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差异,并探讨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与某些相关血清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9例SLE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分离培养0,5,24 h后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检测用Annexin V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3,C4和Ig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培养5,24 h凋亡率分别为(9.65±6.72)%和(68.36±9.51)%,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单核细胞培养24 h凋亡率为(25.36±5.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SLE患者血清补体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加速,并且患者血清因素异常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曹文操;崔天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前后对普通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方法 采用常规MH药敏试验方法,观察ATCC10231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其自发变异后得到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9002.9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及其经抗真菌药物诱导形成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临床分离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及变异株返祖后得到的念珠菌株,共11株菌对普通抗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红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两株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临床分离类细菌样变异株返祖后的念珠菌株对普通抗细菌药物无抑菌圈;而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则对以上普通抗细菌药物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 白色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对普通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变异前对普通抗细菌药物不敏感,但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对普通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敏感性,其抗菌谱与普通细菌基本一致.
作者:王华;苍金荣;任健康;苏宝凤;张利侠;归巧娣;刘家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WIF-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关系以及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3月~2009年10月间48例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对应血浆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24例,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所有组织和血浆标本WIF-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HCC患者临床标本中,2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08%;48例血浆中,15例WIF甲基化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1.25%,组织和血浆符合率为60%.癌旁组织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均未见WIF甲基化表达.WIF-1甲基化阳性与阴性患者中AFP、AFU表达均有明显差异(χ2=7.919,P<0.05;χ2=9.001 5,P<0.05);在与HBsAg关系中,发现WIF-1甲基化表达与HBsAg没有关系.15例血浆甲基化阳性的HCC患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66.7%;33例非甲基化阳性者中,10例复发或转移,占30.3%,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χ2=5.61,P<0.05).结论 甲基化阴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患者,监测高危人群的肝癌组织和血浆中WIF-1基因表达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临床上血浆中WIF-1表达检测可以代替组织中WIF-1基因表达,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特别对AFP阴性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艳;赵云;张邢松;刘继斌;茅国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C-SSP)基因分型技术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8例来自广东省肇庆市无偿献血者的ABO疑难血型样本,采用正反定型实验、吸收放散试验等一系列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并用PCR-SSP基因分型技术,特异性扩增ABO基因片段,根据有无PCR产物以及产物长度,判断样本的基因型.结果 通过凝胶电泳检测PCR反应的特异性产物,判断样本1~6号ABO基因型为A/O型,样本7,8号为B/O型.8例疑难ABO基因分型结果与其血型的血清学分型结果吻合.结论 ABO疑难血型定型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而PCR-SSP基因分型是一种方便、快速、可靠的技术,对于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非常有用.
作者:陈志忠;廖扬勋;陈尚良;余文潮;梁剑锋;车京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与临床样品基质相似的冰冻人血清HDL-C和LDL-C标准物质.方法 按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选择身体健康、年龄和性别适当、无传染病的志愿者采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以不同胆固醇水平分成3组,分别混合、除菌过滤和分装.检验血清HDL-C和LDL-C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分别用DCM法和UC/HPLC法为HDL-C和LDL-C定值.评估不确定度.应用不同分析系统测定三种血清的HDL-C和LDL-C.结果 ①三种血清HDL-C和LDL-C均匀性检验方差分析P值均>0.05,说明均匀性良好.②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DL-C和LDL-C在-80℃保存至少可稳定1年.③三种血清HDL-C和LDL-C的定值±不确定度(mmol/L)分别为1.640±0.028,1.652±0.027,1.184±0.022和4.577±0.097,2.492±0.072,1.788±0.041.④16家临床实验室以各自分析系统测定3种冰冻血清与新鲜血清反应趋势基本一致,HDL-C和 LDL-C均值与定值偏差分别为3.24%,2.7%,4.63%和-2.64%,0.64%,1.08%.结论 3种冰冻人血清均匀、稳定,定值可靠,在常规分析系统中互通性良好,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9178,GBW 09179,GBW 09180).
