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炎患者的致病菌,了解性病发病趋势.方法:对179例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进行分泌物涂片、淋菌培养,沙眼衣原体(CT)检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179例患者中31例未检出病原体,占17.3%;培养检出淋菌19例,占10.6%;涂片检出念珠菌6例,占3.3%;滴虫5例,占2.8%;CT55例,占30.7%;UU 79例,占44.1%;MH45例,占25.1%.其中19例淋病患者中有13例合并CT、UU、MH感染.结论:在检测的179例中淋菌的感染率较低,以CT、UU、MH感染为主.
作者:劳尚德;叶瑞兴;丘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自测健康量表的变化,评价心理护理对其治疗前后自测健康量表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50例正常人群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3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的评定.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激光+干扰素,激光+干扰素+心理护理2组.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健康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增加心理护理治疗后,患者的自测健康改善显著.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和社会健康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SRHMS为尖锐湿疣患者的健康测量与治疗监测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徐娟;贾随旺;许军;钟绮丽;杨慧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氯马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氯马斯汀与雷尼替丁,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与雷尼替丁,急性病例用药6天,慢性病例用药12天,然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8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095,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氯马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郑华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种不同浓度5-氟脲嘧啶(5-Fu)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方法:25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5例,再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二氧化碳激光一次全部切除病灶加2种不同浓度和剂型的5-Fu制剂治疗1个月;对照组131例,只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87.2%,复发率12.8%;对照组的痊愈率63.4%,复发率36.6%.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尤其对尿道口、肛周、包皮过长者阴茎部、冠状沟等部位的尖锐湿疣效果好,且5-Fu价格便宜,用法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卢浩锵;刘宇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不同皮损状态下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IgM抗体、IL-2、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带状疱疹30例早期轻症患者、30例早期重症患者、26例恢复期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清IgG抗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部分患者和健康者IL-2、IL-10的水平.结果:IgG抗体在早期轻症组与早期重症组、正常对照组之间有差异,与恢复期之间无差异,但在早期重症组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也无差异;IgM抗体、IL-2在四组之间无差异;IL-10在早期重症组高于早期轻症组,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与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早期轻症组、恢复期组、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并无差异;IgG抗体、IgM抗体与IL-2、IL-10以及IL-2/IL-10之间经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gG抗体、IgM抗体和IL-2水平与皮损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IL-10水平在早期重症患者明显升高.
作者:徐顺明;张卫平;汪瑞忠;周贤琼;施静贤;王军;郑绍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老年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对144例56岁~65岁脂溢性皮炎患者,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72例,两组均予口服脑益嗪25mg,每日3次,同时予2%酮康唑霜和10%硫磺膏外搽,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加用本院协定中药处方湿疹洗剂(由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龙胆草、苦参、金银花组成)煎水外洗,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1125及4.823,P<0.05),3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508,P<0.01).结论:本组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老年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选用.
作者:徐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63例手部皮肤黑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2月经门诊确诊的363例手部皮肤黑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斑贴试验.结果:363例手部皮肤黑变患者,均为接触蜜柚皮后致病,发生在暴露伸侧部位.结论:蜜柚皮可致局部皮肤黑变,黑变皮损在3~4周后均自行消退.
作者:梁东;邹兴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每日口服地氯雷他定5mg,疗程2周;对照组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疗程2周.结果:共治疗156例,试验组81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8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0.9%,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郭义龙;许敏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ELISA、酶联荧光测定技术(VIDAS)和荧光定量PCR三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果.方法:分别用ELSA和VIDAS检测300例性病患者宫颈或尿道拭子沙眼衣原体抗原,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对照.结果:ELISA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和VIDAS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均为98.33%.结论:荧光定量PCR、ELISA和VIDAS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其中ELISA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进波;裴俊明;叶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本区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现13例的发现情况、临床症状、查菌和联合化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多菌型为主,共9例,占69.2%,Ⅱ级及或以上畸残率占53.8%,复发均为经DDS(氨苯酚)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等.结论: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应采取主动和被动发现病人方式,及早诊治,减少畸残,并建议对经DDS单疗治愈的多菌型患者进行复治.
