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美;马金龙;侯刚
为了观察爱迪注射液在放射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辅助作用,我科1999年1月~2000年1月对9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同时加用或不加用爱迪注射液进行分组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潘志荣;刘光贤;周华;徐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欧美国家,女性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死因.在美国,1973~1976年每年有10万人患乳腺癌,每年有3万人死于该病.1990年全年约有15万新发病例,有4.4万人死亡.1997年全美国新检出乳腺癌181 600例,年内死于乳腺癌的病人数达44 190人[1].在20世纪末的美国,如果妇女能够活到90岁的预期年龄,有1/8的妇女将患乳腺癌.预计在2000年,新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为182 800例,因乳腺癌死亡人数将为40 800人[2].英国每年发病率增加1%~2%,每年有15 000人以上死于乳腺癌[3].研究乳腺癌的易感因素,进行有地放矢的干预性预防及早期发现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措施之一.
作者:左文述;王磊;刘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3月~1999年3月,使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梁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T4 期乳腺癌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的效果.方法:43例 T4 期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氟脲嘧啶、阿霉素联合药物经尺动脉插管和全身静脉化疗.结果:尺动脉插管化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47.6%;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33.3%,尺动脉插管化疗组毒副反应相对轻.结论:T4 期乳腺癌患者经尺动脉插管化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彬;成苏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鼻咽癌发生于隐蔽的解剖部位,早期无症状,易延误诊断;一旦有了症状,病人对症状的忽视、没有及时就诊、接诊医师对鼻咽癌的症状和体征认识不足等均可造成鼻咽癌的延误诊断.本文对鼻咽癌误诊原因、鉴别诊断及鼻咽癌的检查方法作一总结和介绍.
作者:张有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7年5月~2000年8月,我们应用抗癌中药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耿劲;邱少敏;张全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红细胞生成素(EPO)也称红细胞生长因子,是人体内由肾皮质内及肝脏的成纤维细胞样间质细胞和肝脏的肝细胞产生分泌的一种糖蛋白[1,2],其作用类似于激素的作用,主要作为一种促细胞分裂剂,作用于骨髓的造血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促细胞分裂及使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功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红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成素(EPO)克隆成功,进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也广泛地用于了临床.临床应用已证明,EPO 及 rHuEPO 能提高肿瘤病人血红蛋白水平,增加氧携带能力,改善伴有贫血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3,4],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马志芳;马悦冰;李建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 36 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 例良性乳腺病变,6 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 例乳腺癌组织中,有 33 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 例癌旁组织中,有 2 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 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 1 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 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5岁,因腹部包块4个月于1998年1月20日入院.患者自发现腹部症状以来,无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入院后查体,发现腹部脐下可见隆起包块,无腹壁静脉怒张,触诊可扪及直径约20 cm 的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不活动,可触及血管搏动,包块叩实,听诊有血管杂音.
作者:李广收;王光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血清 PRL 及癌组织 PRL-R 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94例乳腺癌患者细胞 PRL-R 含量(≥20 fmol/mg 蛋白为受体阳性)和75例患者血清 PRL 含量(>25 μg/L 为激素阳性).统计分析两者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PRL-R 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否阳性有显著性相关(P<0.05);且 PCNA 弱阳性者较阴性者,淋巴结转移1~3个者较无转移者 PRL-R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均P<0.05)血清 PRL 阳性率仅见与组织学级别及临床期别有显著性相关(P<0.05);且与PRL-R在临床期别组中的阳性率比较,Ⅲ期患者PRL阳性率显著低于PRL-R阳性率,乳腺癌 PRL-R 与血清 PRL 阳性率间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PRL-R 或血清 PRL 阳性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PRL-R 估计预后较为灵敏、可靠.
作者:关晏星;雷秋模;王莉;张芸;段红华;吴根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未触及肿块由钼靶发现乳腺内簇状钙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未触及肿块而钼靶摄影发现乳腺内簇状钙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 79 例病例共86个病灶,分析其大小、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并作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79 例病例 86 个乳腺内簇状钙化灶,乳腺癌 41 个(占47.67%),其中 24 个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性乳腺癌,14 个为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 45 个(52.33%).结论:根据乳腺内钙化的X线特征可为临床估计其良恶性几率提供线索.
