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军;付升旗;刘恒兴;石力伟;侯建国;方卫红;管福顺
目的 比较鼻内镜手术切除与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6例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切术治疗(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血肿、鼻腔粘连、视神经损伤、脑脊液漏)以及复发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全部完成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减少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在肺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个月后,护理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方面,护理组精力、情感、睡眠、社交和活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组中,20.0%的患者出现食欲减退,27.0%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17.5%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对照组中,45.0%的患者食欲减退,50.0%的患者睡眠障碍,32.5%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放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放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施蓓芳;严晓霞;陆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健脾益气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恶心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轻度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0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度和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脾益气方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减轻其恶心、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作者:郭军;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与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DC-CIK)生物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DC-CIK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RR)为90.7%(39/43),对照组为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 +/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 +/CD8+、N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粒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与同步放化疗联合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可在获得与同步放化疗相同的近期疗效基础上,有效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减少粒细胞减少及放射性损伤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岩;易升明;吴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诊治的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TGF-β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TGF-β1 869C及869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GF-β1的509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6.109,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TGF-β1 (509T)基因是发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512,95% CI为2.136 ~ 5.641).结论 TGF-β1 509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其T等位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娟;杨欣;罗爱华;姚霞;欧宝权;尹宜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ECF方案化疗(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书平;张阿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研究组)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Id-1表达与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Id-1阳性表达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的I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级者,ER、PR阳性患者的Id-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过表达可能与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检测Id-1表达对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乃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患者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托烷司琼.对化疗当日及化疗后1~7d的恶心、呕吐程度、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急性恶心控制率分别为78.0%和76.0%,急性呕吐控制率分别为80.0%和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延迟性呕吐控制率分别为70.0%和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对防治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作者:付艳;杜楠;李晓松;胡佳;赵辉;康欢荣;姚芳芳;陈殿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对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26例行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及Ki67水平,将乳腺癌分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的差异,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乳腺癌分子分型各组pCR依次为三阴型(42.1%)、HER2过表达型(30.8%)、LuminalA型(13.2%)和Luminal B型(4.7%),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0.8%,高于Luminal A型的63.7%和Luminal B型的55.9% (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亚型为影响乳腺癌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以三阴型为对照,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的OR值分别为1.885和2.317.Luminal A型患者的OS、DFS均高于三阴型(x2=3.176,P=0.032;x2=3.743,P =0.029).结论 以ER、PR、HER2、Ki67为依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可能是老年乳腺癌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后pCR、OS、DFS的预测指标.
作者:齐创;向东华;廖天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ILT4)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卵巢癌病理组织中ILT4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4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组织淋巴结中ILT4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中ILT4在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7±2.2)%和(17.2±3.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1.3±6.8)%和(41.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ILT4阳性表达率为32.4%,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T4在高、中、低分化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8.3%和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T4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卵巢癌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潘伟;冯晓萍;廖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78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COX-2、VEGF、CD34和bFGF的表达.结果 COX-2、bFGF、VEGF、CD34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COX-2、bFGF、VEGF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FIGO分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与VEGF和bFGF有明显相关性(P<0.05).微血管密度(MVD)在COX-2阳性表达组织和COX-2阴性表达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MVD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呈过度表达,COX-2作为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靶点,COX-2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bFGF、VEGF、CD34和MVD密切相关.
