降低,其中肺叶切除组P<0.05,t=2.088,全肺切除组P<0.01,t=4.14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651,全肺切除组P<0.05,t=2.735;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1,t=3.701,全肺切除组P<0.01,t=4.912;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1,t=3.534,全肺切除组P<0.01,t=4.291;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723,全肺切除组P<0.01,t=3.104;右室收缩压(Rv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587,全肺切除组P<0.05,t=2.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费秀渠;罗小东;林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我院作为全省惟一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1967年建院至今,已陆续购进了许多种不同性能的放疗仪器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不断地改扩建放疗用房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放疗机房防护设计中的经验和启示,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宗敏;刘秀云;梁兆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耐药糖蛋白(P-gp)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4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COX-2和P-g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6/64)和65.6%(42/6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的阳性率4.8%(2/42)和7.1%(3/42),P<0.05,P=0.006.COX-2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0、0.00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2、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关.COX-2与P-gp的表达调控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25,P<0.05.结论:在胆囊癌中,COX-2、P-g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COX-2和P-gp的协同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应用会预防肿瘤耐药并提高化疗的疗效.
作者:智迎辉;宋茂民;涂巍;郭仁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探讨综合治疗对肾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作用,15例肾癌合并肺转移的患者中,14例行肾癌根治术.术后7~10 d开始生物治疗和化疗.白介素-Ⅱ(IL-2)100万U,静脉滴入,1次/d,连续7d;5-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入,1次/d,连续5 d.1个月后开始第2个疗程.干扰素-α(IFN-α)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休息4周后重新开始下1个疗程.如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给予孕激素甲地孕酮0.5,1次/d口服,长期服用.结果示,15例患者中,CR 1例(6.7%),无瘤生存期为38个月;PR 3例(20%),持续时间6~14个月(平均9.4个月);MR 2例(13.3%);SD 2例(13.3%);PD 7例(46.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采用根治性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方法是治疗肾癌肺转移患者的较好方法.
作者:邱祥政;孙三元;王阔兴;贺厚光;范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38岁,咳嗽半年,痰中带血3个月,胸部CT显示左肺中心型占位,直径5 cm,表面短毛刺状,并左上肺不张.1998年6月8日入院,诊断为肺癌.在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为肺腺癌混合纤维肉瘤,肺门、隆突下、纵隔淋巴结腺癌转移4/4、3/3、1/4.术后给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4个疗程.术后8个月死于脑转移.
作者:巴宁;董晓丽;庄振利;徐向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讨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对本科近13年来治疗的5例颅内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核磁共振检查(MRI)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不同和瘤内有无出血,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GD-DTPA)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5例患者中,3例手术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未手术.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主张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在强;李新钢;黄齐兵;张元鹏;宫崧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0例乳腺癌、27例乳腺不典型增生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57.5%(46/80),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11.1%(3/27)和正常乳腺组织10.0%(2/20),P<0.01.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COX-2高表达的乳腺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COX-2低表达者,P<0.05.结论:COX-2表达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西京;代志军;赵世平;刘小旭;康华峰;薛锋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1例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切口75例,经右胸切口116例.结果:经右胸切口切除食管长度足够,清除淋巴结彻底,不切开膈肌,吻合方便,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和个人手术习惯而定,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对于食管中下段癌Ⅰ、Ⅱ期优先考虑经右胸路径手术.
作者:陈景伟;阎晓刚;墙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并发症.因其蛋白含量高、增长迅速等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通过对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多,占80%;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20%.浸润性导管癌多,占35.5%;腺癌其次,占25.8%;髓样癌占12.9%;黏液癌仅占4.3%.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作者:方永存;胡旭东;左文述;杨国仁;陈鸣陆;张鹏;李国梁;霍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关系以及与它们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994例随访手术治疗患者99例,随访患者同时行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比较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以及比较术前术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感染高危型HPV变化情况.结果:以HPVDNA≥1.0 Pg/mL为阳性标准,慢性宫颈炎、CIN各组及宫颈癌分别为46.92%(206/439)、65.71%(23/35)、81.82%(36/44)、98.41%(62/63)、82.32%(340/413).随访患者细胞学,阴道镜检查除1例CIN3患者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术后HPV持续阳性率为21.18%,其中1例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明显相关性;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为复发的高危人群,应严密随访.
作者:李隆玉;张燕玲;郭久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AFP m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探讨AFP 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建立HCCAFP 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Nested-RT-PCR),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 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在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 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35例(71.4%)、20例(40.8%)、3例(6.1%)、0例、0例;35例肝癌患者中有23例术前外周血AFP 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657%),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HCC患者外周血术后72 h AFP 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22.9%(8/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 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HCC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温培娥;石学涛;崔树龄;张玲;周伟;顾洪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hTERT基因在HBsAg阳性与阴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HBV病毒感染与hTERT基因表达在HCC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73例HCC患者组织中hTER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其中HBsAg阳性53例,HBsAg阴性20例,比较二者表达的差异.结果:hTERT蛋白在HBsAg阳性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48/53,在HBsAg阴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2/20,两组病例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 mRNA在HBsAg阳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46/53,hTERT mRNA在HBsAg阴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1/20,两组病例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HCC中HBsAg与hTERT mRNA的表达有显著关联性,与hTERT蛋白的表达强度成系统性的线性趋势,P<0.01.结论:HBsAg阳性HCC组织中hTERT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HBV病毒感染与hTERT基因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二者的相互作用.
作者:周旭;易继林;郭悦青;刘恩宇;李兴睿;刘谨文;杨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ependent kinas,cyclin D1)和细胞周期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D1、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揶毛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72.22%和88.89%,CKD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61.11%和72.22%,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葡萄胎比较,cyciin D1和CDK4的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成正相关,r=5.675,P=0.017;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Ⅰ~Ⅱ期、Ⅲ~Ⅳ期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93.75%,CDK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87.5%,随肿瘤临床期别的增加,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cyclin D1和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过度表达,并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余志英;漆秀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研究孚贝(卡莫氟)联合肝动脉灌注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加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20例;对照组: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20例中15例合格病例.观察组肝转移灶CR 1例,PR 12例,近期有效率65.0%(13/20).对照组CR 1例,PR 9例,近期有效率66.7%(10/15).1、2、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0.0%(18/20)、65.0%(13/20)、25.0%(5/20);对照组为93.3%(14/15)、66.7%(10/15)、26.7%(4/1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智;王刚成;庄兢;韩广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含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1~3个疗程)加放射治疗,按TNM分期、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匹配条件与同期127例单纯放疗患者配对进行比较,两组采用的放射治疗技术基本一致.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和24.4%,P=0.003,两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78.1%和67.4%,P=0.085;72.1%和63.1%,P=0.047;88.1%和72.1%,P=0.001;84.9%和94.5%,P=0.105.对N2~N3期患者,两组的OS、DFS、DMFS分别为79.7%和64.9%,P=0.027;74.6%和60.2%,P=0.014;87.9%和68.6%,P=0.002.化放组化疗2个疗程的3年DFS要明显高于化疗1个疗程(83.1%对65.7%,P=0.049)或单纯放疗(83.1%对63.1%,P=0.01).结论:诱导化疗综合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诱导化疗力度不足(<2个疗程)将会影响疗效.
作者:吴少雄;赵充;崔念基;卢泰祥;邓美玲;黄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吕孝鹏;孙新臣;孙临飞;权斌;刘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