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S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临床诊断ASC患者应用ENBD同时施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观察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病情在插管胆道减压引流后都得到迅速缓解.结论 经内镜ENBD治疗ASC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替代开腹胆道减压引流术,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大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氨茶碱+酮替芬+肃肺解痉汤治疗,西药组用氨茶碱+酮替芬治疗,疗程均为1月,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 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控制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比单纯西药有优势.
作者:李延伟;高福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与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联合治疗体股癣的疗效.方法 180例病人例分为两组,A组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1次/d,0.2 g/次,连服7d,同时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2次/d,14d为一疗程.B组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服药方法1疗程同A组,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治愈34例,显效31例,无效25例.B组治愈21例,显效18例,无效51例,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5,P=0.000).结论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联合奈替吩酮康唑乳膏外用为治疗体股癣为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农冠荣;李剑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内镜下微波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晚期食管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每2周治疗1次,4~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21例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梗阻缓解率为90.5%;对照组21例中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梗阻缓解率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微波加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可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魄;冯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以伏立康唑治疗8例诊断为肺部侵袭性真菌病的白血病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中,显效6例,总有效率75.0%,治疗有效中有4例治愈;进步1例;无效1例.用药期间2例出现皮疹,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
作者:许力;林金盈;阳文捷;李永敢;魏华萍;李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广西南宁地区临床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索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盐水介质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南宁地区各医院送检的免疫血液学检测标本1 042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 鉴定确认同种特异性抗体42例,分别为:抗-E 22例,抗-c 9例,抗-Mur 5例,抗-D 2例,抗-Ce 1例,抗-M 1例,抗-Leb 1例,抗-e 1例等.结论 各级医院应积极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进行Rh血型的E抗原同型输注,对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与有效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莫秋红;钟春平;周先果;刘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在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同时,再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跟踪12周.对照组31例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结果 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78.8%腹胀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跟踪12周,只有11.5%出现反复,而对照组有73.9%出现病情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84.4%ALT复常,仅10.7%出现ALT再次升高,与对照组7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疗程48周时,恩替卡韦组HBeAg转阴率42.4%、HBV-DNA转阴率7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作者:陈尚军;陈梦汀;欧阳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控制哮喘发作,减少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妊娠期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自然流产,34例随访至产后1个月,婴儿和母亲均正常.结论 妊娠期哮喘应按病情的轻重,给予恰当治疗;妊娠早期可选用对胎儿较小影响的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妊娠中晚期可选用茶碱药物.
作者:余江清;陈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动态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2.86%,其中78.26%的脑心综合征患者呈进展性卒中发病,脑叶梗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P<0.01),有意识障碍患者100%发病.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0.74%.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故对临床表现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要从各个环节尽早针对性干预卒中的进展,为早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素梅;王建良;陈帅;范变玲;白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入选13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0.5 g和银杏达莫20 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盐酸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两组治疗时间约3 h,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413,P=0.016).结论 盐酸异丙嗪联合天麻素、银可达莫治疗眩晕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颂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d)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3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甲氨喋呤(MTX)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RF均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d是一种治疗RA的有效药物,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张士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参冻干粉针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结果 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血脂及HbA1c的同时,又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显著降低24 h UMA的排出,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害,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作者:蔡慧;顾宗明;张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其中出现抑郁、焦虑患者为58例,将58例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即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2周、4周及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作者:庞声航;阳初玉;徐薇;黄东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疲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运动疗法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疲劳程度及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可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疲劳的程度.
作者:梁梅梅;覃廖缓;朱柳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蛤蚧肽对S180和Hepa1-6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及其对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以S180和Hepa1-6荷瘤小鼠为模型,研究蛤蚧肽及其联合环磷酰胺(CTX)对肿瘤的治疗效果,采用MTS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瘤活性、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并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单纯蛤蚧肽灌胃400 mg·kg-1·d-1,连续12 d,可显著提升S180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杀瘤活性及Hepa1-6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蛤蚧肽治疗后S180及Hepa1-6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与CTX联合应用时,蛤蚧肽能使受CTX抑制的上述免疫指标得到改善,并能显著提高抑瘤率.结论 蛤蚧肽对肿瘤及化疗药物造成的免疫功能抑制有调节作用,并可通过此途径达到协同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
作者:席玮;谢裕安;杨帆;李蕾;罗小玲;匡志鹏;吴继宁;黎远东;苏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凝胶定量软件Quantity One用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凝胶成像系统中的定量软件Quantity One对各电泳图上的各条带进行定量分析,将图形结果转换为数据结果;用上述技术分别对健康体检者和肝癌病人各32份除高丰度蛋白的血清电泳图进行分析,验证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两组间有10个条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文献检索,其中9条找到相对应分子量的HCC标志物.结论 凝胶定量软件Quantity One可量化处理电泳条带的分子量和灰度;一维凝胶电泳技术可用于血清差异蛋白初期比较研究.
