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49X
  • 国内刊号:51-1394/R
  • 影响因子:1.27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文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输血杂志   2012年6期文献
  • 无偿献血纠纷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无偿献血者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奉献爱心,是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纠纷,这些消极的现象和绝大部分正面的积极的结果比起来只是风毛麟角.尽管有些还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但对整个血站的采血工作和良好的工作秩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针对近年来发生较严重纠纷一些行为表现中存在的实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者:薛斌利;叶世辉;宋王洁;洪丙炎;李晓玲;杨华;潘志伟;张建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液标本凝块对核酸检测混合加样的影响

    自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以来,检测过程中遇到血液标本凝块造成标本混样失败,从而进行重复操作,核酸检测中血液标本凝块不仅严重影响到混样的效率,并且反复离心也对标本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增加了核酸检测的检测成本,浪费耗材和试剂.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我们对标本的前处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榕;熊丽红;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汉族人群Kidd血型分布与输血风险的评估

    目的 无偿献血者汉族人群Kidd血型不配合的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构建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红细胞稀有血型库.方法 根据JK(a-b-)血型人的红细胞对2 mol/L尿素的溶解有抵抗性,我们使用2 mol/L尿素试验筛查JK表型阴性标本.用微量板法检测Kidd血型,将已知微量抗-JKa、抗-JKb分别加入相对应孔,分别检测献血者红细胞上有无JKa或JKb.结果 1 611名汉族无偿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JKa=0.4675、JKb =0.5325.由于调查对象数量较少,未能筛选出JK(a-b-)标本.JKa不配合输血风险为0.1708,JKb不配合输血风险为0.2032,JKa、JKb不配合输血风险合计为0.374.抗-JKa随机输血不配合可能性为70.2%,抗-JKb随机输血不配合可能性为76.7%.结论 使用盐水介质法、快速聚凝胺法或者卡式配血法的同时,结合酶法以及经典的抗球蛋白法,多种配血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某些血型系统弱抗体的漏检.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偏远县市设置献血房车固定献血点对于提高无偿献血采集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距中心血站偏远的县市普遍设立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招募的作用.方法 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各县市设立献血房车与否或设立献血房车前后的采血量等数据作分析比较,评估献血房车作为固定献血点的招募效果.结果 2011年7~12月,设立献血房车的6个县市采血量增长4660 U,同比平均增长36.63%(14.98% ~59.62%);未设立献血房车的2个县采量增长225.5 U,同比增长6.15%(5.59% ~6.74%);咸丰县设献血房车后较献血屋采血量增长586.5 U,同比增长35.42%.结论 献血房车停放在人口密集的步行街或广场,能“365天”方便边远县市居民的献血,招募献血者的效果稳定、可靠、高效,有助于老少边穷及交通不便的地区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作者:陈家学;石思蓉;杨仕坤;杨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丽水市Rh阴性献血者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调查

    目的 了解丽水市无偿献血者P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阴性筛选及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抗体筛选抗的检测分析.结果 在38 500人份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151例,其中检出血清含有不规则抗体的标本有4例,Rh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的结果:A型46例(30.4%),B型43例(28.4%),O型55例(36.4%),AB型7例(4.6%)及其血清学表型分布.结论 通过这次的筛查了解丽水市无偿献血者R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初步状况,并掌握丽水市Rh阴性血型频率,血清学表型分布及其不规则抗体的情况.

    作者:庄杰;赵龙友;纪勇平;骆昊翠;孙敏;吴士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沈阳地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临床用血回顾

    目的 评估沈阳地区不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围术期用血状况,以了解血液保护取得的临床疗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行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且在围术期接受输血患者共421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种类不同年份临床输血趋势.结果 6年来红细胞悬液输入量随输血手术例数逐年增多而增多.红细胞悬液的平均输入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5年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增加0.66 U.红细胞悬液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与输血手术例数呈明显相关性P<0.05;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与输血手术例数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液保护工作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输入中有一定成效,但对于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的合理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霞;何晓帆;白晓峰;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互助献血小板与自愿无偿献血小板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亲友互助献血小板者与自愿无偿献血小板者的初筛不合格差异原因.方法 将2种献血者采前征询、填表、查询、体检、初筛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亲友互助献血小板组初筛不合格率(76.19%)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机采血小板组(6.5%).结论 自愿无偿献机采血小板者应为献血的主要群体,而亲友互助献血小板者可作为血源不足时的一种补充.

