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附78例报道

汤明;莫胜川;左朝晖

关键词:肝肿瘤/外科学, 冷冻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78例不能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约400 mL,术后肝功能不全14例,术后无手术死亡,1、3、5年的生存率为97.5%、46.5%和36.1%.结论:冷冻联合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出血少,损伤组织少并能降低术后复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AVH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采用阿糖胞苷(Ara-c)50 mg/d,静脉滴入,d1~d7;三尖彬酯碱(H)1~2 mg/d,静脉滴入,d1~d7;依托泊甙(Vp-16)50 mg/d,静脉滴入,d1~d5;7 d为1个疗程,21~42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连续用2个周期以上.20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9例,4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65%,无效(NR)6例,死亡1例.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70%和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AVH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较低,安全可靠.

    作者:赵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多柔比星X射线联合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

    目的:进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新策略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用途.方法:通过光镜、电镜、DNA断裂分析,进行多柔比星X射线联合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研究.结果:光镜和电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集贴边;DNA电泳表现出DNA呈梯状带段裂.结论:多柔比星、X射线成功地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张冠中;李新钢;李刚;张元鹏;宫松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附78例报道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78例不能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约400 mL,术后肝功能不全14例,术后无手术死亡,1、3、5年的生存率为97.5%、46.5%和36.1%.结论:冷冻联合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出血少,损伤组织少并能降低术后复发.

    作者:汤明;莫胜川;左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转基因CTL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构建TNF-α基因转染的CTL,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TNF-α基因导入CTL,构建转基因CTL.检测其增殖能力,TNF-α分泌量、细胞表型,观察其对BEL7404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转基因CTL的形态、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CTL相似.但具有高效表达TNF-α的能力,72 h表达量为410 pg/mL.转基因CTL对BEL7404具有较高的体外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及效靶细胞比正向相关.转基因CTL对荷瘤裸鼠过继免疫后,移植瘤的生成延迟、生长减慢,成瘤率降低.结论:转基因CTL的构建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型的效应细胞,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罗意革;陆云飞;邱庆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肠黏膜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200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腹痛,经外院对症治疗 1周后症状好转.此后每月不定期有数小时牙痛,继则出现发热、腹痛、疲乏等症状,反复查外周血白细胞>12×109 L-1.2次骨穿均显示粒系增生明显活跃,占骨髓有核细胞的74.8%,并有NAP增高,经抗生素治疗、抗痨治疗无明显效果.2002年8月13日因高热、腹痛入住我科.

    作者:贾玫;李冬云;李忠;陈信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970-1999年山东省乳山市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目的:对山东省乳山市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进行观察.方法:利用不同时期全死因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比较.结果:1970-1999年乳山市总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上升,其中胃癌在20世纪80年代末呈上升趋势,而后又下降到原先的水平,肝癌、肺癌和肠癌明显上升.结论:肿瘤死因及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作者:宋修强;唐巧红;李大庆;李颢;李在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对4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先给予动脉灌注健择1 800 mg、5-FU 1 000 mg,1周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DT 30~50 Gy/10~25 F.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CR+PR)为48%,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中位生存期10.2个月.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军;陆海军;姚如永;丁晓;张永春;赵建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青壮年肺癌误诊肺结核20例分析

    2001年1月-2002年1月,我院诊断肺癌患者260例中误诊20例,皆经细胞学及病理诊断证明为肺癌,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刘玉玲;丁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我院1992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胃癌34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31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井绪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清CA125测定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理想减瘤术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对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2例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含量与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分级、术前化疗的关系,及其对理想减瘤术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血清CA125水平为706 μ/mL.有162例(94%)CA125值高于正常,以阈值CA125 500 μ/mL为标准,预测理想与非理想手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4%.CA125<500 μ/mL者73%达到理想减瘤术,CA125≥500 μ/mL时达到理想手术者仅为26%,P<0.01.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术前化疗能提高理想减瘤术的成功率.结论:术前血清CA125对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有预测价值.术前血清CA125≥500 μ/mL者,宜新辅助化疗1~3个周期后再行减瘤术.

