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快速且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小耐热溶血素(tlh)基因特异性序列的6个位点设计4条LAMP引物,65℃保温约60 min,完成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扩增,扩增产物经肉眼、SYBR Green I染色、电泳和酶切鉴定.利用I.AMP和普通PCR方法同时检测1株副溶血性弧菌和1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来验证LAMP方法的特异性;将副溶血性弧菌菌液作一系列lO倍稀释后用LAMP和PCR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敏感性.结果 1株副溶血性弧菌出现LAMP扩增反应:通过肉眼、SYBR Green I染色和电泳均能观察到LAMP扩增产物的出现,酶切证实了 LAMP产物的特异性;1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未出现LAMP扩增.LAMP检测tlh基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普通PCR相同,LAMP检测tlh基因的检测下限为15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适合日常监测及快速榆测的需要.

    作者:张如胜;宋克云;苏良;魏泉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和新霉素6种药物对3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低抑菌浓度.用PCR法检测5种氨基糖甙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对37株大肠埃希菌MIC50、MIC90.均大于256 mg/L,其耐药率分别为78.4%、45.9%、72.9%、83.8%和64.9%,而新霉素仍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从37株菌中检出5种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2″)-Ⅰ、ant(3″)-Ⅰ阳性率分别为56.8%、27.0%、2.7%、5.4%和13:5%,未发现aac(3)-Ⅰ基因.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与修饰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为平;史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的方法学评估

    目的 评估所建立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sICAM-1 BSA-TRFIA)的技术指标及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sICAM-1 BsA-TR-FIA,分析其检测曲线的性质参数,研究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特异性,稳定性、平行性,以及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法(ELlSA)间的相关性.结果 此法特异性较高,同批试剂连续6个月应用分析结果稳定,灵敏度为1.32 μg/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24%和6.83%,平均回收率为99.87%,线性范围为(2.5~1 933)μg/L,与ELISA所测结果比较高度相关(r=0.939),与TNF-а、IL-8、IL-1、IL-2和IL-6等免疫分子无交叉反应.结论 sICAM一1 BSA-TRFIA是一种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测范围较广的检测方法,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临床,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一项良好的实验诊断指标.

    作者:张晓峰;黄飙;虞竞峰;祝炳方;强新展;肖华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稀释介质对15个生化项目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蒸馏水及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的影响.方法 选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а-羟丁酸脱氢酶(HB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肌酐(Cr)、尿酸(UA)、胆固醇(CHO)、糖(GLU)、尿素(BUN)等15个项目分析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标本各45份,分别用生理盐水、蒸馏水及人灭活血清稀释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计算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待测血清经生理盐水、蒸馏水或人灭活血清等不同介质稀释后,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ALT、AST、GGT、DBIL、HBDH用10倍生理盐水、蒸馏水、人灭活血清稀释均可.ALP、TBA只能选人灭活血清,否则会使结果偏低.GLU、TBIL选择蒸馏水和人灭活血清稀释均可.BUN、CR、UA、CK、LDH、CHO选择生理盐水和人灭活血清更好,若选蒸馏水,除UA外其他结果均会降低.BUN不宜用蒸馏水稀释.用生理盐水稀释的项目5倍与10倍稀释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视具体情况选择.15个项目均可用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结论 为尽量减少稀释介质对测定的影响,上述生化项目应首选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若无备用人灭活血清可依上述结果进行相应稀释.

    作者:朱爱萍;吕秀英;郭书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Ⅺ活性(FV:C、FⅦ:C,FⅧ:C、FⅨ:C、FⅪ:C),并与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V: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V: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993~2007年烧伤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变化调查分析

    目的 报道1993~2007年烧伤中心住院患者感染细菌的主要菌种变迁并分析其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利用VITEK-AMS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4 762株细菌,包括21个菌属中的60个菌种.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居各种细菌之首,分离率为36.79%,2006年的分离率高为51.6%;会黄色葡萄球菌位居第二,分离率为14.09%;其后是粪肠球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8种细菌占所分离细菌的78.66%(3 746/4 762),铜绿假单胞黹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堵南的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烧伤中心分离的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并呈多重耐药性,粪肠球菌、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有所增加,提示在烧伤感染的控制中,必须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张艳红;刘群;付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肿瘤中P27蛋白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P27蛋白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之一,它可通过抑制多种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P27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关联,许多恶性肿瘤的P27蛋白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现主要介绍恶性肿瘤中P27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调控机制,即蛋白的降解和胞核蛋白的胞浆转移.

