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3岁.以右侧胸腔积液收入院.常规超声检查:右侧胸腔见大片无回声区,内有条状光带分隔,左侧胸腔未见积液之无回声区.腹部超声检查见肝左叶后方之正常食管腹段显示不清,膈肌上方(心脏后方)见液-气回声,大小为4.0cm×2.2cm,边界清晰(图1).站立位检查,该液-气回声消失,食管腹段显示清晰(图2).肝、胆、胰、脾未见异常.B超诊断:(1)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2)食管裂孔疝可能.后经X线钡餐检查证实为食管裂孔疝.
作者:李凯炎;高如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性,35岁.发现右下腹部包块两年来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右下腹触及一约5cm大小包块.边缘光滑,质软,活动,有轻微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功无异常.入院诊断:右下腹囊性包块.
作者:李秀英;李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就我院用B型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胰腺癌的超声显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李凯炎;高如岳;王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对迟发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迟发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有较典型的声像图改变,均经手术切除脾脏治愈出院.结论:迟发性脾破裂一般不易首诊发现,超声检查对迟发性脾破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毛南方;张玉珍;江俊;张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因常有低血糖病史来院就诊.超声所见:患者胰头、胰体部清晰,回声稍强,胰头1.7cm,胰体1.0cm,胰管可见轻度扩张,直径0.4cm,于脾肾间隙可见一实性肿物,5.2cm×4.8cm,边界清晰,边缘规整,内为中强回声及少部分衰减区.超声诊断:左中腹实性肿物(胰尾部胰岛细胞瘤?)经手术证实为胰尾部胰岛细胞瘤.
作者:贺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检查在消化道癌肿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140例癌肿患者均经体表实时超声检查.参照胃癌PTNM分期标准及结肠癌Dukes法分期标准,制定本组四期超声检查标准,并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发现浆膜浸润或浸出者,诊断符合率达84%(79/94).侵及邻近组织或器官者以及发现淋巴结转移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36/49)和52%(55/105).检出远隔脏器转移者,符合率达100%(15/15).结论:经体表实时超声检查对腹部消化道癌肿腔外浸润的程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的显示,为临床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影像的信息依据.
作者:郭俊骥;赵天平;张霞;王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农民.于2000年9月17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反复呕吐数次,吐物为食物及胆汁.经乡卫生院对症治疗无效,于发病后16小时来本院诊治.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69岁.因高血压病史多年来诊.应用东芝6000超声诊断仪查体发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走行自然,肝内胆管无扩张,胆总管轻度扩张,内径1.1cm.正常胆囊窝处未探及胆囊回声,而于肝肾间隙探及6.6cm×3.4cm胆囊回声,壁薄光滑,内透声好,其颈部指向胆总管处.嘱患者进脂餐后复查,胆囊体积变小,为4.8cm×3.4cm,胆总管内径变为0.7cm.B超诊断:胆囊异位(图1).
作者:郭秋霞;陈延涛;王春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B超室于2000年度使用B超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使用仪器为日本SDU400型B超仪,探头频率为3.5MHz.常规右下腹麦氏点处探查,热敏仪记录.
作者:乌云达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肝肿瘤穿刺活检失败的原因,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方法:收集1997~2000年间309例肝癌穿刺活检中,首次病理诊断阴性23例(占7.44%),回顾患者的穿刺过程.结果:穿刺针偏离肿瘤13例,标本质量不符合病理要求10例.结论:肿瘤位置过深或近膈面,肝硬化,脏器的退避与呼吸的影响是穿刺针偏离的主要原因;而取材部位的选择是影响标本质量的关键.
作者:范晓明;王海云;吕江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上腹肝区反复隐痛8年,急性上腹剧痛2天来院检查.查体:莫非氏征呈阳性.超声检查:胆囊区内示两个胆囊,囊内壁均不光滑,大者6.5×2.2cm,囊腔内可见强回声皱襞及0.8cm、0.5cm两块强回声光斑,后方伴声影,小者5.8cm×3.5cm,囊腔内可见1.1c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图1).经多体位、多方向扫查,两个胆囊轮廓完整,能够分开.诊断:①先天性双胆囊畸形?②胆结石、胆囊炎.经用药治疗后,仍反复发作,随行胆囊切除.证实为先天性双胆囊畸形合并双侧结石.病理诊断:胆囊壁炎性病变.