作者:郑华生;蔡銮端;林旸;郑睦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克痤隐酮乳膏与自制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6例轻中度痤疮,分为2组,A组48例用克痤隐酮治疗,B组38例用克林霉素凝胶治疗.结果:克痤隐酮组总有效率为91.7%,克林霉素凝胶组为89.4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2,P=0.728).结论:自制克林霉素凝胶可作为治疗轻中度痤疮的选择药物.
作者:徐晓;黄振明;李季;张流明;张锡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潜伏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潜伏梅毒患者(A组)、30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A、B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A、B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B两组血清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外周血CD+4 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宿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且潜伏感染者较二期梅毒患者抑制现象更显著.
作者:陶小华;杨日东;蔡川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女性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妇女进行治疗前检查,根据其宫颈粘液有无CT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CT感染组进行治疗,CT转阴后,再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数及妊娠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既往感染的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治疗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无CT感染者(P<0.05).结论: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治疗的不孕症女性人群中部分由于CT感染所致,既往感染CT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治疗会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作者:韦相才;王景园;李庆琨;陈瑞玲;陆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年-2003年分离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为制定淋病防治策略和修改淋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百分率、MIC50、MIC90和MIC均.结果:从2000年-2003年共检测396株淋球菌,耐药菌344株,占86.7%.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1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3.6%,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的MIC50、MIC90和MIC均4年间增加了1倍.结论: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很高,且呈稳步上升趋势,环丙沙星不再适宜被推荐用于对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吴兴中;郑和平;陈永锋;刁(钅监)兴;黄进梅;李美玲;潘慧清;曾维英;饶元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CO2激光治疗尿道口内尖锐湿疣(CA)的疗效,探寻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局麻下采用CO2激光对220例尿道口内CA患者行切除术或直接气化并观察疗效.结果:通过1次~3次手术痊愈者有155例,占70%;手术3次以上痊愈者有65例,占3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CO2激光手术是治疗CA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复发者并非少见,尽可能清除可见疣体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许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包皮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炎和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共2134名.结果:2134份标本培养阳性855例,共分离菌株87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76.89%,光滑念珠菌占9.84%,热带念珠菌占2.52%,克柔念珠菌占0.92%,其他念珠菌86株,占9.84%,两种念珠菌合并感染38例,占培养阳性数的4.44%.结论:本地区念珠菌病致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排第二位.
作者:黄进波;陈升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进一步评价尖锐湿疣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性病门诊4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高频电针电灼病变部位,清除病灶,然后在病变基底部局部注射干扰素100万u,隔日一次,连续7次;对照组单纯用高频电针电灼病变部位.随之观察三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96%,复发率13.04%;对照组治愈率59.09%,复发率40.91%,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465,P<0.05).结论:电灼治疗尖锐湿疣加局部注射干扰素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作者:万爱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自1995年~2003年采用广州市激光研究所生产的30WC02激光机治疗阴囊血管角皮瘤35例,经术后多年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建华;罗权;徐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口服氯马斯汀富马酸盐1.34mg,每日2次,观察治疗1周和2周后的临床疗效,统计方法应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263例中,痊愈79例,显效75例,有效99例,无效10例.有效率(痊愈+显效)58.6%;2周后,263例中,痊愈171例,显效6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有效率88.2%.治疗1周与2周有效率,经比较有明显显著性差异(χ2=59.22,P<0.01).结论: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有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林伯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头孢唑肟钠治疗单纯淋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性病门诊确诊为单纯性淋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头孢唑肟钠2 g分两侧臀部一次性肌肉注射;对照组用淋必治4 g分两侧臀部一次性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9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P>0.05).结论:头孢唑肟钠治疗单纯性淋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
