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彪;李亚星;戴圣斌;张好;魏蓉;王宏刚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联合控尿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广仁医院收治的103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联合控尿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功能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尿潴留率和再置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自解小便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领域内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症状领域中的疼痛、疲劳及恶性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单一症状领域中的食欲减退、失眠、气短、腹泻、便秘及经济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联合控尿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终改善富颈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戴瑜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负压引流强度下宫颈癌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四川省会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零负压组、低负压组和高负压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切口均给予自然对合处理,并给予不同强度的负压引流,观察三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拆线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零负压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3例,低负压组1例,高负压组0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负压组患者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5例,切口感染2例;低负压组甲级愈合26例,乙级愈合2例,无切口感染患者;高负压组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1例,无切口感染患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平均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加负压引流可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长莲;冯锦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大体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预测及判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晓玲;赫晓磊;高峰;冯燕;木尼拉;郭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原发位置结直肠癌伴转移患者的化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一线化疗的结直肠癌伴转移的患者,按肿瘤原发位置分为回盲肠组11例,升结肠组15例,横结肠组9例,降结肠组20例,直肠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 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9.8%.原发于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8.2%、26.7%、22.2%、40.0%和31.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原发位置患者接受以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化疗的不同原发位置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位置在横结肠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种化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原发部位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的疗效存在差异.
作者:周文彪;李亚星;戴圣斌;张好;魏蓉;王宏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接受他莫昔芬(TAM)内分泌治疗的100例早中期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检测乳腺癌患者ERβ表达情况,计算患者无肿瘤生存时间,比较不同ERβ表达患者间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差异,分析ERβ表达差异与TAM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关系.结果 ERβ表达与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化疗及放疗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阳性表达患者无肿瘤生存率明显低于ERβ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β阳性表达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颜宁;陈迪;冯得财;彭伟强;黄宇康;吴楚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部良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部良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持续性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髋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7d及15d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持续性护理干预组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持续护理干预组术后第30d屈曲、内外旋和外展髋关节活动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FIM评分均升高,且持续性护理干预组评分较常规护理组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持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部良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可缓解疼痛,改善术后肢体功能.
作者:冯瑜菲;陈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住院初诊肺癌患者信息需求现状,为后续更好满足患者信息需求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住院初诊肺癌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信息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信息需求率不低于85.0%的信息条目共11个,其中8个属于疾病与治疗信息,需求率低于70.0%的条目共10个,5个属于家庭照护维度.结论 普及吸烟与二手烟易罹患肺癌的科学知识,根据各维度信息需求程度,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初诊肺癌患者应对疾病各阶段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雍定丽;刘建红;徐仕玲;谷爱花;任国秀;陈小芳;杨燕;夏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MicroRNA-125b (miR-125b)表达与不同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6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发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骨髓细胞中的miR-125b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亚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iR-125b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1~M6型的miR-125b表达量分别为(2.1±0.4),(2.2±0.4),(3.4±1.0),(1.9±0.4),(1.9±0.3)和(1.8±0.4),对照组的miR-125b表达量为(0.8±0.2),所有亚型患者的miR-125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3型患者的miR-125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缓解和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miR-125b表达量分别为(2.9±0.4),(1.6±0.2)和(2.5±0.3),对照组则为(0.8±0.2),与治疗前比较,化疗缓解患者的miR-125b水平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存在miR-125b过度表达现象,且化疗缓解患者的miR-125b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说明miR-125b表达水平可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司叶俊;张彦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病理分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观察终点为患者乳腺癌复发或转移,分析患者预后与T分期、N分期及分级的关系.结果 1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患者随着T分期增加,复发转移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分期为N2或以上时,复发转移概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G分级与三阴乳腺癌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乳腺癌随N分期增加预后变差,早发现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作者:敖睿;朱学强;刘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9例胃间质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39例胃间质瘤患者病理CD117阳性率92.3%,DOG-1阳性率91.4%,CD34阳性率89.7%.随访12个月,共38例,死亡l例.胃镜治疗22例患者,未发现复发,无死亡病例,未服用伊马替尼.开腹手术治疗17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胃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内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CD117、DOG-1和CD34是胃间质瘤重要的标记物,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汪志兵;姜宗丹;张振玉;张予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引流管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引流管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引流管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干预后护理质量满意度,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引流管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加引流管针对性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引流管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微;关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抑制素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桥蛋白(OP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MMP-9、VEGF和OPN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高于对照组为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和OP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胸闷、胃肠道反应、心慌、转氨酶升高、发热和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血管内抑制素治疗肝癌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稳定MMP-9、VEGF和OPN水平抑制了肿瘤细胞活化,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阳;吴兴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联合I125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粒子植入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帕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卡氏体能状态评分(KPS)、不良反应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贫血及脱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联合I125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KPS评分,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月圆;施兵;徐建;侯晓春;张秀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对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永久性造口术治疗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关怀好组(观察组)和家庭关怀差组(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家庭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与家庭关怀呈正相关,并发症与家庭关怀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关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结直肠癌疾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孙春燕;王晓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疲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彩红;何云芳;孙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13个病灶)为超声造影引导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80例患者(118个病灶)为常规超声引导组.记录超声造影引导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将其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射频消融准确率,与常规超声引导组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引导组射频消融术后,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诊断,113个病灶中有6个(5.3%)可见动脉相内有局部增强区,门脉及延迟相增强区快速消退呈现低增强,判断仍存在残留.余107个(94.7%)病灶行超声造影始终未见增强,边界清晰,判断肿瘤已经完全灭活.超声造影引导组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和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0%、92.9%和94.7%,常规超声引导组分别为80.5%、76.3%和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判断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效果方面,提高了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穿刺成功率和射频治疗准确性.
作者:周洪珍;张涛;李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配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三年内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三年局部复发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三年生存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配合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尚玉芬;倪昭聪;马村峰;宋伟;孟凡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80例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术后自理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剧烈疼痛比例较低,轻微或无痛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6.30±5.22)分和(46.71 ±5.54)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1.29±4.62)分和(42.49士4.2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自理率为5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张烨;孙基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近年女性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构成及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1 318例女性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信息,分析不同时间和年龄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变化.结果 位居前列的女性恶性肿瘤分别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胃癌和子宫颈癌,平均年龄51.36岁,40~ 69岁者多(73.3%).1999年至2013年,女性恶性肿瘤年均增长9.6%.患者数增长多的为乳腺癌4 006例(26.5%),其次为甲状腺癌3 263例(21.6%)、肺癌2 184例(14.5%)、结直肠癌1 157例(7.7%)、子宫颈癌1 060例(7.0%)、卵巢癌838例(5.5%)和胃癌708例(4.7%).结论 近年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以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颈癌患者的增加为主.
作者:林华;李纪宾;陈舒兰;贾漫漫;钟雪梅;李丽;陈玉恒;周珊珊;邹小农;赵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牧治的1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先行CTA检查,后行DSA检查.比较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灵敏度、准确度及空间关系显示的差异.结果 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123个,多发11例,假阳性3例.DS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122个,多发10例,假阳性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动脉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造影图像比较,CTA可通过大密度投影和三维技术,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瘤大小及形态,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较DSA更清晰,DSA显示细小动静脉及血流方向优于CTA.结论 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效果相近,CTA易操作且无创,可成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诊断根据.
作者:许允发;王琦;王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