    作者:吴次宁;汪彦;田浩;万浬科;罗勋;冯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锡林浩特地区血浆报废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血浆报废原因,减小血浆浪费.方法 2008~2010年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采集、制备的病毒灭活滤白血浆13 549份进行报废原因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总报废率为20.44%,报废率占前3位的依次为:脂浆> ALT>过期.结论 脂浆报废率高与锡林浩特地区居民饮食习惯及采血前未对血浆进行肉眼筛查有关;ALT报废与非病理性因素相关;过期报废与本地区基层医疗条件偏低、没有合理使用血浆有关.

    作者:张广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献血动机的调查

    目的 综合评价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动机.方法 通过调查石家庄市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动机认知现状,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动机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献血反应发生率很小、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献血是为了尝试体验一下献血过程、献血是迫于无奈或压力等回答正确率不高;免费用血、累计无偿献血达到一定数量者给予奖励、无偿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和感染疾病以及奉献爱心,帮助需要用血的患者、献血可以体现社会价值、今后享受用血优惠、献血可以减肥等价值取向上,2类人群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高于农民工,但2类人群的认知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宋任浩;赵莉华;何路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济源市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目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本市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目的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2010年本市24家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开出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5 862份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情况为红细胞类3 693例,血浆类2 169例,其中合并输血1074例,占18.32%;按临床输血申请单中输血目的情况分类:红细胞类用血不合理1 295例,占35.07%,血浆类不合理1 132例,占52.19%;外科系统、内科系统红细胞申请输注目的不合理率分别为52.7%、9.04%;血浆输注目的不合理率分别为55.92%、46.61%.结论 血浆类不合理使用较多,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症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掌握欠佳.应加强对临床医生对科学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制定本市临床用血规程,严格临床输血指征,严格审批,提高血液保护技术,对临床输血进行评价.

    作者:李晓雪;吉素清;葛云萍;齐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民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现状的调研

    目的 了解民营医院临床输血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情况,为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实地考察民营医院,全面了解与浙江省血液中心签订采供血协议的所有民营医院(15家)的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并查阅临床输血病历了解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情况.结果 15家民营医院2011年1~11月总用血量2494.4 U,占同期所有用血医院的0.69%,15家医院均未建立临床输血质量体系.22例输血病例调研发现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CV仅2例,抗-HIV为11例,所有病例均未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符合输血指证的病例13例,占59.1%.结论 民营医院在临床输血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制定临床输血准入、考核和退出机制,规范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全面提升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冯晴;孟忠华;虞容;吕杭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过期血液中血小板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过期血液中血小板生长因子含量及促细胞增殖作用.方法 选取全血和浓缩血小板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冻融法和CaCl2法处理保存d1、5、10的血小板,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样品中PDGF-AB、TGF-β1的含量,应用CCK-8试剂盒测定样品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在全血保存d1、10、21、35、40时取样,离心收集血浆,测定其血小板生长因子含量和促细胞增殖作用.结果 CaCl2法处理的d1、5、10血小板样品中PDGF-AB含量分别为86.56±19.66、76.15±18.55、70.65±24.13 ng/ml,TGF-β1的含量分别为86.40±19.92、79.80±16.54、92.45±17.59 ng/ml;冻融法处理的d1、5、10血小板样品中PDGF-AB含量分别为48.24±3.73、60.91±18.39、69.35±22.29 ng/ml,TGF-β1的含量分别为107.57 +46.48 149.33±24.78 154.26±38.99 ng/ml,同一处理方法d1、5、10血小板样品中生长因子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同一处理方法不同时间点血小板样品对细胞增殖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冻融法处理后样品在浓度20%时促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不同时间点全血血浆促细胞增殖作用趋势线相近,在样品浓度达到20%时促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下降.结论 过期血小板中血小板生长因子含量及促细胞增殖作用与新鲜血小板无显著差异,过期全血血浆中的血小板生长因子与新鲜全血相比也得到了相似的初步结果.

