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蔡莉莉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血液凝固因子, 临床实验室技术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Ⅺ活性(FV:C、FⅦ:C,FⅧ:C、FⅨ:C、FⅪ:C),并与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V: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V: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致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蛋白.借助蛋白质组学,能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生理生化及致病过程.本文概述了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激、致病性、耐药、治疗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韩生;陈一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倾斜法快速测定血沉的临床应用

    目的 为患者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检验依据,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基层医院和门诊患者.方法 应用魏氏法和倾斜法对患者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沉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 不同患者标本(门诊住院患者共96例)中,超过血沉参考值范围者29例,低值在32 mm/h,高值在113mm/h,在参考值范围内67例,低值在2 mm/h,高值在18 mm/h.异常组及正常组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倾斜法、魏氏法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方法比较,倾斜法缩短了检验时间,满足了患者需求.

    作者:胡华斌;周玉枝;何介武;吴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种血液学检测方法对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S-BI法对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及30例体检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观察NAP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 sI.E患者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22.1±8.8)%、(22.2±8.9)分;健康对照组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56.8±9.4)%、(58.2±9.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AP的检测对初诊SLE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sLE中活性降低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明丽;陈美璞;宋杰;李世雪;李运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快速且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小耐热溶血素(tlh)基因特异性序列的6个位点设计4条LAMP引物,65℃保温约60 min,完成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扩增,扩增产物经肉眼、SYBR Green I染色、电泳和酶切鉴定.利用I.AMP和普通PCR方法同时检测1株副溶血性弧菌和1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来验证LAMP方法的特异性;将副溶血性弧菌菌液作一系列lO倍稀释后用LAMP和PCR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敏感性.结果 1株副溶血性弧菌出现LAMP扩增反应:通过肉眼、SYBR Green I染色和电泳均能观察到LAMP扩增产物的出现,酶切证实了 LAMP产物的特异性;1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未出现LAMP扩增.LAMP检测tlh基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普通PCR相同,LAMP检测tlh基因的检测下限为15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适合日常监测及快速榆测的需要.

    作者:张如胜;宋克云;苏良;魏泉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冷凝集致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和解决冷凝集对AB0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的影响.方法 用红细胞AB0正反定型、37℃水浴、吸收一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寻找交叉配血不符原因.结果 冷凝集素是引起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的常见原因,给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结论 对于冷凝集素引起的AB0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者,一般37℃水浴即可消除,若凝集虽然减弱,但未完全解凝,需对细胞和血清进行处理.

    作者:王军梅;马亚平;钟万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PV-DNA检测与子宫颈癌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而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官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发现高危型HPV感染,是及早发现和阻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黎卓华;黎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诊断小儿佝偻病

    骨碱性磷酸酶(BALP)是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同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是骨钙化带形成的主要活性物质,是反映生成率敏感的指标.当成骨细胞转化为骨细胞时,BALP活性逐渐下降.如果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不能转化为骨细胞,代偿性增生,BAI.P活性则上升[1].本文对210例0~13岁患儿检测了骨碱性磷酸酶,研究骨碱性磷酸酶(BALP)与早期小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枚;王方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gM型抗-C、抗-e联合致配血困难1例

    患者,女,55岁,本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患者,无输血史,孕3产2.临床诊断: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含量:27 g/L,属极重度贫血.临床要求输血支持治疗.患者血样标本送本室检测,检出相当罕见的IgM型抗-c、抗-e联合,经过献血者筛选,在2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找到了2袋相配合的血液供其输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侯治兵;释艳华;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与HBV-DNA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DNA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情和HBV复制时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 HBV-LP的检出率与HBV-DN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HBV-LP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HBV-LP的表达显著相关(r=0.677,P<0.01).结论 s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较好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作者:肖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乙肝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与HBV-DNA存在表示病毒复制已成定论.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HBV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又一新标志.结合我院患者乙肝5项、HBV-DNA和前S1抗原检测结果探讨三者的关系.

