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影响因子:1.27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输血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光量子自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物质,在许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在对2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使用光量子自血疗法(blood quatum therapy,BQT)的治疗过程中,检测了治疗前后的血浆ET水平,并对BQT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刘加军;潘祥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LISA法与TRUST法检测梅毒结果的分析

    笔者采用ELISA法与TRUST法,对不同来源的血清标本及将质控梅毒阳性血清标本倍比稀释后进行对比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明;张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街头无偿献血者血型初定结果错误原因分析

    笔者调查了流动采血车上的29456名献血者血型报告,发现有30例初定结果错误,后在复查时得以纠正,对其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清;于琦;吴振军;赵林;马秀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机采浆异常反应3例及处理

    1998~1999年,甘肃省有3家采浆站在应用血浆分离机对供浆者进行单采血浆中,曾出现3例异常反应.经检查系热原及溶血反应,紧急处理后恢复.笔者旨在加强血源管理,严格把好器材质量关和提高采浆工作人员责任心方面予以警示.

    作者:周海云;袁春芳;王兴国;葛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HLA-Ⅰ类配型血小板输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液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血小板输注在血液与肿瘤的支持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大量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或既往大量输血的患者中约50%以上产生血小板同种免疫,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给予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输注,是改善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有效方法.笔者曾给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患者输注HLA-Ⅰ类半相合/相合血小板,明显增强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纯;黄绍良;方建培;包蓉;钟凤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LISA法用于原料血浆抗-HIV的室内质控

    目前,对原料血浆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抗-HIV)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由于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实验条件、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的差异,易引起漏检或误判.为了保证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厂除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免疫室间质控外,还积极开展了抗-HIV的室内质控,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陈昭升;翟志强;王均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液磁极化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

    为评价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疗法)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将临床7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血磁疗法和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并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血液多项生化和红细胞免疫学等实验室指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刚;张易水;孙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丙酮酸标准品测定ALT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的项目之一,而赖氏法是血站基本标准中规定的ALT检测方法.为适应于血站检测ALT的特点,笔者沿用赖氏法的试验原理、步骤,并对结果的判定方法加以改进,即以丙酮酸作为标准品替代赖氏法标准曲线,由公式计算得出试验结果.该检测方法检测ALT,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无需更新设备,适用于血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赵晓华;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巨细胞病毒(CMV)是人类疱疹病毒中的一种双链DNA病毒,在正常人群中CMV感染的发生率很高,但很少或不引起临床症状.而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受抑制,即可引起CMV感染的临床症状.大量的迹象表明CMV感染可能是诱发移植肾急、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1~3].笔者检测20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MV DNA及其中48例术前血清CMV IgM、IgG抗体,旨在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CMV感染发生情况及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无影响.

    作者:张泓;武大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戊二醛消毒液浓度与效果监测

    利用戊二醛对医疗器械、用具浸泡消毒日益普遍,对其浓度的监测,之于保证消毒、提高质控水平至关重要.现在检测其浓度的方法,不是复杂,就是条件难备.笔者据戊二醛能醛化红细胞的机理,利用抗-A(或抗-B)标准血清凝集红细胞,检查戊二醛浓度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承涛;曹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受血者检定Rh血型及采用手工凝聚胺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本院自1999年5月起,对所有输血患者常规检查Rh血型并采用手工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凝聚胺配血),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先萍;胡利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HLA组织相容性对1例心脏移植存活的影响

    急、慢性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移植心脏功能丧失、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通过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抗排斥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带来感染,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心脏移植术前对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并选择与受者组织相容性好的供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小明;王从容;武大林;王武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浆自动采集滤器分离血浆效能的研究

    目的评价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浆采集滤器分离血浆的功能及有效性.方法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浆采集滤器与血浆分离机配套使用,采用单针方式,实现自动采集血浆.血浆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法.结果①血浆采集过程中,膜滤器对血浆总蛋白的筛分系数>95%,并且比较稳定;②血细胞比积增大时,血浆采集速度变慢,但血浆分离效率提高,Hct=0.45时,血浆采集速度为23.6ml/min,血浆分离效率约为52%,采集200ml血浆约需要20min;③采集血浆多个循环后,血液的大溶血率为2.5%.结论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浆采集滤器与离心法等传统方法相比,采得的血浆质量较好,滤器分离效率较高.