作者:陈颖;闫凤琴;牟荣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81岁.平素无不适.于1997年入我院体检.查体: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莫菲氏征(-).麝浊2单位,谷丙酶22单位.B超示:胆囊大小6.9cm×4.5cm,厚3mm,壁欠光滑,胆囊内见一4.1cm× 2.2cm略强回声光团,表面凹凸不平,基底较宽,无声影,不随体位移动(图1).
作者:张蕾;杨定夫;颜云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超检测慢性胆囊炎囊壁厚度对LC的影响程度.方法:对术前B超检测27例慢性胆囊炎囊壁厚度>4mm患者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后谨慎地行LC.结果:27例中26例LC获成功,手术成功率96.3%.结论:不宜继续延用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厚>4mm禁忌行LC手术的旧标准.
作者:蒋蓓;高玛丽;董德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往往均以X线钡餐检查,甚至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近两年来我们利用B超检查诊断该病,发现具有独特的声像图意义.特搜集1999年1月~2001年1月资料较全且行X线钡餐检查证实的13例总结探讨如下.
作者:赵仲喻;闫辉;刘树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38岁.因右上腹胀痛10天来我院就诊.查体,莫非氏征阳性,无黄染.行B超检查:使用TOSHIBA SSA-240A超声检查仪,探头使用3.5MHz扫查,胆囊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切面内径7.2cm×4.4cm,壁粗糙,增厚0.5~0.8cm,于胆囊体部见两个大小分别为2.9cm×2.5cm,2.3cm×2.3cm的囊性无回声区向外凸起并与胆囊相通(图1、2).囊内无异常回声.B超提示:胆囊炎,胆囊多发憩室.后经胆囊造影证实.
作者:苗凤玲;郭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腹股沟疝为外科常见病.一般临床外科即可确诊,不须影像学检查,笔者接诊一例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建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82岁.患贲门失弛缓症2年,八个月前在省级某医院放置食道金属支架.近日出现恶心,呃逆来诊.查体: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B超检查:贲门厚1.8cm,回声正常.胃壁厚1.5cm,蠕动缓慢,胃内可见少量滞留液性暗区1.5cm.左上腹斜切扫查(图1),胃腔内显示管状强回声光带,长6.7cm,两端宽2.0cm.探头旋转90度扫查(图2),呈类圆形强光环,直径2.0cm,伴明显声影.胃壁缓慢蠕动时,强光环不活动,与胃粘膜分界明显.B超诊断:食道支架脱落胃腔.随访结果:该患者行胃内窥镜检查,证实食道支架完全脱落于胃腔内.
作者:刘为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因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年余来诊,伴畏寒、发热.在他院行抗炎、补液等治疗无缓解.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8.0cm×6.0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右髂窝处可触及一 7.0cm×4.0cm大小类似包块.右腹股沟区可触及二枚肿大淋巴结.超声所见:左肾于腹主动脉间可触及一8.5cm×5.5cm大小中强回声肿块,其内回声不均匀,甚至可见无回声暗区,肿块边界尚清,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器官不随呼吸作相对运动,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分界不清,腹主动脉旁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右髂窝处可见一个6.5cm×4.0cm大小类似肿块,髂血管受压移位.超声诊断:左上腹及右髂窝混合回声包块,考虑神经纤维肉瘤并腹腔转移.
作者:李学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34岁,孕32周.二维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双顶径7.8cm,股骨长5.3cm,脊柱排列规整,胎盘位于后壁,胎盘成熟度I+级,羊水液性暗区大深径1.8cm、胎心搏动规律、心率128次/分;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四腔心观:左右心房房间隔及二尖瓣、三尖瓣均正常,心室腔大,室间隔缺如,从不同方向与部位扫查均未见室间隔回声(图1右幅),在胎儿腰部脊柱两侧反复纵、横扫查,未发现胎儿肾脏回声,2小时内连续观察三次,在胎儿下腹部未见膀胱液性暗区(图1左幅).
