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672-173X
  • 国内刊号:51-1644/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62-7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王枣子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王枣子中总黄酮(TFIA)对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制备AA模型大鼠后随机分为4组:AA组、AA+TFIA 50 mg/kg组、AA+TFIA 100 mg/kg组、AA+TFIA 150 mg/kg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大鼠,不造模(n=10).造模后4d,TFIA各剂量组大鼠采用TFIA灌胃治疗,分别按上述3个剂量灌胃,每天1次,共24 d,空白对照组和AA组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第12天、16天、20天、24天采用大鼠关节炎评分法评价TFIA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治疗第24天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大鼠滑膜组织,原代培养各组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ELISA检测各组FLS中白细胞介素(IL-1)表达,MTT检测各组FLS增殖活力,real time qPCR检测各组FLS miR-15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cnd1)]表达.向AA大鼠FLS转染miR-152 mimics和对照NC mimics,向TFIA 100 mg/kg剂量组大鼠FLS转染miR-152 inhibitors和对照NC inhibitors,36 h后检测miR-152、β-catenin、ccnd1、IL-1表达和FLS的增殖.结果 TFIA各剂量灌胃治疗均能抑制AA大鼠关节炎评分,抑制β-catenin、ccnd1、IL-1表达和FLS增殖活力(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A组FLS中miR-152表达降低(P<0.05),向AA组FLS转染miR-152 mimics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的miR-152抑制β-catenin、ccnd1、IL-1表达,抑制FLS增殖(P<0.05).向TFIA100 mg/kg剂量组FLS转染miR-152 inhibitors,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了miR-152的表达,促进了β-catenin、ccnd1、IL-1表达,促进了FLS增殖(P<0.05).结论 TFIA对AA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miR-152的表达,影响经典Wnt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缪成贵;熊友谊;秦梅颂;陈浩;常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hRNA干扰基膜聚糖调控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沉默基膜聚糖(lumican)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shRNA沉默肝癌细胞HepG2和MHCC97H中的lumican.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lumican的mRNA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印记检测lumican、MMP-9、VEGF、ERK1、JNK、p-ERK1和p-JNK蛋白水平.结果 肝癌细胞HepG2和MHCC97H中lumican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L02 (P<0.01).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与scramble组相比,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显著降低(P<0.01).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MMP-9和VEGF表达低于scramble组(P<0.01).与scramble组相比,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p-ERK1和p-JNK蛋白水平下降(P<0.01).结论 shRNA干扰lumican通过抑制ERK1/JNK通路激活减弱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作者:母齐鸣;贺伟;侯桂敏;梁勇;王刚;李春林;廖波;刘欣;叶智;卢建利;王文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核杆菌CRISPR-associated Csm4(Rv2820c)诱导iNOS表达对耻垢杆菌胞内存活的影响

    目的 研究Csm4蛋白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中的表达及其影响胞内存活的机制.方法 PCR扩增Csm4基因,构建重组pMV261-Csm4穿梭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和空白质粒电穿孔进MS生成重组菌MS_Csm4和对照重组菌MS_V,采用Western blot对重组菌Csm4蛋白表达进行检测.体外培养观察MS Csm4和MS_V生长曲线,并检测活性氮、活性氧环境下的集落形成单位(CFU)变化.MS_Csm4和MS_V重组菌感染人源巨噬细胞THP-1,计数CFU反映胞内存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指标.结果 Csm4蛋白在MS Csm4中成功表达,且其表达不影响MS_Csm4的生长情况;MS_Csm4在体外活性氮、氧环境中CFU下降,与MS_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菌MS_Csm4作用于THP-1细胞后诱导iNOS表达上调,促进NO的释放以及减少胞内生存,与MS_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菌MS_Csm4不能耐受体外活性氮、氧压力环境,可诱导宿主细胞iNOS表达上调,促进NO释放,从而影响其胞内生存能力.

