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杨明山;杨伟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对HO981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并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的调节作用.方法:采集脐血及成人周围血,将分离所得的单个核细胞按是否添加处理因素分组进行培养,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HO981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静止脐血单个核细胞对HO9810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弱,经rhIFNα-2b激活后显著增强,P<0.05,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能被rhIFNα-2b激活为杀伤细胞,激活后对HO9810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姜玉棋;郑东星;刘敏;左连华;周鹏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使患者临床受益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谢可;张明;陈霞;陈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78例不能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约400 mL,术后肝功能不全14例,术后无手术死亡,1、3、5年的生存率为97.5%、46.5%和36.1%.结论:冷冻联合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出血少,损伤组织少并能降低术后复发.
作者:汤明;莫胜川;左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2例乳腺肿块均经B超检查,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对高度怀疑乳腺癌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决定术式.乳腺癌23.90%(46/192),叶状囊肉瘤1.1%(2/192),增生性腺病37.5%(72/192),乳腺纤维瘤26.1%(50/192).本组资料分析提示,不同年龄常提示不同的乳腺疾病,放宽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的指征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王光发;杨云玲;李广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3例NHL和25例良性淋巴组织病变(BLPC)进行p53、bcl-6及HCV TORDJI-22蛋白的检测,对其中58例NHL和全部BLPC进行HCV RNA的原位RT-PCR检测.结果:NHL中HCV感染阳性率12.8%(17/133),BLPC中HCV感染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HL中p53阳性71例(53.4%),bcl-6阳性52例(39.1%);BLPC中p53为阴性,bcl-6阳性10例(40.0%).17例HCV阳性NHL中p53阳性13例,P<0.05,bcl-6阳性8例.结论:1)HCV感染与NHL之间有关;2)HCV可能通过调控p53的表达而与NHL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3)NHL中HCV的感染和bcl-6的表达可能是两个独立的事件.
作者:揭伟;申志华;唐文台;梁群英;肖庆邦;郭瑞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们应用康莱特注射液(KLT)与CEP联合治疗64例NSCLC,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雅莉;孙秀珍;张洁;杨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应用倍恩胶囊(国产醋酸甲羟孕酮)配合放射治疗对50例中晚期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证实醋酸甲羟孕酮对口腔肿瘤放疗患者具有促进食欲,改善放疗中的厌食和骨髓抑制作用.
作者:陆顺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对4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先给予动脉灌注健择1 800 mg、5-FU 1 000 mg,1周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DT 30~50 Gy/10~25 F.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CR+PR)为48%,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中位生存期10.2个月.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军;陆海军;姚如永;丁晓;张永春;赵建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钳取胃黏膜的优质制片及准确诊断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的关键,准确把握钳取胃黏膜的纵行包埋面可大大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文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探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我们对1990-2001年收治36例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韩文丽;武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测定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53和VEGF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体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p53、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27/50)和76.0%(38/50),p53、VEGF的表达和MVD均与HCC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符合率为74%(37/50),两者的表达呈相关性,P<0.05.p53阳性和VEGF阳性的癌组织 MVD分别为178±62和175±59,而相应的阴性组分别为125±51和131±6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53、VEGF表达均为阳性者,MVD为176±63;p53、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者,MVD为123±52;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1)p53、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HCC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2)p53、VEGF的表达对肿瘤血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53、VEGF的表达对了解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志伟;鲁广恩;胡安国;杨五计;戴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规律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0例良性子宫肿瘤患者的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含量,按良恶性、手术前后、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等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患者血浆中uPA和PAI-1含量随临床分期的升高逐渐增加.宫颈癌患者血浆uPA和PAI-1含量术后显著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浆uPA含量高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的uPA和PAI-1含量高于癌周组织.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uPA含量呈上升趋势.腺癌的组织uPA含量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AI-1含量无差异.结论:检测宫颈癌患者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犯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曲牟文;盛修贵;魏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联合化疗时,一个方案需多种化疗药物组成,一般用药原则是,先用普通液体滴注,确保液体畅通无外渗后,再推入或滴注化疗药物,滴完后再输入普通液体以冲洗粘附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物之间需用普通液体冲,以防引起不良反应.这样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污
作者:张春梅;孙秀玲;桑俊美;李桂香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采用阿糖胞苷(Ara-c)50 mg/d,静脉滴入,d1~d7;三尖彬酯碱(H)1~2 mg/d,静脉滴入,d1~d7;依托泊甙(Vp-16)50 mg/d,静脉滴入,d1~d5;7 d为1个疗程,21~42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连续用2个周期以上.20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9例,4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65%,无效(NR)6例,死亡1例.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70%和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AVH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较低,安全可靠.
作者:赵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进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新策略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用途.方法:通过光镜、电镜、DNA断裂分析,进行多柔比星X射线联合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研究.结果:光镜和电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集贴边;DNA电泳表现出DNA呈梯状带段裂.结论:多柔比星、X射线成功地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张冠中;李新钢;李刚;张元鹏;宫松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neoCDgly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后大量培养产病毒的阳性克隆PA317/CD+tk细胞株,收集病毒上清,浓缩后转染K562细胞,再次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K562/CD+tk细胞株.用RT-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和/或无环鸟苷(Ganciciovir,GCV)后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K56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在K562细胞中可稳定表达,联合使用5-FC和GCV对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高于单独使用5-FC或GCV.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效杀死K562细胞,双自杀基因较单一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姜义荣;郭珺;刘春生;陈学良;马道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们应用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 26例,近期疗效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宫海涛;陈学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山东省乳山市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进行观察.方法:利用不同时期全死因死亡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比较.结果:1970-1999年乳山市总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上升,其中胃癌在20世纪80年代末呈上升趋势,而后又下降到原先的水平,肝癌、肺癌和肠癌明显上升.结论:肿瘤死因及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作者:宋修强;唐巧红;李大庆;李颢;李在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安全性.方法:29例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尿流改道采取直肠膀胱10例,乙状结肠膀胱9例,回肠膀胱6例,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后4例,同时行尿道切除术5例.结果:术后发生尿瘘2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出血1例,死亡2例.本组死亡率与同期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死亡率相比(1/3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做好围手期处理.
作者:傅强;李善军;徐祗顺;范丰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胃进展期癌在胃壁内生长方式对转移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Ming氏分型将180例胃癌分为膨胀型癌及浸润型癌;分析不同浸润深度的膨胀型癌及浸润型癌的转移方式(血行、淋巴行及种植),比较其5年生存率及预后.结果:1)浸润至肌层及以内47例:膨胀型癌血行转移率明显比浸润型癌高,P<0.01;5年生存率比浸润型癌低,P<0.05;2)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133例:浸润型癌淋巴结转移率比膨胀型癌高,P<0.05;腹膜种植也明显比膨胀型癌高,P<0.01;5年生存率明显比膨胀型癌低,P<0.01.结论:膨胀型癌易于血行转移;而浸润型癌容易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引起预后不良.胃癌5年生存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浸润至肌层及以内的浸润型癌,膨胀型癌;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的膨胀型癌,浸润型癌.
作者:汪美华;黄早胜;袁焱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