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郭军;王娜

关键词:胃肿瘤, 强脾益气方, 替吉奥,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健脾益气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恶心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0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度和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减轻其恶心、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个月后,护理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方面,护理组精力、情感、睡眠、社交和活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组中,20.0%的患者出现食欲减退,27.0%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17.5%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对照组中,45.0%的患者食欲减退,50.0%的患者睡眠障碍,32.5%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放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放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施蓓芳;严晓霞;陆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ILT4)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卵巢癌病理组织中ILT4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4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组织淋巴结中ILT4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中ILT4在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7±2.2)%和(17.2±3.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1.3±6.8)%和(41.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ILT4阳性表达率为32.4%,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T4在高、中、低分化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8.3%和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T4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卵巢癌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潘伟;冯晓萍;廖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诊治的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TGF-β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TGF-β1 869C及869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GF-β1的509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6.109,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TGF-β1 (509T)基因是发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512,95% CI为2.136 ~ 5.641).结论 TGF-β1 509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其T等位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娟;杨欣;罗爱华;姚霞;欧宝权;尹宜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序贯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1年生存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提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冀晓辉;翁克贵;黄露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食管中上段癌左右侧开胸两种手术径路疗效的比较

    目的 比较左、右开胸两种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4 019例行完全性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右开胸(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组(n=1 861)和左开胸(左颈、左胸二切口)组(n=2 158).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内死亡率和吻合口瘘、喉返神经麻痹、乳糜胸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中相同病理分期(T、N分期)的单一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右开胸组患者临床分期较晚,患者的吻合口瘘(9.6%)、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9.2%)、院内死亡率(4.6%)高于左开胸组(2.8%、3.2%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糜胸发生率(3.0%)低于左开胸组患者(6.7%,P =0.036).未行综合治疗的T1、T2、T3患者,则右开胸组的长期生存优于左开胸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2.0%、50.2%和41.0%和44.0%和29.3%,P值分别为0.012、0.036和0.028).外侵程度分期为T4或转移淋巴结阳性>5时,则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0,P =0.45,0和0,P=0.64).结论 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中,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在肿瘤尚无明显外侵及未出现广泛淋巴结转移时,适宜经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进行右开胸手术路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赵献军;付升旗;刘恒兴;石力伟;侯建国;方卫红;管福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9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VAD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髓瘤细胞、β2-微球蛋白、24h尿液轻链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 (3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8% (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12/48)和20.8% (1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可行.

    作者:刘伟;叶绥艳;刘湲;孙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对肺癌放化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肺癌放化疗患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行放化疗的1 623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913)和对照组(n =710),两组患者均接受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明显降低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娟;邱丽;严馨;龚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放疗方案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比较同期推量放射治疗(SIB)和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 3D-CRT)序贯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间152例患者行SIB(研究组),146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WBRT+ 3D-CRT序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能提高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同时能延长中位生存时间.

    作者:肖创映;韩光;周晓艺;徐姣珍;谭文勇;罗波;胡德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前肺功能锻炼配合术后综合物理疗法对肺癌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肺功能锻炼配合术后综合物理疗法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行肺切除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72例)和给予呼吸道干预措施的观察组(78例).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7例)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咳嗽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1±0.44)d、(1.48±0.41)d、(2.47±0.62)d和(5.95±0.75)d,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8.28±10.25)%]、KPS评分[(85.31±8.14)分]、躯体功能评分[(72.05 ±7.43)分]、心理功能评分[(58.26 ±5.25)分]、社会功能评分[(58.37±2.43)分]、认知功能评分[(59.62±5.54)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80.64 ±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肺功能锻炼配合术后综合物理疗法能够缩短插管时间、改善呼吸道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胰腺癌与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胰腺癌与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引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分析其CT检查情况.对比两组患者CT图像中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密度降低比例、被膜样边缘比例、血管受侵犯比例、局灶性密度降低比例以及影像学形态特点、密度均匀度.结果 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密度降低比例、被膜样边缘比例、血管受侵犯比例、局灶性密度降低比例分别是70.0%、53.3%、0和26.7%,胰腺癌组则分别为6.7%、13.3%、50.0%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球形形态、长形形态、密度均匀、密度不均匀和钙化比例分别为6.7%、73.3%、43.3%、6.7%和26.7%.胰腺癌组则分别为66.7%、10.0%、13.3%、5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腺癌与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CT图像上存在诸多自身特有的影像学特点,CT可以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提供准确依据,可作为一种理想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张国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鼻内镜手术切除与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鼻内镜手术切除与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切术治疗(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血肿、鼻腔粘连、视神经损伤、脑脊液漏)以及复发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全部完成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减少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生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与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DC-CIK)生物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DC-CIK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RR)为90.7%(39/43),对照组为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 +/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 +/CD8+、N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粒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与同步放化疗联合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可在获得与同步放化疗相同的近期疗效基础上,有效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减少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损伤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岩;易升明;吴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环氧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78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COX-2、VEGF、CD34和bFGF的表达.结果 COX-2、bFGF、VEGF、CD34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COX-2、bFGF、VEGF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FIGO分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与VEGF和bFGF有明显相关性(P<0.05).微血管密度(MVD)在COX-2阳性表达组织和COX-2阴性表达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MVD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呈过度表达,COX-2作为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靶点,COX-2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bFGF、VEGF、CD34和MVD密切相关.

