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耿劲;邱少敏;张全安
鼻咽癌发生于隐蔽的解剖部位,早期无症状,易延误诊断;一旦有了症状,病人对症状的忽视、没有及时就诊、接诊医师对鼻咽癌的症状和体征认识不足等均可造成鼻咽癌的延误诊断.本文对鼻咽癌误诊原因、鉴别诊断及鼻咽癌的检查方法作一总结和介绍.
作者:张有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2月~1999年2月,采用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孙燕臣;修光宏;姜国香;张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手术对预后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对月经周期进行不同分期(分别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及围排卵期和围月经期),并分别测定血清泌乳素、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了解其与3,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孕酮高者3,5年生存率均高;围排卵期手术者生存率高于围月经期.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月经不同时期血液性激素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因素.
作者:孙靖中;戴勇;曾庆东;杨其峰;余之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苦参碱(MT)和氧化苦参碱(OMT)分别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阻断作用.方法:采用0.01%的DEN诱发大鼠肝癌 90 d,同时分别腹腔注射 MT 和 OMT 注射液15 mg/kg,停止诱癌及给药处理 30 d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MT 组和 OMT 组大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 ALT、γ-G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 ALP 较模型组有所升高.另外,OMT 组的肝重、肝/体重比和血清 ALP 均明显低于 MT 组(P<0.05).结论:MT 和 OMT,尤其是 OMT,尽管不能完全阻断 DEN 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但能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延缓 DEN 诱发大鼠肝癌的形成.
作者:罗明;贺平;吴孟超;崔贞福;李琳芳;郭亚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调查1996~1998年接受乳腺普查妇女的间期癌发病率,探讨乳腺癌普查间隔的合理时间.方法:收集发生间期癌距离普查的时间、间期癌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病理诊断,并复习普查X线钼靶片.结果:间期癌25例,发病率为0.3‰,平均发病时间(13.8±5.9)个月.肿瘤大径≤1.0 cm 者1例,1.1~3.0 cm 18例,3.1~5.0 cm 4例,>5.0 cm 1例,无肿块者1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7例.7例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癌.结论:本文间期癌发病率低于国外资料报告,说明普查有效.80%的间期癌发生在50岁以下的妇女.对40岁以下妇女,若存在乳腺癌高危因素,普查间期宜改为每年1次,可明显降低间期癌发病率.
作者:陆昌宜;袁永熙;顾功芳;史明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7年5月~2000年8月,我们应用抗癌中药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耿劲;邱少敏;张全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恶性血管外皮瘤(malignant hemangiopericytoma,MH)也称血管外皮肉瘤(hemamgiopericyte sarcoma),是发生于血管外皮细胞的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血管肿瘤的1%[1].笔者回顾分析了天津肿瘤医院1966年4月~1997年7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9例恶性血管外皮瘤,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王荣;蔡学海;张明福;马筑;刘玉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阵发性头痛1年,视力下降20 d,于2000年8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地出现阵发性头痛,双颞部较重,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及喷射性呕吐.20 d前时视力下降,语言欠流利.查体:双眼视力下降,粗测视野无异常,眼球活动自如.肌力Ⅴ级,右侧肢体共济运动差,生理反射(++),巴氏征(-).MRI及 CT检查示:左侧颞、顶、枕叶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大小约为 4.2 cm×7.0 cm×7.2 cm,有占位效应,左侧脑室三角区受压狭窄变形近消失,中线结构右移,周围伴有斑片状的水肿带.
作者:李万湖;卢占利;陈兆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血清 PRL 及癌组织 PRL-R 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94例乳腺癌患者细胞 PRL-R 含量(≥20 fmol/mg 蛋白为受体阳性)和75例患者血清 PRL 含量(>25 μg/L 为激素阳性).统计分析两者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PRL-R 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否阳性有显著性相关(P<0.05);且 PCNA 弱阳性者较阴性者,淋巴结转移1~3个者较无转移者 PRL-R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均P<0.05)血清 PRL 阳性率仅见与组织学级别及临床期别有显著性相关(P<0.05);且与PRL-R在临床期别组中的阳性率比较,Ⅲ期患者PRL阳性率显著低于PRL-R阳性率,乳腺癌 PRL-R 与血清 PRL 阳性率间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PRL-R 或血清 PRL 阳性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PRL-R 估计预后较为灵敏、可靠.
