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陈萍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病人采用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双层包套式吻合法的88例相比较.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而传统吻合法颈部瘘发生率7.4%(4/54),胸内瘘发生率为5.9%(2/34).吻合口狭窄10例.结论: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汝武;司庆英;陈君涛;韩传文;杜承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虽然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研究是当前肝癌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癌复发转移机理、肝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防治作以下综述.
作者:陈汝福;邹声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上升到女性癌中的第二位,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更新,乳腺癌的治疗已由过去的单一手术切除,转向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而且各种方法不断更新,为此,我们就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了回顾性复习.
作者:孙自友;王成交;左文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CA125与食管贲门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测定10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和73例健康成人血清CA125水平.结果:①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01);②食管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在肿瘤不同分段间或大体病理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而与鳞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无关,接受根治术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接受剖胸探查术者,CA125阴性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切除率(94.6%)显著高于阳性患者(70.6%,P<0.02).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与食管贲门癌的生长浸润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较高的CA125水平提示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及分期较晚,且肿瘤可切除性明显降低,可为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联;邹雄;赵健;王善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1997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外科10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7例成功切除肿瘤,3例因肿瘤广泛侵犯心脏周围组织仅作局部活检.1例术后第2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一旦诊断成立应尽快手术,其积极意义是确定无疑的.
作者:陶宝华;周运乾;邱兆昆;刘捷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前,尽管不断有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推出,但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仍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谓MDR系指肿瘤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许多结构各异、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亦产生交叉耐药现象.
作者:李秀荣;吕翠霞;宋茂美;焦中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提高中上段食管癌的治疗效果,降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带蒂肌瓣覆盖于经左胸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为0.8%(1/121).结论:该术式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食管切除范围大;符合生理要求.
作者:王荣华;田志菊;曲海玲;李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和nm23-H1基因蛋白在人食管癌的表达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结合观察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Ⅰ级66.7%(14/21),Ⅱ级34.8%(8/25),Ⅲ级14.3%(1/7);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nm23-H1的阳性率为60.8%(31/51),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18.8%,3/16)显著低于食管癌原发灶(P<0.01).p16与nm23-H1的表达无关.结论:p16蛋白在食管癌的低表达提示有频发性的p16基因失活,且与肿瘤分化有关.nm23-H1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相关.p16和nm23-H1的失活在食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作者:刘黎明;王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1995~1997年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皮肤纹理学调查,以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与皮肤纹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方法本组恶性肿瘤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皮肤纹理检查,对指纹、掌纹、脊纹总数和ATD角四项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电子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
作者:吴继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院1988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多发性胃癌12例,同期因胃癌手术者524例(早期癌35例,进展期489例),多发性胃癌占2.29%.本文就多发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作一分析.
作者:严树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45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食管单纯腺癌32例,腺鳞癌1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53.1%和47.0%.结论:因食管腺癌粘膜下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有早期扩散和转移倾向,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胸段食管全切、食管胃端侧颈部吻合术为宜,同时应大限度的清除区域淋巴结.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张百江;张为迪;王国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3%,其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p53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术后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作者:彭彦;郑和森;王立全;寇仁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68~1998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68.2%的病人发现上腹部肿块或查体发现胰腺肿块,B超和CT检查肿块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0%和87.5%.肿瘤钙化率和强化率分别为43.8%和83.3%.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9例,8例(88.9%)能定性诊断.结论:B超、CT和术前超声引导肿块穿刺活检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应将病理检查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
作者:崔连珉;王悦华;张文智;冯玉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尤其胃和胰腺等消化系肿瘤发生率更高.营养不良可降低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愈合能力和免疫功能,导致术后吻合口瘘、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增加.
作者:吴泰璜;吴亚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37例胃良性病变标本,42例胃癌标本行粘液化学染色,胃癌单克隆抗体MG7、ras癌基因蛋白p21、突变型抑癌基因蛋白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在粘液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根据其形态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43例不典型增生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明显增强;p21蛋白阳性率39.4%,均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阳性率9.7%,均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发生发展过程中p21蛋白与p53蛋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Ⅰ型不典型增生与膨胀型胃癌有关.Ⅱ型不典型增生与浸润型胃癌有关.
作者:张建平;杨庆媛;刘晓玲;王艳;刘文君;闫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5~1999年我们对一侧全肺切除术后乳腺癌手术病人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程顺利,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摘要 2例均为女性,年龄50、55岁,分别于20、40年前因一侧支气管扩张症行患侧全肺切除术.术前肺功能:例1,肺活量占预计值52%,残气占肺总量54%,大通气量占预计值49%,第1秒时间肺活量占66%,提示混合性通气障碍.术前呼吸28~32次/分.例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EKG示T波轻度变化.气管均向全肺切除侧移位,屏气试验10秒.ASA Ⅲ级.
作者:陈留英;沈骥;徐桂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因腹部隐痛半年,发现腹部包块半个月于1996年3月14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明显消瘦.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左中下腹部可扪及10 cm×9 cm包块,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WBC 5.1×109/L,Hb 113 g/L.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青胜兰;陈玉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肺癌并咯血是肿瘤科常见的急症,处理比较困难,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5月至今,共收治肺癌合并咯血病人78例,其中38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加急诊化疗治疗,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敬津;赵舒琪;马东兴;杜祥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80~1998年收治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3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6例;<3岁5例,3~7岁6例,8~12岁2例.13例均有长期发热,面色苍白11例,皮肤巩膜黄染2例,鼻衄5例,食欲差13例,咳嗽6例,骨痛4例,营养不良8例,皮疹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1例,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口罗音5例,肝大9例,脾大7例,腹水及浮肿1例.
作者:黄甫兰;朱薇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纯中药制剂榄香烯乳治疗恶性胸/腹水已多有报道,其疗效已肯定,但用于配合鼻咽癌放疗的报告较少.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10月应用榄香烯乳静脉滴注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25例(治疗组),近期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戴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