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4304
  • 国内刊号:45-1122/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7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8-29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省级优秀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学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麻醉复苏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麻醉复苏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MEA分析步骤,对PACU护理风险的潜在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预防PACU护理风险的工作流程,通过流程图,找出失效模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观察实施FMEA管理前后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事先风险数值(RPN).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PACU护理风险因素中的专业知识、思想认识及干预指导的RPN值均低于管理前(P<0.05),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 FMEA前瞻性评估PACU的护理风险预防流程,有利于制订全面系统的应对方案以预防失效的发生.

    作者:罗利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级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例和对照组128例.对对照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分级诊疗的常规宣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率、满意度、执行率、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较入院时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满意度及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增加患者后续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温书敏;罗林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方法 320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创伤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救护,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观察两组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转运到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转运到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配合创伤救治原则能显著缩短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可广泛用于老年严重多发伤的紧急救治中.

    作者:赵单;张进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病的价值.方法 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HBV-DNA阴转率及阴转时间、肺结核指标、肝脏损伤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高于对照组的82.98% (P <0.05);试验组的HBV-DNA阴转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36%,且试验组HBV-DNA阴转时间为(2.22±1.23)个月,短于对照组的(2.89±1.11)个月(P<0.05);试验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分别为97.9%、89.36%,均高于对照组的74.5%、61.7% (P <0.05);试验组的肝损伤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36.17% (P <0.05).结论 拉米夫定辅助治疗HBV携带合并肺结核病能降低肝功能损伤,抑制体内HBV复制,提高痰菌阴转率及病灶显吸率,从而改善总体病情.

    作者:于晓燕;龚君佐;任崇松;岳爽;张昌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EphA5在前置胎盘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A5在前置胎盘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前置胎盘患者32例(前置胎盘组),其中完全型前置胎盘12例,不完全型11例,边缘型6例,低置胎盘3例;健康初产妇32例(对照组).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产妇血清和胎盘组织中EphA5表达水平.结果 前置胎盘组患者的血清EphA5含量及胎盘组织EphA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组患者血清EphA5含量、胎盘组织EphA5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组产妇胎盘组织EphA5蛋白表达水平与外周血EphA5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前置胎盘患者外周血EphA5含量水平降低,有可能成为前置胎盘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甘海丝;吴惠珍;杨力;蒋柳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23及其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其受体IL-23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均行手术治疗,随访2年,其中生存时间≤2年(短期生存组)患者32例,>2年患者(长期生存组)2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3含量、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短期生存组患者血清IL-23含量、肿瘤组织中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组织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但两组患者癌旁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IL-23R表达在不同性别、肿瘤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和IL-23R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作者:易金远;唐毓金;陈宏明;罗世官;唐习强;李日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凸阵探头经腹检测与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孕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凸阵探头经腹检测与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孕晚期孕妇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晚期孕妇100例,同时采用常规超声凸阵探头经腹检测(常规方法)及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研究方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清晰度及视野、测量值及其与术中诊断符合率.结果 研究方法在显示子宫下段肌层清晰度及视野及符合率(100%比65.22%,x2=9.684,P=0.002)优于常规方法.研究方法测得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小于常规方法(P<0.05).结论 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法检测孕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的准确性更高.

    作者:林丽华;韦舒静;庞姗姗;林珏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颅内压增高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颅内压(ICP)增高的价值.方法 选取70例疑似ICP增高的HDCP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30例无合并症单胎孕妇为对照组.对每位研究组的孕妇均行MRI及经眼眶超声测量ONSD检查,并根据MRI的检查结果将研究组分为ICP正常组及ICP增高组;对照组仅行经眼眶超声测量ONSD.比较三组间ONSD值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ONSD检测HDCP患者ICP增高的佳阈值.结果 对照组、ICP正常组和ICP增高组的ONSD值分别为(4.62±0.51)mm、(4.70±0.66)mm、(5.80±0.40)mm;ICP增高组高于对照组及ICP正常组(P<0.05),但对照组及ICP正常组的ONSD值无差异(P>0.05).以ONSD≥5.3 mm为诊断ICP增高的佳阈值,灵敏度为86.7%(26/30)、特异度为85.0%(34/40),阳性预测值为81.3%(26/32),阴性预测值为89.5% (34/38),准确度为85.7% (60/70).结论 经眼眶超声测量ONSD对诊断HDCP患者ICP增高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利青;钟秋红;罗雪清;吴海萍;韦金婷;黄甫高;林凤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常规磁共振(MR)和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效能.方法 对临床怀疑肩袖损伤的56例患者均行常规MR、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及肩关节镜检查.以肩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常规MR、MR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对肩袖全层撕裂与部分撕裂、肌腱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56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46例,其中,肩袖部分撕裂24例,全层撕裂16例,肌腱炎6例.常规MR与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肌腱炎的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其诊断效能相当.常规MR与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特异度均为95.5%,诊断全层撕裂的特异度分别为93.3%、100.0%.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灵敏度91.7%、准确度95.7%均明显高于常规MR的37.5%、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与MR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全层撕裂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好,分别为87.5%和95.7%、93.8和97.8%,两种方法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MR检查和MR间接关节造影均是诊断肩袖损伤全层撕裂可靠而较为准确的检查手段;MR间接关节造影可明显提高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灵敏度、准确度.