    作者:李瑞玉;辛秀芳;吕秀萍;吴海霞;尹娟;吕君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硬膜外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IgG、IgA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与局部浸润麻醉组,每组60例,对比两组麻醉方法对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30 min的IgG、IgA、IgM水平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麻醉后30 min的IgG、IgA、IgM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60 min、90 min的IgA水平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60 min及麻醉后90 min的IgG、IgA及IgM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30 min、麻醉后60 min的CD4+、NK细胞水平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60 min及麻醉后90 min的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性切除术行局部浸润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理想麻醉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崔守勇;潘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对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26例行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及Ki67水平,将乳腺癌分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的差异,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乳腺癌分子分型各组pCR依次为三阴型(42.1%)、HER2过表达型(30.8%)、LuminalA型(13.2%)和Luminal B型(4.7%),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0.8%,高于Luminal A型的63.7%和Luminal B型的55.9% (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亚型为影响乳腺癌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以三阴型为对照,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的OR值分别为1.885和2.317.Luminal A型患者的OS、DFS均高于三阴型(x2=3.176,P=0.032;x2=3.743,P =0.029).结论 以ER、PR、HER2、Ki67为依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可能是老年乳腺癌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后pCR、OS、DFS的预测指标.

    作者:齐创;向东华;廖天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面情绪和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面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根据焦虑评价量表(SAS)、抑郁评价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梅;李富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及纵隔肺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及纵隔、肺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40例肺部病变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均提示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占位病变,收集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的准确率和超声结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140例患者穿刺均为阳性,穿刺阳性率达到100.0%.126例取得阳性病理诊断,14例不确定,阳性诊断率为90.0%.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7例,不明原因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45例,不明原因纵隔占位8例.140例穿刺患者未见大出血和气胸以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纵隔与肺门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圆形或椭圆形,多个病灶融合为不规则形状,病变内见低回声和局部回声加强以及回声不均匀,部分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结节病超声检查发现上皮样细胞团、纤维丝样的改变;纵隔与肺门位置血管超声显示圆形或者管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红色高能量信号.结论 肺癌及纵隔、肺门病变患者应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检查具有较高诊断率,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任丽娜;刘春芳;徐健;庚俐莉;高娜;王维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健脾益气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恶心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0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度和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减轻其恶心、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作者:郭军;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急性肠梗阻的疗效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75例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均为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4例,发生率为5.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占12.0%.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手术前和随访时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性改变、腹泻和便秘交替、便血、腹膜刺激征、呕吐、停止排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生存率为92.0%,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6.7%,术后3年的生存率为54.7%,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26.7%.出院时Kamofsky体力状况(KPS)评分总有效率为83.1%,随访时为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预后良好,近期生存率高.

    作者:冯以斌;别玉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64排CT动态扫描对肾细胞癌分期及远期生存率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64排CT动态扫描对肾细胞癌分期及远期生存率的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110例肾细胞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64排CT动脉扫描,观察CT扫描表现及分期结果,并将CT分期结果与术后临床分期结果进行比较.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统计CT对不同分期肾细胞癌患者1和2年生存率的评价结果.结果 CT表现显示肿瘤分布在肾实质内或突出肾轮廓者大部分为椭圆或圆形;边界不清晰且边缘不规则占67.3%;均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病变明显增强、实质期、肾盂期轻度强化74.5%.CT分期显示Ⅰ期27例,Ⅱ期26例,Ⅲ期51例,Ⅳ期6例.与病理分期比较,CT对肾细胞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92.0%、90.2%和80.0%.术后定期CT复查,Ⅰ期、Ⅱ期患者的1和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Ⅲ期、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动态扫描术前临床分期准确率高,可有效评价肾细胞癌术后远期生存率,临床需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作者:张志林;宋晓;崔书君;邹殿俊;朱晓龙;耿鹤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