作者:谢裕南;张流明;林蔼;邓景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0.1%他扎罗汀凝胶短期接触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病例外涂试验药物,每天2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疗后2、4、8、1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24%、40%、60%、68%;对照组分别为19.2%(P=0.631)、23.1%(P=0.175)、30.8%(P=0.034)、30.8%(P=0.008).结论:0.1%他扎罗汀凝胶短期接触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张国学;李定;史建强;陈秋霞;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56例门诊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应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23例,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并对2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达93.55%.止疱、结痂、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疗法治愈率高,起效快,病程缩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降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作者:杜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季德胜蛇药片,每次10片,每日2次,同时用炉甘石洗剂加季德胜蛇药片研末混合外搽,每日3次搽患处,对照组使用炉甘石洗剂与10%氨水交替搽患处,每日3次,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85.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7例(33.75%),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季德胜蛇药片治疗隐翅虫皮炎的疗效肯定,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莫盈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微波与干扰素和疣组织包埋联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应用微波与干扰素和疣组织包埋治疗女性尖锐疣52例.结果:治愈率为94%(49例),复发率为6%(3例).结论:本疗法具有疗效高,复发率低,操作方法简便、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
作者:魏清琴;谢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Vit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98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76例,VitC 3.0+VitB6 100mg+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对照组221例,VitC3.0+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两组均联合外用3%复方氢醌霜,持续2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5.023,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it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作者:伍斌;蔡小嫦;邬运学;熊恺轩;颜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自2000年3月-2003年5月,我们应用自体疣埋植联合乌体林斯针治疗泛发性跖疣5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艳;王吉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4天.结果:基本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黎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硫酸镁溶液外用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浸泡溃疡面60分钟,连续浸泡6个月.结果:麻风足底溃疡治愈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0%.结论:外用硫酸镁溶液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黎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0.1%阿达帕林凝胶对男性面部老年疣的疗效.方法:应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面部老年疣,每晚一次,每月复诊一次,六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外涂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男 性面部老年疣32例,皮损表面色素减退率100%(32/32);皮损变薄率为81.25%(26/32).结论: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面部老年疣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唐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痤疮病程与圆形糠秕孢子菌(P.orb)感染的关系.方法:按病程分组对113例该类患者进行皮损内容物镜检、真菌培养、病理检查及抗真菌治疗.结果:Ⅰ组23例(63.9%)患者阳性,Ⅱ组17例(40.5%)阳性,Ⅲ组4例(16%)阳性.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χ2=4.25,P<0.05和χ2=13.71,P<0.001),)Ⅱ组明显高于Ⅲ组(y2=4.36,P<0.05).结论:痤疮病程越长,糠秕孢子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刘水萍;宾光明;范春颖;刘小娟;赵忠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定期就诊的皮肌炎患者临床和血清肌酶特征及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方法:分析213例皮肌炎的首发症状及病程中临床表现和血清肌酶分析情况,并按年龄、性别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和血清肌酶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首发症状为肌无力者占96.24%,成年组伴发恶性肿瘤者为23.94%.结论:儿童皮肌炎预后较好,而成人皮肌炎伴发肿瘤和肺部受累提示预后较差,皮质类固醇副作用以合并浅表真菌感染常见.
作者:钟桂书;史丙俊;陈德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检则PBMC体外培养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后Th1类(IFN-γ)和Th2类(IL-4)细胞因子的变化,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的PBMC在PHA诱导下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而IFN-γ的诱导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h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小雄;邹循辉;黄和文;蔡志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斑秃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近4年诊治的76例重型斑秃病例.结果:重型斑秃中女性患者的病程比男性患者长(P<0.05),与重型斑秃中的斑秃相比,甲异常改变更多见于全秃和普秃患者(P<0.05),有家族斑秃史患者与无家族斑秃史患者比较,两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前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比无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病程要短(P<0.05).结论:女性重型斑秃患者可能病程更容易持续延绵、迁移反复,重型斑秃中有家族斑秃史者,它的发病年龄更早,甲异常改变不但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反复的患者,而且也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全秃和普秃患者甲异常改变更多见,重型斑秃的治疗应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及强调综合治疗.