    作者:于晶晶;王红;刘曦;袁理;刘嘉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例ABw表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型检测

    目的 鉴定对1例ABO疑难血型标本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1例ABO疑难血型标本用血清学方法做ABO表型检测,用PCR-SSP法做ABO基因鉴定,用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对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做序列分析.结果 血清学定型:ABw表型;PCR-SSP法鉴定:AB型;直接测序:A101/B101等位基因杂合,但伴有nt1055的G/A突变;克隆测序:G1055A突变发生在B101等位基因上,该突变产生Bw07等位基因.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A101/Bw07基因型.

    作者:孟庆丽;高勇;段莹;潘凌子;肖南;于卫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通量MLPA基因分型技术在1个Del表型家系基因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对1个Del表型家系作基因鉴定.方法 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的3名成员作RhD及相关血型抗原鉴定;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妹妹的静脉血DNA.运用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的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先证者及其他成员血型基因作定性及定量分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发现的变异作确认.结果 血型血清学检测:先证者为Del表型,其他3名家系成员为正常的RhD阳性个体.MLPA基因分型:先证者有2条包含1227G>A突变位点的RHD等位基因,而3名家系成员有1条包含1227G>A突变位点的RHD等位基因及1条正常的RHD等位基因.结论 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的MLPA技术能够对Del表型作明确的基因鉴定,有助于节约宝贵的RhD阴性血液.

    作者:姬艳丽;赵阳;王贞;张润青;骆宏;莫春妍;魏玲;罗广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HLA-DRB1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可靠的HLA-DRB1等位基因全长序列的分子克隆和测序方法.方法 设计、合成HLA-DRB1基因全长序列PCR引物和探索PCR反应体系,采用长距离PCR技术,对10份经PCR产物直接测序、基因型已知的标本,扩增HLA-DRB1基因5′-UTR区、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和3′-UTR区,全长约11kb.PCR产物纯化后作长片段分子克隆,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序引物测序.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了全部10种等位基因的全长序列.将HLA-DRB1等位基因全长序列划分为9个亚区,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第2外显子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π)8.653%,高于其他外显子,并且非同义突变率(dn)9.029%大于同义突变率(ds)7.846%.第5内含子的平均核苷酸变异率高达13.690%,DRB1* 09∶01∶ 02和DRB1*07∶01∶01∶02这2个等位基因第5内含子的序列与其他等位基因序列差别较大.结论 采用HLA-DRB1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获得了HLA-DRB1基因各亚区多态性分布特点等基础资料.

    作者:卢亮;徐筠娉;柳清;邓志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亲和凝胶分离纯化人α1-抗胰蛋白酶的研究

