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方式与吻合口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王敬华;刘增坤;辛绍平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学, 胃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126例病人采用Gambee氏单层吻合,并与同期78例传统双层套入式食管、胃吻合患者比较.结果:Gambee氏单层吻合发生吻合口瘘1例(1/126),发生率0.8%,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瘘4例(4/78),发生率为5.1%,吻合口狭窄7例(7/78),发生率9%.结论:Gambee氏单层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吻合方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肺转移的综合治疗

    目的:分析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65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和综合治疗,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生存率按寿命表法计算.结果:单一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9%,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近;内分泌治疗未能提高总有效率.结论: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但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方伟达;赵斌;余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牛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BP)对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ABP经腹腔注射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变化.结果:ABP 60 mg/(kg@d)10 d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NK细胞和小鼠外周血中TNF的活性,还能促进正常小鼠外周血中YNK细胞及TNF活性的增强.结论:ABP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提高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邵树军;刘彩玉;刘雄伯;王天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女工乳腺病普查结果阶段性回顾分析

    随着生活方式、生育模式的改变,乳腺病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因此,对乳腺病的诊治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就更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性疾病、乳房良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乳房的炎症性疾病等几大类.其中以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的发病率高.据资料报道,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为20%~30%,其中有2%~3%的病例会发生恶变.为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院自2000年5月组织乳腺、红外线、细胞学、B超等专家对山东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进行普查.

    作者:方晋平;盛修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麦胚提取物对抗肿瘤化疗的辅助调节

    目的:研究麦胚提取物(WEE)对减轻肿瘤化疗的毒性,增强疗效的效果.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对试验组化疗/荷瘤动物施于化疗的同时加喂WEE,观察肿瘤抑制率(STR)和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化疗同时给予WEE,能显著的提高STR(P<0.05);能迅速回升化疗造成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P<0.01).结论:WEE在肿瘤化疗中,可协同抑制肿瘤,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总数,进而调节生理功能,修复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与其富含多不饱合脂肪酸(PUFA)有关.

    作者:喻卫红;于德泉;逯晓波;于爱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半边旗提取物6F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蕨类植物半边旗提取物6F杀伤HL-60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DNA片段形成率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8~231 nmoL/L 6F作用HL-60细胞12~24h后,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光度术结果显示有亚倍体(Sub-G1)峰,DNA片段率结果显示6F诱导HL-60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6F达到29 umol/L时只需作用3 h即可直接使细胞坏死.结论:6F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其杀伤HL-60细胞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李金华;张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化疗患者口腔炎的高危因素及应用数学模型对口腔炎的预测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口腔炎作出预测.方法: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研究,按口腔炎发生与否分为口腔炎组和对照组,对15例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持续灌注、体力状态、白细胞计数及口腔pH值4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高危因素所建立的判别函数,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4.6%、判别准确率为91.6%.结论:持续灌注、体力状态、白细胞计数及口腔pH值4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此所建立的判别函数模型简单,能较准确地预测口腔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谢德荣;陈岱佳;谢雪霞;陈丽容;梁佩仲;吴琛;陈紫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腺巨大脂肪瘤一例

    脂肪瘤好发于皮下脂肪组织较丰厚的部位,而发生于乳房部位的较少见.我们于2001年7月接诊一患者,其乳腺脂肪瘤瘤体之大,实属罕见,症状典型,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燕;童彩玲;陈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含草酸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附18例报告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与5-氟脲嘧啶(5-FU)合用草酸铂(OXA)和表阿霉素(EPI)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共收治Ⅳ期胃癌18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初治15例,复治3例.方案包括CF 150 mg/m2静脉滴入2 h,第1~5天,5-FU 375 mg/m2持续静脉滴入,连续120 h;国产草酸铂80~100mg/m2静脉滴入2h,第1天;EPI 6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3~4周为1个周期.结果:CR 1例,PR 10例,NC 5例和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61.1%(11/18).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Ⅲ~Ⅳ度占22.2%,需要配合G-CSF的应用.1例发生Ⅰ度腹泻和1例发生Ⅰ度外周神经病变,未作特殊处理.结论:LFOE方案是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高效且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杨锡贵;宋恕平;陈阵;周登光;牛作兴;郭珺;盛立军;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癌症姑息医学杂志》征稿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吉西他滨(健择,gemcitabine)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中,初治22例,复治8例.肺癌、乳腺癌用健择加顺铂方案;胰腺癌用健择加LF方案;肝癌肺转移用健择加羟基喜树碱.每例化疗持续2周期以上,共68个周期治疗.结果:30例化疗患者有效率(RR)达46.7%,稳定(SD)者占46.7%,进展(PD)6.7%.毒副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者为20.6%,Ⅲ~Ⅳ度血小板减少者为29.4%,Ⅲ~Ⅳ度血红蛋白降低者为8.8%.因毒副反应而周期内延期14次(20.6%),但整个化疗方案仍得以顺利实施.其他毒副反应不影响化疗方案的进行.结论:健择是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之一,毒副反应轻微,易耐受,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王继荣;周智敏;陆彬彬;李娟;潘勤;施为建;王朝霞;王科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于统计学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T细胞生长因子活化癌性腹水中TIL对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的应答能力