    作者:沈东炎;张忠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白细胞假性计数研究进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许多情况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结果,特别是在检测白细胞时不仅对白细胞及各分类细胞以绝对值和相对值报告,而且还会以散点图形式表示白细胞的分类.但是,多种原因所致白细胞假性减少或假性增高如果不及时识别则会造成临床的误诊或误治.因此,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及时地识别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亦可避免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斌;周小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的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表型与基因型的统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作者:刘敏;王露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心脏发育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基因在不同时问和不同空间的先后表达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质或量的表达异常都可能会影响心脏发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对先天性心脏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为该病提供更多l临床检测,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对其产前诊断和宫内干预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臻蔚;吕时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肿瘤抑素的研究进展

    肿瘤抑素(tumstatin)是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是整合素依赖性的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使人们对tumstatin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杂的抗肿瘤信号机制和与整合素之间的联系都越来越了解;而且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也让人们认识到tumstatin巨大的临床价值.现就这几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姚丽娟;罗以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门新兴学科,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对其发展过程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蒋滢;张波;府伟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肿瘤抗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

    实体肿瘤的生成依赖于肿瘤本身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血管的再生受到众多血管刺激及抑制因子的调控.随着肿瘤血管再生理论和相应基础临床研究的快速进展,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多种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肿瘤抑素等用于临床治疗研究,一些传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因此开辟了新的研究应用领域.现对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意义、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亮;罗以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致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蛋白.借助蛋白质组学,能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生理生化及致病过程.本文概述了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激、致病性、耐药、治疗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韩生;陈一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浆脑钠肽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脑钠肽(BNP)是继心钠素(ANP)后利钠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其检测意义.现就BNP的l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形;刘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介素6与肝细胞肝癌

    白介素6是一个多效细胞因子,它在免疫反应、炎症及造血中发挥重要作用,尚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肝组织中,白介素6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在炎症时调节几种急性时相蛋白的表达而产生急性时相反应.白介素6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因此,白介素6有望作为肝细胞肝癌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焦鑫;李清明;何思春;邹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监测的新生物学指标

    急性肾衰竭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急性肾损伤(AKI)概念的提出用来替代急性肾衰竭,这对于心脏术后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干预,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找到能用于早期诊断和检测.AKI发展的新牛物学指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新生物学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吴晓云;瞿晓红;臧旺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649例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目的 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 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 3 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 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林广玲;黄林锋;林少晖;林美珊;陈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747株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在本院3年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菌种经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分离出非发酵菌共747株,为常见的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种临床标本中以痰液标本的检出率高(59.3%);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和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依次为1.2%、3.4%、10.3%.结论 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并且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其种类较多,各种细菌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及时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丽;张小兵;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与HBV-DNA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DNA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情和HBV复制时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 HBV-LP的检出率与HBV-DN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HBV-LP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HBV-LP的表达显著相关(r=0.677,P<0.01).结论 s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较好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作者:肖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尿微量清蛋白干化学法测定的可靠性探讨

    目的 用微量清蛋白尿的定量检验方法验证干化学法测试尿液中微量清蛋白以及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M/C)的可靠性.方法 80例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尿液分别用生化定量和干化学定性作双份平行微量清蛋白测定.干化学法定性采用桂林华通公司所生产的HT2000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测试带.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测定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肌酐定量测定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去除10例离群检测样本后,以定量测定M/C的结果为参考标准,与微量清蛋白定量法和干化学法以及干化学法M/C检测微量清蛋白尿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定量测定M/C为参考标准,微量清蛋白定量法、微量清蛋白干化学法、干化学法M/C的灵敏度、准确度、约登指数依次降低.干化学法M/C与定量测定M/C的结果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化学法M/C的误诊率、漏诊率显著高于定量测定M/C的结果.结论 干化学法微量清蛋白半定量测定的灵敏度较高,建议作为微量清蛋白的筛查方法.干化学法M/C不宜作为即刻尿中微量清蛋白的过筛指标.