作者:林良毅;王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患者,女,47岁.主因腹胀1年加重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腹部膨隆,自右肋缘下至耻骨联合之间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30cm×20cm,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活动度差,无触痛,月经周期及经量均正常.CT检查:右下腹囊实性肿块.考虑:1.右卵巢囊腺瘤;2.右卵巢癌.
作者:边秋平;王湘平;杨玉亮;李义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29岁,孕3产2,孕32周,孕期无特殊.B超所见:耻骨联合上三横指偏右侧见一胎头,双顶径79mm,该胎头左侧亦见一胎头,双顶径80mm,两个颅骨光环尚规则(图1).脑中线均居中无偏移,脑室无扩张.仅见一个心脏回声(心脏面积/胸腔面积>0.33),外形增大.可见两条脊柱,脊柱近头距离较宽,至骶尾部靠近.仅见两上肢两下肢,股骨长62m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厚度39mm.羊水深度56mm.B超诊断:胎儿双头联体畸形.一星期后在上级医院行引产术,引出畸胎与B超诊断符合.
作者:张德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25岁,妊娠20周,行胎儿常规检查.脊柱背面纵向连续扫查时,可见左侧肺部4.4cm×3.7cm似蜂窝状稍强占位包块,致使胎儿心脏偏移右侧胸腔.羊水、胎盘未见异常,超声诊断为:1.单活胎,宫内妊娠;2.胎儿胸腔多房性囊性回声--肺囊肿;3.胎儿右腔心.在我院妇产科行引产术.尸解:见胎儿左肺下叶重度肿大,4.0cm×4.0cm×2.5cm大小,表面凹凸不平,余肺叶均未见异常改变,心脏位于右侧胸腔.病理报告:先天性肺囊肿--支气管型肺囊肿.
作者:郑海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28岁,孕17周,第一胎.孕妇体健,心肺未见异常,无家族遗传病史.常规孕检B超检查.使用仪器:HP-IP彩超.超声检查所见:胎儿胎头完整,双顶径4.7cm,头围16.3cm,胎儿左胸腔可见较多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0.5cm~1.2cm大小不等,边界清,壁不光滑,无回声间可见中等实质性回声.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右侧接近右胸壁,心率160次/分律整.腹部及双肾未见异常.羊水、胎盘未见异常.超声诊断:①单活胎;②胎儿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图1、2).引产术产一男婴,外观无异常.尸检所见:胎儿左下肺叶明显肿大,达3.5cm×4cm,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圆形囊肿向外微隆起.胎儿心脏受压向右明显移位接近右胸壁.心脏、右叶及左肺上叶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彩图7、8见79页).病理诊断:胎儿先天性、多发性支气管型肺囊肿.
作者:高锡国;胡振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4岁.因发现腹部包块,停经4月来我院就诊,曾经有头晕、乏力、腹部疼痛及贫血史.查体,腹部膨隆,如孕4月大,妇检后位子宫、大小正常、质软.于子宫底部可触及一包块,不移动,表面光滑边界清晰,无宫颈举痛.行超声检查于腹腔偏右侧可见胎儿,胎儿颅骨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清晰,脊柱线连续性好,双顶径为4.2cm,股骨长径为3.0cm,胎心规律145次/分,羊水深度4.9cm,可见胎心搏动及胎儿肢体活动.胎儿结构与母体腹壁甚接近,并可见完整的胎盘(图1).于耻骨上探测,于膀胱后方可见子宫,宫腔内可见节育环(图2),在胎儿结构和膀胱暗区间未见子宫结构.超声提示;中孕,腹腔妊娠、单活胎.孕妇要求终止妊娠,经患者同意手术治疗.结果其临床和超声提示相符.
