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海
癌性胸/腹水为晚期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加剧病情进展,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我院1992年5月~1995年10月采用顺铂(DDP)或卡铂胸/腹腔内灌注及1995年10月~1998年5月采用高聚金葡素+DDP或卡铂胸/腹腔内灌注治疗胸/腹水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亚;莫谷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有原发肿瘤、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引起的症状和非转移性肺外表现,后者可出现在发现肿瘤之前、之后或同时.有时仅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呼吸道症状缺如,易造成误诊.为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回顾分析1978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8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具有非转移性肺外表现的9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自制硬直镜行肺肿瘤切除术.方法:总结分析1993年3月~1999年3月采用本法完成的肺楔型切除术18例,左肺下叶切除术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1例,右肺下叶背段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口长4~8 cm,手术时间15~30 min,术中出血20~50 ml,均未输血,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天(不包括肺叶切除者).结论:与标准剖胸手术相比,本术式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需输血,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也可应用于肺恶性肿瘤减瘤术.
作者:张利民;王国范;张永明;张为迪;罗景玉;杨瑞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新肿瘤抑制基因maspin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测定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masp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maspin免疫阳性表达率为10%(3/30),免疫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癌组织的细胞浆中.结论:肿瘤抑制基因maspin可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健;杨万才;冯常炜;周琦;王立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比较9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结果:右进胸的切除率为98.4%,左进胸为86.6%,总切除率为93.6%,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2%,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1%.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以做右胸、上腹切口为佳,胸下段食管癌行左胸切口,一层缝合法效果良好.
作者:高宗礼;林擎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CA125与食管贲门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测定10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和73例健康成人血清CA125水平.结果:①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01);②食管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在肿瘤不同分段间或大体病理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鳞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无关,接受根治术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接受剖胸探查术者,CA125阴性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切除率(94.6%)显著高于阳性患者(70.6%,P<0.02).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与食管贲门癌的生长浸润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较高的CA125水平提示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及分期较晚,且肿瘤可切除性明显降低,可为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联;邹雄;赵健;王善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45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食管单纯腺癌32例,腺鳞癌1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53.1%和47.0%.结论:因食管腺癌粘膜下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有早期扩散和转移倾向,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胸段食管全切、食管胃端侧颈部吻合术为宜,同时应大限度的清除区域淋巴结.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张百江;张为迪;王国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作者:孟宪斌;张宁;罗晓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五项肿瘤标志物联检对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甲胎蛋白(AFP)的检测为主体配合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DR-70TM五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50例、肝外恶性肿瘤和肝硬化及健康人各30例进行了血清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多项指标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和P<0.01).各项指标除DR-70TM和TNF-α标志物对肝外恶性肿瘤和肝硬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应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诊断率可达98%,尤其可提高小肝癌(直径≤5 cm)的检出率.
作者:宫奇林;林梅青;石晓红;陈珠峰;王民玉;张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1998年5月,对3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了放射治疗和放置支架后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28例,支架治疗10例,对其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希诗;祝爱峰;闫向远;刘新芬;许伟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肺癌并咯血是肿瘤科常见的急症,处理比较困难,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5月至今,共收治肺癌合并咯血病人78例,其中38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加急诊化疗治疗,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敬津;赵舒琪;马东兴;杜祥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肝炎后肝癌是临床上所见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对青海省中医院1981~1998年9月收治的66例肝炎后肝癌的病例,按1997年全国肝癌协作组规定的分期标准,经B超、CT证实后,进行了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池晓玲;方晋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成形术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于X线监视下,经口腔置入食道支架.支架置入术后18例患者单纯行动脉灌注化疗;15例患者单纯放疗;13例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结合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支架置入术后同时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效果优于支架置入后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或单纯放疗.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简单有效,支架置入术后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宋金龙;李玉亮;唐军;刘作勤;左玉宽;王振亮;王平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西咪替丁(CIM)对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49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前者围手术期服用CIM,后者不用此药.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术.常规HE染色,取肿瘤边缘组织,每高倍视野下≥100个淋巴细胞称为反应明显,<100个淋巴细胞称为反应不明显.结果:镜下观察发现25例治疗组中17例(68%)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反应,24例对照组中有6例(25%)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反应(P<0.01).治疗组的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对照组中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与TNM分期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淋巴细胞反应阳性率在Ⅲ、Ⅳ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IM拮抗肿瘤局部组织胺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淋巴细胞反应,可能是CIM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机理之一.
作者:王坤;杨国樑;袁宏银;李雁;白德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胸腔积液患者中约有1/5较难确诊其病变性质,为寻找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自1994年5月以来,我们对40例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了pH值、胆固醇含量、糖含量3项生化指标的检测,认为此3项生化指标对确定胸腔积液的病变性质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姜春壮;张歧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癌症疼痛的治疗和护理是整个癌症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要使癌症病人缓解疼痛,还要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小静;张敬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3-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Ⅰ级66.7%(14/21),Ⅱ级34.8%(8/25),Ⅲ级14.3%(1/7);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nm23-H1的阳性率为60.8%(31/51),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18.8%,3/16)显著低于食管癌原发灶(P<0.01).p16与nm23-H1的表达无关.结论:p16蛋白在食管癌的低表达提示有频发性的p16基因失活,且与肿瘤分化有关.nm23-H1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相关.p16和nm23-H1的失活在食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作者:刘黎明;王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病人采用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双层包套式吻合法的88例相比较.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而传统吻合法颈部瘘发生率7.4%(4/54),胸内瘘发生率为5.9%(2/34).吻合口狭窄10例.结论: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汝武;司庆英;陈君涛;韩传文;杜承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主要恶性肿瘤对山东省居民寿命的危害.方法:利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分析指标对山东省1990~1992年全死因调查中的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恶性肿瘤减寿年数(PYLL)及减寿率男性高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女性依次为胃癌、白血病和肝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及肺癌男性寿命损失量明显高于女性.肺癌和食管癌PYLL及减寿率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肺癌及胃癌是我省需要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
作者:金世宽;张爱华;王士惠;周开学;李会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1995~1997年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皮肤纹理学调查,以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与皮肤纹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本组恶性肿瘤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皮肤纹理检查,对指纹、掌纹、脊纹总数和ATD角四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
作者:吴继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