作者:胡蝶飞;李国坚;吴继周;臧宁;宁秋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将56例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使用改良Duo氏瘙痒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周、4周、8周皮肤瘙痒积分,以及血PTH、β2-MG的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好转,Duo积分显著降低,完全缓解率为53.6%(15/28),部分缓解率为28.5%(8/28),总有效率82.1%(23/28);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14.3%(4/28),部分缓解率为25.0%(7/28),总有效率39.3%(1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
作者:潘习彰;郑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三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和疾病防范意识,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脑卒中社区防治的有效手段.
作者:钟娟;吴曙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并建立相应的诊断模型.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20个健康人和31例早期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筛选出早期肝纤维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峰,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对差异蛋白峰值进行线性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在分子量为2000~20000Da的区间内检测出97个峰值,15个为差异蛋白峰,其中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有3个上调,12个下调.用质荷比为M4799和M6125的差异蛋白联合建立的诊断模型优,其特异度为80%(16/20),灵敏度为87%(27/31).结论 SELDI-TOF-MS在筛选早期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作为肝纤维化早期筛选的方法尚需大宗病例证实及临床后续验证.
作者: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 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研究报道大多集中在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的观察等方面,重叠感染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为基础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使用明显改善了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期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自从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获批后,多项研究表明这个单克隆抗体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疗效.Rituximab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细胞及化疗敏感性恶性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DC)的细胞凋亡.Rituximab联合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或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增加总体反应率(ORR)和完全缓解(CR)率,以及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TP)[1].
作者:刘翠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1],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大血管病变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型医学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临床医师开始重视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关系,了解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异常的血脂即损害动脉内皮功能,又加速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积极调脂治疗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可以稳定斑块,从而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现就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欧小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结核病的高耐药率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不断流行与传播已成为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3月1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新发耐多药患者几乎有一半来自中国和印度.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8.7%和46.5%;初始耐多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和17.1%[2].根据首次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约56万人;其中单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约31万人,多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约12万人,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约12万人;广泛耐药多肺结核病患者约1万人.
作者:银春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表现,60%门脉高压症由肝硬化引起,大约70%的肝硬化患者出现门脉高压、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1/3会出现静脉破裂出血,而首次静脉出血(FVB)其死亡率高达1/3,约有50%~80%的患者会发生再出血,再出血死亡率更高,可达30%~7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LC)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预防肝硬化患者首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降低再出血率,是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1],本文就该病症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韦善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结核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病人(AIDS)常见的可治愈的感染性疾病[1],也是艾滋病病病人的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有1/3的艾滋病病人因结核病死亡[2];近年来,结核病作为一种死灰复燃的古老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艾滋病已席卷全球,疫情上升仍无法得到彻底遏制,感染人数仍急剧上升.艾滋病的广泛流行,致使结核病疫情更加严峻,造成了结核病控制的恶性循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的双重感染已成为了全球极其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3].
作者:赵亚玲;林新勤;秦绚;张湘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的糖尿病可罹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综述.
作者:柏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是近年来人们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根据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寻找新的切入点.