作者:刘权;王玖华;沈镇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乳腺癌60Co切线照射理论依据由于胸壁的弯曲,为改善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必须加组织补偿.对60Co线或高能 X 线,为保护皮肤,一般用合适角度的楔形板作补偿(通过TPS来确定).如果不做组织补偿,由图1示,设MPD和MPD′分别位于两切线野中心轴00′和射野基底线AA′的中垂线,60Co γ线8 cm×15 cm在MPD和MPD′两点的百分深度剂量PDDMPD、PDDMPD′见表1,靶区剂量的给定位置是在 MPD 点或 MPD′点,60 Co γ线两点的肿瘤剂量相差,分别为30%和43.5%,因此必须加楔形板进行组织补偿.
作者:孙晓东;贾星;赵红;马安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性格缺陷作为易患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引发身心疾病的内因和基础.心理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是身心疾病三大基本病理特征.研究表明[1],癌症患者同样具有三大基本身心疾病的病理特征.性格缺陷是肿瘤发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方晋平;高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探讨更合理的鼻咽癌放射野设计及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我院使用头颈面罩固定结合低熔点铅制作适形挡块方法治疗鼻咽癌,总结出一套具体实施办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钟;狄小云;王坚;李斌;张鸿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照射(SRT)对正常脊髓放射损伤的效应.方法:按不同剂量分3组照射新西兰家兔腰段脊髓:①高剂量组,总量 36 Gy/6次(6 Gy/次,隔日1次);②中剂量组,总量30 Gy/6次(5 Gy/次,隔日1次);③低剂量组,总量24 Gy/6次,(4 Gy/次,隔日1次).同时设3个相应常规分割组2.0 Gy/(次·d),5次/周,60Co治疗机照射,总量分别为 36,30,24 Gy.结果: SRT高剂量组 4个月时出现截瘫,其他2组及3个常规组均未出现.于 4个月、8个月解剖病理发现 SRT高、中低组分别出现脊髓重度变性、中度变性和轻度变性,而3个常规组未发现异常.结论:总剂量相同情况下,SRT对正常脊髓的放射损伤大于常规分割照射组.
作者:于金明;孙新东;杨新华;陆海军;卢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药安替可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毒副作用.方法:64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放射治疗+中药安替可)和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根据放疗半量及全量时肿瘤的消退情况,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全消率,做为增敏的评价指标.两组患者的放疗剂量均为 DT 总量60~65 Gy.治疗组在放疗同时口服安替可胶囊,每天3次,每次0.44,连服5周.结果:放疗半量时,治疗组有效率62.5%,对照组12.5%,P<0.001;放疗全量时,治疗组肿瘤完全缓解率75%,对照组37.5%,P<0.05.在毒性反应方面,治疗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多.结论:中药安替可对食管癌的放疗有显著增敏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丁兆军;苏岩;尹强;迟玉华;王丰松;陈为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简便省时、完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选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经腋后线切口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切除肿瘤表面皮肤,保留乳头乳晕,取部分背阔肌脂肪瓣行Ⅰ期乳房再造.结果:46例接受乳房再造患者成功45例,再造乳房美观效果为优者34例(75.6%),良7例(15.5%),差4例(8.9%);随访满1,2,3年者分别为9,11和16例.除1例腋淋巴结转移17枚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骨转移及锁骨下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使用背阔肌瓣重建乳房,组织量适中,损伤小,外形美观,适合应用于中国女性.
作者:韩炳生;朱红成;张雪鹏;张文杰;王心宽;董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卵巢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故其手术彻底切除率低,复发率高.卵巢上皮性癌属化疗敏感性肿瘤,1991年6月~1996年6月,我们采用CAP方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 3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亭;孟琦;都振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晚期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广泛转移,曾用CF+5-FU+DDP+HCPT方案化疗2个周期,药物剂量为CF 2 000 mg,5-FU 5 000 mg,DDP 2 000 mg,HCPT 40 mg.1999年5月25日入本院做第3周期化疗.查体:中年女性,一般状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肺功能正常,腹部软,上腹部饱满,剑突下可扪及肿块,边缘不清,质硬,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王学芬;赵发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目前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1].本院自 1997年 10月以来采取中药制剂爱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现就随访达 1年以上的 67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葛信国;徐定满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