    目的 探索通过免疫亲和层析从Cohn法组份Ⅳ分离纯化人α1-抗胰蛋白酶浓缩物的方法.方法 24℃下,将Cohn氏法组份Ⅳ用Tris缓冲液抽提0.5h后,离心4 750 g×15 min,上清液加入亲水型气相二氧化硅脱脂后,离心6 000 g×15 min,再用1.2 μm的滤膜过滤;通过GE公司新型的Alpha-1 Antitrypsin Select免疫亲和凝胶层析柱,对α1-抗胰蛋白酶进行纯化.用考马斯亮蓝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蛋白含量;用SDS-PAGE鉴定α1-抗胰蛋白酶的纯度,并用Western Blot和串联质谱分析鉴定纯化的蛋白;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α1-抗胰蛋白酶活性.结果 纯化的α1-抗胰蛋白酶在非还原性SDS-PAGE图谱上呈现1条54 kD左右的蛋白带和1条约140 kD的多聚体蛋白带,经过还原性SDS-PAGE多聚体条带解聚,Western Blot也可以反应相关变化;在经过前处理和亲和层析后,α1-抗胰蛋白酶活性回收率为(60.35±1.39)%,α1-抗胰蛋白酶总活性回收率为(41.88±6.98)%,纯化倍数为(71.68±1.32)倍,比活性大约(1.00~1.05)PU/mg.结论 GE公司Alpha-1 Antitrypsin Select免疫亲和层析亲和层析可以从Cohn氏法组份Ⅳ中特异性捕获α1-抗胰蛋白酶浓缩物.

    作者:张学俊;叶生亮;曹海军;王宗奎;杜晞;谢亦武;李长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保存条件对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对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HCV R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12名丙型肝炎患者4ml的外周血,分装、保存在不同温度及相同温度下的不同时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不同时间点血浆HCV RNA的水平(log IU/ml),并与该血液标本的起始HCV RNA水平做比较分析.结果 当血液标本中的HCV RNA起始水平≥105 IU/ml时,在25℃放置6h后转至4℃保存18 h(a)、25℃放置12 h后转至4℃保存12 h(b)及4℃放置24 h(c)等3种保存条件,24 h时内检测到血液标本的HCVRNA水平105IU/ml组分别为(5.15±0.16)、(5.15±0.15)及(5.16±0.16) IU/ml (P> 0.05),107 IU/ml组分别为(7.45±0.21)、(7.44±0.23)及(7.45±0.24) IU/ml (P>0.05);当血液标本中HCVRNA起始水平在临界范围[(3.38±0.14) IU/ml]时,在条件a、b保存24h血液标本的HCV RNA含量分别为(2.28±1.52) IU/ml、0(均为P<0.01),而条件c保存24h血液标本的HCV RNA含量为(3.28±0.20) IU/ml (P >0.05);当血液标本中HCV RNA起始水平为103 IU/ml时,在4℃保存48h时HCVRNA含量为(2.31±1.54) IU/ml (P<0.01).结论 当血液中HCVRNA起始浓度较低时,HCV RNA的稳定性较差,短时常温保存都会造成病毒核酸的降解.

    作者:熊玉娟;周华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组人血小板CD3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目的 制备具有功能活性的重组人血小板表面CD36抗原的纯化表达蛋白胞外区30 ~439氨基酸残基段.方法 提取人肝细胞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人血小板CD36抗原胞外区(Gly30~Asn439)氨基酸残基cDNA,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MD18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获得阳性重组子pMD18-CD36,提取质粒.经序列测定后,将该基因插入到真核细胞瞬时表达载体pTE2上,构建成为pTE2-s-CD36-10 his真核瞬时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 (invitrogen)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表达产物经Ni2+ 2NTA柱层析纯化.结果 RT-PCR扩增获得了1.4kb的片段.invitrogen测序,该序列分析结果与Genebank中的NM_001001547.2完全一致.SDS-PAGE证实转染的HEK-293细胞表达了人CD36抗原胞外区蛋白片段.结论 利用构建的真核载体pTE2-s-CD36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可高效表达CD36 Gly30~Asn439,得到纯化蛋白,为人血小板CD36表面抗原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影响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付丽辉;张杰;孙春昀;陈麟凤;冯倩;罗圆圆;张晓娟;王可;于洋;汪德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五常法在血站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目地 探索“五常法“在血站仓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运用”五常法“,将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运用于血站仓库管理中.结果 提高了血站仓库物资管理质量,有效的利用了仓储空间,减少物资的积压和浪费,保证了采供血物资的安全性.结论 运用“五常法”对血站仓库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物资质量,保障了原材料及时和充足的供应,物资进仓的合格率达到100%,仓储物资的保管零报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贯彻实施“一法两规”使血站从经验管理迈向全面质量管理