作者:罗德新;吴强;张宗美;陶斯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25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与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宫外孕92.7%(38/41),先兆流产100%(21/21),难免流产100%(11/11),不全流产91.7%(22/24),盆腔炎性包块66.7%(6/9),卵巢囊肿蒂扭转77.8%(7/9),囊肿破裂80.0%(4/5),滋养细胞疾病100%(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简便、易行、准确的方法.
作者:雷进;段扬;王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孕34周时超声检查提示胎儿盆腔内囊性肿物,于2000年11月14日入院.超声检查:耻上胎头,双顶径9.0cm,脊柱排列整齐,胎心律齐,率139次/分.胎儿股骨长6.6cm,羊水深4.3cm,前壁近宫底位胎盘Ⅱ+.见胎动,胎儿盆腔左侧可探及4.2cm×4.1cm×4.1cm囊性肿物,膀胱受囊性肿物压迫变形.超声诊断:单胎头位孕34周,胎儿盆腔内囊性肿物,见图1.患者要求终止妊娠.经药物引产,分娩出3250克死婴,女婴.尸解病理诊断:左侧卵巢冠囊肿.
作者:张继海;陈玉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卵巢冠囊肿在妇科肿瘤中较为常见,占附件肿瘤的10%[1],但临床误诊率为90%左右[2],可能与腹部超声诊断率不高有关.而阴道超声因靠近盆腔脏器,可清晰显示卵巢及子宫,故诊断率较高.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29例卵巢冠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何立国;刘朝晖;叶振亚;贾同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就54例常见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特点作以概述[2].资料与方法孕妇年龄25~36岁,孕周19~38周.其中第一胎次37例,第二胎次12例,第三胎次5例.
作者:李秀英;李春兰;许晓英;唐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27岁,停经36周.4个月前在外院行B超检查,未报告异常,诊断中孕单胎,于今正常查体来院就诊.
作者:魏庆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26岁,孕28周.超声检查:单胎头位,双顶径8.4cm,胎儿头部无颅骨光环,脑组织全部外露于羊水中,外有完整包膜包裹,探头加压可变形.
作者:边秋平;杨玉亮;李义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资料和方法本组女性336例,平素月经周期正常,均无妇科疾病,年龄18~45岁,停经34~56天.使用AlokaSSD-1100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在膀胱适度充盈下行B超妇科常规扫查,观察子宫内有无孕囊及孕囊大小与停经时间是否相符,有无宫外孕及药流后宫内情况.
作者:李秀霞;赵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0岁,孕2产1,经常下腹疼痛已两个月,前来就诊.患者于1995年、1999年分别带环一次,第二次带环后,下腹疼痛较重,伴阴道流血,量较多,似月经量,持续6~7天.近两个月经常腹疼,时轻时重.
作者:张慧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近10年来对1万多例妊娠妇女常规进行B超检查,发现4例胎儿积水性无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虞雪素;沈玉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15例正常人、10例冠心病人、20例左室心肌肥厚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频谱、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冠脉血流频谱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和每分钟流量(Q)无差异,PDV和Q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左室心肌肥厚组PDV和Q明显增加(62.57±23.79cm/s vs 35.80±9.40cm/s,P<0.001;97.92±59.24ml/min vs 46.02±23.11ml/min,P<0.01),Q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负相关(r=-0.49,P<0.01),与肺静脉血流频谱R正相关(r=0.41,P<0.05).结论:左室心肌肥厚患者静息时冠脉血流量增加,可能是心肌肥厚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机理之一.
