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红;何云芳;孙琴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早期肺癌围术期心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213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其中,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95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18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带管时间、引流量和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5d及术后7d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后1d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功能状态及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单孔术式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更适于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
作者:徐晨远;张旭峰;赵纯诚;郭志强;王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表面积(BSA)与口服吉非替尼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河南省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洽的115例采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使用Cox吉非替尼疗效与体表面积的关系.结果 相比于BSA较高(≥1.5m2)者,吉非替尼对BSA较低(<1.5m2)患者的疗效更好.两者的总存活时间(OS)无显著差别,较低和较高BSA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是8.5个月和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A对PFS具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BSA越高PFS越低.
作者:谢彦良;任统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预防乳腺癌PICC置管性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并采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FMEA模式对HCC置管性导管感染进行风险管理,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计算失效模式中的优先风险指数(RPN),选取高风险进行优先处理,制定改善对策及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导管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风险指数(RPN)值和HCC置管性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效模式RPN指数低于对照组,PICC置管性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MEA应用于乳腺癌PICC置管性导管感染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宇;胡明新;袁滨;王冲;张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联合控尿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广仁医院收治的103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联合控尿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功能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尿潴留率和再置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自解小便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领域内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症状领域中的疼痛、疲劳及恶性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单一症状领域中的食欲减退、失眠、气短、腹泻、便秘及经济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联合控尿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终改善富颈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戴瑜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大体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预测及判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晓玲;赫晓磊;高峰;冯燕;木尼拉;郭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原发位置结直肠癌伴转移患者的化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一线化疗的结直肠癌伴转移的患者,按肿瘤原发位置分为回盲肠组11例,升结肠组15例,横结肠组9例,降结肠组20例,直肠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 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9.8%.原发于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8.2%、26.7%、22.2%、40.0%和31.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原发位置患者接受以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化疗的不同原发位置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位置在横结肠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种化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原发部位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的疗效存在差异.
作者:周文彪;李亚星;戴圣斌;张好;魏蓉;王宏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80例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术后自理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剧烈疼痛比例较低,轻微或无痛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6.30±5.22)分和(46.71 ±5.54)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1.29±4.62)分和(42.49士4.2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自理率为5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张烨;孙基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接受他莫昔芬(TAM)内分泌治疗的100例早中期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检测乳腺癌患者ERβ表达情况,计算患者无肿瘤生存时间,比较不同ERβ表达患者间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差异,分析ERβ表达差异与TAM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关系.结果 ERβ表达与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化疗及放疗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阳性表达患者无肿瘤生存率明显低于ERβ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β阳性表达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颜宁;陈迪;冯得财;彭伟强;黄宇康;吴楚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集中护理指导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集中护理指导,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采用Herth希望量表调查两组的希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指导后在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和亲密关系等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定期检查、坚持化疗、心理、饮食、认识疾病和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化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集中护理指导能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程然;李红霞;赵嬉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13个病灶)为超声造影引导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80例患者(118个病灶)为常规超声引导组.记录超声造影引导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将其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射频消融准确率,与常规超声引导组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引导组射频消融术后,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诊断,113个病灶中有6个(5.3%)可见动脉相内有局部增强区,门脉及延迟相增强区快速消退呈现低增强,判断仍存在残留.余107个(94.7%)病灶行超声造影始终未见增强,边界清晰,判断肿瘤已经完全灭活.超声造影引导组术前肿瘤检出率、术中穿刺成功率和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0%、92.9%和94.7%,常规超声引导组分别为80.5%、76.3%和8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判断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效果方面,提高了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穿刺成功率和射频治疗准确性.
作者:周洪珍;张涛;李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间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炎症反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则明显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云刚;周盛元;陈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KPS)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为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4.8%和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同步放化疗与靶向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高阳;张志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支持护理联合健康促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疲乏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彩红;何云芳;孙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病理分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观察终点为患者乳腺癌复发或转移,分析患者预后与T分期、N分期及分级的关系.结果 1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患者随着T分期增加,复发转移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分期为N2或以上时,复发转移概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G分级与三阴乳腺癌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乳腺癌随N分期增加预后变差,早发现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作者:敖睿;朱学强;刘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分割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步化疗治疗食管气管沟淋巴结(TGLN)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25例和单纯放疗组28例.单纯放疗组采用IMRT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IMRT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cm患者的有效率、1年和2年生存率均优于直径> 2c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的放射性食管炎和气管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分割IMRT同步化疗治疗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疗效较好,特别对肿瘤直径≤2cm者尤为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海文;蒋友芹;裴冬;陈斌;侍红泰;卞剑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近年女性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构成及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71 318例女性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信息,分析不同时间和年龄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变化.结果 位居前列的女性恶性肿瘤分别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胃癌和子宫颈癌,平均年龄51.36岁,40~ 69岁者多(73.3%).1999年至2013年,女性恶性肿瘤年均增长9.6%.患者数增长多的为乳腺癌4 006例(26.5%),其次为甲状腺癌3 263例(21.6%)、肺癌2 184例(14.5%)、结直肠癌1 157例(7.7%)、子宫颈癌1 060例(7.0%)、卵巢癌838例(5.5%)和胃癌708例(4.7%).结论 近年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以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颈癌患者的增加为主.
作者:林华;李纪宾;陈舒兰;贾漫漫;钟雪梅;李丽;陈玉恒;周珊珊;邹小农;赵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联合I125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粒子植入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帕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卡氏体能状态评分(KPS)、不良反应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贫血及脱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联合I125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KPS评分,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月圆;施兵;徐建;侯晓春;张秀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负压引流强度下宫颈癌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四川省会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零负压组、低负压组和高负压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切口均给予自然对合处理,并给予不同强度的负压引流,观察三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拆线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零负压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3例,低负压组1例,高负压组0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负压组患者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5例,切口感染2例;低负压组甲级愈合26例,乙级愈合2例,无切口感染患者;高负压组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1例,无切口感染患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平均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加负压引流可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长莲;冯锦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生存状况.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间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进行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6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3年总生存率为89.2%,无瘤生存率为87.6%.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73.8%.局部复发3例(4.6%),远处转移4例(6.1%).急性放射性肠炎11例(16.9%),急性放射性膀胱炎7例(10.7%),肠穿孔1例(1.5%),肠梗阻2例(3.1%),便血4例(6.1%).不同分化程度、有无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是否受累与Ⅰ期子宫内膜癌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一定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外科治疗后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生存期长.
作者:徐进芳;王瑗;冯鑫;徐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引流管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引流管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引流管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干预后护理质量满意度,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引流管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加引流管针对性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引流管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微;关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