    作者:吴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稀释介质对15个生化项目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蒸馏水及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的影响.方法 选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а-羟丁酸脱氢酶(HB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肌酐(Cr)、尿酸(UA)、胆固醇(CHO)、糖(GLU)、尿素(BUN)等15个项目分析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标本各45份,分别用生理盐水、蒸馏水及人灭活血清稀释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计算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待测血清经生理盐水、蒸馏水或人灭活血清等不同介质稀释后,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ALT、AST、GGT、DBIL、HBDH用10倍生理盐水、蒸馏水、人灭活血清稀释均可.ALP、TBA只能选人灭活血清,否则会使结果偏低.GLU、TBIL选择蒸馏水和人灭活血清稀释均可.BUN、CR、UA、CK、LDH、CHO选择生理盐水和人灭活血清更好,若选蒸馏水,除UA外其他结果均会降低.BUN不宜用蒸馏水稀释.用生理盐水稀释的项目5倍与10倍稀释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视具体情况选择.15个项目均可用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结论 为尽量减少稀释介质对测定的影响,上述生化项目应首选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若无备用人灭活血清可依上述结果进行相应稀释.

    作者:朱爱萍;吕秀英;郭书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分泌物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

    患者,男,67 d,因父母发现患儿眼睑周围有黄白色分泌物,每天不断增多,间断用氯霉素及阿昔洛韦滴眼液不见好转特到本院就诊.查体:患儿双结膜水肿、充血,有黏液性分泌物,体温37.2℃,WBC 7.8×109/L,HGB 119 g/L,PLT 296X109/L,L 53.5%,M 14.6%,G 31.9%.

    作者:蔡大江;兰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Ⅺ活性(FV:C、FⅦ:C,FⅧ:C、FⅨ:C、FⅪ:C),并与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V: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V: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介素6与肝细胞肝癌

    白介素6是一个多效细胞因子,它在免疫反应、炎症及造血中发挥重要作用,尚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肝组织中,白介素6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在炎症时调节几种急性时相蛋白的表达而产生急性时相反应.白介素6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因此,白介素6有望作为肝细胞肝癌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焦鑫;李清明;何思春;邹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DVIA-12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ADVIA-120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对比ADVIA-120和CD-1700检测血小板的差异及观察大血小板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30例健康成人和296例住院患者分别用ADVIA-120和CD-1700检测,将富含大血小板标本再用手工法计数,以手工法结果为参考值,比较ADVIA-120和CD-1700与手工法的相关性.结果 大血小板、小红细胞和血细胞正常形态3个测定组中ADVIA-120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909 9、0.823 8,CD-1700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 3、0.909 5、0.757 9;ADVIA-120检测血小板结果显著高于CD-1700(t=5.03,P<0.01),检测330例健康成人大血小板的参考范围为(8~25)×109/L.住院患者大血小板检测以肿瘤患者为高,占44.6%.结论 ADVIA-120是目前检测血小板较理想的仪器之一;肿瘤、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的患者外周血中有较多的大血小板出现.

    作者:崔华;夏曙华;蒋洪昆;莫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心脏发育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基因在不同时问和不同空间的先后表达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质或量的表达异常都可能会影响心脏发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对先天性心脏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为该病提供更多l临床检测,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对其产前诊断和宫内干预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臻蔚;吕时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白细胞假性计数研究进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许多情况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结果,特别是在检测白细胞时不仅对白细胞及各分类细胞以绝对值和相对值报告,而且还会以散点图形式表示白细胞的分类.但是,多种原因所致白细胞假性减少或假性增高如果不及时识别则会造成临床的误诊或误治.因此,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及时地识别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亦可避免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斌;周小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冷凝集素对血细胞分析多项参数干扰2例报道

    随着血细胞分析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从原来的几项、十几项到现在的二十几项,这些新增参数不但提高了临床血液学的检验水平,还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参考指标,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花桂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649例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目的 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 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 3 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 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林广玲;黄林锋;林少晖;林美珊;陈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与临床科室的关系

    在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中,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明确定义:分析前阶段按照时间顺序,该阶段始于来自临床医生的申请,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传输,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1].从中不难看出,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参与者主要是医生、护士、卫生员及患者.其间环节众多,头绪繁杂,时间长,影响检验质量潜在因素多,是检验质量控制中脆弱、易忽视的环节,也是难控制的环节.在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60%的报告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2].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并且与临床医护人员关系密切.

    作者:张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