作者:谭凤明;侯显曾;张滨岳;熊春萍;卢浩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56+)及活化NK细胞(CD56+CD69+),并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CA患者外周血CD56+和CD56+CD69+细胞,同时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CA患者外周血CD56+和CD56+CD69+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01),长病程组和短病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患者外周血CD56+和CD56+CD69+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说明NK细胞在CA发病中起着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的重要作用.
作者:梁远飞;钱起丰;吴志华;张明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生殖器及子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9种常见的基因亚型感染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患者生殖器或子宫颈尖锐湿疣组织或脱落细胞样本,分离DNA,PCR扩增后与9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导流快速反斑点印迹杂交检测HPVDNA.结果:经PCR扩增并通过通用探针杂交分析后,108例患者标本中,101例标本呈HPV DNA阳性,7例HPV阴性.HPV PCR阳性标本中,98例成功分型.5种高危型HPV 16,18,31,33,58的检出率分别为31.5%(34/108)、16.7%(18/108)、6.5%(7/108),4.6%(5/108),13.0%(14/108).三种低危型HPV6,11,53型的检出率分别为41.7%(45/108),56.5%(61/108)和6.5%(7/108).危险度待定HPV亚型CP8304检出率为4.6%(5/108).结论:结论HPV 11、6、16型感染是尖锐湿疣的主要型别.
作者:吕晓萍;李体远;戴勇;童秋生;熊峰;李放娟;李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应用常规方法检测50例白癜风患者的外周血象,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应用胸腺肽皮损内注射,观察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象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健康对照组降低(P<0.001).经胸腺肽治疗后,白细胞(WB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象存在异常;胸腺肽治疗可调节白癜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李其林;朱培成;杨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皮损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bax和Fas-L、穿孔素的检测,探讨细胞凋亡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ABC法、SABC法.结果:银屑病中细胞凋亡较正常人增多.抑凋亡基因bcl-2几乎不表达,而促凋亡基因Fas、bax阳性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Fas-L和穿孔素两条途径起作用.结论: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娟;贾随旺;钟绮丽;杨慧倩;郑茂荣;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Rei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在我院住院的Rei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共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岁~34岁,平均29.8岁.完全型Reiter综合征1例,不完全型4例;均有婚外性交史,确诊为性病型Reiter综合征1例.结论:Reiter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常先后发生,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此病预后良好.
作者:张红娟;杨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抗狼疮散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的影响.方法:4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抗狼疮散结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单纯(20例)给予泼尼松治疗,共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NA及DNase水平,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DNas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DNA及DNa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狼疮散对SLE患者血清DNA及DNase无影响,它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作者:罗益金;曾凡钦;谭国珍;王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p16,p15及pRb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8例皮肤鳞癌和10例正常皮肤中p16,p15蛋白及pRb的表达.结果:p16,p15及pRb在皮肤鳞癌中均有不同程度失表达,分别为16/48(33.3%),7/48(14.6%)及8/48(16.7%).而在正常表皮均呈阳性表达:不同分化皮肤鳞癌中,p16,p15的失表达在低分化鳞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鳞癌(P<0.05),pRb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16,p15及/或pRb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武钦学;吴志华;唐慰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杜普伊特伦氏挛缩(Dupuytren's contracture),也称掌跖纤维瘤病,是掌跖腱膜纤维化增殖所致的疾病,致指、趾屈曲畸形为特点,此病罕见,国内万俊增曾报告1例[1],宋学忠曾报告2例[2].笔者于皮肤科门诊6年发现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霞;张莹;宋学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有效的抗银屑病药物.在我国广泛地用于治疗严重银屑病.针对MTX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作简述.
作者:李常兴;张锡宝;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及评价其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市1951年~200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 926例,多菌型728例,少菌型1 198例.患病率从高的1962年的0.586‰下降到1996年的0.004‰,发病率从高的1954年的9.521/10万下降到1996年的0.078/10万.结论:广东省惠州市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麻风基本消失的标准以下.