    作者:许华斌;杨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泸州地区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血脂与血尿酸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泸州地区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血脂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676例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检测血脂4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以及血尿酸(UA).结果 血尿酸偏高(>420μmol/L)者389例,占总检人数的23.2%,其中男性占20.0%,女性占3.2%,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TG升高者176例,占45.2%,'rc升高者111例,占28.5%.在不同年龄段中,以56~65岁组的UA、TG、TC阳性率高.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加强健康教育,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科学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定期健康体检,以减少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陈远平;黎金凤;潘庭荣;成克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8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化学发光测定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肿瘤相关抗原)(CA125、CA72-4、CA19-9、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铁蛋白(Fer)联合检测在肝癌、直肠癌、结肠癌、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对94例健康对照者、36例原发性肝癌、8例直肠癌结肠癌、12例胃癌、32例肺癌进行血清检测.结果 实验证明,8种肿瘤标记物根据各种标记物在不同癌肿中敏感性进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肿瘤的诊断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马永杰;张玉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精子症男性激素水平变化及睾丸病理分析

    目的 通过血清激素水平检测和睾丸病理分析,研究无精子症与男性激素水平变化及睾丸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征集80例无精子症男性为研究对象,于3个月内检查精液3次,同时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垂体泌乳素等,并对睾丸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另征集年龄相仿的40例精子质量正常男性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只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 80例患者中32例(40%)激素水平异常,48例(60%)激素水平正常.35例睾丸发现病理改变,32例激素水平异常患者重,26例存在睾丸病理改变.结论 无精子症男性常见内分泌病变及睾丸病理变化,其病因可能包括环境因素、内分泌干扰物和基因多态性.

    作者:余文辉;李伟雄;张书楠;周文彬;何沁;陈芝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卵巢早衰与自身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寻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卵巢早衰相关的、有诊断价值的免疫学血清抗体指标,以指导临床对于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取在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4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实验组,年龄15~35岁,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查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卵巢组织抗体(A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双链DNA(ds-DNA),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有意义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结果 实验组ANA、AOAb、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0.0%、42.0%、35.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TG阳性率为37.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卵巢早衰患者有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与POF有相关性,如ANA、AOAb、ds-DNA、A-TG等,检测上述抗体对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的辅助诊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岳连虎;韩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PV-DNA检测与子宫颈癌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而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官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发现高危型HPV感染,是及早发现和阻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黎卓华;黎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0)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检测分析仪,对14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A-TG、A-TP0、T3、T4、FT3、FT<4>、TSH的平行榆测.结果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甲减)A-TG、A-TP0含量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单纯性甲状腺肿,阳性率分别达到63%、8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G、A-TPO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症状可帮助鉴别诊断各类甲状腺疾病.

    作者:朱薇;葛君琍;刘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与临床科室的关系

    在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中,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明确定义:分析前阶段按照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生的申请,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传输,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1].从中不难看出,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参与者主要是医生、护士、卫生员及患者.其间环节众多,头绪繁杂,时间长,影响检验质量潜在因素多,是检验质量控制中脆弱、易忽视的环节,也是难控制的环节.在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60%的报告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2].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并且与临床医护人员关系密切.

    作者:张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诊断小儿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BALP)是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同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是骨钙化带形成的主要活性物质,是反映生成率敏感的指标.当成骨细胞转化为骨细胞时,BALP活性逐渐下降.如果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不能转化为骨细胞,代偿性增生,BAI.P活性则上升[1].本文对210例0~13岁患儿检测了骨碱性磷酸酶,研究骨碱性磷酸酶(BALP)与早期小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枚;王方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乙肝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与HBV-DNA存在表示病毒复制已成定论.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HBV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又一新标志.结合我院患者乙肝5项、HBV-DNA和前S1抗原检测结果探讨三者的关系.

