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在鼻咽癌诱导化疗中的应用

葛永斌;刘兴京;周涛;谢强;赵荡

关键词:鼻咽肿瘤, 奥沙利铂, 替加氟
摘要: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加替加氟(Tegafur;UFT)联合化疗方案在鼻咽癌诱导化疗中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41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OHP+UFT(LT)方案和常规DDP+5-Fu(PF)方案诱导化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LT组和常规PF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5.7%,两组间疗效相似.LT组Ⅲ~Ⅳ度白细胞毒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0%和25.0%,常规PF组分别为28.6%和38.1%.结论 LT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在鼻咽癌诱导化疗中推广应用.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脑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

    肿瘤患者25%可出现脑转移[1],70%为多发.全脑放疗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随着现代检查技术如钆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的发展,可在较早期发现脑转移灶,对于单发或多发转移病灶采用单纯局部治疗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姜伟娟;王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IFN-α1b+5-Fu对胃癌患者CD4/CD8,NK细胞与MG7的影响及生存率变化

    目的 动态观察手术、化疗、免疫制剂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通过远期随访,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获根治的49例胃癌患者分为:A组(单纯手术组,术前7天至术后4周内未给予化疗或IFN-α1b,10例); B组(化疗组,应用5-Fu,18例);C组(免化组,5-Fu+IFN-α1b,2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4周、6周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及NK细胞,监测肿瘤标志(TMs,包括胃癌抗原MG7、CEA、CA19-9),并对部分病例(应用IFN-α1b的IFN组,12例;对照组CTL组,包括单纯手术组及化疗组,11例)随访.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降低,术后短期内进一步削弱;化疗可损害免疫功能,加用IFN-α1b治疗6周以上可减轻免疫损伤;MG7的阳性率是69.4%,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术前TMs升高者术后短期内MG7下降,如联检则部分患者于术后3月TMs再度升高,但组间无差别;IFN组与CTL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个月及30个月,但组间无差异(P=0.5641).结论 IFN-α1b可减轻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损伤,但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IFN-α1b对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MG7在胃癌术后监测及随访方面有肯定价值.

    作者:石毅;赵翰林;孙跃明;陆文熊;白剑锋;傅赞;苗毅;段体德;郑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发病率、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至2005年585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5例中有24例出现胃瘫综合征表现,发生率为4.1%.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后,10~38 d内治愈.结论 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肿瘤、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作者:曹志宇;蒲永东;何建苗;杨波;李翔;汪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OLF与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LV)和氟尿嘧啶(5-Fu)组成的OLF方案及顺铂(DDP)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LV)和氟尿嘧啶(5-Fu)组成的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OLF组38例:L-OHP 130 mg/m2,静滴,0~3 h,第1天;LV 150 mg/m2,静滴,0~2 h,第1~5天;5-Fu 500 mg/m2,静滴,4 h,第1~5天.LFP组42例:DDP 30 mg/m2,静滴,第1~3天;LV 150 mg/m2,静滴,0~2 h,第1~5天;5-Fu 500 mg/m2,静滴,4 h,第1~5天.以上方案均为每3周重复.结果 OLF组和FL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6%和38.1%(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为28周和22周(P<0.05).结论 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较FLP方案疗效明显提高,延长了患者无病生存期,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颂平;王淑琳;闫磊;王琦琪;鄂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策略的重大进展之一,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既能使肿瘤缩小,控制局部病变,降低术前分期,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还可能使潜在的微小转移得以控制,减少远处播散的可能.绝大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了降期目的.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对67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新红;张连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我院1975至2007年外科治疗的59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59例患者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26~72岁,平均47.6岁.45例为中央型,13例为周围型, 位于气管1例.3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32例行镜下活检,13例术前明确诊断.本组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根治性切除率93.2%.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4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9.8%;不典型类癌1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本组38例随诊满5年以上,典型类癌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5.7%;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53.8%.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支气管肺类癌有效的方法.此病预后较好,其中典型类癌预后好于不典型类癌.放化疗的作用不肯定.

    作者:薛奇;高树庚;张默言;高禹舜;赫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骨盆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CT 导引细针穿刺在骨盆肿瘤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32例CT导引下穿刺活检骨盆肿瘤病例,男23 例,女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 岁.肿瘤大小5~20 cm(小于10 cm者15例,大于10 cm者17例),按肿瘤发生部位骨盆Ⅰ区肿瘤14例,Ⅱ区肿瘤13例, Ⅲ区肿瘤4例,Ⅳ区肿瘤1例.患者就诊症状多为髂骶部疼痛或包块.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穿刺活检的要点为选择佳层面和进针点.活检标本送病例科作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32例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取出病理标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学检查32例均为恶性肿瘤,经手术证实或临床检查、随访证实穿刺准确率及正确率均为100%.结论 CT导引经皮穿刺活检骨盆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陈强;邱士军;金大地;胡罢生;史占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78例分析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水平及鉴别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6年至2006年共10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7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年龄平均56岁.恶性肿瘤占85.9%.恶性中以腺癌多见,良性以平滑肌瘤多见.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多见,占46.2%.腹痛、贫血、消瘦及消化道出血是小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电子内窥镜、B超或CT检查及选择性腹腔血管造影仍是小肠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结论 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警惕性是诊断此病的关键所在.对反复腹痛、消瘦、腹部包块、肠梗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患者应高度怀疑小肠肿瘤.