    作者:魏清荣;赵长生;陈永东;王憬惺;万昌秀;乐以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二类猝灭剂对病毒灭活和红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自由基(一类机制)、单线态氧(二类机制)在DMMB与M007光化学灭活病毒和对红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光化学反应体系中加入羟自由基猝灭剂甘露醇、甘油,单线态氧猝灭剂色氨酸和叠氮钠,试验它们对灭活Phi6噬菌体的抑制能力以及对红细胞溶血、钾泄漏的防护作用.结果单线态氧猝灭剂可以明显抑制DMMB和M007光化学灭活Phi6噬菌体的能力,羟自由基猝灭剂对灭活Phi6噬菌体影响很小,而两类猝灭剂都对红细胞溶血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结论 DMMB、M007主要通过二类机制来灭活病毒,一、二类机制都参与了对红细胞的损伤.

    作者:王飞;王憬惺;杨显福;黄毅;黄雪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流式细胞术测定保存血小板再表达CD62p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①建立并优化测定血小板再表达膜表面激活标志物CD62p能力的流式细胞术(FCM);②测定22℃保存液体血小板不同保存期再表达CD62p的能力,以评价该指标在血小板质量监测以及新的保存方法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采用浓度梯度法优化GPRP浓度条件,采用析因设计优化凝血酶浓度和37℃孵育时间条件,寻找佳阴、阳性对照;②将13份血小板按AABB标准保存,并延长保存至12d,测定每天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与其相应体内存活期作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约1.5×106个血小板内加入2.5mmol/L GPRP可有效防止过量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孵育条件以1U/L凝血酶37℃15min然后室温置15min佳.采用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FPRP)为阴性对照,以凝血酶激活FPRP为阳性对照效果良好.②22℃保存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与其相应体内存活期呈明显正相关,单份相关系数(r)0.91~0.99,总体相关系数为0.99.结论①优化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并好的流式细胞术方法用于测定保存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②保存液体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与其相应体内存活期呈明显正相关,且相关性良好,提示CD62p再表达率是监测保存血小板质量的良好指标,同时还可能在新的保存方法研究和临床血小板功能受损程度的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欧阳锡林;刘景汉;Dayong Gao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例抗-HIV阳性献血者报告

    为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本站自1997年起开始对献血者进行抗-HIV血清学检测,现将1997~2000年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纪成;范晓娟;高振玲;王玉国;古金龙;于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ABO、MN血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改变1例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在HLA相合的Allo-PBSCT中,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为10%~15%[1].在Allo-PBSCT后造血重建时,ABO血型改变的病例时有报道[2],但笔者发现ABO、MN两种血型在Allo-PBSCT后均发生改变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朝晖;方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血产生IgM、IgG抗-M 1例

    血清中天然抗-M或免疫产生IgG抗-M的发现近年来屡见不鲜[1~3],而由输血免疫产生IgM抗-M的报道相对较少[4].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输血免疫产生IgM、IgG抗-M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段福才;王怀祖;徐志明;祁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1例

    笔者曾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 ABO血型抗原减弱1例,报告如下.

    作者:方成江;陈晓发;张昆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Rh(D)阴性择期手术病人自体输血2例

    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时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延缓择期手术.因异体输血可能引起输血传染病的危险,自体输血越来越被引起重视.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54名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量共20 000ml,全部安全回输给患者.现将其中2名Rh(D)阴性患者自体输血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冷上清治疗复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疾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反复发作,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达100%[1].我科1999年10月成功救治1名危重的TTP患者,与国内其它病例报告不同的是,该患者在经血浆置换救治成功后,在维持治疗中4次复发,予以冷上清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至今未再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艳珍;吕运来;黄彩娟;孙先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青岛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检测结果分析

    青岛市无偿献血队伍中在校大学生约占10%~15%,笔者就1999年4月~2000年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输血传播性疾病指标检测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马保凤;王同显;赵林;王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青岛市自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临床用血已经全部来自于无偿献血,每年中心血站向临床供血约11~12吨,需要献血者约6万人次.工作中笔者观察到,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和采血不畅的发生率较高,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孙姝丽;王美秋;高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山东省血站系统血液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省内血站、血库等单位的血液检验室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五项检测指标进行室间质量评价(EQA),旨在了解各检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各室之间提供评价资料,便于各室找出差距纠正不足.也为主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以便实施管理,为确保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提供保障.笔者统计了1999~2000年的室间质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传;孙秀春;姜其生;王潍;陈元锋;陈剑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PCR-SSP方法检测血小板同种抗原-4、6系统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具有高度多态性,目前已从分子水平研究HPA系统.HPA不合可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HPA检测的方法目前主要有血清学和基因分型.参照国外有关文献[1,2],笔者采用PCR-SSP建立了HPA-4、6系统基因分型的方法,并检测了部分浙江汉族人群样本,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发明;李阿中;严力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血所致发热反应的影响因素与预防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因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已很少发生,而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却有增多趋势,笔者对住院的受血者输血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斐;朱冬红;张晓芬;余玲萍;徐亚芬;赵旭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亲属间输血导致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1 国内外现状1.1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一种致命的输血并发症,死亡率达90%以上[1].过去认为此病少见,但随着对TA-GVHD的不断认识,近年文献报告的病例增多,美国血库协会(AABB)1990年的调查报告就有12例[2];日本发病率(心脏手术后发病率为1/660)更高[3];国内报道较少.因TA-GVHD不易诊断,发病后迅速恶化死亡,故实际发病人数会比已知人数更多.