    作者:翟小倩;鲍朗;罗涛;彭璇;孙长峰;杨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laudin-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claudin-2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疾病组织标本库选取6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标本中claudin-23基因的表达量.构建稳定过表达claudin 23的结直肠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验证后,采用CCK-8、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过表达claudin-23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23的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中减少(P<0.05),过表达claudin-23后HCT15细胞间的黏附性降低,细胞呈离散型生长,并且可促进HCT15细胞的生长增殖,此外,过表达claudin-23可使RKO细胞及HCT1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claudin-23可显著提高人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提示claudin-23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作者:陈薇;朱肖男;王瑾;王一平;杨锦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酸中毒对小鼠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胞外酸中毒对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和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生后27~30 d的小鼠20只,做大脑冠状切片,随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细胞外酸中毒组:大脑冠状切片灌流pH值为7.4的人工脑脊液,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钳模式记录动作电位阈电位、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峰间距,电压钳模式记录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为正常对照组;随后将灌流人工脑脊液的pH值调为6.5,模拟胞外酸中毒,为细胞外酸中毒组.再次记录神经元动作电位和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比较两组间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胞外酸中毒使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峰间距和绝对不应期延长(P<0.01),阈电位升高(P<0.01),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幅度和频率增加(P<0.01).结论 胞外酸中毒损伤大脑皮层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和突触传递,这可能是酸中毒诱导脑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丽;王春;李言;赵士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毒胡萝卜素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钙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对体外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Ca2+)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TG组,后两组均用5 ng/mL TGF-β1诱导24 h,TG组在诱导后再用4μmol/L TG作用24 h.细胞处理48 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Ca2+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示,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较少,TGF-β31组无明显凋亡细胞,TG组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凋亡.TGF-β1组Ca2+水平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G组细胞内Ca2+水平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较TGF-β1组、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TG可使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闫宇;肖坤;梁晓飞;张梦柔;毛凯璇;封帆;肖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肠道菌群与其血糖、血脂代谢关系的初探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组成与其血脂、血糖代谢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于2016年11月在成都市纳入51例中老年人,收集其血液及粪便样本,测定其血糖、血脂,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及菌种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受试中老年人粪便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高血糖受试中老年人的粪便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血糖正常的受试中老年人(P<0.05),但是Shannon指数和血脂无明显关系.在粪便细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分别在高血糖的中年、老年女性受试者粪便中的比例高于血糖正常受试中年、老年女性(P<0.05).在粪便细菌属水平上:粪杆菌在高血糖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的比例降低(P<0.05),且其丰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278,P=0.048);普氏菌属、帕拉普氏菌属在高血脂组的比例降低(P<0.05),且均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r=-0.357,P=0.10;r=-0.365,P=0.008).结论 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中老年人其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肠道菌群与中老年人血糖、血脂代谢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老年人血糖、血脂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柯;万群;葛林;于晓红;李鸣;郭云;胡敏;马新颖;崔文静;何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hHOTAIR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发夹RNA(shRNA)降低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HOTAIR基因表达后对SKOV3细胞的侵袭、裸鼠致瘤能力及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SKOV3细胞lncRNA HOTAIR的表达;构建靶向人lncRNA HOTAIR基因表达的干扰质粒shHOTAIR,经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后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HOTAIR在SK()V3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试验及裸鼠致瘤实验,检测不同转染SKOV3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获取荷瘤鼠肿瘤组织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qRT PCR检测E-cadherin、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表达lncRNA HOTAIR;成功构建干扰质粒shHOTAIR,稳定转染SKOV3细胞(sh HOTAIR-SKOV3)后,与对照组scramble-SKOV3细胞比较,lncRNA HOTAIR表达下降(P<0.01);shHOTAIR-SKOV3细胞与对照组scramble-SKOV3细胞相比,对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能力、裸鼠致瘤能力下降、荷瘤鼠肿瘤体积下降(P<0.01),荷瘤鼠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nail蛋白表达降低(P<0.05),qRT-PCR检测显示,荷瘤鼠肿瘤组织snail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增高(P<0.05).结论 lncRNA HOTAIR表达下调可引起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nail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增高,并使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降低,提示lncRNA HOTAIR作为治疗靶点,可能具有靶向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周育夫;陈登宇;褚一凡;郑庆委;徐志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16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5-Aza-CdR对肺癌A549细胞中p16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联系,进一步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对p1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理参数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MSP法检测不同浓度(0~16 μmol/L) 5-Aza-CdR处理后的A549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状态,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Aza-CdR对A549细胞中p16表达的影响.结果 76例NSCLC组织中,32例(42.11%)p16蛋白表达阳性,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9例,77.63%)中阳性表达(P<0.05);不同病理组织分级、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549细胞中p16蛋白表达和非甲基化产物均呈低表达状态,5-Aza-CdR作用后,p16蛋白和其非甲基化产物表达均上调,且随着5-Aza-CdR浓度的升高呈增多趋势.结论 p16在鳞癌、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NSCLC组织中低表达,提示其失活可能与NSCLC的进一步进展有关,5-Aza-CdR可诱导A549细胞中p16蛋白和非甲基化产物表达增加.

    作者:华丛书;马冬春;陈海;张朝东;王文生;丁翔;赵健;吴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芍药苷对MRL/lpr狼疮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MRL/lpr狼疮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MRL/lpr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MRL/lpr+芍药苷(20 mg/kg)组,MRL/lpr+芍药苷(40mg/kg)组,每组10只,给药7d;另取10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第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HE染色检测肺部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 (P-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芍药苷能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血清SOD、CAT、GSH-PX水平,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能显著抑制P-PI3K、P-Akt、P-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结论 芍药苷对MRL/lpr狼疮小鼠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谢长好;李志军;陈琳洁;赵萍;张佳佳;白善旺;沈桐;贺文欣;王元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外泌体miR-451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探索血清外泌体miR-451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水平及其在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6例DLBCL患者,56例健康对照者.收集新发DLBCL患者治疗前、化疗2~4疗程及化疗结束后血清样本,并同时收集健康人血液标本,提取血清中的外泌体R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定miR-451a的诊断效能,用各时点收集的血清样本动态分析血清外泌体miR-451a水平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56例DLBCL患者与56例健康对照者相比,DLBCL患者血清外泌体miR-451a水平下降(P<0.000 1),在两组受试者间用miR-451a诊断DLBC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95%CI 0.645~0.816).在随访到的43例DLBCL患者中,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的患者其血清外泌体miR-451a水平较化疗前有所上升(P<0.05),与配对的健康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未获得缓解的患者,其血清外泌体miR-451a水平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仍然低于配对的健康人水平(P<0.05);化疗完成后在未缓解者与缓解者之间进行鉴别,血清miR-451a的AUC为0.867(95%CI0.728~0.951).结论 血清外泌体miR-451a水平动态监测有助于DLBCL化疗过程中的疗效(是否缓解)判断.