    血液安全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安定和谐.为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预防和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国家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近10多年来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2006年出台的《血站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实施)、《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4月25日实施)、《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7月24日实施)3个法规性文件(简称“一法两规”),不仅是我国各级采供血机构建设的“法理”依据,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血站管理由经验管理迈向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轨道.5年来随着“一法两规”的贯彻落实,血站管理实践证明了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和手段是临床输血安全、充足和有效的根本保障[1].

    作者:马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探讨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在各地悄然兴起,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市于2007年6月成立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现有在册志愿者330余人.在这几年运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如何提升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的服务水平、服务激情以及队伍本身的发展,从而在无偿献血宣传中起到切实的作用,现将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赖建秀;何燕琴;张学昇;史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企业职工献血人群招募策略的探讨

    当前我国平均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而人口献血率未达到1%的,即说明献血量低于通常被视为必要的水平[1].我市为典型移民新兴工业城市,主要以钢铁企业带动城市发展,全市总人口近30万,全市人口献血率为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临床用血量以15%的比率逐年增涨的情况下,未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季节性缺血现象.在无偿献血人群分布上,相对于其它城市无偿献血人群主要以高校学生、部队官兵及流动人群为主不同,我市献血人群分布主要以企业职工为主,约占总献血人数的60%以上,不受如寒暑假、小长假、以及部队战备任务、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并且在血液紧张,偏型及应急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将日常工作中针对以企业职工为主要献血人群的分布特点所采取的宣传和招募策略做以下粗浅的探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3例获得性血友病A报告及文献复习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t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非血友病患者体内自发性产生针对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FⅧantibody,亦称FⅧ抑制物)而引起的1种出血性疾病[1,2].这种自身抗体能引起FⅧ活性降低,产生类似遗传性血友病A表现的1种免疫相关性凝血缺陷疾病.其发病率远低于先天性血友病A,常易被漏诊或误诊.现将本科近2年来收治的3例AH-A报道如下.

    作者:彭捷;阳红斌;傅敢;陈曙平;赵谢兰;李晓林;陈方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类孟买血型鉴定1例

    我们对上海国妇婴保健院ABO定型困难而送检的孕妇血样进行了ABO血型鉴定,发现其为类孟买血型(Bhm),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血清学、基因测序及家系调查,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 患者,女,32岁,汉族,籍贯上海,无输血史,无药物史.系上海国妇婴保健院妇产科患者,P1G0,怀孕18周到医院检查,检测血型时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符,遂于2011年6月送至上海市血液中心做进一步鉴定.

    作者:林杰;蔡晓红;范亮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类抗-DC自身抗体致配血不合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89岁,汉族,无输血史,孕2产2,无新生儿溶血史.2009年因“糖尿病合并左下肢溃疡”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连续服用SMZ 2年余.近期因头晕、恶心、四肢乏力3d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为重度贫血(原因待查).入院时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RBC 1.23×1012/L,WBC 7.1×109/L,Plt 145×109/L,Hb 45g/L,Hct 0.117.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输注悬浮红细胞),备血时,血型血清学检测红细胞血型:A型、RhD阳性,抗体筛查阳性;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法主侧、次侧均无凝集溶血,凝聚胺介质法主侧、次侧均凝集,进一步检测确认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类抗-DC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

    作者:鲍聿炜;黄崴;吴春芳;胡雷光;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无偿献血者检出获得性B抗原1例

    无偿献血者丁某,女,51岁,在本站采血点经健康征询、体检合格后于2012年1月1日献全血400ml,初筛检测血型为AB型,检验科进行血标本检测时发现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正反定型不一致,随将标本送至我室,经检测该献血者为A型,红细胞上有获得性B抗原,现将实验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军;李鹏;侯振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Ael02B亚型1例