    作者:刘彪;魏景欣;黄丽娣;郑进天;莫旭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96例按照住院的次序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护理,2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为5/48(10.4%),对照组上肢水肿发生发生率为13/48(2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SDS和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缓解患者术后抑郁情绪,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与护患关系.

    作者:戴经纬;齐向秀;冯丽;赵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真胰岛素、TG和TC的影响.方法 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27例和格列齐特组23例,口服相应降糖药物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餐后30 min及餐后2h的血糖和血清真胰岛素、空腹TG和TC水平,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对瑞格列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真胰岛素、TC、TG改变值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BG、餐后30 min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外格列齐特组空腹时,两组空腹、餐后30 min及2h的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前升高(P<0.05),且瑞格列奈组高于格列齐特组(P<0.05).治疗后,瑞格列奈组的空腹TG和T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格列齐特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空腹TC的降低与空腹真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 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疗效较好,并有效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水平,对延缓患者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益.

    作者:林乐韦华;全会标;陈开宁;陈道雄;刘海蔚;方团育;莫泽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天麦消渴组加服天麦消渴片,安诺仪组加用安诺治疗仪治疗,联合组给予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量化评分(CSS)、尺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12周后,仅天麦消渴组、联合治疗组的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天麦消渴组、联合治疗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HOMA-IR低于天麦消渴组,HOMA-β高于天麦消渴组(P<0.05).治疗后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7.5%、90.0%、25.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外的三组患者的尺神经、腓神经的MNCV、SNCV均快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尺神经及腓神经MNCV、SNCV均快于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P<0.05).结论 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好于单用天麦消渴片或安诺治疗仪.

    作者:黄雪梅;张桥;卢德成;陈冰;罗佐杰;蒋明晖;朱汝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对溶栓疗效不佳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溶栓疗效不佳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患者的监测价值.方法 26例AVF溶栓疗效不佳患者,均采用CEUS和常规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方式进行验证.结果 26例溶栓疗效不佳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均诊断为血栓部分残留.CEUS诊断为血栓部分残留21例,血管内膜增厚引起的非血栓性狭窄5例;CEUS诊断为血栓部分残留的2例患者给予溶栓治疗成功16例(76.2%),溶栓失败5例;5例溶栓失败和5例CEUS诊断为血管内膜增厚患者,经DSA及手术证实为血栓部分残留5例,非血栓性狭窄5例;CEUS诊断血栓部分残留和非血栓性狭窄准确率为100%(26/26).结论 CEUS可以准确分析AVF溶栓疗效不佳的原因,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李业钊;苏海庆;张霞;廖海珍;黄蔚;黄艳焦;陈昭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手术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水平监测与分析

    目的 观察介入手术患者不同部位X射线受照剂量水平,为医疗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家三甲医院进行介入手术患者57例.57例患者中,施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33例,肝动脉栓塞术(TACE) 13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11例.采用氟化锂热释光探测仪测量患者甲状腺、左胸、会阴、左手臂的X射线受照剂量.结果 CAG、TACE、PTCD组患者甲状腺、左胸部、会阴表面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甲状腺受照剂量均高于PTCD组,左胸部受照剂量均高于TACE、PTCD组,而TACE组会阴受照剂量均高于CAG、PTCD组(P<0.05).3家不同医院接受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左胸部表面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医院患者左胸部受照剂量均高于B、C医院(P<0.05),而C医院患者甲状腺受照剂量高于A医院(P<0.05).3家医院介入手术时X射线的曝光时间、管电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医院的曝光时间均长于B、C医院(P<0.05),3家医院使用的X射线管电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医院接受不同介入手术患者的不同部位的表面受照射剂量不同,应加强对介入手术患者的放射防护工作,以降低患者受照剂量水平.

