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全良;周彤;翁伟进;凌扬
端粒酶激活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综述了端粒酶与食管癌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钱晓彬;曹友清;陈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与5-氟脲嘧啶(5-FU)合用草酸铂(OXA)和表阿霉素(EPI)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共收治Ⅳ期胃癌18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初治15例,复治3例.方案包括CF 150 mg/m2静脉滴入2 h,第1~5天,5-FU 375 mg/m2持续静脉滴入,连续120 h;国产草酸铂80~100mg/m2静脉滴入2h,第1天;EPI 6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3~4周为1个周期.结果:CR 1例,PR 10例,NC 5例和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61.1%(11/18).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Ⅲ~Ⅳ度占22.2%,需要配合G-CSF的应用.1例发生Ⅰ度腹泻和1例发生Ⅰ度外周神经病变,未作特殊处理.结论:LFOE方案是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高效且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杨锡贵;宋恕平;陈阵;周登光;牛作兴;郭珺;盛立军;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在红细胞内是否存在兴奋效应.方法:采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100只,种植S180肉瘤细胞制做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05.0、7.5、10.0 cGy组,全身X线照射,每周1次,共4次.检测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结果:与O cGy组相比,5.0、7.5、10.0 cGy各组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均增高(P<0.05).低剂量照射各组间,7.5 cGy组增高为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在红细胞系统代谢中仍存在兴奋效应,可能具有肿瘤治疗潜在临床意义.
作者:卢彦达;殷亮;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初治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的现状.
作者:于金明;左文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用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癌性腹水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联合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Ag)腹腔回输,探讨对腹腔抗原提呈微环境的优化作用,评估免疫治疗晚期癌性腹水的可行性.方法:从晚期癌症患者腹腔积液中分离TIL,用小剂量IL-2和PHA活化,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TIL表面IL-2R和IL-10R的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TIL对DC-Ag抗原提呈的增殖能力;腹腔回输后观察腹水中IFN-γ的含量变化和对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癌性腹水中分离的TIL经IL-2和PHA活化后,细胞表面表达IL-2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表达IL-10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活化后的TIL对DC-Ag的增殖能力增强;腹水中IFN-γ的含量为(3.50±0.3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治疗的完全缓解率54.5%,部分缓解率45.5%,总有效率100%.结论:IL-2能有效地解除肿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TIL表面的Th1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强对DC-Ag的免疫应答能力,联合DC-Ag腹腔回输,能有效地治疗恶性腹水.
作者:孙黎飞;许刚;徐景明;王冬青;郝洪峰;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9例胃腺癌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4 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sTNFR-1水平,并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结果:①胃癌外周静脉血术前、术后sTNFR-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②术前外周静脉血sTNFR-1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远处转移、UICC分期、是否行根治手术有关,低~未分化、有远处转移、UICC分期IV期及姑息性手术组sTNFR-1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远处转移、UICC分期Ⅰ~Ⅲ期及根治性手术组.③术后2周血sTNFR-1水平在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或死亡组较术后1年内无肿瘤复发组明显增高;术后2周sTNFR-1水平未降至正常40例,术后1年内复发或死亡28例(70%),明显高于术后降至正常组(2/9 22.2%).结论:胃癌患者存在高水平的sTNFR-1,肿瘤分化程度差、已有远处转移患者增高更加明显,术后仍维持高水平的sTNFR-1提示早期复发或死亡.
作者:董秀志;赵文和;马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蕨类植物半边旗提取物6F杀伤HL-60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DNA片段形成率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8~231 nmoL/L 6F作用HL-60细胞12~24h后,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光度术结果显示有亚倍体(Sub-G1)峰,DNA片段率结果显示6F诱导HL-60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6F达到29 umol/L时只需作用3 h即可直接使细胞坏死.结论:6F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其杀伤HL-60细胞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李金华;张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预测羟基喜树碱(OPT)的抗癌谱,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2000年11月96例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行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用MTT法对OP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抑制率≥50%为敏感,推荐临床使用;<30%为耐药.结果:OPT平均敏感率为25.5%,耐药率为42.6%.各类肿瘤敏感率为乳腺癌(50.0%)>贲门腺癌(41.7%)>胃癌、宫颈癌(33.3%)>食管癌(30.4%)>结肠癌、膀胱癌(25.0%)>卵巢癌、肺癌(16.7%)>肾癌、甲状腺癌(0);耐药率依次为甲状腺癌(1∞.0%)>膀胱癌(75.0%)>食管癌(52.0%)>肺癌、宫颈癌、肾癌(50.0%)>胃癌、卵巢癌(33.3%)>乳腺癌、贲门腺癌、结肠癌(25.0%).结论:OPT的抗癌谱为乳腺癌、贲门腺癌、结肠癌、胃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肾癌、甲状腺癌不推荐使用.
