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清;王忠良
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瑞白150 μg连续3 d,对比组在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至<4.0×109 L-1时给瑞白150 μg.结果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瑞白预防给药具有疗效高,经济并且实用.
作者:王正艳;安晓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研究国产奥沙利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LV )联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与毒副作用,采用L-OHP 125 mg/m2,静脉滴入,持续2 h,d1;LV 200 mg/m2,静脉滴入 ,持续2 h,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持续4~6 h,d1~d5. 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疗效.结果CR 4例,PR 11例, 总有效率37.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贫血和感觉神经毒性,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影响较小.初步研究结果提示,OLF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能耐受, 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可作为首选方案.
作者:蒋晖;范玉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局部复发仍然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在18%~58% [1,2].复发后再程治疗后遗症多,生存质量差,因此首程治疗至关紧要.作者回顾性分析69例NPC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病例,探讨NPC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规律.
作者:查文武;魏宝清;陆进成;倪明;杨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随机将5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NVB组:NVB 25 mg/m2,静脉推注,d1、d5;DDP 30 mg/m2,静脉滴入,d2~d4.对照组:醛氢叶酸(CF)0.1,静脉滴入,d1~d5;5-FU 0.5 mg/m2,静脉滴入,d1~d5; DDP 30 mg/m2,静脉滴入,d2~d4.2个方案均每4周重复,每例化疗2个周期.结果:NVB组总有效率53.3%,对照组42.3%,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NVB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8.5%,对照组为65.4%,P>0.05,NVB组成本疗效比大于对照组.结论:NP方案适合用于复治患者.
作者:吴云;严晓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观察乳腺癌肝转移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对 3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TACE治疗.CR 2例,PR 12例,SD 19例,PD 5例,总有效率36.8%(14/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32%、21%.TACE治疗乳腺癌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浩;李伟汉;赵玉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3例中晚期NSCLC进行NVB+DDP化疗,NVB 25 mg/m2,d1、d8;DDP 80 mg/m2,d2~d3.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 结果:33例总有效率为45.45%(15/33),初治组47.37%(9/19),复治组42.86%( 6/14);Ⅲ期有效率为63.64%(7/11),Ⅳ期36.36%(8/22),各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分别为93.94%(31/33)和90.91%(30/33),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NVB+DDP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作者:尹清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一次性大剂量放疗照射范围、剂量和疗效.方法:对42例胃癌患者采用12MeV电子线进行术中放射治疗,剂量15~25Gy,靶区以瘤床及周围淋巴引流区为主.与1995年12月-2000年6月单纯手术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接受治疗的42例患者中无近远期并发症.Ⅲ期胃癌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48.6%,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72.4%,P<0.05.Ⅳ期胃癌患者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24%,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20%.结论:胃癌术中放射治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能提高Ⅲ期胃癌3生存率.术中放疗是治疗胃癌较安全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王文玲;文小平;赵代炜;王黔;张凤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探讨肿瘤内注射 90 Y核素治疗疗效,对治疗中吸收剂量、细胞存活率的时空分布和肿瘤控制概率进行研究.方法: 依据肿瘤注射β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由计算机模拟实验肿瘤中心注入74 MBq 9 0 Y核素0.5 mL时,吸收剂量、细胞存活率的时空分布,以及肿瘤控制概率与肿瘤大小、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1)吸收剂量随径向距离急速下降;2)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先下降达小值后又回升;3)肿瘤控制概率经历4个时期:上升期、治愈期( >0.99)、下降期和复发期.并随肿瘤体积增大,治愈期快速缩短.结论:吸收剂量的分布极度不均,使控制概率高度依赖肿瘤大小;肿瘤控制概率是预测治疗疗效及指导临床核素用量的好指标.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邵明哲;丁勇;陈盛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双倍环磷酰胺(CTX)的CHOP加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 方案治疗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双倍CTX的CHOP加HD-MTX方案治疗高危NHL11例,每3周重复1次,至少用2个疗程.结果:11例患者共接受38个疗程的化疗,其中CR 8例,PR 2例,NC 1例,有效率90.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脱发和转氨酶增高,心脏毒性轻微,无肾功能异常,其余毒性均为Ⅰ~Ⅱ级.结论:双倍CTX的CHOP加HD-MTX方案在无MTX血药浓度监测下,治疗高危NHL,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驯炎;张天惠;陈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于1999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的9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朱颖贵;张立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乳腺癌发生于男性少见,只占男性癌症的0.2%,其发生率只有女性乳腺癌的1%.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其预后较差.本科于1987年4月-1996年12月共收治20例男性乳腺癌,分析其治疗方法及疗效.