    目的:用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癌性腹水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联合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Ag)腹腔回输,探讨对腹腔抗原提呈微环境的优化作用,评估免疫治疗晚期癌性腹水的可行性.方法:从晚期癌症患者腹腔积液中分离TIL,用小剂量IL-2和PHA活化,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TIL表面IL-2R和IL-10R的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TIL对DC-Ag抗原提呈的增殖能力;腹腔回输后观察腹水中IFN-γ的含量变化和对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癌性腹水中分离的TIL经IL-2和PHA活化后,细胞表面表达IL-2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表达IL-10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活化后的TIL对DC-Ag的增殖能力增强;腹水中IFN-γ的含量为(3.50±0.3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治疗的完全缓解率54.5%,部分缓解率45.5%,总有效率100%.结论:IL-2能有效地解除肿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TIL表面的Th1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强对DC-Ag的免疫应答能力,联合DC-Ag腹腔回输,能有效地治疗恶性腹水.

    作者:孙黎飞;许刚;徐景明;王冬青;郝洪峰;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艾迪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比较艾迪注射液加联合化疗(观察组)与单纯联合化疗(对照组)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组3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在HLF方案化疗同期加用艾迪注射液50 mL,溶于生理盐水400 mL中,每日1次,连用10d;对照组3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单用HLF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0.6%高于对照组3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血液毒副反应,胃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艾迪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显著,并降低了化疗对免疫功能、血液学、胃肠道的影响及毒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杨全良;周彤;翁伟进;凌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初治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的现状.

    作者:于金明;左文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放射性核素153SM-EDTM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放射性核素153Sm-EDTM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静脉注射153Sm-EDTMP,给药量0.5~1.5 mCi/kg体重.每月1次,3次1个疗程.结果:153Sm-EDTM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不但可使骨转移疼痛缓解(87.0%),而且对骨转移肿瘤灶有治疗作用(54.3%),多数患者(80.2%)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结论:放射性核素治疗方法简单,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较好,已成为一种新的骨转移癌的治疗手段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常克力;庞雁;朱殿清;庹培昱;朱研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肠癌β-连环素和上皮钙黏附素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和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cd)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42例大肠腺瘤、19例腺瘤癌变及58例大肠癌组织的β-cat、E-c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cd呈胞膜阳性表达.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β-cat表达特征发生改变,胞膜表达缺失,呈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腺瘤癌变β-cat异位表达率为89.5%,显著高于大肠腺瘤(42.9%,P<0.01)和大肠癌(65.5%,P<0.05);β-cat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因素有关.大肠癌β-cat、E-c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7.6%、70.7%,显著高于大肠腺瘤(33.3%、28.6%)和腺瘤癌变(42.1%、36.8%)(P<0.01),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结论:β-cat异位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β-cat、E-cd胞膜表达缺失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作者:向德兵;吴晓华;李增鹏;刘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在红细胞内是否存在兴奋效应.方法:采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100只,种植S180肉瘤细胞制做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05.0、7.5、10.0 cGy组,全身X线照射,每周1次,共4次.检测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结果:与O cGy组相比,5.0、7.5、10.0 cGy各组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均增高(P<0.05).低剂量照射各组间,7.5 cGy组增高为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在红细胞系统代谢中仍存在兴奋效应,可能具有肿瘤治疗潜在临床意义.

    作者:卢彦达;殷亮;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康莱特注射液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作用的临床观察

    1998年1月~2000年12月,将8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放化疗同时加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滴入,1次/d,14 d为1周期;或100 mL静脉滴入,1次/d,20天为1个周期.共用1~3个周期.对照组39例,仅用放化疗,不加用其他中药制剂或生物反应修饰剂.治疗组有教率略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白细胞下降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康莱特与放化疗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刘贤称;陈不尤;季斌;施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方式与吻合口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126例病人采用Gambee氏单层吻合,并与同期78例传统双层套入式食管、胃吻合患者比较.结果:Gambee氏单层吻合发生吻合口瘘1例(1/126),发生率0.8%,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瘘4例(4/78),发生率为5.1%,吻合口狭窄7例(7/78),发生率9%.结论:Gambee氏单层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吻合方法.

    作者:王敬华;刘增坤;辛绍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在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对于伴有胸腔积液及腹水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上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或腹水的55例患者,抽取胸腔积液或腹水,分离其中的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异倍体,并探讨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DNA异倍体在肿瘤细胞中出现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细胞,统计学检验表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较大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缨;张盈华;郝晓柯;张利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