    作者:孟庆梅;王文秋;孙秀春;苗翠英;李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粒细胞特异性NA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 粒细胞特异性NA抗原1960年Lalezari等在研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新生儿患者时,报告了第一例中性粒细胞抗体并将其相应的抗原命名为NA1(neutrophil antigen),这种抗体能够凝集50%的白种人粒细胞.

    作者:刘孟黎;蒋冬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粘合剂(fibrin sealant,FS)是由多种血浆蛋白成分组成的一种复合制剂,模拟凝血过程的后阶段反应,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的半刚性纤维蛋白凝块粘合于创口,起防水作用,使组织或材料保持所需的形状,并止血和促进创口愈合.目前,还没有一种生物的或合成的粘合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无毒性和临床有效性上可与FS相比.笔者现对FS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孟志云;窦桂芳;卜凤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血与免疫抑制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措施,曾挽救过无数人的生命.过去人们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多局限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方面,对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认识不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使移植物成活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肿瘤复发和手术后感染.由于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的机理较复杂,目前科研工作者对其作用机制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现将输血相关免疫抑制可能机制、输血对肿瘤复发和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以及输血对肾移植成活时间的影响作一介绍.

    作者:唐德钧;付涌水;田兆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目的探索儿童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采集,特别是体重<20kg的小儿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方法 18例儿童,共31次采集PBSC.①年龄小,血管细和不能很好地配合的儿童患者,在PBSC采集的前1d,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性行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入一儿童型双腔管(18~36cm);②采集儿童PBSC时,使用SVSC分离槽和SVCC收集槽,体重<20kg的小儿,在初始化完成后,使用经射线照射过的血液预先运转分离机,使儿童体内的血液保持平衡;③在分离过程中,ACD/全血的比例保持在1∶11~1∶13之间;④成人的PBSC采集一般循环量为10000~15000ml,儿童为全身血容量的2~3倍,每次处理血液总量为4800~10000ml.结果除2例采集3次外,其余的经1~2次PBSC采集,均收集到足够的MNC和CD34细胞,达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阈值要求.结论使用本方法能很好地采集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作者:邓春江;闫安文;齐聪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脐血中GM-CSF、IL-2、IL-6和sICAM-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脐血中GM-CSF、IL-2、IL-6和sICMA-1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脐血和健康妇女血中GM-CSF、IL-2、IL-6和sICMA-1含量.结果脐血GM-CSF、IL-2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妇女(P<0.01),sICAM-1低于健康妇女(P<0.01).结论脐血中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且未受病原体侵袭,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新华;甘柏柳;朱凌;蔡利群;周天红;杨萍;徐杏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献血者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献血后免疫状况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红细胞CR1基因高中低表达者献血后免疫状况,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76位无偿献血者血液,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CR1基因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随机抽样调查33位高表达者及25位中低表达者,在献血后6个月时测定免疫球蛋白、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详细询问献血后状况.结果献血者红细胞CR1高表达者与中低表达者在CR1 A405值分子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40,P<0.01),但是两者献血后机体一般状况与部分免疫指标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状况无明显变化.

    作者:徐文皓;李志强;陈卫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白血病成分输血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白血病成分输血的实际情况及疗效来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以<献血法>颁布实施前后分阶段统计59例白血病患儿的输血理由、输血的合理性、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1995年~1997年组成分输血53.8%,不必要输血4.4%,输血成分不适当占51.6%;成分输血的疗效明显好于全血输注,输血副反应主要见于全血输注.1998~2000年组,输全血仅4例次,无不必要输血,成分输血率98.7%,输血疗效明显提高.结论对小儿白血病积极开展成分输血,不仅节约血源,而且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作者:马廉;林丽敏;陈思红;庄静文;李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4种ELISA试剂筛查献血人群抗-HTLV结果评价

    目的对HTLV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797份献血者标本用1种国产双抗原夹心法试剂,1种国产间接法试剂和2种进口间接法试剂同时进行检测,对ELISA阳性血清均用Western blot(WB)进行确证.结果 797名献血者四种试剂盒均能检出4份抗-HTLV-1阳性标本,但三种间接法试剂均分别出现了4~11份不等的假阳性,而国产双抗原夹心法试剂则未出现假阳性.结论国产HTLV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已具备用于规模筛检能力.