    作者:吴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冷凝集素对血细胞分析多项参数干扰2例报道

    随着血细胞分析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从原来的几项、十几项到现在的二十几项,这些新增参数不但提高了临床血液学的检验水平,还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参考指标,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花桂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gM型抗-C、抗-e联合致配血困难1例

    患者,女,55岁,本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患者,无输血史,孕3产2.临床诊断: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含量:27 g/L,属极重度贫血.临床要求输血支持治疗.患者血样标本送本室检测,检出相当罕见的IgM型抗-c、抗-e联合,经过献血者筛选,在2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找到了2袋相配合的血液供其输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侯治兵;释艳华;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分泌物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

    患者,男,67 d,因父母发现患儿眼睑周围有黄白色分泌物,每天不断增多,间断用氯霉素及阿昔洛韦滴眼液不见好转特到本院就诊.查体:患儿双结膜水肿、充血,有黏液性分泌物,体温37.2℃,WBC 7.8×109/L,HGB 119 g/L,PLT 296X109/L,L 53.5%,M 14.6%,G 31.9%.

    作者:蔡大江;兰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异常报警在儿科血液分析中的评价

    目的 评价XS-800i在儿科血液分析中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价值.方法 采用显微镜人工分类与仪器分类对比.结果 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敏感度为96.0%,特异性为68.5%,阳性预测值为83.3%,左移83.3%,原始细胞77.8%,异型淋巴细胞74.9%,有核红细胞73.9%,异淋69.2%.结论 各实验室应根据显微镜人工分类与仪器分类对比结果制定出各自的复检标准,提高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德发;曹科;罗小娟;王丹;杨方华;马东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库尔特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 了解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探讨库尔特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采取40例EDTA-Kz抗凝静脉血,参考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规定采用COULTER STKS对常用指标,包括准确性、线性、重复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测定,并将其分类结果与手工白细胞分类进行比较,同时对120例标本进行病理细胞的筛选.结果 COULTER STKS测WBC、RBC、}IGB和PLT相关性较好(r>0.98);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较高;互染率<2%;其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显微镜分类结果相比,对于细胞形态正常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细胞筛选特异率为80.7%.结论 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性、重复性、线性与携带污染率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满足临床常规诊断工作.

    作者:郭主声;刘彦慧;林偲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DVIA-12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ADVIA-120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对比ADVIA-120和CD-1700检测血小板的差异及观察大血小板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30例健康成人和296例住院患者分别用ADVIA-120和CD-1700检测,将富含大血小板标本再用手工法计数,以手工法结果为参考值,比较ADVIA-120和CD-1700与手工法的相关性.结果 大血小板、小红细胞和血细胞正常形态3个测定组中ADVIA-120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909 9、0.823 8,CD-1700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 3、0.909 5、0.757 9;ADVIA-120检测血小板结果显著高于CD-1700(t=5.03,P<0.01),检测330例健康成人大血小板的参考范围为(8~25)×109/L.住院患者大血小板检测以肿瘤患者为高,占44.6%.结论 ADVIA-120是目前检测血小板较理想的仪器之一;肿瘤、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的患者外周血中有较多的大血小板出现.

    作者:崔华;夏曙华;蒋洪昆;莫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倾斜法快速测定血沉的临床应用

    目的 为患者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检验依据,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基层医院和门诊患者.方法 应用魏氏法和倾斜法对患者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沉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 不同患者标本(门诊住院患者共96例)中,超过血沉参考值范围者29例,低值在32 mm/h,高值在113mm/h,在参考值范围内67例,低值在2 mm/h,高值在18 mm/h.异常组及正常组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倾斜法、魏氏法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方法比较,倾斜法缩短了检验时间,满足了患者需求.

    作者:胡华斌;周玉枝;何介武;吴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种血液学检测方法对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S-BI法对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及30例体检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观察NAP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 sI.E患者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22.1±8.8)%、(22.2±8.9)分;健康对照组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56.8±9.4)%、(58.2±9.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AP的检测对初诊SLE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sLE中活性降低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明丽;陈美璞;宋杰;李世雪;李运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冷凝集致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和解决冷凝集对AB0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的影响.方法 用红细胞AB0正反定型、37℃水浴、吸收一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寻找交叉配血不符原因.结果 冷凝集素是引起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的常见原因,给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结论 对于冷凝集素引起的AB0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者,一般37℃水浴即可消除,若凝集虽然减弱,但未完全解凝,需对细胞和血清进行处理.

    作者:王军梅;马亚平;钟万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