作者:关晏星;雷秋模;王莉;张芸;段红华;吴根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1~3月我科为1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套管针穿刺给药腹腔灌注化疗,共34例次,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董玉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兰他隆(lentaron)治疗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1998年11月~1999年9月对 17 例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兰他隆 250 mg 肌肉注射,每 2 周 1 次,至少 2 个月.结果: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率 29.41%(5/17),稳定 64.71%(11/17),进展 5.88%(1/17).治疗中出现轻度副作用 7 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兰他隆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复发性乳腺癌以及不能耐受手术、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的首选药.
作者:查小明;王水;武正炎;张志德;黄燮民;周士福;丰美芳;尤其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LCL)又称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程后期,恶性肿瘤细胞播散至骨髓及血液所致的白血病,国内外对此类白血病尚无疗效肯定的化疗方案.我科于 1996年 4 月起用 COANP 方案配合国产 rhG-CS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治疗 LCL 患者 26 例,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茵茵;于满贵;许霞;张松鹤;吴长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性格缺陷作为易患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引发身心疾病的内因和基础.心理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是身心疾病三大基本病理特征.研究表明[1],癌症患者同样具有三大基本身心疾病的病理特征.性格缺陷是肿瘤发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方晋平;高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对50例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改变进行了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耀;高冬梅;葛芙蓉;王景霞;张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药安替可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毒副作用.方法:64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放射治疗+中药安替可)和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根据放疗半量及全量时肿瘤的消退情况,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全消率,做为增敏的评价指标.两组患者的放疗剂量均为 DT 总量60~65 Gy.治疗组在放疗同时口服安替可胶囊,每天3次,每次0.44,连服5周.结果:放疗半量时,治疗组有效率62.5%,对照组12.5%,P<0.001;放疗全量时,治疗组肿瘤完全缓解率75%,对照组37.5%,P<0.05.在毒性反应方面,治疗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多.结论:中药安替可对食管癌的放疗有显著增敏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丁兆军;苏岩;尹强;迟玉华;王丰松;陈为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980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100 例临床资料.恶性病变 80 例(80%),良性病变 20 例(20%).来源于间叶组织的 65 例(65%),来源于神经组织的 19 例(19%),来源于胚胎残留组织的 11 例(11%),来源不明的 5 例(5%).肿瘤单发 93 例(93%),多发 7 例(7%).肿瘤直径>10 cm的 85 例(85%),肿瘤直径<10 cm的 15 例(15%).手术切除 80 例(80%).结果:1年生存率71%,3年生存率51%,5年生存率35.4%.结论: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中,腹部 CT 是目前准确的诊断方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复发病例,应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张金泰;杨书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33 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根据间质细胞异形程度和核分裂数、是否浸润、是否含有特殊间质成分进行分级.结果:Ⅰ级 8例,Ⅱ级 16例,Ⅲ级 9例.Ⅰ级复发 3例误诊 6例,Ⅱ级复发 2例误诊 9例,Ⅲ级复发 5例误诊 7例.7例含特殊间质成分.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易误诊和复发,应与巨纤维腺瘤和乳腺癌鉴别.
作者:刘秀美;马金龙;侯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晚期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广泛转移,曾用CF+5-FU+DDP+HCPT方案化疗2个周期,药物剂量为CF 2 000 mg,5-FU 5 000 mg,DDP 2 000 mg,HCPT 40 mg.1999年5月25日入本院做第3周期化疗.查体:中年女性,一般状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肺功能正常,腹部软,上腹部饱满,剑突下可扪及肿块,边缘不清,质硬,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王学芬;赵发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 CYFRA21-1 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 3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4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 4周及 56例乳腺癌术后随访患者的血清 CYFRA21-1 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疾病无1例阳性;乳腺癌术前阳性率仅21%,但两者血清 CYFRA21-1 水平有明显差异;4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与术后 4周血清 CYFRA21-1 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5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 8例转移复发者中 6例阳性,无转移复发者均阴性,转移复发者血清 CYFRA21-1 水平较无转移复发者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血清 CYFRA21-1 检测对乳腺癌特异性高,但对乳腺癌术前诊断价值不大,对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监测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鹏;韩炳生;梁永平;韩向群;朱红成;张文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