    作者:韦宏旷;唐孟俭;覃志英;谢萍;陈掌凡;梁桂强;吴应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06b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06b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肾透明细胞癌患者4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及健康正常人30例(对照组),收集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06b相对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b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组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miR-106b表达量高于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肿瘤直径、Fuhrman分级患者的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06b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P <0.05),佳诊断阈值为2.08,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0.0%.结论 血清miR-106b的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密切相关,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作者:何江伟;哈木拉提·吐送;王玉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氟尿嘧啶缓释剂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氟尿嘧啶缓释剂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TACE后肿瘤灶碘油沉积缺损型和稀少型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其中33例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注入治疗(治疗组),32例仅行TACE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逐渐增加,但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16例,病情进展14例,总体有效率为6.25% (2/32),治疗组分别为8例、20例、5例、24.2%(8/33),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4.92个月,对照组为16.87个月;治疗组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为49.0%,对照组为14.0%.结论 TACE联合氟尿嘧啶缓释剂序贯治疗可提高碘油沉积缺损型和稀少型的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蒋汉城;蒋水明;卢海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臂旋后位固定对行腕关节镜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Ⅰ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前臂旋后位及前臂中立位固定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Ⅰ型患者腕关节镜术后早期前臂、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TFCC Ⅰ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采取腕关节镜治疗,术后予石膏外固定2个月;实验组予前臂旋后位固定,对照组予前臂中立位固定.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4个月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和前臂关节活动度.结果 随访4个月,实验组患者腕关节疗效达优率为85.0%,对照组患者腕关节疗效达优率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个月、3个月及4个月的Mayo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实验组术后3个月、4个月的前臂旋前水平及术后2个月、3个月、4个月的前臂旋后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FCC Ⅰ型患者行腕关节镜术后采用前臂旋后位固定对前臂、腕关节的早期功能改善优于传统前臂中立位固定,极大优化了手术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冬梅;赵樑;夏雄智;陈汉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生长转录因子-1表达水平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转录因子-1(EGR-1)表达水平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临床疗效和生存时间患者的EGR-1水平.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组近期疗效好于常规放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生存时间、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近期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EGR-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两组中长期生存组患者血EGR-1水平均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近期临床疗效好,EGR-1表达水平可能与食管癌的疗效和预后有关联.

    作者:廖晓宁;罗彪;张倬彬;侯双雁;张富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术前仅观察组行合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两组均应用保肢手术-术后静脉滴注化疗的治疗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70.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的52.94%,且Enneking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生存时间和第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CD4+、CD4+/CD8+细胞显著增加,CD8+细胞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非转移性四肢骨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作者:黄继文;黄选帮;韦期勇;黄辉;黄仕道;张卫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桂枝茯苓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77例PCOS不孕患者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内脂素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脂素、hs-CRP、黄体生成素、总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F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5个治疗周期后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茯苓联合达英-35治疗可显著改善PCOS不孕患者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内脂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文杰;赵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目的 探讨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52例,行三尖瓣置换手术6例,行三尖瓣成形术46例,其中水平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22例(加行DeVegar法成形术6例,Kay法成形术7例);行垂直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24例(加行DeVegar法成形术13和Kay法成形术5例);应用Carpentier环成形6例;有8例患者加行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2例(3.8%).46例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27例,中度反流3例,无反流16例.6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生物瓣膜开闭均良好.随访时间12 ~81个月.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88.0%、82.0%.结论 根据术中探查发现畸形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吴逊;郑宝石;冯旭;雷宾峰;谢晓勇;彭俊;黄柳柳;罗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15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1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DOG-1及CD34蛋白的表达、基因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结果 115例GIST患者中,病理类型以梭型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细胞为主型17例(14.8%),混合细胞型3例(2.6%).CD117、DOG-1、CD3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92.2%、84.2%.CD117、DOG-1、CD34蛋白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核分裂数及是否转移分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例CD117阳性表达患者的DOG-1、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12例CD117阴性患者(P <0.001).109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63.4%、48.6%,其中行根治切除患者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84.2%、7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是否转移、手术方式与患者生存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1).结论 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其中否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殷舞;农涛;黄顺荣;麦威;王晓通;韩亚民;钟晓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为观察组,其中早期(Ⅰ~Ⅱ期)27例、晚期(Ⅲ~Ⅳ期)45例;同期选择健康者81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33、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血清IL-33与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FicatⅢ~Ⅳ期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高于Ficat Ⅰ~Ⅱ期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判断.