    作者:曹迪;蒋昱;冯钰;景彩霞;徐娟;徐才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华蟾素抗胶质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华蟾素(0.5~20 μmol/L)处理U87细胞6h、12 h、24 h、48 h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做细胞活性检测,观察华蟾素对U87胶质瘤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华蟾素(1~20 μmol/L)分别处理12 h、24 h后,用Hochest33342试剂检测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华蟾素处理24 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AKT(T308)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华蟾素(1~20 μmol/L)处理24 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苏氨酸308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T308)]、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473)]、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p-4EBP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情况.结果 华蟾素可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活性、诱导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反应.华蟾素作用后可使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水平增高,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T308)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华蟾素可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诱导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这可能经由影响PI3K-AKT-4EBP1与BAX-caspase的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孔冰;左明荣;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芦丁对1型糖尿病小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芦丁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60只,选出12只作为正常组,余下小鼠腹腔注射STZ,连续给药5d,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与芦丁低、高剂量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芦丁低、高剂量组分别按小鼠体质量予芦丁50 mg/kg、100mg/kg灌胃,给药8周,每日1次.测定给药第4周,第8周小鼠餐后随机血糖,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通过HE、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果 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血糖上升(P<0.01),血清中ALT、AST、LDH含量增高,TP、ALB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芦丁组小鼠给药第4周血糖降低(P<0.05),给药第8周血清ALT、AST、LDH含量下降,TP、ALB含量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增大变形,肝索排列紊乱,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高;芦丁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形态有所改善,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 芦丁可改善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肝功能,缓解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

    作者:李聪伟;李倩;郭兰;吴爱萍;胡雷;白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苯丙氨酸对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及与mTOR-p70S6K通路的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苯丙氨酸对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激后细胞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C2C12细胞,分化诱导为多核的肌管细胞后进行饥饿处理,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苯丙氨酸(1.25、2.5、5、10、20 mmol/L)处理细胞,以KRB平衡液作为对照.通过检测2-NBDG评价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TOR、p70S6K、胰岛素受体底物(IRS)-I、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KRB平衡液对照相比,5 mmol/L亮氨酸使C2C1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下降了约30%(P=0.001),5 mmol/L苯丙氨酸使C2C12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上升了约40%(P<0.01),且苯丙氨酸的这种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苯丙氨酸对细胞内mTOR Ser2448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除1.25 mmol/L外,其它浓度苯丙氨酸均能抑制p70S6K Thr389的表达.亮氨酸使IRS-1Ser636/639磷酸化水平表达增高(P<0.01),除1.25 mmol/L外,其它浓度的苯丙氨酸均有抑制IRS-1 Ser636/639表达的趋势,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高浓度短时间的苯丙氨酸刺激对C2C12细胞内的AktSer473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苯丙氨酸可能通过减少p70S6K的磷酸化,继而减少p70S6K对IRS-1的刺激作用而使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但苯丙氨酸对mTOR-p70S6K通路的抑制作用不通过Akt的激活.

    作者:杜蓉;杜涓;田浩明;陈涛;高赟;龙洋;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XIAP基因与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A2780/Taxol耐药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与卵巢癌对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以5、10、20、40、80、160、320 ng/mL的紫杉醇处理卵巢癌紫杉醇敏感细胞A2780和耐药细胞A2780/T,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IR),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紫杉醇100 ng/mL处理A2780和A2780/T细胞后XI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将A2780/T细胞分为空转染组(转染空载体质粒)、小干扰RNA(siRNA)-XIAP(siRNA-XIAP)组(转染siRNA-XIAP质粒)、非特异性转染组(转染非特异性质粒)、空白对照组(不转染质粒),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XI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的紫杉醇(0、1 000、1 500、2 000、2 500 n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紫杉醇处理后,A2780细胞IR随紫杉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A2780/T细胞IR无明显变化.紫杉醇100 ng/mL处理A2780和A2780/T细胞后,A2780细胞XIAP mRNA的表达低于紫杉醇未处理组(P<0.05),A2780/T细胞中XIAP mRNA的表达与紫杉醇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780/T细胞XIAP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A2780紫杉醇处理组(P均<0.05);siRNA-XIAP组XI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紫杉醇2 000 ng/mL及2 500 ng/mL作用下,siRNA-XIAP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卵巢癌对紫杉醇耐药与XIAP基因的高表达有关,特异性的siRNA可通过降低XIAP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耐药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岳驰;李冉红;陈晨;刘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可溶性CD36与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CD36 (sCD36)在合并/不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KD)各期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2015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DM+ CKD)组;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non-DM CK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是否合并粥样硬化斑块;收集患者空腹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36水平,根据CKD分期,分析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血清sCD36的表达状况.收集临床指标,分析其与sCD36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61例患者,其中DM+ CKD组87例(54%),non-DM CKD组74例(46%).两组间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C)、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肌酐、IM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on-DM CKD组相比,DM+CKD组血清sCD36水平(U/L)较低(4.58±1.06 vs.4.97±1.28,P<0.05),但进行CKD分期分层后,两组间血清sCD36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 CKD组中,血清sCD36与肾功能指标BUN、sCr、Cys-C呈负相关(r=-0.355,-0.336,-0.323;P<0.01),与eGFR呈正相关(r=0.399;P<0.01),而与TG、Chol、LDL-C、IMT无相关性(P>0.05);在non-DM CKD组中,sCD36与TG、Chol、LDL-C呈正相关(r=0.251,0.298,0.292;P<0.05),与Cys-C呈负相关(r=-0.287;P<0.05),而与eGFR、BUN、sCr、IMT无相关性(P>0.05).随着CKD的进展,血清sCD36水平逐渐下降(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中,血清sCD36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和CKD分期相关,而与脂类代谢指标无关.