作者:张薇;安丰双;魏来临;白晨;钟明;葛志明;季晓平;张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92±2.65)%,与正常对照组(13.21±1.86)%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
作者:林宁;李建卫;张清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正常人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并对结果分析、探讨.方法:心尖四腔切面,用DTI测定房室瓣环运动速度.结果:房室瓣环收缩期Sann峰值速度与年龄无相关,房室瓣环舒张早期Eann峰值速度、Eann/Aann与年龄负相关,Aann峰值速度与年龄正相关.三尖瓣环Eann/Aann与三尖瓣口血流E/A中度相关,二尖瓣环Eann/Aann二尖瓣口血流E/A高度相关.房室瓣环收缩期峰值Sann峰值速度游离壁侧大于间隔部,三尖瓣前瓣环Sann峰值速度高.结论:DTI测定的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有望用于评价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作者:白文伟;陆映珠;徐章;肖泽方;光雪峰;纳志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和诊断情况.方法:总结6年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连续诊断的先心病临床诊断资料,分析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和CDE诊断价值.结果:6年中CDE共诊断各种先心病1167例,其中18岁以上成人331例,占总数的28.4%,其并发症发生率44.9%,明显高于儿童组的18.4%.801例手术患者中,CDE诊断完全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分别为92.6%、99.0%.结论::CDE对先心病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成人先心病并非少见,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易误诊.
作者:杨炳昂;赵志学;段云友;张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7岁.患糖尿病十余年,发现右大腿根部包块2天,经理疗、热敷、按摩后不见好转,来我院外科就诊.外科大夫检查时发现包块有搏动感,建议做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
作者:冯雪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现将我院1988年~200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23例之超声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凯炎;高如岳;刘美华;王玲;袁桂生;张灵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78岁.因急起意识障碍伴发作性四肢抽搐6小时收入院.患者于二月前发现前列腺肿块,怀疑前列腺癌,准备复查前列腺B超而大量饮水,憋尿,行B超前当天上午饮水约2000ml,无尿意,下午又不断饮水2500ml,早、中餐均未进食,至下午4时患者有便意,进B超室检查前(B超检查结果为前列腺肥大),家属发现患者行动迟缓,换鞋时左右穿错不知道,检查完后精神较差,四肢有轻微抖动,急送本院急诊室诊治,入急诊室后患者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伴喷射性呕吐,抽搐每次几分钟,共发作4次,间隙期意识未恢复.
作者:黄焰;朱凯云;邹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儿,男,8岁.因排尿困难伴大便不畅两月,不能自行排尿5小时来就诊.B超所见:膀胱充盈好,壁未见增厚,腔内未见肿块回声.前列腺位置未见正常前列腺回声,可见一9.20cm×7.57cm×7.10cm肿块(图1),图像界清,内回声不均匀,以不规则低回声为主,偏左侧处见片状回声增强区,约3.8cm×3.7cm,与低回声区界限不清.右肾集合系统分离,见前后径1.5cm无回声区(图2),右输尿管上段内径0.5cm.
作者:石小红;董昌元;熊润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25例马蹄肾患儿的声像图特征,总结超声诊断的技巧、准确性以及局限性.方法:多体位、多切面肾脏扫查,并于胰腺与脐间横断面确定肾峡部与腹部大血管的关系.结果:纵断扫查肾下极逐渐变窄延长,横断扫查双肾下极跨过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相融合,3例伴轻度肾积水和肾旋转不良.结论:超声检查对马蹄肾的诊断准确、简捷、迅速,但对合并症肾旋转不良的诊断尚存在一定局限,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作者:李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32岁,聋哑人,未婚.因右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3天,门诊以右侧斜疝收住院.查体:于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肿物,约4.0cm×5.0cm×3.5cm,质较硬、无触痛、可移动,站立增大,可降入阴囊,并自动还纳回腹.肿物叩实音,透光试验阴性,压迫内环口,肿物不能复出.
作者:张晓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78岁.因阴囊内肿物30年,明显增大,局部坠胀不适半年于1996年9月11日入院.外科检查: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约10cm×8cm大肿物,质硬无压痛,与右侧睾丸关系密切,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正常.
作者:于凌云;沙东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儿,男性,10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天伴尿频3小时来我院就诊,T37.2℃,P100次/min,R22次/min,Bp未测,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心肺(-)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右下腹为甚,局部未触及明显包块;腹部X光平片无阶梯状液平面,膈下未发现游离气体;化验室血常规:WBC35.9×109/L,HB110g/L,N0.92,L0.08;尿常规:浊度清,颜色黄,WBC0~3/HP,RBC(-),上皮少许,临床以弥漫性腹膜炎待查收住院.