作者:吴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指总是或几乎总是发生在插入阴道以前或插入阴道的l分钟以内射精,完全或几乎完全缺乏控制射精的能力,并造成自身的不良后果,如苦恼、忧虑、挫折和(或)回避性亲热[1].PE[2]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近年来就诊者日益增多,约有1/3已婚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PE.PE不仅会降低患者和/或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减少性生活满意度,长期PE更会打击患者的自尊心,引起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夫妻之间感情,甚至导致婚姻危机,因此及时合理地治疗PE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唐喜;梁季鸿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是对护理工作者的客观要求,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当前的医患关系中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我们医务人员不仅要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艰巨重任,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许多压力,如何正确面对职业环境和肩负的职业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护士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如何发挥作用谈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甘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肺曲霉病又称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感染或吸入曲霉属抗原所引起的一组急、慢性肺部疾病,包括过敏反应性的曲霉病、寄生性曲霉病、侵袭性曲霉病.肺部曲霉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极为罕见.该真菌常寄生在上呼吸道,尘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极易发生真菌感染.2008年我科收治尘肺合并肺曲霉病2例,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林;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生活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血管意外病人86例,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此外,早期康复护理组进行急性期治疗性卧位护理和恢复期功能锻炼,对照组行恢复期功能锻炼,1个月后观察两组肌力和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早期康复组肌力恢复有效率和生活能力Be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作者:丁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分为对照组(单日入院)和干预组(双日入院)两组,对照组执行神经系统一般护理常规,在患者出现便意,但有排便困难时,给予开塞露20 ml纳肛帮助排便;干预组除了执行神经系统护理常规外,在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心理干预、排便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人为干预、出院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结果 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韦明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获得社会支持,改善机体功能.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50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将两组患者所得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进行问卷调查及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获得社会支持,改善机体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承琼;潘唐远;杨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并以惊人的速度肆虐蔓延.特别在边境区域,蔓延的速度更势不可挡.我院地处经济活跃的环北部湾地区,是广西沿海且沿边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与和越南交界的东兴市相邻.因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较为常见.我科为消化内科,很多患者因消化系统症状特别是反复腹泻前来就诊.自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HIV/AIDS患者4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江玉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艾滋病发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脆弱的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责任心、病区设施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是导致上述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AIDS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完善病区设施的管理,保证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作者:谢彩英;杜丽群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危害性大的病种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其发病特点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所以配合医生做有效的紧急救治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学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本文阐述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作者:朱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临床教学大肠镜检查的方法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双人操作法,另一种是单人操作法.双人操作法需要护士配合送镜,检查过程中带给患者较大痛苦,穿孔等并发症较多.而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不需要双人送镜,节约人力资源,术者能更自如、灵活、协调的操作内镜,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穿孔等并发症几率,使术者内镜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肠镜单人操作法能更加近距离准确地观察病变,其优越性得到普遍认可,成为当今国际结肠镜操作的主流趋势[1].笔者近年来在内镜室带教,成功指导数名医师熟练进行肠镜检查操作,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及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型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进行交流.
作者:于冰;吕小平;唐星火;韦荣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优胜劣汰迫使医院通过加强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医院知识管理,才能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网站建设是医院知识管理系统的外在体现,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三级甲等医院网站信息构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对医院知识系统构建提出建议、设想.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由于近年来卫生机构数增幅较大,医疗机构床位数增长较快,有些地区年均增幅达到15%,病床使用率明显提高[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广,接受输血治疗患者数明显增加,不断出现新的输血治疗技术,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患者生存期延长[2],加上临床输血存在的部分不合理[3]以及城市规模加大等诸多原因,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年均增幅高达22.2%[4],导致血液总量或血液种类及型别等一时性供应短缺.所以,了解、发展和稳定献血者与献血者队伍,重视献血者队伍建设,使无偿献血能真正持续稳定地增长已成为采供血机构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5]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聚林;许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者,同时对所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以及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33.75%,革兰氏阴性菌占66.25%,且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则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以及给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班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方法 从2009年5月~2010年5月抽取120 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抗菌药物适应证、品种选择、用药剂量和途径、用药时间、给药间隔、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共48例占40.0%,其中,无明确指征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4.2%,品种的选择不合理4例占3.3%,给药剂量不合理8例占6.7%,给药次数不合理2例占1.7%,给药途径不合理2例占1.7%,疗程不合理13例占10.8%,联合用药不合理5例占4.2%,药物不良反应6例占5.0%,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3例2.5%.结论 医院仍存在相当比例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需要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确保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雷宇;万瑞融;朱子辉;曾尙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0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并分析.结果 50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精液检查指标全部正常121例,占24.2%,精液检查中发现有一项或几项异常379例,占75.8%,其中精子活力降低362例,占72.4%;精子计数异常86例,占 17.2%;精子形态异常79例,占15.8%;精液量异常61例,占12.2%;pH值异常56例,占11.2%;无精子症23例,占4.6%;精液不液化18例,占3.6%.结论 精液异常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因子,在基层医院应开展精液常规检查.
作者:赵劲松;钟玲玲;高绪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某有色企业厂矿接尘工人心肺功能状况及不同接尘工龄尘工人的肺功能状况.方法 对不同接尘工龄的2067名粉尘作业人员的血压、心电图及肺功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1)接尘作业工人(观察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于无接尘史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2)接尘15年以上工人与对照组比较,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50%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量与25%肺活量时大呼气流量的比值(V50/V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15年以下工人与对照组比较,仅MMEF、V50/V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尘工人心血管及肺功能有损伤,其中接触粉尘对肺功能的小气道指标影响更明显.
作者:司祖铭;孙德兴;李磊;张庭翠;边雨田;达春和;马五一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肿瘤科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肿瘤外科2010年5月26日至6月3日相继发生的4例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在肿瘤科病房8 d内陆续出现4例病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经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了感染,无新发病例.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基础疾病重,抵抗力低下,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医护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是造成该感染的原因.
作者:李朝宁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