    作者:田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低剂量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此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40 mg/(m2·d),静脉滴注1 h,第1,8天;5-Fu 250 mg/(m2·d),低剂量持续泵静脉输注24 h,连用14 d.以上方案每4周为1周期,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PR 10例,SD 5例,PD 4例,总有效率55.0%(11 / 2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5-Fu低剂量持续泵静脉输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疗效,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刘扬清;惠红霞;高勇;于伟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6.2%、68.8%和71.4%;其中化疗+放疗±手术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100.0%和100.0%,化疗±手术组分别为91.7%、58.3%、44.4%和50.0%.结论 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应以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

    作者:吴晖;黄雪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ET二周与三周方案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对比表阿霉素联合泰索帝(ET)二周与三周化疗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的有效率(CR + PR)、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无浸润癌残留,Pcr)率、保乳率、术前等候时间以及毒副反应.方法 共有90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ET二周组(48例)和ET三周组(42例).ET二周组治疗方案为:表阿霉素40 mg/m2,ivdrip,d1,2;泰索帝60 mg/m2,ivdrip 1 h,d3;2周为1周期,共化疗3周期.ET三周组方案用药不变,以3周做为1周期,共化疗3周期.完成3周期新辅助治疗后10~14 d行手术或改其他治疗方案.结果 ET二周组(48例)病理完全缓解6例(12.5%),总有效率89.6%,行保乳手术14例(29.2%),术前中位等候时间53 d;ET三周组(42例)病理完全缓解3例(7.1%),总有效率69.1%,行保乳手术5例(11.9%),术前中位等候时间76 d.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程度不等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两组无一例患者终止治疗,均未发生药物所致的死亡.结论 ET二周密集化疗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疗效优于三周常规方案,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且耐受性好.

    作者:阚士锋;贾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异甘草酸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肝癌时的护肝作用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案,但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有肝硬化基础性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TACE可加重肝功能损伤,甚至导致肝衰竭,因而影响TACE的临床效果,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TACE后肝损伤的问题,我们探讨了异甘草酸镁在TACE后的护肝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昌盛;杨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肉瘤及癌性溃疡的术前化疗泵化疗

    目的 观察四肢软组织肉瘤及鳞癌性溃疡术前行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7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肉瘤及鳞癌性溃疡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14~83岁,平均50岁.上肢6例,下肢15例.其中鳞癌6例,滑膜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脂肪肉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上皮样肉瘤1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癌性溃疡主要症状为疼痛、感染和出血;术前经化疗泵给予表阿霉素和顺铂,鳞癌加用博莱霉素,恶性黑色瘤加用氮烯咪胺,2~3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RR)为86.0%;溃疡愈合总有效率(RR)为71.0%;3例溃疡出血患者有明显止血效果;化疗后行手术13例,保留肢体手术11例,截肢手术2例.结论 对于难治性肉瘤及癌性溃疡可采用皮下埋置式导向化疗,提高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有效控制肿瘤破溃所产生的疼痛、感染及出血症状,为手术创造了低血供及清晰的外科边界,减少复发率.

    作者:范海涛;李鼎锋;苏秀云;崔秋;郭钧;张平;周举;王磊;姜维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5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误诊原因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5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例误诊时间平均为9个月.误诊依次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结论 对高危人群应重视早期症状,定期进行包括痰、影像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发现早期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敏;于小云;周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89Sr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骼转移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89Sr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骼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53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骨痛,采用静脉注射89Sr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24例,无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4.9%.未见明显骨髓抑制与肝肾脏功能损伤.结论 89Sr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和治疗乳腺癌患者多发性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红;王鸿智;陈正国;杨兴;张珍;李惠;姚兵;杜小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方案在鼻咽癌诱导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加替加氟(Tegafur;UFT)联合化疗方案在鼻咽癌诱导化疗中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41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L-OHP+UFT(LT)方案和常规DDP+5-Fu(PF)方案诱导化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LT组和常规PF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5.7%,两组间疗效相似.LT组Ⅲ~Ⅳ度白细胞毒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0%和25.0%,常规PF组分别为28.6%和38.1%.结论 LT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在鼻咽癌诱导化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葛永斌;刘兴京;周涛;谢强;赵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放疗联合5-Fu和顺铂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氟尿嘧啶(5-Fu)+顺铂(DDP)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对36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应用氟尿嘧啶+顺铂联合放疗,并与同期行单纯放疗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化疗+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1.7%和85.7%(P<0.05);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63.9%和50%;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6.4%(P<0.05).结论 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和同期放疗等综合治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

    作者:张春东;赵大伟;赵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HNP和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观察和比较含长春瑞滨(盖诺)的CHNP方案与含长春新碱的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并统计23例以标准CHNP及21例CHOP方案治疗的病例.结果 CHNP组总有效率(CR+PR)为87.0%,CHOP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6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含长春瑞滨(盖诺)的CHNP方案治疗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与CHOP方案相比毒副作用相仿,疗效更显著.

    作者:胡倩;俞康;叶海格;毕来喜;梁彬;沈志坚;江松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术后乳腺癌患者放疗的照射剂量、化疗周期,同时分析行内分泌治疗、年龄、Karnofsky评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临床有放射性肺炎症状者11例,占9.4%;有影像学改变的放射性肺炎31例,占26.5%.放射性肺炎与放疗剂量、化疗周期和年龄有关.结论 放射性肺炎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龄、高照射剂量、化疗周期增多会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陈昱明;刘惠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 其中75%~8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中仍有很高的复发率,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2,3].

    作者:刘兵;张亚强;刘英山;卢建新;高筱松;庞然;宋竖旗;李祥光;薄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