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香;张月梅
选择我院1996年3月~2000年7月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4例,应用MxA方案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对其分析,结果总有效率70.6%,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提示,MxA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研究CF/5'-DFUR和DDP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22例采用CF/5'-DFUR和DDP联合化学治疗.22例中CR 2例,PR 8例,有效率45.5%(10/22),主要毒副反应是轻度到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F/5'-DFUR+DDP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较高,使用方便,副反应可耐受的优点,可在临床进一步观察使用.
作者:张景顺;潘洁;裘小民;陈萍;陆妙贤;周菁华;赵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比较艾迪注射液加联合化疗(观察组)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对晚期肺癌的疗效与毒性,对观察组15例化疗同期采用艾迪注射液50 mL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入,每天1次,连用10~14 d;对照组14例采用单纯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0%,高于对照组35.7%,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胃肠道症状及血液学毒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卡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在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俞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46岁.因查体发现子宫肌瘤1年余,准备手术治疗,于1997年2月12日入院.妇科检查子宫颈扩张,可见一肌瘤样突起突出于子宫颈外口1 cm,表面不规则,质硬,触血,部分区域溃烂.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实验室检查Hb 137g/L,RBC 4.58×1012/L,HBsAg(+),HBcAb(+),HBeAb(+).
作者:李新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肿瘤体积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之一.综述了肿瘤体积的测量方法,在不同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疗效的影响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并提出将来临床工作中的解决方法.
作者:沈春英;胡超苏;何少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发现纵隔肿瘤16年,胸闷憋气3年,加重并夜间不能平卧3个月于2000年9月13日入院.查体:T36℃,P 92次/min,R 32次/min,Bp127.5/82.5 mm Hg,老年男性,体质一般,呼吸稍促,锁骨上无肿大淋巴结,气管向右侧移位,胸廓对称,左肺无呼吸音,右肺呼吸音清,心音听诊区向右侧移位,未闻及器质性杂音,余无特殊.胸部CT检查示纵隔巨大实性占位突向左侧胸腔,左肺不张.
作者:巴宁;李京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1995年10月~2000年12月对60例骨转移癌的疼痛应用60 Co进行放射止痛治疗,止痛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1.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54岁.所有病例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乳腺癌25例,肺癌22例,鼻咽癌5例,食管癌3例,大肠癌3例,宫颈癌2例.
作者:刘克分;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观察大剂量顺铂(80~100 mg/m2)联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对49例同期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大剂量顺铂联合硫代硫酸钠和四环素组,采用组间对照的方法,比较大剂量顺铂联合硫代硫酸钠和四环素的疗效.大剂量顺铂联合硫代硫酸钠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总有效率为88%,而四环素组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大剂量顺铂联合硫代硫酸钠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文武;樊光华;姜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1998年7月~2000年7月采用自制的中药外敷治疗32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男7例,女25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乳腺癌19例,肺癌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3例,外阴癌2例,直肠癌3例.发生部位颈部、胸部、腋窝及会阴.
作者:蒋元品;李晓燕;王学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复方天仙胶囊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恶性肿瘤60例,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66例单纯化疗的恶性肿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治疗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T4/T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毒性反应相似.
作者:李如军;张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合并膈下感染10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活时间长,分析其原因与感染、发热有关.
作者:李明信;马建青;郝春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确诊为骨转移并伴有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5例,单纯应用(国产帕米膦酸钠博宁Bonin)22例,Bonin联合放疗17例,Bonin联合153Sm 14例,Bonin联合化疗32例.Bonin用法:90mg在24~72 h内静脉滴入,每个月1次.评价止痛效果和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单一应用Bonin止痛有效率72.7%,活动能力改善率63.6%,联合放疗或同位素治疗,止痛有效率提高,活动能力改善明显(P<0.05).研究结果提示,对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Bonin可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用.
作者:程先平;梅蔚德;刘爱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入选的21例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采用中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48 h滴注为主方案进行治疗,平均2.1个疗程.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42.9%.本组主要毒副反应有口腔溃烂、恶心、呕吐、腹泻等,大部分均为Ⅰ、Ⅱ度,经常规对症处理后缓解.研究结果提示,中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48 h静脉滴注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王文玲;文小平;董洪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23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管癌病例进行CT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该组病例均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胆管狭窄、壁厚,向轮廓线外突出,或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大肿块内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坏死区.研究提示在胆管癌的病例中,以肝总管区发病率高,其次左支高于汇合区及右支,CT检查对术前定位及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有意义.
作者:刘裕;房俊飞;付政;吴玉芬;衣龙海;李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戒烟及饮食调节是目前减少胰腺癌危险性的佳策略.胰腺癌男性比女性多见,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胰腺癌发病率有民族及地区差异.咖啡不是病因.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酒精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不一致.胆囊或消化性溃疡手术史者、遗传和吸烟对胰腺癌起病因作用.西餐饮食也增加RR,而素食饮食似乎起保护作用.职业暴露在胰腺癌病因中可能起小的病因作用.
作者:周国中;李兆申;邹晓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阵发性眩晕2个月入院.查体:气管左移,右胸部饱满,中下部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消失,CT、X线胸部片均示右胸腔巨大圆形软组织块影,密度均匀,包膜完整,纵隔向左侧移位,血糖0.4 mmoL/L,其他化验检查正常.诊断为右胸腔肿瘤.
作者:赵书润;郝广玺;张明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在头颈部癌手术前诱导化疗中的价值,对手术前诱导化疗的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1986年~1998年,对213例头颈部癌进行手术前诱导化疗.以顺铂+平阳霉素+甲氨蝶呤(DPM方案)或以顺铂+5-氟脲嘧啶(DF方案),用1~2个周期.结果:诱导化疗后的有效率为:DPM组为42.4%,DF组为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总的3年生存率为51.5%,5年生存率为44.8%.结论: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头颈部癌是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对头颈部癌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秀春;柳月安;李玉芳;李春岚;彭左良;项宇峰;靖士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对72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36例行常规腹腔穿刺,有腹水者尽量放尽腹水,给生理盐水1 000mL加5-FU 1 500 mg/m2,DDP 50~100 mg/m2腹腔灌注,HCPT 10 mg/m2,静脉滴入,d1~d5;对照组36例给DDP 40 mg/m2,d1~d3,5-FU 500 mg/m2,HCPT 10 mg/m2,d1~d5,静脉滴入.研究结果提示,腹腔静脉双路化疗是治疗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宋高武;李发强;张冬青;陶本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1992~2001年收治的≤40岁肺癌40例及近5年收治的≥60岁肺癌90例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肺癌与老年肺癌分别占同期肺癌的10.6%及69.2%,临床表现均以咳嗽、胸痛、咯血、胸闷为多见,青年肺癌以腺癌居多、未分化癌次之,而老年肺癌则以鳞癌为多,腺癌次之,且青年组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短、较早发生胸膜及全身转移、预后差,此外老年肺癌的发生还与吸烟有关.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顺序.方法:56例乳头溢液病人均经溢液涂片细胞学和/或导管照影检查,伴有肿块者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行快速病理检查以决定手术方式.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占53.6%,乳腺导管扩张症占16.1%,增生性腺病占12.5%,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占10.7%,乳腺炎症占7.1%.结论:本组资料分析提示,乳头溢液的性质不同,考虑诊断的顺序亦有所不同,病理性乳头溢液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吴新五;刘继锁;李延玲;冯秀琪;高先满;左文述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