    作者:农峰;唐毓金;廖林波;谢克恭;陆敏安;卢贤哲;吴昭元;蓝常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推拿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法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法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骶髂关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推拿治疗组30例(对照组)和推拿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法治疗组3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治疗改善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骶髂关节综合征,但推拿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法能更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达到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广辉;周宾宾;黄永;王开龙;王伟;何志江;李波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氟西汀治疗酒精依赖戒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治疗酒精依赖戒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酒精依赖戒断后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氟西汀、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8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西汀治疗酒精依赖戒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与阿米替林相似,但改善患者情感障碍症状效果更好,且毒副作用低.

    作者:韦安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甲状腺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观察组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及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疾病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可较好地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文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持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严重感染集束化治疗同时立即行CVVH+ H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严重感染集束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滤过联合HP治疗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泽宇;刘俊;徐志坚;刘端绘;梁振杰;莫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疣洗方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寻常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疣洗方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寻常疣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疣洗方熏洗联合维A酸乳膏外涂治疗,对照组单用维A酸乳膏外涂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随访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37/50),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0 d内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5个以上群聚性疣体的比例(56.8%)明显高于对照组(3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洗方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并具有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适合治疗多发群聚疣体的优势.

    作者:陈丽华;徐明;齐昌菊;朱江;俞一丹;胡爱红;顾晓玲;董先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联合头孢他啶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头孢他啶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将216例行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ERCP术前30 min给予生长抑素微泵静脉注入及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对照组仅常规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3h、6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h、6h、24 h时,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血清淀粉酶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术后3h、6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头孢他啶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

    作者:钟爱丽;荣培姣;覃建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效果.方法 晚期鼻咽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同期放化疗,观察组62例采用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瘤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鼻咽部病灶治疗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91.3%(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有效率98.4%,优于对照组的84.5% (P <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谷丙转氨酶上升、黏膜反应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但可能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风险.

    作者:陈万生;钟伟铭;于红;黄卓;邓修宁;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脉管侵犯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 406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脉管侵犯82例,无脉管侵犯324例,对可能影响脉管侵犯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肿瘤标记物、肿瘤部位、肠腔梗阻情况、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脉管侵犯与肠腔梗阻、肿瘤T4分期、肿瘤分化差、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CA242、CA72)、肿瘤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腔梗阻、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肠腔梗阻、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新校;梁君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药价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当前,在药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建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药品谈判机制,是有效控制药价,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探索性政策之一.本文基于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诠释如何实现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并对建立完善的谈判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汤少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其在重症监护室的死亡率高达30%~ 50%.至今尚无有效方法降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血肌酐水平及尿量仍是诊断急性肾损伤的金标准.研究显示,新发现的肾损伤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胱抑素C、乳腺退化蛋白39/软骨糖蛋白-40、白介素-18、肾损伤分子-1、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等可以早期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预后,对于防治急性肾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近发现的急性肾损伤标记物作一综述.

