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光;于素娟;黎功;岳金波;于金明
目的评价EPLF方案治疗胃癌远处转移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表阿霉素(EPI)60mg/m2,静脉推注,第1天;顺铂(DDP)30 mg/m2,静脉滴入2 h,第1~5天;甲酰四氢叶酸钙(LV)150 mg/m2,静脉推注,第1~5天;氟尿嘧啶(5-Fu)500 mg/m2,静脉点滴,持续16 h,第1~5天.28 d为一周期.结果CR 3例(9.4%),PR 12例(37.5%),总有效率(CR+PR)46.9%(15/32).主要毒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骨髓抑制,75.0%的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其中Ⅲ~Ⅳ度占15.6%(5/32),需要配合G-CSF的应用.心电图改变为2例.中位生存期为7.8个月.结论EPLP方案治疗胃癌远处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一线用药.
作者:韦庭炫;吴萍;周翡;刘全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APAAP法测定6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4+下降,CD8+上升,CD4+/CD8+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4+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CD4+/CD8+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讨论肝脏恶性肿瘤多弹头射频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治疗后2个月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恢复、提高,提示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恢复和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许若才;余智渊;李建良;刘寒春;孔轶;马国安;李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恶性肿瘤是一类难治的、对生命威胁极大的疾病,患者有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出现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已是一种客观现实[2].焦虑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精神表现,它可以出现在肿瘤患者的诊断前后、治疗开始、治疗过程中以及恢复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我们采用安定加心理支持治疗20例癌症焦虑患者,收到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卫兵;李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往往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常常同时合并门脉高压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给肝癌的介入性治疗带来困难,内科药物疗效甚微,外科脾脏切除术也难以进行,故探索新的疗法极为重要.我们在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OCE)治疗肝癌的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潘平森;谢丽萍;邓菊花;曹宏宇;彭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癌基因C-myc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活性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0例大肠癌、16例大肠腺瘤、9例大肠腺瘤癌变和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κB p65、C-myc和ICAM-1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中NF-κB p65、C-myc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P<0.01),C-myc在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NF-κB p65、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NF-κB p65和ICAM-1在有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的大肠癌显著增加(P<0.01),且两者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结论NF-κB通过对C-myc和ICAM-1的转录调控在大肠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将成为大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吴斌;时德;杨国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us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占所有食管癌的0.05%~7.6%[1].我院1970~2000年共收治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勃;苏旅明;王新民;王宏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咳嗽2个月入院.无胸闷、胸痛及发热,平素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无黑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呼吸平稳,右下肺呼吸音弱,无干湿啰音.胸部X线片示右肺可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右下肺纹理聚拢,水平裂下移,提示右肺肿块伴下叶部分肺不张.
作者:赵晓东;沈韦羽;田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力尔凡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应用力尔凡加顺铂胸腔灌注,对照组23例单纯应用顺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胸水的变化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控制胸水的有效率(CR+PR)为96.0%,对照组为56.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副作用为轻度发热、胸痛,对照组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胸痛.结论力尔凡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
作者:赵献光;于素娟;黎功;岳金波;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有完整统计资料的上皮性卵巢癌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至2002年12月,5年生存率为57.5%(46/80),3年生存率为75.5%(80/106);残余病灶<2 cm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34.6%,残余病灶>2 cm者分别为20.0%和0;在无手术残余灶的基础上不同术式之间3年和5年生存率相近.结论手术后有无残余病灶及残余灶大小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手术方式的选择、腹膜后淋巴结清除对预后影响不显著;复发性晚期卵巢癌治疗应选择以二线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作者:李庆水;盛修贵;李大鹏;胡青莲;潘晓燕;邹春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在我国已开始应用,特别是对无法手术的晚期食管癌所致的食管梗阻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周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射频切除(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65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切除后DSA检查,观察其在RFA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结果33例显示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消失,瘤区显缺损状态,注入超薄碘油乳剂无聚集;32例显示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仍较丰富,中央显缺损区,周边见多处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残留,注入超薄碘油乳剂见团状、片状、月亮型或环圆状聚集.结论DSA在RFA中可直接了解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变化情况,是RFA可靠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许若才;孔轶;李建良;刘寒春;余智渊;马国安;李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建立取材于外周血早期诊断乳腺癌微转移的方法.方法采集65例乳腺癌和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其有核细胞后进行细胞总RNA的抽提,运用巢式RT-PCR技术进行CEA mRNA的检测.结果以巢式RT-PCR终产物出现131 bp带定为阳性.65例乳腺癌患者中,26例CEA 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0.0%;37例乳腺良性疾病者CEA mRNA均无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χ2=7.41,P<0.001).结论RT-PCR可以用于临床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
作者:关泉林;谭继英;汪晓伟;高明太;李玉明;史大中;袁文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向红;凌佳龙;何泽清;蒲红;汪明全;罗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诊断困难,一经发现多属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1992年8月~2002年8月住院的36例胆囊癌患者的诊治情况,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李菊兰;朱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33岁.因感冒时伴发胸痛半年入院.体检:血压135/90mmHg,心界向右侧扩大(右心缘位于第4,5肋间胸骨右旁4 cm处),其他查体未发现异常.胸片:右心缘处可见明显向肺野突出的弧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与心脏分不开,有轻度搏动,考虑右下纵隔占位.
作者:李静;宫英;王静;董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醛氢叶酸(LV)、氟尿嘧啶(5-Fu)和羟基喜树碱(HCPT)组成的OLF-H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OLF方案比较.方法OLF-H组30例,采用L-OHP 130mg/m3,静滴2 h,d1;LV 100mg/m2,静滴2 h,d1~5;5-Fu 500mg/m2,静滴10 h,d1~5;HCPT6 mg/m2,静滴2 h,d1~5.OLF对照组30例,L-OHP、LV及5-Fu用法、用量及次序同前.以上方案每4周重复.结果OLF-H和OLF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53.3%和36.7%(P>0.05);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34周和25周(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OLF-H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可能提高疗效和延缓疾病进展,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孙清;赵伟;毛永杰;黄培;王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癌主要的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失败原因多为血道播散、淋巴转移和局部复发,这些因素都是危及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起开始对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现就侧方淋巴结清扫(侧方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意义加以总结.
作者:李建国;韩明瑞;李辉;蔡铭智;徐宏;蔡丽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bFGF在胃腺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正确判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患者预后筛选可靠的生物学指标.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2年2月酒钢医院胃腺癌手术标本蜡块54例.其中低分化胃腺癌32例,高分化22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严格按照S-P超敏试剂盒的说明操作,显微镜下观察bFGF在胞浆/胞核中的表达.并结合F-ⅧR Ag检测,测量MVD值.结果bFGF在低分化腺癌表达率为75.0%,高分化表达率为3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bFGF阳性表达组肿瘤MVD高于阴性表达组(P=0.0313).结论bFGF有助于胃腺癌间质血管形成,且bFGF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作者:魏义胜;黄晓俊;张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56岁,因左肺鳞癌行肺叶切除术后1个月入院化疗,既往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后行安素泰+顺铂方案化疗.化疗前1 h予地塞米松15 mg静推,非那根25mg肌注,雷尼替丁200 mg静滴.输注生理盐水500ml+安素泰210 mg,约5 min后,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大汗淋漓,四肢发凉,自诉胸闷,呼吸费力.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证明,吡柔比星(THP)比临床常用的同类药物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可迅速被肿瘤细胞摄取而渗入黏膜下层.我院1999~2003年间收治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患者37例,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桦;齐书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