作者:李瑞玉;辛秀芳;吕秀萍;吴海霞;尹娟;吕君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负面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根据焦虑评价量表(SAS)、抑郁评价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梅;李富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4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轻度焦虑及无焦虑发生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调节胃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手术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汪蔓萍;韩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及性生活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保留盆腔神经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韧带、阴道壁切除长度、盆腔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性生活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主韧带以及骶韧带、阴道前后壁切除长度、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残尿量、导尿管保留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性生活恢复率明显增高,性功能问卷调查表-简要版(PISQ-12)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芳;吴步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间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87例,患者均采用TEC方案,分析该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 1.1)进行评估,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113例,疾病稳定(SD)46例,疾病进展(PD)5例.新辅助化疗过程中,Ⅳ度骨髓抑制患者31例,且2例患者经过化疗药物剂量减量后持续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甚至并发严重感染,放弃新辅助化疗,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TEC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解继平;韩雪;方红;姚永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左、右开胸两种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4 019例行完全性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的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右开胸(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组(n=1 861)和左开胸(左颈、左胸二切口)组(n=2 158).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内死亡率和吻合口瘘、喉返神经麻痹、乳糜胸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中相同病理分期(T、N分期)的单一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右开胸组患者临床分期较晚,患者的吻合口瘘(9.6%)、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9.2%)、院内死亡率(4.6%)高于左开胸组(2.8%、3.2%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糜胸发生率(3.0%)低于左开胸组患者(6.7%,P =0.036).未行综合治疗的T1、T2、T3患者,则右开胸组的长期生存优于左开胸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2.0%、50.2%和41.0%和44.0%和29.3%,P值分别为0.012、0.036和0.028).外侵程度分期为T4或转移淋巴结阳性>5时,则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0,P =0.45,0和0,P=0.64).结论 食管胸中、上段癌患者中,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在肿瘤尚无明显外侵及未出现广泛淋巴结转移时,适宜经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进行右开胸手术路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赵献军;付升旗;刘恒兴;石力伟;侯建国;方卫红;管福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腹腔镜微创和开胸手术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腹腔镜微创组(微创组)和开胸手术组(开胸组),各组内按照其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围手术期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微创组和开胸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患者(均P <0.05),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均P<0.05).开胸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缩短开胸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鹂;钟先利;易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38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免疫组化检测CD34、波形蛋白(Vimentin)、CD68、CD99、平滑肌肌动蛋白(SMA)、Bcl-2、S100和EMA表达.结果 38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中,CD34、Vimentin、CD99、SMA和Bcl-2均在肿瘤细胞胞质内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0.0%、65.8%、5.3%和78.9%,CD68、S100、EMA呈阴性.结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较少见,组织学形态多样,应注意与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可结合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诊.
作者:谭丽珊;陈智慧;陈玉英;郭慧;张振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及纵隔、肺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40例肺部病变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均提示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占位病变,收集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的准确率和超声结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140例患者穿刺均为阳性,穿刺阳性率达到100.0%.126例取得阳性病理诊断,14例不确定,阳性诊断率为90.0%.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7例,不明原因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45例,不明原因纵隔占位8例.140例穿刺患者未见大出血和气胸以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纵隔与肺门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圆形或椭圆形,多个病灶融合为不规则形状,病变内见低回声和局部回声加强以及回声不均匀,部分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结节病超声检查发现上皮样细胞团、纤维丝样的改变;纵隔与肺门位置血管超声显示圆形或者管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红色高能量信号.结论 肺癌及纵隔、肺门病变患者应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检查具有较高诊断率,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任丽娜;刘春芳;徐健;庚俐莉;高娜;王维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单次给予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按随机、平行分组、开放性、阳性对照原则,将受试者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100μg/kg组、PEG-rhG-CSF 120μg/kg组和rhG-CSF 5μg · kg-1·d-1组,所有患者采用TAC化疗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结果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显示,PEG-rhG-CSF 60μg/kg组高于rhG-CSF5μg· kg-1·d-1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与rhG-CSF 5μg·kg-1·d-1组相当.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比较显示,PEG-rhG-CSF 60μg/kg组长于rhG-CSF5μg· kg-1 ·d-1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与rhG-CSF 5μg·kg-1·d-1组相当.PEG-rhG-CSF 60μ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7.0%、4.7%和11.9%,rhG-CSF 5μg·kg-1·d-1组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3).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120μg/kg组从化疗用药结束到中性粒细胞减少达到低点的时间分别为(7.88±1.80)d、(7.88±2.12)d和(7.14±1.05)d,而rhG-CSF 5μg·kg-1·d-1组为(8.93±3.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从低值达2.0×109/L以上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44±3.08)d、(2.47±1.79)d和(2.90 ±2.54)d,rhG-CSF 5μg·kg-1·d-1组为(4.02±4.0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2).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和rhG-CSF5μg·kg-1·d-1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5.4%(41/43)、93.0%(40/43)、92.9%(39/42)和90.7% (3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2).结论 接受TAC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于化疗后48 h单次注射PEG-rhG-CSF 100μg/kg,不良反应程度轻.单次注射PEG-rhG-CSF 100μg/kg与连续注射rhG-CSF 5μg· kg-1·d-1比较,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和疗效相当,推荐以PEG-rhG-CSF 100μg/kg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徐兵河;宋艳秋;王京芬;王晓稼;唐利立;张百红;谢晓冬;郑荣生;王哲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