    作者:徐亮;陈星华;丁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UEDC2的调控功能及其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CUEDC2是一个含CUE结构域的蛋白,其能下调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表达量,通过周期调控、炎症反应、信号传导等途径影响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CUEDC2的调控功能及其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许玲玉;朱玲;程金建;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DNA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病机制为不可逆转的基因系列改变以及可逆转的表遗传修饰.DNA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表观遗传学变化,并已被证实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结直肠癌遗传学机制以及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总结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利用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无创性筛查、早期检测、诊断、预测和预后的进展,为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刘纲毅;黄志卓;张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五谷虫提取物对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五谷虫提取物对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五谷虫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75 g/kg、1.5 g/kg、3 g/kg)组,每组8只,造模24 h后,模型组小鼠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五谷虫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剂量组分别给予0.75 g/kg、1.5 g/kg、3g/kg五谷虫溶液灌胃,连续给药10 d.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小鼠血清ALT、AST、尿酸(UA)和肌酐(Cr)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瘤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o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阳性对照组、五谷虫提取物低、中剂量组均可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五谷虫提取物各剂量组对小鼠肝肾功能指标无影响(P>0.05);各剂量组的瘤组织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低、中剂量组IL-1β3、IL-6、TNF-α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而VEGF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低、中剂量五谷虫提取物可抑制H22荷瘤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相关细胞因子及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张文娟;蒋伟哲;蓝献丽;植国繁;蓝彬;焦爱军;巫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泼尼松对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炎症轴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泼尼松对IL-23/IL-17炎症轴的影响.方法 分离昆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001、0.01、0.1、1、10、100、1 000 μm)泼尼松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另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分为4组,A组用空白完全培养液培养、B组用含0.001 μm泼尼松的培养液培养24 h后用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C、D组用含TGF-β1、IL-6、IL-23培养液培养48 h后,C组改用含0.001 μm泼尼松的培养液、D组改用空白培养液继续培养24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IL-17 mRNA、IL-2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0.001 μm泼尼松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即有抑制作用(P<0.05).B组IL-17含量低于A、C、D组(P<0.05),C组IL-17含量低于A组、D组(P<0.05).A、B两组IL-23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C组IL-23 mRNA表达量低于D组(P<0.05).结论 泼尼松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当机体免疫系统失衡促炎因子高表达时,泼尼松能够抑制IL-17分泌,抑制IL-17 mRNA、IL-23 mRNA的表达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吴艳凤;李慕军;符晓倩;蔡君英;黄千贻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氨酚羟考酮致心律失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氨酚羟考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其副作用以恶心、呕吐、头昏、便秘等为常见,引起心律失常相对罕见.本文对1例口服氨酚羟考酮导致心律失常做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列军;田玲;梁冠中;刘师宏;马惠文;王东林;余慧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病死率的影响及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接受免费HAART的130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运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确诊后至开始抗病毒时间(月)、治疗前机会性感染种数(除外肺结核)、治疗前1年内是否患肺结核、治疗前是否患乙/丙肝、基线HAART方案、CD4T淋巴细胞计数、ALT、血肌酐、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 1 309例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5.53个月,5年、9年生存率均为95.81%;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40例,平均病死率0.52/100人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CD4计数、血肌酐、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计数、血红蛋白、感染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计数、血红蛋白升高死亡风险降低,静脉吸毒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及早抗病毒、改善贫血状态和加强吸毒患者抗病毒随访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作者:梁道斌;秦小超;黄锐洁;陈小英;黄强;和鹰;王宇;潘燕妮;江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改背景下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41名镇江市慢性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并分析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患者选择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及月收入的患者选择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相对较高组(40岁及以上)和参加居民医保的患者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月收入>4 000元和文化程度较高(中学及以上)的患者,则更倾向于综合医院.结论 应合理利用年龄、文化程度、医保及月收入等因素,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合理引导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

    作者:陆琤;钱东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合并IFI,总结T2DM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T2DM患者合并IFI的危险因素.结果 92例IFI患者共分离出103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6/103,44.66%),其次为克柔念珠菌(28/103,27.18%).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62/92,67.39%),其次为泌尿道(17/92,18.48%).其中肺部感染的患者以发热(62/62,100%)、咳嗽(43/62,69.35%)、咳痰(39/62,62.90%)、气促(36/62,19.35%)为主要症状.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可见不规则斑片影(48/62,77.42%)、结节影(12/62,19.35%)、空洞影(2/62,3.23%)、晕轮征(2/62,3.23%).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9/17,52.94%)、尿路刺激征(8/17,47.06%)、肾区叩击痛(5/17,29.41%)为主.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T2DM患者合并IF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IFI患者病原体以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居多;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是常见的感染部位;IFI的发生与HbAlc水平、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密切相关.

    作者:王日华;陈林;包永健;郑立;宋萍;黄迪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桂林市青少年血压水平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桂林市青少年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方法 对2015年及2016年桂林市区14所学校及其辖区12个县38所学校5 012名瑶族、3 236名壮族及35 604名汉族共43 852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结果 43 852名学生年龄17 ~ 18岁,男生19 981人,女生23 871人;男生检出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3 778例(18.9%),占比低于女生的4 890例(20.5%),检出超重肥胖3 597例(18.0%),占比高于女生的2 005例(8.4%)(P均<0.05).瑶族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高于壮族、汉族,脉压低于壮族、汉族(P<0.05);壮族收缩压、脉压高于汉族(P<0.05).瑶族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壮族、汉族(P<0.05),壮族青少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P<0.05).结论 桂林市瑶族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壮族和汉族青少年,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儿童期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覃永生;林涛;翟荣珍;梁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