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诊断和治疗探讨

韩义丹;张世宇

关键词:牙骨质瘤/诊断, 牙骨质瘤/外科学, 纤维瘤, 骨化/诊断, 骨化/外科学, 诊断, 鉴别, 骨移植, 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及时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用部分下颌骨切除和自体肋骨移植术对1例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患者的瘤体整体切除,并于植骨处行活动部分义齿修复.对该肿瘤在临床、X线和病理学的典型表现进行了讨论.结果:通过15年的随访,肿瘤未复发,咀嚼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对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患者,一旦确诊,宜早期、整块切除,立即植骨有利于重建咬合、恢复咀嚼功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式与胰瘘和胆瘘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对山东省肿瘤医院1989年5月~1999年5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传统的胰肠套入法吻合103例,发生胰瘘3例,改良套入法吻合42例,无胰瘘发生.胆管空肠吻合77例,发生胆瘘7例,胆囊空肠吻合69例,无胆瘘发生.该资料提示,胰瘘、胆瘘的发生与吻合方式有关,在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改进吻合方式可减少胰瘘、胆瘘的发生.

    作者:王志强;李俊卿;王振斌;薛洪范;石学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桥本氏病误行手术15例分析

    探讨桥本氏病误诊及其误行手术的原因,总结防止误行手术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误诊手术15例桥本氏病的病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术前均误诊为甲状腺肿瘤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充分认识本病,采取必要的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提高本病诊断水平,降低本病误诊和误治的关键.

    作者:刘春生;贾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腺癌组织中MMP-TIM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3/82)、53.7%(44/82)和32.9%(27/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②MMP-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级别越高其阳性表达率就越高(Ⅰ级/Ⅲ级P<0.01);MMP-9、TIMP-1的表达在各组织学分级中虽有差别,但无显著性(P>O.05).③MMP-2/MMP-9与TIMP-1的表达平行关系无显著性(P>O.05).④MMP-2或/和MMP-9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IMP-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MP-9的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黄晓曦;林修;许东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卵巢肿瘤误诊13例分析

    卵巢肿瘤一般通过盆腔检查多能发现,诊断不难,但由于卵巢肿瘤的种类很多,其大小、性状多变,卵巢所在部位于盆腔内其他器官邻近,随着肿瘤增大而上延至腹腔,发生扭转、破裂、感染、恶变等并发症,易与某些内外科疾病或肿瘤相混.我科近5年来收治卵巢肿瘤76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肿瘤63例,误诊13例.误诊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史海英;姜胜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狼毒蛋煎剂毒性及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狼毒蛋煎剂的毒性和对肉瘤S180、HepA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方法:①半数致死量(LD50)毒性实验;②抑制HepA肿瘤细胞实验;③抑制肉瘤S180实验.结果:毒性实验:口服狼毒蛋煎剂组LD50>120,腹腔注射狼毒蛋煎剂组LD50为4.911 3;口服狼毒煎剂组LD50>120,腹腔注射狼毒煎剂组LD50为1.866 8.抑制HepA肿瘤实验:狼毒蛋煎剂组瘤重(0.714±0.149)g,5-FU组平均瘤重(0.521±0.114)g,生理盐水组平均瘤重(9.82±0.213)g.狼毒煎剂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5.抑制肉瘤S180实验狼毒蛋煎剂组平均瘤重1.17 g,生理盐水组平均重2.46 g,两组比较P<0.01.结论:狼毒蛋煎剂能安全有效地抑制HepA肿瘤细胞和肉瘤5180.

    作者:孙志刚;王娟;徐敦元;王树荣;李国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骨肿瘤23例临床观察

    我院1994年5月~2000年3月采用微波治疗骨肿瘤2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具有明确诊断的骨肿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0~47岁,平均26.5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6个月~3年,平均9.5个月.肿瘤性质:骨肉瘤12例,皮质旁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2例.肿瘤分期:术前采用MSTS分期:ⅡB 17例,ⅡA 4例,ⅢB 2例.在ⅢB 2例中有1例为肺转移,另1例为远处淋巴结转移.