作者:任中海;仝运科;张成辉;程明芝;韩东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口腔炎作出预测.方法: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研究,按口腔炎发生与否分为口腔炎组和对照组,对15例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持续灌注、体力状态、白细胞计数及口腔pH值4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高危因素所建立的判别函数,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4.6%、判别准确率为91.6%.结论:持续灌注、体力状态、白细胞计数及口腔pH值4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此所建立的判别函数模型简单,能较准确地预测口腔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谢德荣;陈岱佳;谢雪霞;陈丽容;梁佩仲;吴琛;陈紫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内微量元素含量、基因突变与食管病变的关系.方法:151例食管活检标本分为正常、慢性炎、非典型增生与早期癌四种类型,以X-射线能谱仪扫描电镜进行微量元素定量检测,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表达及p53突变状态.结果:Zn、Se、Mo随着食管上皮增生程度的升级含量渐减,不同组织学类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u/Zn、Ni随着食管病变程度的升级含量渐增,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PCNA阳性表达在正常上皮与非典型增生及早期癌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Zn、Se、Mo、Cu、Ni含量变化可能为高发区食管上皮p53突变与PCNA过表达的始动因素.
作者:赵卫星;高新平;张合喜;李晟磊;付华民;秦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方式、生育模式的改变,乳腺病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因此,对乳腺病的诊治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就更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性疾病、乳房良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乳房的炎症性疾病等几大类.其中以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的发病率高.据资料报道,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为20%~30%,其中有2%~3%的病例会发生恶变.为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院自2000年5月组织乳腺、红外线、细胞学、B超等专家对山东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进行普查.
作者:方晋平;盛修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对于伴有胸腔积液及腹水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上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或腹水的55例患者,抽取胸腔积液或腹水,分离其中的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异倍体,并探讨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DNA异倍体在肿瘤细胞中出现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细胞,统计学检验表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较大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缨;张盈华;郝晓柯;张利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麦胚提取物(WEE)对减轻肿瘤化疗的毒性,增强疗效的效果.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对试验组化疗/荷瘤动物施于化疗的同时加喂WEE,观察肿瘤抑制率(STR)和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化疗同时给予WEE,能显著的提高STR(P<0.05);能迅速回升化疗造成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P<0.01).结论:WEE在肿瘤化疗中,可协同抑制肿瘤,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总数,进而调节生理功能,修复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与其富含多不饱合脂肪酸(PUFA)有关.
作者:喻卫红;于德泉;逯晓波;于爱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采用左颈、右胸前侧外及上腹正中切口,行食管次全切除胃经胸骨后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的1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组病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颈部切口积液感染引流2例,呼吸道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4例,1例失访,随访至今,无吞咽困难、无声嘶.
作者:凌飞海;吴颖猛;姜海明;梁毅;郑俊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是否具有抗癌活性.方法:体外采用药物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检测细胞存活率;体内试验以口服给药观察该药对几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姜黄素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0.56~4.15 μg/mL;以150~300 mg/kg剂量给药对小鼠S180肉瘤、艾氏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3.3%~49.1%.结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崔淑香;金东庆;周玲;侯金玲;朱燕;宋守芹;曲显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了13例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10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1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9例终止妊娠,4例继续妊娠;二者5年生存率是66.7%和50%.结果提示,妊娠期乳腺癌与一般乳腺癌的治疗原则相同,终止妊娠较继续妊娠为佳,但不应作为常规.
作者:吴斌;魏仁志;王元正;左怀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BP)对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ABP经腹腔注射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变化.结果:ABP 60 mg/(kg@d)10 d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NK细胞和小鼠外周血中TNF的活性,还能促进正常小鼠外周血中YNK细胞及TNF活性的增强.结论:ABP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提高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邵树军;刘彩玉;刘雄伯;王天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5年8月~1998年7月对85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47例,恶性腹水38例)应用DDP胸腹腔内注射进行疗效观察.在尽量抽尽胸腔积液及腹水后,以适量生理盐水溶解DDP 80~100mg/m2经导管注入胸腹腔,每3周1次,连用2次.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68.1%(32/47),对恶性腹水的有效率为63.2%(24/38),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王作志;魏长宏;任春红;武贵存;左芳;陈景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