作者:赖庆平;黄小雄;陈坤梅;朱伟文;邹循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3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汕头市STD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头市2003年STD报告数为2 163例,较2002年增长15.24%,年报告总发病率为158.38/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数仍高,尖锐湿疣、淋病仍居STD第二、第三位.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HIV/AIDS、先天梅毒的形势较严峻,应引起重视.
作者:郭义龙;许敏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003年广东省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材料: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及其所属的79个县(市)的性病防治机构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2003年全省上报性病病例85405例,较2002年下降10.40%,年发病率为95.62/10万,较2002年下降13.31%.病种构成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和淋病为优势病种.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20岁~39岁性活跃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高学历人群逐渐增多,男女比例为1.25:1,差距逐年减少,地区分布仍以沿海地区(如广州、深圳、江门等市)占多数,城市与山区的发病数差距在缩小.结论:2003年广东省性病发病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这是我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在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取得的明显效果.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开展性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加强综合监测,才能更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
作者:陈永锋;孙希凤;陈文静;刁(钅监)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河源市1992年~200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病例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市性病疫情报表及个案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目前河源市梅毒疫情仍处在较高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以20岁~49岁为多,占85.89%,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为主,占89.51%,婚姻状况中:未婚占28.28%,传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5.47%.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力度,规范梅毒的诊治,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邹辉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河源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近50年防治效果.方法:对河源市1956年~2003年麻风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源市1956年~2003年累计发现麻风病1 326例,现有现症病人15例.我市麻风病流行特征呈持续性下降,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分别由1956年段的5.29/10万、8.10/10万、0.259‰下降至1999年段的0.044/10万、0.10/10万、0.004‰,下降幅度分别为99.2%、98.8%、98.5%,1994年后未发现儿童患者,1992年后未发现病人家属发病.结论:河源市麻风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邹辉洪;徐跃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性病门诊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为控制性病流行提供较为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2001年3月~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初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自填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健康知识问卷后,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千预,3个月后两组进行第2次问卷凋查,利用SPSS 10.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项目评估.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对照组的性病患者的艾滋病、性病、安全套相关知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加强对性病患者进行性病、艾滋病和安全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或避免其再感染性病或传染他人,进而减少性病、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
作者:郑道城;陈永锋;刘德辉;王庆生;钟山;曾仁山;杨健;刁(钅监)兴;刘青;阮伟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的梅毒和HIV的感染情况,为政府提供制定防治对策的依据.方法:对610个吸毒者进行梅毒和HIV检测,梅毒初筛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HIV初筛阳性者重做一次检验仍是阳性者将其血清上送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本次检测610份标本中发现梅毒阳性84份,占13.77%;HIV阳性2份,占0.32%.结论:吸毒人群是梅毒和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专业防治机构需与公安、司法部门加强合作,对吸毒者要加强梅毒和HIV的监测.
作者:赖庆平;黄小雄;邹循辉;张森淼;黄和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36例尖锐湿疣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及施行各种护理措施.结果:136例患者治愈率为82.35%,复发率为17.65%;术后8例男性患者出现包皮水肿,经精心护理后,迅速消肿、创口愈合.结论: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前后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加快创面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伍露娜;黄新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心理类型和心理护理.方法:分析了性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类型,包括恐慌、畏惧心理;痛苦猜疑、忧虑心理;享乐型心理;逆反心理;无辜、委屈型心理.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的患者护理体会.结论:认为对性病患者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和心理需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心身健康.
作者:蔡碧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病,临床治疗护理困难较大.我们在病情演变过程的不同时期,根据皮损不同情况要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特别是使用我院配制的溃疡膏,使溃疡面得到较快愈合.
作者:傅佩芳;许静芳;林贤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除行常规药物治疗,并针对其并发症使用各种护理措施.结果:经1疗程治疗及护理,10例病人8例完全康复,2例显效.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及早合理用药治疗及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清好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