    作者:王一婷;郭睿坤;李治成;张芮;李丽;李含雨;张俊林;韩倩倩;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耳蜗毛细胞miR-30b对Dynamin基因靶向调控的研究

    目的 观察正常成年小鼠耳蜗毛细胞中miR-30b的表达,研究其对靶基因(Dynamin1,DNM1)的调控是否会影响内毛细胞中突触囊泡内吞关键蛋白Dynamin的表达.方法 取正常成年C57小鼠耳蜗基底膜行原位杂交,观察耳蜗毛细胞中miR-30b的表达分布;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明确DNM1是否为miR-30b的靶基因;通过耳蜗圆窗显微注射过表达miR-30b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14 d后通过real time-PCR检测miR-30b和DNM1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Dynamin蛋白表达.结果 miR-30b在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质和胞核均有表达;miR-30b可抑制DNM1载体的荧光表达(P<0.05),而突变型DNM1载体的荧光表达无抑制作用;转染AAV-miR-30b后miR-30b的相对表达量增高,DNM1和Dynam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iR-30b在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有表达;miR-30可以靶向下调DNM1基因从而抑制Dynamin蛋白表达.

    作者:李洋;唐小林;余菲;李华君;袁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L-8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卵巢癌恶性转移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实时无标记细胞技术(RTCA)定量分析外源性人重组IL-8诱导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动态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L-8 (100 ng/mL)诱导处理SKOV3细胞48 h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采用Transwell分析经IL-8诱导处理后的SKOV3细胞侵袭情况.结果 RTCA定量结果显示,IL-8处理SKOV3细胞48 h后细胞的迁移达到平台期HL-8可使SKOV3细胞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eadherin下调,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上调,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EMT,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IL-8可促使卵巢癌细胞获得EMT特性,从而增强其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王世超;付惠惠;文继锐;赵志伟;聂永梅;苗娅莉;吴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效度评价

    目的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于2016年4月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采用Lisrel8.70软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共2562名住院患者纳入分析.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具有较优的结构效度,终模型拟合结果显示,x2/df=8.36,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 =0.054,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0.021,适配度指数(GFI) =0.93,调整后GFI(AGFI) =0.91,比较适配指数(CFI) =0.98,非规准适配指数(NNFI) =0.98,简约GFI(PGFI)=0.74;外生潜变量的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59~0.94,AVE为0.52~0.87.结论 终模型的拟合指标均达到统计学要求,拟合效果理想,适配度良好,问卷的效度佳,可应用于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

    作者:陈芍兵;杨薛玉;张黎;张菊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砷暴露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雌、雄胎鼠AECⅡ内ER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砷暴露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雌、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内雌激素受体β(ERp)表达的影响.方法 孕19~20 d ICR小鼠剖腹取胎鼠,分离、纯化雌性组和雄性组胎鼠AECⅡ.四甲基亚唑蓝(MTT)法确定亚砷酸钠(NaAsO2)染毒AECⅡ细胞的剂量.将AECⅡ细胞分为以不同剂量(低、中、高)NaAsO2染毒的砷暴露组,培养24 h;另取AECⅡ细胞为联合暴露组,分别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NaAsO25 μmol/L(单独砷染毒组)、NaAsO2(5μmol/L) +ICI182,780(1×10-4 mol/L)(砷十拮抗剂组),培养24 h;均设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试剂).24 h后,砷暴露组行流式细胞术测凋亡率,砷暴露组、联合暴露组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胎鼠AECⅡ内ER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ECⅡ纯度达(87.0±2.5)%.MTT法将0.5(低)、1.25(中)、5(高)μmol/L的浓度设置为染毒剂量.砷暴露组中:雌、雄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雌、雄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中、高剂量组ER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和同剂量组雄性(P<0.05);雄性各剂量组ER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暴露组中:雌性单独砷染毒组ER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砷十拮抗剂组(P<0.01)及同剂量组雄性(P<0.05),且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雄性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雄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砷暴露可使雌性胎鼠AECⅡ内ERβ表达上调且高于雄性,此过程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断.