    1 病例资料献血者,男,汉族,25岁,无特殊疾病.2008年10月来本站第1次无偿献血,其血型正反定型相符,鉴定为B型;2010年12月第2次无偿献血,其血型正反定型相符,鉴定为B型,2次采集血液均发往临床,未见退血记录.2011年10月第3次无偿献血,街头采血车初筛纸板法正定型为B型,在对血液进行试管法复检时发现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B型,正反定型不符,怀疑为表达弱A抗原的AB型.进一步的鉴定证明该献血者ABO血型为Ael02B.

    作者:王成辉;陈远贵;杨清平;刘佳;孙国伟;卜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孕妇体内存在高效价IgG抗-A伴抗-D、抗-E的血清学结果分析

    我们在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查中发现1名孕妇体内存在高效价IgG抗-A伴抗-D、抗-E的病例,现将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孕妇,26岁,“O”型,Rh(D)阴性,孕4流3,3年前曾经因流产大出血输注4URh阴性红细胞(未经测定RhC、c、E、e).产前检查血标本为怀孕3个月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查时抽取的静脉血标本.新生儿血标本为该孕妇进行保胎治疗至足月生产时所留取的脐带血标本.

    作者:段福才;辛喜勤;李大元;张秦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种预判新生儿溶血病方法的比对分析

    目的 比较IgG抗体效价测定与单核细胞单层试验对预判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找到适合新生儿溶血病预判的方法组合.方法 分别在孕妇妊娠的不同时间采集血标本,做产前血清学试验和单核细胞单层试验,并按妊娠次数不同进行分类.新生儿出生时收集脐血,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结果 ABO血型不合夫妇,IgG抗体效价和单核细胞单层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依次为76.2%、61.5%、70.9%和90.1%、64.6%、81.0%.Rh(D)不合夫妇,IgG抗体效价和单核细胞单层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依次为100%、94.1%、95.7%.11名早产新生儿,IgG抗体效价和单核细胞单层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预判ABO新生儿溶血病单核细胞单层试验总体优于IgG抗体效价测定,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进行IgG抗体效价测定的同时,有选择地开展单核细胞单层试验.

    作者:杜振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种酶联免疫试剂筛查血液抗-HIV应用比较

    目的 评估使用2种不同酶联免疫(ELISA)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第3代与第4代2种抗-HIV(1+2) ELISA试剂平行检测献血者标本,初筛阳性标本送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 检测125 245例标本,第3代抗-HIV(1+2) ELISA试剂初筛阳性198例,确证阳性20例,其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与99.81%;第4代抗-HIV(1+2) ELISA试剂初筛阳性352例,确证阳性20例,其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与99.64%.结论 同时平行使用第3代与第4代2种抗-HIV酶联免疫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IV筛查具有较高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危险性.

    作者:冯健亮;翁远桥;陈日明;梁均和;廖世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童手术患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调查

    目的 调查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在儿童手术输血患者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的2 495名手术输血儿童调查,分析发生呼吸窘迫或者肺水肿的患者输血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发病时间判断是否为TRALI.同时分析发生TRALI的临床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治疗措施、预后.结果 2 495名儿童3 423次输血,其中35名患者输血后发生出现呼吸系统疾病,2名符合TRALI的临床表现,这2名患者输注的血液制品为女性献血者新鲜冰冻血浆.结论 儿童手术输血患者发生RALI的率为0.58‰,富含血浆的血液制品是引起儿童手术患者发生TRALI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秋实;邢准;孟凌新;杨巧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输血相关HBV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自1943年美国的Beeson[1]首次报道输血后肝炎病例起,针对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众所周知,HBV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为普遍的慢性感染的病原体.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曾经暴露于HBV,大约有3.5 ~4亿人发生过感染[2].研究表明输血相关HBV风险的大小与所在地区HBV的流行率的高低[3]以及当地采取的血液HBV筛检策略[4]密切相关.尽管各地区HBV流行率不同,血液检测策略也不尽相同,但各国的血液HBV残留风险评估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与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输血传播HIV相比,发生输血相关HBV的风险要高出数倍至数十倍[5].