作者:李红霞;国汉邦;周伟燕;赵海舰;张传宝;董军;王抒;闫颖;陈文祥;申子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对1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hs-CRP的关系.结果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脂水平,ε3/2组TC,LDL-C低于ε3/3组(t=2.119,P=0.046;t=3.318,P=0.003),ε4/3组TC,LDL-C高于ε3/3组(t=3.079,P=0.004;t=3.038,P=0.004);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20 mg/d),ε3/2组血清LDL-C下降程度大于ε3/3组(t=2.124,P=0.046);辛伐他汀治疗前,携带等位基因ε4组个体hs-CRP水平低于不携带等位基因ε4组(t=2.083,P=0.043),但未发现ε4等位基因对辛伐他汀降低hs-CRP产生影响(t=0.997,P=0.324).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相关.
作者:夏勇;李卫宁;徐安平;董晶;邓玉奎;林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对129例T2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并依据眼底检查结果分组,确定T2DM无视网膜病变(NDR)组患者77例,DR组患者52例,其中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39例,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13例.所有研究对象HbA1c和FPG水平采用IE-HPL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定量测定,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组HbA1c水平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FPG水平也随着DR病情的发展和病变程度显著升高(P<0.01).各组FPG与HbA1c相关性分析,DR组(NPDR组和PDR组)呈明显正相关(r=0.792);NDR组也呈明显正相关(r=0.684).结论 T2DM患者HbA1c和FPG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是糖尿病和并发症监控的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赵建军;朱武;王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清铁调素(Hepcidin)和炎症介质因子细菌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在癌症患者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癌症相关性贫血(癌性贫血)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190例癌症患者的血清Hepcidin和LPS,IL-1β,IL-6,IL-8,IL-10,IL-12,IFN-β,IFN-γ,TNF-α以及TNF-β水平,并分析Hepcidin与贫血、IL-6以及LPS等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同期的3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组.结果 ①癌症患者的血清Hepcidin,LPS,IL-6,TNF-α,TNF-β和IFN-β分别为40.67±7.98 μg/L,66.57±46.36 μg/L,17.99±47.56 ng/L,8.43±6.02 ng/L,94.39±61.68 ng/L和8.42±4.61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17±5.21 μg/L,49.01±18.95 μg/L,7.89±9.62 ng/L,6.12±2.57 ng/L,65.00±23.45 ng/L和6.04±2.26 ng/L(分别为P<0.01和P<0.05),而IL-1β,IL-8,IL-10,IL-12和IFN-γ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癌症贫血患者的血清Hepcidin为51.99±32.56 μg/L明显高于无贫血患者的36.63±31.99μg/L(P<0.01);LPS和 IL-6分别为75.33±62.63 μg/L和39.36±82.60 ng/L,均高于无贫血患者的63.43±38.76 μg/L和10.38±22.00 ng/L(P<0.05);IL-10为4.88±9.25 ng/L,高于无贫血患者的2.44±2.72 ng/L(P<0.01).其余7种细胞因子则贫血与无贫血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③癌症患者的Hepcidin与LPS呈正相关关系(r=0.248,t=3.507 8,P<0.01);与IL-6也呈正相关关系(r=0.216,t=3.018 2,P<0.01);而Hepcidin与IFN-β呈负相关关系(r=-0.284,t=4.305 71,P<0.01),与TNF-β也呈负相关关系(r=-0.456,t=7.037 0,P<0.01).但与其他细胞因子无相关关系.④癌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值与Hepcidin,IL-6和IFN-β三者呈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165,-0.152和-0.180,均为P<0.05);而与LPS等其他细胞因子均不相关.结论 癌性贫血患者高表达Hepcidin,LPS和IL-6,Hepcidin与LPS和IL-6均呈正相关关系;它们在癌性贫血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潘湘涛;陆晔;程旭;王金湖;李蓉;严敏;仇慧珠;左二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1例潜在Angleman综合征风险妊娠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孕妇曾生育过15q11-13缺失的Angleman综合征患儿.该妇女再次受孕,要求产前诊断.方法 孕妇于妊娠26周时在常规B超引导下,经羊膜腔穿刺抽取胎儿脐带血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用15号染色体含有15q11-13的特异位点的双色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mar与母亲核型相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提示15q11-13没有缺失.孕妇于40周时剖腹产一个健康女婴,现孩子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对潜在染色体病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非常重要,以避免染色体病孩子的出生.