    作者:杨梦平;车望军;程亚龄;熊林森;张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以慢病毒为载体的整合素β8RNAi在新生鼠脑内干扰效率的研究

    目的 制备稳定表达pSicoR-β8 shRNA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并评估其在新生鼠脑内RNA干扰(RNAi)效率.方法 将慢病毒表达载体pSicoR-β8 shRNA、pSicoR-对照序列与慢病毒包装质粒系统pDM2G、g/pRRE和pRSV Rev分别进行扩增及质粒酶切鉴定,然后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株,通过293T细胞的包装和分泌以收集携带目的干扰片段的慢病毒颗粒.利用PEG-it病毒浓缩试剂进行浓缩,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测定病毒滴度.将浓缩后的慢病毒颗粒通过侧脑室注射对新生SD乳鼠中枢神经系统野生表达的整合素β8进行干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慢病毒侧脑室注射后脑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结合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8mRNA和蛋白在干预后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评估RNAi效率及选择佳干预时间.结果 质粒扩增及酶切结果显示各质粒片段大小分别与质粒图谱大小一致,浓缩后测得的病毒滴度为LV-对照序列:1.0×108 PFU/mL,LV-β8 shRNA:5.0×108 PFU/mL.慢病毒侧脑室注射后1d,侧脑室周围即可观察到携带GFP的慢病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并发出绿色荧光,注射后2d、3d和5d可在脑组织切片中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β8 mRNA表达水平在RNAi后1~3 d出现降低(P<0.05),第3天达到大抑制作用,其β8mRNA抑制率约为56%.β8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β8 mRNA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NAi后第3天达到大抑制作用,其β8蛋白抑制率约为51%.结论 成功获得滴度达到体内实验要求的含有β8 shRNA的慢病毒颗粒,并具有较好的体内干扰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整合素β8在新生鼠脑组织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唐彬秩;屈艺;赵凤艳;童煜;王德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70例改良产钳助产的母婴并发症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改良产钳助产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情况,探讨提高产钳助产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270例双人配合的低位或出口产钳助产患者为产钳组,随机选取同期270例头位顺产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母婴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近期并发症包括严重会阴裂伤、产后出血、阴道血肿、宫颈裂伤、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远期并发症包括性交痛、尿失禁、大便失禁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胎头血肿、骨折、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新生儿皮肤擦伤率2.96%,对照组没有皮肤擦伤发生(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远期不良结局.结论 加强助产人员产钳以及会阴保护配合技巧的培训,与术者相互配合对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钳助产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里;刘兴会;张静;李娟;王永红;李唐春;王国玉;綦小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西部真菌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目的 报道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敏感药物、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2017年真菌培养阳性眼内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培养结果.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眼内炎病例共14例(18眼):外源性6例(6眼),全部为眼球穿通伤所致;内源性8例(12眼)中,其中4例原因不明,2例继发上呼吸道感染,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共培养出4个真菌属:念珠菌属9例,曲霉菌属3例,枝顶孢属1例,粘束孢属1例;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75%),外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曲霉菌(33.3%).在可测视力的13例患者(17眼)中,内源性眼内炎通过治疗有8眼(66.7%)视力提高,而外源性眼内炎只有1眼(20%)视力改善.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眼,61.5%有视力提高.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念珠菌敏感率为100%.结论 外源性真菌眼内炎较内源性预后差.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

    作者:杨旭波;黄志翾;毛宇;徐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毒品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毒品认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所有中学中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样,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对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合格问卷10 749份,中学生对毒品危害性持错误观点的比例为10.1%(1 08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生、该地区少数民族、低学段、学习成绩自评为差,姊妹较多,有同学吸毒、家族有HIV感染者是学生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危险因素;父亲职业为农业劳动者、长期共同生活的父母人数越多、居住城区或乡镇、家庭经济自评为中1/3位和下1/3位、社区同龄人人学率(自估)>50%、有家人吸毒是学生对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对毒品持错误认知的比例较高.影响学生毒品认知的因素较多且权重分散,需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余琳;王仁利;白双;张石则;董玲玲;归冰;杨宏;沈进;宛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术128例报道

    目的 探讨儿童肺部病灶行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共128例患儿,其中男69例,女59例;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肿62例,囊性腺瘤样畸形47例,隔离肺17例,肺部肿瘤2例;病灶位于肺上叶28例,下叶98例,中叶2例.术中均对肺叶动静脉、支气管及叶间裂组织进行精准处理.除1例因反复感染胸腔粘连严重而转开放外,其余患儿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3~5 mL,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55 min.34例近期手术患儿术毕未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余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无肺不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4 d出院.术后随访6~36月,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 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在儿童病例中有较好的可行性,且通过对各主要结构的精准处理,能有效避免各类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袁淼;徐畅;杨纲;李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滋病和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艾滋病和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CNM患者共73例(非艾滋病CNM患者30例,艾滋病CNM患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结果 两组患者均表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与艾滋病CNM组相比,非艾滋病CNM组脑脊液中有核细胞及蛋白含量高(P=0.000,P=0.041),初次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更低(70.0% vs.93.0%,P=0.009),误诊率更高(43.3% vs.14.0%,P=0.005);住院时间更长[(112.27±105.42)d vs.(52.64±39.17) d;P<0.05];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80% vs.30.2%,P=0.000).而在艾滋病组中,40例患者(93%)首次确诊艾滋病并未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较非艾滋病CNM组差,病死率更高(30.2% vs.13.4%,P=0.000).结论 CNM诊疗困难,在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群中表现有差异,预后差,建议合并艾滋病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时行抗真菌治疗.