作者:张绍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常有单侧(左侧)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尿,直立性蛋白尿,左下腹痛,高血压等,男性患者有精索静脉曲张,女性患者有不规则月经出血.本病常见于儿童.笔者翻阅近年的有关资料及文献,对本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对19例NCP患者B超影像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建全;吴俊;赵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组B超检查诊断肾上腺肿瘤36例,重点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断提高超声对肾上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5岁.因尿频,有时欲尿不出一年余来诊.B超实时探查,于膀胱三角区右侧输尿管开口处见一圆形囊肿,向膀胱内突起.此囊肿壁菲薄,内为无回声,在射尿前渐膨大,射尿时渐缩小,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变化,囊肿膨大时直径为3.8cm,缩小时直径为2.6cm,同时可见右侧输尿管扩张(内径为1.0cm),囊肿与扩张的输尿管相通,据此诊断为右侧输尿管囊肿(图1),并经膀胱镜检证实.
作者:黄永兴;瞿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B超诊断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报道甚少,我院自1997年元月~2001年2月对32例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进行B超检查,均经临床穿刺切开证实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其中女22例,男10例,年龄10岁~22岁,平均为16岁.临床症状均有咽痛剧烈、吞咽困难,伴有高热、寒战、白细胞高等.使用仪器为RTfino,凸形线阵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取头低颈高位或坐位,对扁桃体区进行纵横切面的扫查.
作者:盛素华;李慧敏;王桂萍;胡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总结我院1995~2000年五年间眶内肿瘤20例的超声、CT影像学的特征与临床手术对照分析,而得出超声对眼及眶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刘虹;曹相德;李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玻璃体囊肿因其不影响视力,自觉症状少,忽略就诊,较为少见,现将所见一例报告如后.
作者:靳伟民;李舒茵;李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飞蚊症是眼科临床上较常见疾病,为研究眼科B超对帮助其诊断有无价值,现将门诊首诊为飞蚊症后,再行眼科B超检查的39例病人做一分析.
作者:石忠鑫;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一年前发现右乳房长一花生米大小肿物,无痛.近10天来肿物生长迅速伴疼痛,乳头溢出血性液体.查体:右乳头处表面可见一突起紫褐色肿物,约5.2cm×5.0cm,触之软有波动感,并于右乳房内触及一实质性肿块,质硬,大小6.0cm×7.0cm,表面欠光滑,触痛.
作者:吕晔源;姜士坤;张颜;张现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45岁.三天前在野外工作时受冻4小时,左膝轻微疼痛未在意.近两天来左膝部疼痛加重,无法行走而入院.查体:伸膝位,左侧髌骨周围肿胀明显,髌骨缘压痛,屈膝受限.左股部明显肿胀.左膝浮髌征阳性.采用AU-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10MHz.
作者:闫曰莲;杜燕飞;刘德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声像图表现、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超声检查采用直接探测法.同位素检测血清(TGA)和(TMA);另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结果:B超显示:不规整低回声斑块,占51.69%(46/89),其次线状回声增强,占29.21%(26/89),这二种主要声像图表现高达80.90%.而两组腺体内散在大小不规整的低回声斑块或线状回声增强对比仍有显著性差异(X2=6.644 0.01<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女性多发,有年轻化趋势.TGA、TMA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斑块状低回声和线状回声增强是桥本病主要的声像图表现,可作为超声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曾建新;林晨曦;郑斌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4天,顺产.生后1~2天患儿饮水、饮奶正常.生后24小时有胎粪排出,量与色泽正常.第三天起出现呕吐,不能进食.吐出物为黄绿色,无臭味,且可排少量粪便,颜色正常.查体T36.8度,P110次/分,R24次/分.精神萎糜,腹胀满膨隆.
作者:苗辉;梁树刚;谭威;易书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性,29岁.因右膝关节疼痛不适7+月,伴肿胀行走困难4+月,于2000年12月14日入院.7月前无任何诱因右膝关节疼痛,尤以长时间行走站立后为甚.无畏寒发热等表现.
作者:徐丽飞;吴大琼;李春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