    作者:应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钳取胃黏膜的制片及诊断

    钳取胃黏膜的优质制片及准确诊断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的关键,准确把握钳取胃黏膜的纵行包埋面可大大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文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龄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1985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554例,其中70岁以上46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8.3%.作者对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治疗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旭升;黄连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卵巢上皮癌36例临床治疗分析

    为探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我们对1990-2001年收治36例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韩文丽;武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进展期胃癌生长方式对转移方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胃进展期癌在胃壁内生长方式对转移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Ming氏分型将180例胃癌分为膨胀型癌及浸润型癌;分析不同浸润深度的膨胀型癌及浸润型癌的转移方式(血行、淋巴行及种植),比较其5年生存率及预后.结果:1)浸润至肌层及以内47例:膨胀型癌血行转移率明显比浸润型癌高,P<0.01;5年生存率比浸润型癌低,P<0.05;2)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133例:浸润型癌淋巴结转移率比膨胀型癌高,P<0.05;腹膜种植也明显比膨胀型癌高,P<0.01;5年生存率明显比膨胀型癌低,P<0.01.结论:膨胀型癌易于血行转移;而浸润型癌容易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引起预后不良.胃癌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浸润至肌层及以内的浸润型癌,膨胀型癌;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的膨胀型癌,浸润型癌.

    作者:汪美华;黄早胜;袁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加温联合化疗对人肺腺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联合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得出不同温度(37.0℃,41.0℃,42.0℃,43.0℃)下的药物生物活性曲线,并对各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温度下,HCPT浓度越高,则细胞存活率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一HCPT浓度下,当药物浓度<60 μg/mL时,随着温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降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药物生物活性曲线特征参数IC50值与温度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同一温度下,羟基喜树碱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而在一定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下,加温治疗与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温度依赖性,并且证明羟基喜树碱为无阈值药物,加温与HCPT 有协同作用.

    作者:孙蕊;李万湖;尤庆山;孙红;刘同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为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将91例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化疗同期采用艾迪注射液50 mL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250 mL中静脉滴入,1次/d,连用10~14 d;对照组47例,采用单纯化疗.结果发现两组间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胃肠道症状及血液学等毒副作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刁兰萍;刘丽宏;王彬;高玉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穿孔性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回顾分析28例穿孔性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其中D2根治12例),5例穿孔修补,3例胃造瘘,单纯腹腔引流2例.手术早期死亡5例.随访16例,1年内死亡8例,2年内死亡4例,6例存活3年以上.

    作者:吕德泉;石学涛;王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均来源于人骨髓髓系和淋巴系造血干细胞.综述了脐血、成人外周血、类风湿关节炎(RA)来源的DCS迁移机制,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分化途径、功能状态、增殖能力及体外培养方法.

    作者:陈静琦;曾波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抗肿瘤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对HO981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并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的调节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及成人周围血,将分离所得的单个核细胞按是否添加处理因素分组进行培养,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HO981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静止脐血单个核细胞对HO9810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弱,经rhIFNα-2b激活后显著增强,P<0.05,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能被rhIFNα-2b激活为杀伤细胞,激活后对HO9810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姜玉棋;郑东星;刘敏;左连华;周鹏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促血小板增殖作用及其临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方法,患者随机分入AB组或BA组,AB即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使用rhIL-11(A周期),第2周期化疗给药结束后观察为空白对照;BA组则相反,观察rhIL-11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周期的血小板(PLT)高值及化疗序日21 d的PLT值明显高于B周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及头晕、骨骼及肌肉疼痛、乏力、发热,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hIL-11能升高外周血小板水平,促进因骨髓抑制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作者:王平辉;刘莉萍;杨小红;刘亚利;侯媛淑;欧阳取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