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辉;刘莉萍;杨小红;刘亚利;侯媛淑;欧阳取长
既往未用吗啡的患者,初次用药应在清晨,剂量为25 μg/h,用过吗啡的患者,根据吗啡口服量mg/d×1/2=TDF μg/h,72 h更换1次,爆发通用即释吗啡.37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9.7%(11/37);明显缓解48.6%(18/37);中度缓解13.5%(5/37);轻度缓解8.1%(3/37),显效率91.9%(34/37),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杜京娟;王全助;柳月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HBx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调节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分别检测HCC组织中HBx和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HCC和癌旁组织中的HBx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2.5%(21/40)和67.5%(27/40),在HCC中阳性信号多为呈核型,癌旁组织中以核浆型为主,阳性细胞多呈区域性或簇状分布;HCC中p53和HBx蛋白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p53和HBx表达强度均与凋亡细胞相关,其表达增强则凋亡细胞密度逐渐降低(P<0.01).结论:提示HBx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53的功能阻止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和表现更高的恶性表型.
作者:彭绍华;厉浩;邓虹;郑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 PCNA 和 bcl-2 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了解肿瘤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揭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SAB 法,对 78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 PCNA 和 bcl-2 表达的检测.结果:在膀胱癌中,PCNA 主要呈胞核表达,bcl-2 呈胞质表达,PCNA 和 bcl-2 染色阳性率分别为 35.9% 和 56.4%;PCNA 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级、预后呈正相关(P=0.01,P=0.038 6),bcl-2 亦与肿瘤分级、预后呈高度正相关(P=0.000 2,P=0.011 6);PCNA 和 bcl-2 表达无明显相关(P=0.232 7).结论:PCNA 和 bcl-2 参与膀胱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及进展的过程;检测 PCNA 和 bcl-2 有助于判断膀胱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并且二者可以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李庆云;杨明山;杨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uEPO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化疗前血红蛋白≥110 g/L.治疗组34例,化疗联合rHuEPO;对照组33例,单纯化疗:化疗方案均为CAF,均完成6个周期.结果:在全部6个周期的化疗过程中,rHuEPO治疗组始终维持稳定的Hb水平,而对照组却出现了进行性贫血.化疗结束时,对照组Hb下降(32.1±11)g/L,而rHuEPO治疗组仅下降(8.2±1.2)g/L,且无1例出现明显贫血,而对照组有15例出现明显贫血.结论:在化疗的同时使用rHuEPO可以预防贫血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张秀凤;史建国;杨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85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554例,其中70岁以上46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8.3%.作者对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治疗及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旭升;黄连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介入与热疗联合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介入治疗联合射频热疗,对照组仅行常规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客观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客观疗效分别为:CR 9.25%,0;PR 71.43%,66.67%;SD 19.05%,28.57%;PD 0,4.67%.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改善14.29%,4.76%;改善71.43%,5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毒副反应无差异.结论:介入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肝癌优于单纯介入治疗,且不增加副作用,是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增义;葛成林;陈维萍;谭莹;王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1例4~14岁嗜铬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中,单发肿瘤9例,其中异位2例,多发2例.10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7例伴有高血压心脏改变,2例伴有高血压眼底改变.3例病史中出现过1次或数次的休克表现,1例因血压骤升出现脑血管意外.全部病例均手术摘除瘤体,术后均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儿童嗜铬细胞瘤高血压症状较重,常伴有心脏及眼底改变,并且血压波动幅度大,发作较频繁.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降低血压并充分扩容,治疗心脏损害,改善心脏功能.同时,术中维持血压平稳和减少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邵晨;秦卫军;秦荣良;康复霞;邵国兴;陈绍洋;李萌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1997年3月-2002年10月,分别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修复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10例.结果: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等,术后化疗对游离皮瓣的成活无影响.结论: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治疗中,吻合血管的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翟喜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预防贲门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措施.方法:对12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传统食管胃吻合与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结果: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囊状瓣成形术是贲门切除后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抗返流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郭卫东;张百江;王志民;张志涛;李树斌;张永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联合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得出不同温度(37.0℃,41.0℃,42.0℃,43.0℃)下的药物生物活性曲线,并对各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温度下,HCPT浓度越高,则细胞存活率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一HCPT浓度下,当药物浓度<60 μg/mL时,随着温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降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药物生物活性曲线特征参数IC50值与温度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同一温度下,羟基喜树碱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而在一定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下,加温治疗与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温度依赖性,并且证明羟基喜树碱为无阈值药物,加温与HCPT 有协同作用.