    作者:邓雪莲;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与白血病干细胞耐药的研究进展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s,PI3Ks)信号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葡萄糖转运等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近年发现PI3Ks和其下游分子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或Akt)所组成的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Yilmaz等[1]发现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敲除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化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后导致PI3 K/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而转化为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s),显示PI3 K/Akt通路异常激活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彭琪;佘妙容;夏平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过程确认与变更控制

    2010年,我国血站开始实施血液的核酸检测(NAT),标志着我国的输血服务又进入了1个跨越式发展期,对于进一步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和提升输血安全性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质量管理的角度,NAT的实施属于血站行业血液检测过程的重大变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确认活动对其加以有效的控制.确认活动是认识过程的手段,更是控制过程的前提[1].

    作者:葛红卫;王鸿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之研读

    卫生部于2012年6月7日公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1](以下简称《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并将于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 1999]第6号)(以下简称《临床用血办法1999年版》).深入学习、理解和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既是医疗机构,也是血站当前的1项重要工作.现将《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研读体会整理如下,与输血界同仁交流并请批评指正.

    作者:郭永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进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无偿献血的全民普及、血液筛查的严格执行,输血传播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小,而输血相关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oninfectious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NISHOTs)却上升为输血的主要并发症,超过输血传播疾病的1000倍(表1)[1].

    作者:王全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清洁消毒效果的监控与分析

    目的 对血站NAT检测实验室的清洁消毒过程实施控制,采取监控措施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以满足核酸检测环境的需求.方法 采用空气下落法和物体表面擦拭法,每月采集NAT实验室工作前消毒后1h的环境和物体表面18个监控点的无菌生理盐水标本47份,以HBV DNA为参照物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合实验室质控结果及NAT单阳性结果,分析检测实验列表有效率、假阳性率与监控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11次清洁消毒监控结果中有2次监控合格率分别为95.5%、97.9%,均发生于NAT检测工作站出风口的监控点,其余均为100%,t=223.83,P<0.05,有统计学意义;跟进消毒措施后,对阳性监控点跟踪监控结果均为阴性.分析检测实验列表有效率和假阳性率与监控结果合格率的相关性x2=0.234,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T检测工作站出风口监控点的反应性结果不会造成实验结果假阳性率的增高,设备维护保养中的清洁消毒工作可有效清除污染.NAT实验室现行清洁消毒方法有效,且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

    作者:王中梅;冷婵;姚凤兰;汪德海;郑静;杨海平;查祎;王瑞;葛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应用

    近年来,对血液检测实验室实施质量监控已经成为实验室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实验室质量监控的要求也更多体现在行业法规中.《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1]规定,血站实验室“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并负责组织实施和严格监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GP35的发布,更明确了实验室可采用质量监控指标,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要素进行量化管理和监控,并将其作为改进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血站行业正在逐步实施血液核酸检测(NAT),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NAT实验室).相对于已经建立成熟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血清学检测过程,如何应用质量监控指标监控NAT检测过程,尚无报道.我们依据本中心NAT实验室基本状况,从过程分析入手,建立了总体类、过程类、资源类监控指标.用这些指标监控NAT过程和NAT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状况,以达到控制检测过程、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目的.