    作者:房晴晴;蒋维;冯萍;陈立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2 573名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脂、肝功能水平,并搜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病史.根据肝脏超声检查分为实验组NAFLD,对照组(non-fatty liver,非脂肪肝).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根据年龄、性别、BMI、血脂、血压、TG、UA建立不同模型,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SC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研究人群中,实验组5 183例,对照组27 390例.实验组BMI、血压、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SH、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的混杂作用后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439).结论 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与对NAFLD发生发展产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珊珊;王霞;秦恳;何訸;王辉;罗开宏;安振梅;黄亨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性试验在醛固酮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临床诊断醛固酮瘤的佳指标及其切点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6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醛固酮瘤组(93例)、原发性高血压组(74例),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对卧位醛固酮,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5项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醛固酮瘤组卧位醛固酮水平更高,高血压3级患者的比例更高,血钾均值更低,体位改变和盐水负荷后醛固酮变化率更小(P<0.05).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167例高血压患者中诊断醛固酮瘤,卧位醛固酮的AUC为0.975,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84和0.680(P<0.001),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49和0.538(P<0.001).以卧位醛固酮/肾素比值(ARR)>30且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时,敏感性96.8%,特异性90.5%.以14.59 ng/dL为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诊断醛固酮瘤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7.3%.以19.11 ng/dL为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95.9%.结论 以卧位ARR> 30加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盐水负荷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水平绝对值是确诊醛固酮瘤更合理有效的指标.

    作者:胡枫湫;黄娟;黄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对系统性硬皮病皮肤厚度定量评估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定量评估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价值,为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临床评估寻找一种客观定量、简单可行的评价方法.方法 确诊为SSc患者82例(SSc组),6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SSc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测量部位包括双侧手指、双侧前臂,胸壁,腹壁.SSc患者进行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比较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皮肤厚度有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高频超声在SSc中的诊断效能,分析皮肤厚度与mRSS的相关性.结果 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质量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组皮肤厚度在手指及前臂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评估SSc皮肤厚度,在右、左手指,右、左前臂,胸、腹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0.905、0.608、0.586、0.398、0.321;其中,右、左手指的AUC>0.9,可用于诊断,其皮肤厚度诊断SSc阈值分别为1.35 mm、1.26 mm时,其敏感性分别为84.1%、86.6%,特异性分别为95.5%、89.6%.各检测部位mRSS评分越高,皮肤厚度值越大;皮肤mRSS评分之和(mRTSS)与皮肤厚度总和的相关性为r=0.599 (P<0.001),各部位mRSS评分与其皮肤厚度的相关性为0.400~0.623(P<0.001),相关性在腹壁低,右侧手指高.结论 高频超声能敏感反映SSc患者皮肤受累程度,其诊断SSc在手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频超声有望成为评价SSc病情及治疗随访的有效定量指标.

    作者:孙偲;杨裕佳;王丽芸;唐远姣;邱逦;苏白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人工瓣膜类型(人工生物瓣和人工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人工生物瓣置换的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的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18)岁,平均随访时间(6.2±3.8)年,按年龄±5岁、体质量指数±20%、病变瓣膜位置、男女比例、手术时间±1年等配对条件以1:3频数匹配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的同类患者156例.比较分析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接受生物瓣置换及机械瓣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7.3%±2.2%和19.9%±1.8%(P=0.27).两类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1%±5.2%和61.2%±8.1%(P=0.58),术后10年无并发症生存率分别为75.0%±3.2%和82.3%±4.4%(P=0.29).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41.4%±7.2%和30.5%±5.4%(P=0.02),而对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的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4.1%±8.5%和14.7%±5.7%(P=0.36).结论 人工瓣膜类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人工机械瓣膜在年龄≤6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术后远期再手术率相比人工生物瓣膜更低.

    作者:沈嘉渝;张洪伟;范康钧;梁怀民;张尔永;胡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健康肥胖表型老年前期人群代谢综合征组分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健康肥胖表型老年前期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展过程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6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基线年龄在45~59岁之间,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健康肥胖表型的老年前期人群,以2010年的临床资料为基线资料,纵向比较2010~2016年连续7年间该部分人群MS组分变化情况和进展为MS患者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7年的纵向随访研究,健康肥胖表型人群MS组分数目不断增加,终有11.0%的研究对象进展为MS,其中男性118例,年龄(53.29±4.00)岁,吸烟率高达66.95%,既往吸烟率5.93%,饮酒率24.58%;女性67例,年龄(52.01±4.06)岁,吸烟率26.87%,既往吸烟率1.49%,饮酒率11.94%;新发MS组分构成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空腹血糖(FPG)升高、血压升高和三酰甘油(TG)升高;有44例研究对象由基线时的腹型肥胖(1项MS组分异常)转变为健康状态(0项MS组分异常),其中女性27例,男性17例.年龄(β=0.549 5,OR=1.732,95%CI:1.594~1.882,P<0.000 1)、吸烟(β=1.972 5,OR=7.188,95%cI:4.311~11.986,P<0.000 1)及饮酒(β=1.382 7,OR=3.986,95%CI:2.283~6.959,P<0.000 1)依次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其进展为MS的趋势逐年递增,且吸烟和饮酒是影响其进展为MS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前期健康肥胖表型人群定期监测MS相关代谢性指标,早期纠正吸烟和饮酒的不健康行为.