    作者:魏广栋;李峰;朱司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NP与E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NP(NVB+DDP)与EP(DDP+Vp-16)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72例初治的中晚期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以NP与EP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各为50.0%和27.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全身状况治疗组也有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重度白细胞下降和静脉炎发生率各为55.6%和25.0%及16.7%和9.1%,治疗组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NVB+DD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可作为中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曹凤军;陈平;汤翠菊;李林均;魏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阐明异丙酚和异氟醚在离子通道水平上对心肌细胞抑制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得SD大鼠的单个心室肌细胞,在保持膜片钳钳夹电位-40 mV,波宽为250 ms的条件下,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异氟醚及其二药复合应用时对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用含有1μmol/L四已铵的台氏液灌流时,可记录到具有电压和时间依赖性内向的钙电流;加入1μmol/L维拉帕米时,该电流被迅速消除.12μmol/L、25μmol/L异丙酚和7×102μmol/L、1.1×103μmol/L异氟醚对钙电流无显著性影响(P>0.05);50μmol/L、250μmol/L异丙酚和2.2×103μmol/L、4.4×103μmol/L异氟醚对钙电流有显著性影响(P<0.05);25μmol/L异丙酚和1.1×l03μmol/L异氟醚复合剂、125μmol/L异丙酚和2.2×103μmol/L异氟醚复合剂对钙电流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异丙酚、异氟醚及其两药复合应用时对心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其机制与其抑制钙离子通道电流有关.

    作者:王金波;徐赞;王培民;王可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蒂胸大肌皮瓣在头颈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复合组织瓣在头颈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采用带蒂胸大肌岛状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口腔癌7例,口咽癌、腮腺癌各1例.结果:9例均获满意的外观和功能,2例皮瓣部分坏死,均经换药痊愈.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可以满足颌面中部以下,口腔,颈部覆盖组织及衬里大面积缺损的修复,修复瓣成活率相对较高.

    作者:岳长生;周亮;余迅;梁龙;安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yclin E和cdk2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在38例肺癌和6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cyclin E和cdk2在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0.5%、65.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cdk2表达与肺癌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cyclin E表达与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肺癌中两者共表达率为31.8%.结论:cyclin E和cdk2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可能不是反映肺癌生物学特征有价值的标记物.

    作者:林福地;谢庆祥;张闽峰;孟家榕;林明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髓样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激素在甲状腺髓样癌表达的意义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方法:选择甲状腺髓样癌10例,滤泡性腺癌、乳头状腺癌和未分化癌各3例,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果:10例髓样癌降钙素均阳性,嗜铬粒素A 8例,NSE 7例,Syn 4例,Somat 3例阳性;其他类型癌均呈阴性.结论:降钙素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的标记物,其余内分泌激素的检出也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鹿伟;孙青;张传森;吴彩志;高钟禹;孙德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现状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癌的40%以上,其主要治疗方法为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探寻更为合理有效的放射治疗策略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和治疗所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剂量分割模式的变更、照射剂量的递增、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放化疗等各个方面.

    作者:李建彬;马志芳;周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形成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5例食管癌标本原发灶和转移灶VEGF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淋巴结转移灶VEGF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灶(P<0.01);淋巴结转移灶、原发灶及阴性淋巴结MVD分别为11.33±4.44、13.85±5.57、18.61±6.67,淋巴结转移灶与后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转移灶VEGF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灶,淋巴结内可能存在抗肿瘤血管生成因素.