    作者:汪德海;王瑞;葛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动开盖机在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使用前确认

    目的 验证开盖机能否适用于血站核酸检测(NAT)实验室,而不引起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方法 使用自动开盖机,对制备的NAT阴性标本和NAT阳性标本进行开盖处理.设计3组试验确认开盖过程对标本的影响:1)阴性对照组试验:先将NAT阴性标本上机开盖后进行NAT检测.2)测试A组试验:将NAT阳性标本和NAT阴性间隔放入开盖机启动开盖,随后立即进行NAT检测.3)测试B组试验:在A组试验标本开盖完成后,立即使用开盖机再对NAT阴性标本进行开盖处理,并进行NAT检测.结果 所有NAT阴性标本被开盖后,NAT检测结果100%为非反应性.所有NAT阳性标本被开盖后,NAT检测结果100%为反应性.结论 开盖机适用于血站NAT实验室标本预处理过程,不会引起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

    作者:汪德海;葛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人员培训模式探讨

    2010年血站核酸检测(NAT)试点实验室在部分血站开始试运行.在NAT实验室构建过程中,人员培训是检测过程顺利进行,获得高质量、高效率检测工作的重要保证[4,5].也是实验室构建质量体系过程中重要质量活动[6].对此本实验室根据血站实验室的法规要求[1,2],NAT检测技术对操作人员在理论和技能方面的需求,结合血站血液筛查工作的特点,设计了多内容、多模式、多角度的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滚动式培训框架.从人员角度保证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郑静;姚凤兰;冷婵;王中梅;汪德海;杨海平;查祎;葛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和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验证不同真空采血管、保存温度、时间等对核酸检测(NAT)结果的影响,为NAT检测的采血管选取、过程控制、检测策略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进行3个试验:1)标本保存温度、离心前保存时间及采血管对NAT联检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含HIV-1( 150 IU/ml)或HCV(60 IU/ml)或HBV(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按照保存温度分为30℃组、4℃组,之后依据标本离心前的保存时间不同分为4h,6h,8h,10 h,12 h,24h组,再依据采血管生产厂家不同分为A、B、C组,对所有标本进行NAT联检试验,利用卡方统计分析各因素对NAT联检试验结果的影响;2)标本保存时间、采血管对NAT鉴别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含HIV-1( 150 IU/ml)或HCV( 60 IU/ml)或HBV(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按照保存时间不同分为0d、1d、2d、3d、4d、5d、6d、7d组,再依据采血管不同分为采血管A、B、C组,对所有标本进行NAT鉴别试验,利用卡方统计分析标本保存时间、采血管对NAT鉴别试验结果的影响;3)保存时间对HCV阳性标本NAT定量结果的影响:选取9份浓度范围在1.04×102 IU/ml ~ 4.86×103 IU/ml之间的弱阳性标本,依据标本在4℃保存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0d、ld、2d、3d、4d、5d、6d、7d组,进行定量HCVRNA检测,分析4℃保存条件下保存时间对血浆中HCV RNA浓度的影响.结果 试验1:对于全血标本,4℃或30℃的保存温度,4~24 h的离心前保存时间以及采用不同的采血管对弱阳性标本NAT检出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在4℃保存条件下,采用A采血管保存含HIV-1( 1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0~7d,保存后d3,d4、d5、d6、d7弱阳性标本的NAT检出率与0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B采血管保存含HBV(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0~7d,保存后d3和d7此标本的NAT检出率与保存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标本的NAT检出率与保存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3:9份HCV弱阳性标本的浓度7d内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变化范围均在0.56log之内,且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4℃保存2d后,其浓度开始下降.结论 采用Procleix Ultrio Assay和Procleix Ultrio Discriminatory Assay分析系统,在不超过30℃的采血环境中,NAT标本采集后可以在24h内离心处理;为提高鉴别阳性率,建议4℃保存的献血者标本在NAT联检阳性后2d内完成NAT鉴别检测.

    作者:姚凤兰;陈瑜;汪德海;冷婵;查祎;张莉;王中梅;杨海平;郑静;葛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足三里穴位按摩在处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足三里穴位按摩在处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500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除按常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外并进行足三里穴位按摩,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在各时间段好转的献血者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重度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处理献血不良反应中,辅以足三里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减少药物的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容易被献血者接受.

    作者:张学昇;赖群英;袁光华;罗曼华;肖国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