    作者:鲍婷;洋翰玮;王佑娟;唐怀蓉;黄燕;吴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综合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状况,比较不同特征下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已出院的卒中患者共计2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BI)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移动能力评定(MRMI)量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S)量表、照顾者负担(ZBI)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BI得分(61.77士22.83)分,61.11%的患者日常生活轻度依赖;IADL得分(7.25±6.26)分,处于低水平;MRMI得分(28.90±10.22)分;SPBS得分(29.26±7.07)分,超过90%的患者有疾病自我负担感;ZBI得分(43.97±12.28)分.脑梗塞、男性患者各量表得分均优于脑出血、女性患者;年龄<60岁、家庭康复时间超过1年、由亲属照顾、女性照顾的脑卒中患者其家庭康复躯体功能总体优于老年、家庭康复时间少于1年、由非亲属、男性照顾的患者,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照顾者负担无明显差异.结论 我国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效果差.卒中类型、性别、年龄和家庭康复时间等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效果产生影响.

    作者:刘祚燕;龙纳;倪碧玉;王凤英;吴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儿溶血尿毒症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探讨其起病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例HUS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等.结果 本病发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2例,5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66∶1),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前驱期症状13例(54.16%),该病首发症状多样,面色苍白16例(66.7%)、恶心呕吐14例(58.33%)、少尿无尿13例(54.16%),13例(54.16%)有误诊史.实验室检查提示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本病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血浆置换对非典型HUS有一定疗效.24例患儿中,死亡6例,4例患儿后期随访发现存在高血压,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 患儿出现肾功能合并血液系统改变时应警惕HUS的可能,本病短期预后较好,但长期预后并不乐观,早期、规则的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针对微血栓等相关治疗可影响疾病的预后.

    作者:邓悟;杨凡;马桂芬;孙小妹;刘莉莉;董丽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输血对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输血对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的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华西医院分库中,分别连续选取不同输血策略时期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各120例,分为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和限制性输血策略组两组.入院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输血前全套、血型、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记录,同时记录围术期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不同输血策略指导下患者输血量、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不同输血策略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输血量影响明显,红细胞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1.1)U降低至(1.8±1.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浆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5.7±96.5) mL上升至(385.2±8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在主要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39.2% vs.31.7%,P=0.04),特别是与呼吸相关的并发症,如呼吸机使用>24 h的患者比例(P=0.03)、总呼吸机使用时间(P=0.03)、肺部感染率(P=0.04)等,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明显优于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同时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较开放性输血策略组患者ICU时间缩短(P=0.02)、住院总费用降低(P=0.02),但不同的输血策略并不影响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5).结论 限制性输血策略在降低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主要并发症风险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减少除红细胞外的其它血液制品用量,此策略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钱永军;李涛;刘芳;杜柳梅;张尔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凶险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因术前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而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产科行剖官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球囊组,72例)与未实施此术患者(对照组,45例)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结局等指标的差异,并对主要结局指标按是否合并胎盘植入以及胎盘主体附着部位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在对所有患者的初步分析中,球囊组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低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值(P<0.05);而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结局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是否合并胎盘植入情况的分层分析中,对于合并胎盘植入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球囊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更低(P<0.05);而在未合并胎盘植入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中,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球囊组和对照组患者按胎盘主体不同附着部位的分层分析中发现,前壁型和非前壁型凶险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出血、输血量、胎盘植入发生率以及子宫切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球囊组中有5例(6.94%)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穿刺部位血肿和4例动脉血栓.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以明显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可能有助于保留子宫,但有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无胎盘植入证据凶险型前置胎盘,不建议使用该技术.

    作者:罗方媛;田恬;谢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85例胎儿淋巴水囊瘤的染色体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胎儿淋巴水囊瘤(fetal cystic hygroma,FCH)的胎儿染色体情况及妊娠结局,为临床优生优育咨询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例FCH相关病例资料,随访其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或引产胎儿病检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FCH包块大径中位数为2.3 cm (0.7~9.6 cm),多集中分布于1.0~4.0 cm.FCH包块多发生于颈背部,占95.1%(176/185).孤立性FCH占39.5%(73/185),非孤立性FCH占60.5%(112/185).有分隔FCH 121例,占65.4%(121/185),其中有75.2%(91/121)合并胎儿其他异常;无分隔FCH 64例,占34.6%(64/185),其中有32.8%(21/64)合并胎儿其他异常,有、无分隔FCH合并胎儿其它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96例FCH中有38例(38/96,39.6%)染色体异常,以45X0(Turner综合征)多见.孤立性FCH染色体异常率(24.0%,12/50)低于非孤立性FCH染色体异常率(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68例有分隔水囊瘤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率(44.1%,30/68)高于无分隔水囊瘤胎儿染色体异常率(28.6%,8/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85例FCH中,引产137例,官内死亡24例,自然流产9例,14例孤立性FCH及1例非孤立性FCH胎儿染色体检查结果正常,且足月生产后或生后行儿外科治疗后随访正常.孤立性FCH宫内死亡十自然流产率(16.4%,12/73)与非孤立性FCH宫内死亡十自然流产率(18.8%,21/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孤立性FCH足月生产率(19.2%,14/73)较非孤立性FCH足月生产率(0.9%,1/1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CH易合并胎儿其它异常及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对孤立性FCH,非孤立性FCH更易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预后更差.