    作者:袁欣;白世祥;刘菊;张合林;平育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素D1与乳腺癌

    细胞周期中G1-S相的转换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细胞周期素(cyclin)D1则是G1期进展的限速控制因素,故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cyclin 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价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有助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马双慰;吴凯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高龄晚期胃癌二例报告

    我院为2例不能耐受手术及拒绝手术的高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了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78岁.因反复出现进食梗阻感1年于1998年7月2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上消化道钡透示:贲门处黏膜破坏,钡剂通过缓慢,胃底示一3 cm×2 cm肿块影,胃隔间隙增厚,胃小弯壁硬.胃镜示:胃底贲门处见一菜花样肿块,大小约3.2 cm×2.4 cm,小弯侧有一3.0 cm×1.8 cm的隆起,有溃疡形成,表面覆盖有白苔样物.取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伴出血坏死.采用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利用负压真空成型技术,CT定位前空腹喝800mL水,使胃充盈.在立体定位体架中,用文身法做好皮肤相对固定的胸部标记,通过扫描仪将CT定位片转换成图像文件,通过3D-TPS系统,重建患者模体,并做组织密度不均匀性校正.

    作者:赵美红;马静静;郎丰平;王志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OK-432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OK-432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8例,应用OK-432作临床治疗,取病情相似的患者10例作统计配对,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作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除1例稳定外,其他病例的病情均恶化.OK-432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OK-432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一般支持治疗.

    作者:党云文;金宗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小肠恶性淋巴瘤缺少特异性敏感的检查方法,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剖腹术综合诊断,依肿瘤部位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小肠恶性淋巴瘤一经诊断,应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宋进亮;田希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卵巢癌孤立脾转移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1998年8月因下腹肿物发现5 d,诊断为卵巢癌,行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加阑尾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行腹腔化疗及静脉化疗联合化疗(CTX 10 g,DDP 600 mg).于2000年1月18日来院复查,CT提示脾转移.于2000年1月21日全麻下行二次剖腹探查术,腹腔未见种植及淋巴转移,单纯行脾切除术.大体标本:脾脏体积增大,呈扁球形,12 cm×10 cm×8 cm大小(图1).肿瘤位于脾实质内,约3.8 cm × 3.0 cm大小,呈灰白色,周围可见假性包膜(图2).

    作者:王竹堂;沈欣堂;王福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后放疗加不同剂量卡莫氟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人体对联合应用卡莫氟(化学名:1-乙胺基甲酰-5氟-2,4-嘧啶二酮)和放射治疗的耐受性,观察毒副反应与药物剂量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3月~2001年1月间行术后放射治疗的31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口服卡莫氟的剂量分成300 mg/d(A组,22例)、450 mg/d(B组,4例)和600mg/d(C组,5例)3组,每例患者均连续服药5周以上.对3组的毒副反应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A组:Ⅰ度9例(9/22),Ⅱ度7例(7/22),Ⅲ度1例(1/22);B组:Ⅱ度4例(4/4);C组:Ⅰ度4例(4/5),Ⅱ度1例(1/5).其他毒副作用同单纯放疗相似.结论:放疗加卡莫氟联合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在同步化放疗方案中卡莫氟的推荐剂量为600 mg/d.

    作者:惠周光;余子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癌枯肺癌瘤体内注入实验与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不能承受手术和晚期肺癌组织内介入治疗的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57小鼠,接种Lewis肺癌.实验组癌组织内注入癌枯,阳性对照组注入5-FU,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及病理形态变化,检测WBC、PLT、ALT、BUN,了解对机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抑瘤率50.57%,与阳性对照组49.91%相近,WBC、PLT,体重变量(13×109/L、612×109/L、+0.46 g)与阳性对照组(3.9×109/L、169×109/L、-5.20 g)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1例不能手术和晚期肺癌患者,瘤体内注药后,肿瘤细胞死亡,肿瘤缩小1/2以上7例(22.6%),1/2~1/3 13例(41.3%).治疗后手术切除8例,不能手术患者咯血、咳痰、胸痛、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肺癌组织内介入治疗对不能手术和晚期病例有一定疗效.

    作者:郑香玲;陈明跃;田燕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