作者:钟睿;何志坚;邬蒙;吴新生;陈志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一种产生黑色素、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病例病变位于皮肤,如足底、外阴、肛周等,部分为交界痣恶变而来.原发于宫颈之恶黑极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清;王忠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7年12月-2002年12月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2例进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进行治疗,药物以顺铂(DDP)、多柔比星(ADM)或其衍生物吡柔比星 (THP)、羟基喜树碱(HCPT)、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为主,选择其中2 ~ 3种加/不加白介素Ⅱ(IL-Ⅱ),栓以碘油,明胶海绵颗粒,平均2~3个月1次.结果接受治疗的42例患者,疗效达CR为1例(2.38%),PR为23例(54.76%),NC为16例(38.10%) ,进展2例(4.76%),总有效率CR+PR为57.14%,症状体征总好转率80.70%,35例血清AFP 增高者,29例(82.86%)下降,2例(5.71%)恢复正常,肝功能不正常者,经治疗后均有好转.不良反应主要有栓塞术后综合征(包括肝区、上腹部胀痛(15/42)、发热(16/42) 、骨髓抑制Ⅰ~Ⅱ度(23/42).
作者:袁葆琳;张涛;杜慧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提高肺癌脑转移疗效的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1995年5月-2000年5月收治的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放疗采用 60 Coγ线或6 MV-X线全脑照射,多发灶全脑照射40~50 Gy/4~5周,2 Gy/次,5次/周;单发灶全脑照射40 Gy后局部野增加10~20 Gy.化疗采用威猛(Vm-26) 100 mg, 静脉滴入d1~d3;顺铂(DDP) 50 m g,d1~d3;CCNU 120 mg,口服,d1或CA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CCNU方案 ,3~4周重复.手术加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个月和71.4%,明显放疗加化疗的8个月和40%,而放疗加化疗又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的5个月和15.6%,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手术加放疗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折虹;丁喆;海平;夏新舍;詹文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效果差,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第12届欧洲肿瘤大会(ECCO)关于肺癌内科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其森;贾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RNA 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d ouble-stranded RNA,dsRNA)来抵抗病毒入侵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自然机制,近来研究发现,21~25nt大小的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介导高度序列特异性的基因沉默,并且具有高效性和序列特异性,已经成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并且有可能在某些疾病如肿瘤等的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亓同钢;汪运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掌握恶性肿瘤发病特征,为制订肿瘤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1999-2002年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住院资料,以首次入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特征、性别及疾病构成.结果: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鼻咽癌、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男性与女性中恶性肿瘤的顺位有所不同,各种肿瘤的发病年龄段也有不同,如血液病较为集中30岁以下人群,而肺癌则以中老年居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数逐年升高,尤其以肺癌和结直肠癌增长趋势明显;患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男女患者在疾病构成和年龄分布上均有不同.
作者:金从国;王熙才;伍治平;陈晓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40例,疼痛缓解率为72.5%(29/40),其中,完全缓解5例(12.5%),明显缓解24例(60.0%),中度缓解8例(20.0%),轻度缓解3例(7.5%),未见严重副作用.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的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54例NSC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清s 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肺癌的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 ,有转移的患者sICAM-1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NSCLC血清sICAM-1增高,sICAM-1参与了NSCLC的发展和转移.
作者:刘维佳;张湘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了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合并中重度疼痛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将50例晚期癌痛患者进行为期15 d以上治疗观察,选择初始剂量25 μg/h或者根据以前吗啡用量计算,然后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使患者达到无痛或基本不痛,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疼痛缓解率88%,其中完全缓解 14例(28%),明显缓解 28例(56%),个体剂量25~175 μg/h,未见严重副作用.
作者:王亚娟;徐世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