作者:孙蕊;李万湖;尤庆山;孙红;刘同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钳取胃黏膜的优质制片及准确诊断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的关键,准确把握钳取胃黏膜的纵行包埋面可大大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文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构建TNF-α基因转染的CTL,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TNF-α基因导入CTL,构建转基因CTL.检测其增殖能力,TNF-α分泌量、细胞表型,观察其对BEL7404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转基因CTL的形态、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CTL相似.但具有高效表达TNF-α的能力,72 h表达量为410 pg/mL.转基因CTL对BEL7404具有较高的体外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及效靶细胞比正向相关.转基因CTL对荷瘤裸鼠过继免疫后,移植瘤的生成延迟、生长减慢,成瘤率降低.结论:转基因CTL的构建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型的效应细胞,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罗意革;陆云飞;邱庆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探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我们对1990-2001年收治36例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韩文丽;武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0例良性子宫肿瘤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含量,按良恶性、手术前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等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1含量随临床分期的升高逐渐增加.宫颈癌患者血浆uPA和PAI-1含量术后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浆uPA含量高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的uPA和PAI-1含量高于癌周组织.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uPA含量呈上升趋势.腺癌的组织uPA含量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AI-1含量无差异.结论:检测宫颈癌患者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犯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曲牟文;盛修贵;魏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neoCDgly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后大量培养产病毒的阳性克隆PA317/CD+tk细胞株,收集病毒上清,浓缩后转染K562细胞,再次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K562/CD+tk细胞株.用RT-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和/或无环鸟苷(Ganciciovir,GCV)后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K56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在K562细胞中可稳定表达,联合使用5-FC和GCV对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效杀死K562细胞,双自杀基因较单一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姜义荣;郭珺;刘春生;陈学良;马道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对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2例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含量与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分级、术前化疗的关系,及其对理想减瘤术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血清CA125水平为706 μ/mL.有162例(94%)CA125值高于正常,以阈值CA125 500 μ/mL为标准,预测理想与非理想手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4%.CA125<500 μ/mL者73%达到理想减瘤术,CA125≥500 μ/mL时达到理想手术者仅为26%,P<0.01.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术前化疗能提高理想减瘤术的成功率.结论:术前血清CA125对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有预测价值.术前血清CA125≥500 μ/mL者,宜新辅助化疗1~3个周期后再行减瘤术.
作者:应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PCNA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胃癌石蜡切片中PCNA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PCNA和C-erbB-2可以作为判断胃癌的预后指标.
作者:方立俭;程艳莉;孙咏梅;张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2例乳腺肿块均经B超检查,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对高度怀疑乳腺癌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决定术式.乳腺癌23.90%(46/192),叶状囊肉瘤1.1%(2/192),增生性腺病37.5%(72/192),乳腺纤维瘤26.1%(50/192).本组资料分析提示,不同年龄常提示不同的乳腺疾病,放宽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的指征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王光发;杨云玲;李广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评价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我科1998年10月-2000年12月采用诺维本联合顺铂(NP)与CAF方案分别治疗30例晚期乳腺癌,并进行疗效及毒性分析.NP方案为:诺维本30 mg/m2静脉推注,15 min,d1、8;顺铂80 mg/m2 静脉滴入,d1.应用时给予水化.CAF方案为: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推注,d1;多柔比星40 mg/m2静脉推注,d1;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d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NP方案有效率为53.3%,CAF方案有效率为43.3%,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诺维本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易出现骨髓抑制和静脉炎.
作者:侯恩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但鼻咽癌放疗后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运用化疗联合放疗,旨在放疗控制局部,化疗控制远处,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1993年3月,我们将对初次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阮林;刘敬聘;邓少庚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