    作者:蔡越;罗红;宋清芸;杨太珠;杨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即释吗啡联合缓释吗啡滴定对中重度肺癌疼痛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即释吗啡联合缓释吗啡滴定方案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7~12月的初治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即释吗啡(初始剂量:中度疼痛2 mg,重度疼痛5 mg,随后给药时间及剂量参考按常规进行剂量滴定,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方案(剂量及用法同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缓释吗啡(中度疼痛10 mg,12h,重度疼痛30 mg,12 h)进行剂量滴定(在第一次注射吗啡同时口服缓释吗啡).比较两组患者在滴定早期即滴定后2h内(包括滴定开始时、滴定后30 min、滴定后2 h)以及滴定后24 h的疼痛数字评分;比较两组滴定期间吗啡解救次数及相关护理时间以及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吸烟、嗜酒、合并慢性病、肿瘤分期、疼痛程度、心理痛苦及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滴定后30 min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在滴定后2h疼痛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滴定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吗啡解救次数及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控制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在药物效果以及药物特点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即释吗啡联合缓释吗啡用于肺癌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早期疼痛缓解率优于即释吗啡,并能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作者:陈林;李俊英;郑儒君;余春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缺失场景下各缺失值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比较

    目的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患者住院病案信息数据,探讨不同缺失场景下数据缺失值通过完成者数据集法、期望-极大化法(EM)、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MCMC)3种方法处理后的标准化住院天数对标准化住院费用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的优劣.方法 运用R 3.4.1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通过设定缺失比例和缺失机制模拟不同场景的缺失数据集,运用完成者数据集法、期望-极大化法、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估计不同缺失场景的模拟数据集中标准化住院天数对标准化住院费用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并与完整数据集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c结果进行比较,从准确度(各种方法估计的r与rc比较)和精确度(各种方法的r的变异程度s)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结果 3种缺失值处理方法的优劣在不同的缺失场景中均有所差异,完全随机缺失(MCAR)和随机缺失(MAR)(1∶2)机制下,当缺失比例小于30%时3种方法的估计值r均在可接受范围(rc±0.5sc);MAR(比例=2∶1)机制任意缺失比例下3种方法的估计值r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任意缺失场景下用EM法估计的r的标准误s小,且与rc的标准误sc为接近.结论 在选择缺失值处理方法时,应该考虑数据的缺失比例和缺失机制.

    作者:邱建青;周雨秋;岳廷妍;裴姣;税春燕;李晓松;张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旋转角度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骨在水平面上旋转角度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16例AIS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由2位测评者进行三维超声扫描3次.所有三维超声图像随机分配,盲法测量3次,测量间隔1周.三维超声成像通过计算椎骨两侧的椎板中心连线与水平参考线之间的夹角,测量顶椎旋转角度;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aro-Dahlborn方法测量AIS患者顶椎旋转角度作为对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2,k])、平均测量差值和标准误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结果的信度;通过与MRI测量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land-Altman方法及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其效度评价.结果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AIS顶椎旋转角度的评测者内与评测者间ICC[2,k]>0.9,平均测量差值小于3.0°.三维超声和MRI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r>0.9).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AIS顶椎在水平面上旋转角度的评估.

    作者:王谦;李梦;柳学明;黄文生;何成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膜状胎盘伴胎盘早剥1例报告

    患者,女,25岁,G1P0,孕24周,因“阴道不规则出血3d”于我院就诊,2+d前门诊超声提示: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右侧壁及后壁,覆盖面广,胎盘占据官腔2/3以上(图1),厚度:6.6 cm,成熟度:O级,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胎盘增厚明显,几乎未见正常胎盘实质,内似为液性暗区充满细弱点状回声;检查过程中胎儿体位较固定(图2).

    作者:文娟;宋清芸;罗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外阴血管球瘤1例报告

    患者,女,41岁,因“外阴疼痛8年,加重1+年”入院.患者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疼痛,呈间断性、针刺样,可忍受,无阴道流血流液、腹痛、尿频、肛门坠胀等不适,外院诊断为“前庭大腺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前1+年外阴疼痛加重,呈持续性、针刺样疼痛,亦无阴道流血、流液等.

    作者:唐慧芸;白莉平;莫小雨;郑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疑难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报告

    患者,女,40岁,因“停经32+5周,四肢皮肤瘙痒,伴纳差、厌油2周”转入我院.入院查肝功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58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358 U/L,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 72 U/L,总胆汁酸(TBA)30.2 umol/L,胆红素水平正常,肝炎标记物(甲、乙、丙、丁、戊肝),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为阴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全套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筛查均未见异常,肝胆超声未见异常.入院后诊断为肝功能异常待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遂联合熊去氧胆酸及S腺苷蛋氨酸(SAMe)降胆汁酸治疗,还原型谷胱酰泰、多烯磷酸胆碱保肝治疗.

    作者:李涛;万里;游泳;李林;彭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