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徐钢;李科;宋林红
目前,在我国超过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在缩小肿瘤的同时,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常使身体机能受到严重的打击.以往常用的瘤体大小、无瘤生存期等指标,过分强调瘤体的反应,而忽视了患者自身的感受.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衡量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临床使用养阴柔肝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霆;马胜林;李勇强;张艳;贾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33ING1基因、MVD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115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33ING1基因和MVD表达检测.结果 p33ING1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1.7%,与肿瘤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激素受体呈明显负相关.MVD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与肿瘤的大小、年龄及激素受体状况无相关性.结论 p33ING1阴性者MVD表达明显高于p33ING1阳性者,呈负相关,p33ING1的过度表达及MVD的减少共同参与了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的过程.
作者:赵增虎;张建宇;刘俊堂;张维连;李成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贫血是血液疾病的常见病,如果以贫血为首发表现或为主要症状者,要进行系统检查,以免漏诊、延误病情,尤其对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我院收治以贫血为首发症状住院而经检查确诊为肿瘤的患者309例,对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扈美芹;辛凯;季英;辛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在原发性食管肿瘤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癌.其他组织学类型少见,而小细胞癌就更少见,约占所有食管肿瘤的0.4%~7.6%[1],在1995年全世界范围统计病例不到200例.近来,仍有相对零散的病例报告.小细胞癌作为一种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独特的肺癌类型已被广泛认识,其特征是临床具有明显侵袭性,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的特征和肺小细胞癌相似.虽然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采取了多种治疗方式,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者综合治疗,但由于恶性度极高,患者预后极差.我们于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PESC患者23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范献生;王宇;李书沛;曹景峰;岳光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是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在所有的原发脑部恶性肿瘤,大约一半是胶质细胞瘤,按照WHO的分级标准,Ⅰ和Ⅱ级为低分级胶质瘤,Ⅲ和Ⅳ级为高分级胶质瘤.高分级的胶质瘤大约占胶质瘤总数的75%,而且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很强,如果不治疗,往往在数周内导致死亡[1].标准的脑原发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术后放疗,尽管放射治疗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提高了局控率和生存时间,但相对于单纯手术后的4~5个月而言,手术加放射治疗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仍然只有9~12个月.近30年来的研究表明,辅助化疗的效果并不乐观,通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如亚硝脲类,也只对预后带来微弱的改善[2].近来,更多的研究者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来改善恶性胶质瘤的预后,比如,使更多的高活性化疗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克服多药耐药、放化疗结合,以及放化疗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剂量强度的佳组合等都已经成为新的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作者:林清;金冶宁;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在1990年代后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比较腹腔温热化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静脉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温热化疗+常规静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两组治疗方案及剂量均相同.分析两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腹腔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腹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可提高生存率,预防腹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杜剑平;胡冰;胡长路;孙玉蓓;陈曼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后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方法 将5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营养支持组术后经空肠造瘘管通过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过渡到正常饮食.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7 d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常规、肝功、血糖、血清蛋白、血脂等指标.结果 血胆红素、转氨酶术后10 d左右均有所恢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营养支持组血清清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能较好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及促进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林杰;付庆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癌(human 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of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1997至2004年收治的2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蜡块标本,其中前列腺癌组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作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并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验证其试验结果.结果 VE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呈低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的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VEGF表达情况亦有差异性.结论 VEGF与前列腺肿瘤的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ic special antigen,PSA)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与前列腺增生亦元明显相关;与前列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呈正相关,是检测前列腺癌的较好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黄红卫;潘正跃;史子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根治标本中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和乳腺定向干细胞及其分化过程,探讨二者之间以及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 筛选出浸润性乳腺癌根治标本中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43例,另筛选同期乳腺良性病变30例作为对照,选用CK5/6、CK34釫12、?SMA、CK8、S-100蛋白等5种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癌组43例中有37例伴有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其中普通型导管增生19例,柱状细胞变/增生15例,不典型导管增生7例,平坦上皮不典型性2例,导管原位癌27例;伴有2种及以上病变者19例,同时伴有4种病变者4例.对照组中普通型导管增生25例,柱状细胞变/增生5例,不典型导管增生1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5/6在普通型导管增生中的腺系上皮细胞有明显表达,在柱状细胞变/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平坦上皮不典型性、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不表达;CK34釫12在普通型导管增生中有大量表达,明显强于CK5/6,在1例低级导管原位癌中有灶性表达;S-100蛋白在普通型导管增生的腺系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表达,而这些细胞不表达?SMA,在肌上皮中的表达类似于?SMA.在27例导管原位癌中,6例肌上皮细胞的表达弱于?SMA,12例肌上皮细胞不表达S-100蛋白,而这些细胞对?SMA明显表达.