    作者:张国忠;林丽容;林金煌;陈平;薛国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脐血浆刺激造血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脐血浆刺激造血活性.方法检测脐血浆的造血因子水平及其扩增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作用和刺激生成CFU-GM、CFU-Mix、BFU-E作用.结果① 33例脐血浆中4例检测出GM-CSF,20例检测到IL-3和IL-6,33例检测到EPO,各细胞因子之间不具相关性;②液体培养6d后,脐血浆组有核细胞数为(1.08±0.20)×106/ml,胎牛血清(FCS)组为(0.72±0.05)×106/ml,脐血浆对体外培养维持PBSC活细胞数明显优于FCS(P<0.05),但无明显扩增作用(P>0.05);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PBSC 14d时,脐血浆组集落数为(13±11)×105,而FCS组集落数为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脐血浆含有多种造血因子,其刺激造血活性与IL-3浓度成正相关,但与IL-6和EPO的相关性则较小.

    作者:林旭滨;陈运贤;罗伟琼;姚麟;刘天浩;钟立业;赵洪云;欧瑞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γ-射线辐照对淋巴细胞杀伤效果的研究

    目的确定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所需的低辐照剂量.方法分别用5、15、25、35、50Gy 5种剂量对血液进行辐照处理,然后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及有丝分裂原刺激试验,测定3H掺入量以测定淋巴细胞的残存增殖活性.结果与未辐照血相比,15Gy剂量辐照时,对MLC培养的抑制率已达(96.4±2.0)%,但对PHA刺激和ConA刺激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85.0±1.7)%和(86.5±5.1)%,均低于95%;25Gy剂量辐照时,对PHA刺激和ConA刺激反应的抑制率分别达(96.3±2.8)%和(96.6±4.3)%.结果 15Gy剂量不足以预防TA-GVHD,低辐照剂量应为25Gy.

    作者:任芙蓉;李慧;吕秋霜;陆扬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致敏红细胞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被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方法.方法用荧光素标记的绵羊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与致敏红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结合,以绵羊抗鼠IgG-RITC标记的红细胞作同形对照,设定mark,得测定管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 Coombs试验在对比试验中,只能测出经27稀释的抗D血清所致敏的红细胞,而FCM则能测出经29稀释的抗D血清所致敏的红细胞.实际应用中,15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标本,Coombs阳性率13.3%,FCM阳性率86.7%,5例Rh新生儿溶血病标本,Coombs阳性率40%,FCM为100%.结论 FCM技术比传统Coombs试验灵敏度高,定量更准确.

    作者:徐树良;田爱民;陈军浩;张癸;钱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两个家庭亲/子代RhD血型差异的RHD基因型分析

    目的为中国汉族人群RhD(-)个体遗传规律和RHD基因结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3个厂家不同批号的ABO、Rh抗血清和HLA单克隆抗体血清,分别对两个家庭的7位个体进行ABO、Rh血型检定和HLA-A、B、DR、DQ抗原配型;并对其RhD(+)父母和RhD(-)子女共6位个体,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试剂,直接鉴定Rh血型基因.结果两例表型RhD(-)的子代个体,PCR-SSP法显示例1为RHD基因全部缺如;例2为RHD基因部分携带.结论本研究显示了2个中国汉族家庭亲/子代RHD基因遗传的个体情况.

    作者:武大林;丁红;兰炯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种特殊的成分输血——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由于淋巴细胞可能引起淋巴细胞毒抗体的产生,导致输血后相关的同种免疫反应,故供者淋巴细胞以往被认为是一种多余的、只引起副作用的成分.然而在特定条件下,淋巴细胞输注是一种有效的成分输血.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取自原移植供体具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注,可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患者再次缓解,并且疗效好、毒性小.提示这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能成为新的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策略.

    作者:宫本兰;贾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国输血杂志》引用期刊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及时了解国内外输血专业方面的信息掌握其发展动向,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6~2000年<中国输血杂志>所有文章引用的期刊文献作了统计调查,从中找出专业人员常引用的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情报部门参阅.

    作者:沈伟民;李成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