结论 86%的浸润性乳腺癌伴有不同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组织形态不同,免疫表型各异,但均与乳腺定向干细胞及其分化过程的免疫表型相吻合,可据此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朱鸿;徐钢;李科;宋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从2000年至2007年,我科共实施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18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7例,肺癌根治4例,肺楔形切除3例,食管贲门癌根治2例,子宫及卵巢切除2例.同期心脏瓣膜置换1例,冠脉旁路移植(CABG)16例.体外循环3例,非体外循环15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经引流痊愈.随访6~80个月,术后远期4例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3例死于癌扩散.本组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70.9%.结论 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安全可行,远期效果可能与肿瘤自身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宋波;肖锋;李岩;张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我科对伴有恶性心包积液的3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术并每周注药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李艳平;张秀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评估临床Ⅰ、Ⅱa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96例旱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根治术.手术适应证:肿瘤≤3 cm,周围型,年龄31~55岁(44例),患者有保留乳房意愿,乳房大小适中.手术方式:肿瘤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等治疗.对照组:随访同期的248例改良根治术(Auchinclo术)乳腺癌,与保留乳房根治术比较疗效.结果 ①所有病例切缘均未见有肿瘤细胞残留.②病理: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76例,黏液腺癌8例,其他癌4例.③肿瘤部位以外上象限多.④10例腋淋巴结阳性,1例伴有腋中群淋巴结阳性.中位腋淋巴结转移数3个.⑤随访:保乳组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期78个月,5年生存率100%,复发率2.1%,转移率2.1%;对照组随访率90.3%(224例),中位随访期86个月,5年生存率95.5%,复发率1.8%,转移率4.9%.两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⑥保乳组1例在37个月时再发第二源性乳腺癌,改行全乳切除术后随访至今51个月.⑦放疗后综合征以短期症状及色素沉着为主,6个月内基本消除.⑧大于12个月主观满意度99.0%,乳房美观检测数据提示,90%以上的保留乳房根治术均能获得理想的外观.结论 规范的病灶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加术后辅助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关键.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可以与改良根治术一样获得长期疗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康复和满意的乳腺外观.
作者:陈国庆;谢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毒副作用,评价多瑞吉在癌症三阶梯止痛中的地位.方法 64例具有中重度癌痛的患者使用多瑞吉治疗,初治患者初剂量为25靏/h,以前曾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多瑞吉剂量转换.用药后观察24 h,疼痛缓解欠佳时进行剂量滴定,按照25靏/h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治疗医师严密观察药物剂量、疗效、副作用、药物依赖性等,填写标准疼痛观察表.结果 全组患者总缓解率95.3%(61/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9.7%(51/64),中度和明显缓解率为15.6%(10/64).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头晕、恶心、嗜睡、皮肤瘙痒等,发生率很低.全组无呼吸抑制、成瘾发生.结论 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可作为口服强阿片类药物外的替代治疗.
作者:姚亚民;赵艳秋;吴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2%[1],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及作为复发转移后的补救治疗.因此,了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正确把握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掌握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
作者:李佰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PGIL)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PGI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CD20、CD30、CD3及CD45RO等抗体标记.结果 本组42例PGIL中,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中位年龄47.5岁,胃及结肠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20阳性率95.2%,CD3及CD45RO阳性率均为4.8%,CD30无阳性表达.组织学分型: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2例,而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其中29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型淋巴瘤.低度、高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和20.0%.本组病例术前误诊率为33.3%.结论 本病易误诊,MALT淋巴瘤是PGIL常见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是PGIL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赵树鹏;齐凤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钼靶片诊断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相关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高频超声、钼靶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对诊断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C-erbB-2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7%,钼靶片诊断符合率为68.2%,超声与钼靶片联合诊断符合率为71.1%.在超声、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1.5%和60.8%,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65.4%和69.6%,C-erbB-2表达率分别为76.5%、87.0%和85.0%.结论 超声与钼靶对35岁以下乳腺癌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联合诊断对提高诊断率意义不大.超声、钼靶诊断率与ER、PR、C-erbB-2阳性表达无显著性相关.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马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也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中一些生物学因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对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的研究,Cath-D与许多恶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在乳腺癌方面,研究逐渐走向成熟.许多文献相继报道了Cath-D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为此,就Cath-D的近期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贵秋;王玉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应用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加顺铂胸腔灌注,对照组25例单纯应用顺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胸水的变化和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CR+PR)为96.0%,对照组为5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副反应为轻度发热、胸痛,对照组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胸痛.结论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反应小,疗效肯定.
作者:李银杰;李建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p7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其在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表达特征方面与p53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为提高对p73基因研究的认识,以及为肿瘤冶疗提供新基因的靶点,现就p73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表达作一综述.
作者:贾道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超声诊断问世几十年里,经历了几次飞跃.从A超和M超,到显示实时切面图像的灰阶二维B超,超声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在二维超声上叠加彩色血流信号以及对血流多普勒信号的分析,大量的心血管性疾病得以明确.近几年,三维成像、造影成像模式的相继出现,超声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我们从超声对肝内肿块诊断的变化,体会到从二维超声到超声造影的巨大技术进步.
作者:覃东琼;陈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