作者:张静;崔英霞;范晓博;陈颖皓;周洋;夏欣一;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和35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19例)胎盘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检测其血清中sEng和sFlt-1水平.结果 ①轻、重度子痫前期组中HIF-1α在合体滋养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H=19.3,P<0.05;H=23.1,P<0.01).②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Eng,sFlt-1浓度分别为(4.39±0.48) ng/ml,(5.61±0.66) ng/ml;(22.69±5.38) μg/L,(30.15±5.43)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1±0.27) ng/ml,(6.61±2.43)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1;t=24.47,P<0.01);(t=11.96,P<0.01;t=17.63,P<0.01).重度组高于轻度组(t=6.17,P<0.01;t=4.06,P<0.01).③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血清sEng,sFlt-1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r=0.87,P<0.01).结论 HIF-1α和sEng,sFlt-1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艳关;崔毓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实验组同时长期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和VEGFR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血浆VEGF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结果(389.78±249.94 pg/ml,318.54±125.78 pg/ml)分别与健康组(132.91±26.66 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t=3.024,P<0.01,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211.74±36.72 pg/ml,288.02±31.77 pg/ml)分别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t=2.324,P<0.0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血浆VEGFR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结果(2 490.75±1 695.9 pg/ml,2 322.78±1 105.87 pg/ml)分别与健康组(1 134.98±378.45 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t=2.783,P<0.01,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1359.71±390.24 pg/ml,1753.89±337.04 pg/ml)分别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t=2.447,P<0.0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血浆VEGF及VEGFR水平与临床疗效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613,r=0.575,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水平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血管增殖的抗白血病作用.
作者:翟欣辉;魏绪仓;王一;连小赟;赵园;张玎;苗玉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在已知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基础上,从烟草节杆菌02181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肌酸酶全基因.方法 根据已得到的肌酸酶部分序列,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别克隆得到肌酸酶基因已知部分序列的上、下游序列,再将3段序列拼接,得到肌酸酶全基因,并在NCBI上检索证实.结果 得到的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在NCBI上检索后证实为一新基因,该基因全长1 254 bp(含终止密码子TAA),为一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41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6 377 Da,并与多种不同来源的肌酸酶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Arthrobacter sp.FB24来源的肌酸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达到了80%(332/417),同源性则达到了87%(365/417).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为今后的基因表达奠定了基础,也为肌酐测定试剂的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智强;胡川闽;易维京;周玉;侯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IFCC原始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血清CK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与一致性.方法 依据IFCC的参考测量程序建立CK酶活性测定的参考方法,用参考方法测定ERMR-AD455CK参考品,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对其精密度进行方法学评价.按照NCCLS EP9-A方案进行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CK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允许偏差.结果 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CK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回归方程Y=0.967X-2.339 7,r2=0.998 7,系统误差(SE)在CLIA'88的误差允许范围内.结论 该室CK的参考方法已建立,临床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间比对,验证提高了临床血清CK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周铁成;张莹;童开;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黄芩水提物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实验室抑菌作用及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检测黄芩水提物对119株MRSA的MIC值,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芩水提物中黄芩苷含量,制备相同含量的黄芩苷碱溶液并经高效液相色谱验证其黄芩苷含量.比较黄芩水提物及黄芩苷碱溶液对28株MRSA的黄芩苷MIC值差异.结果 黄芩水提物对119例MRSA的MIC90值为7.81 mg/ml,MIC50值为1.95 mg/ml;比较黄芩苷含量相同的黄芩水提物及黄芩苷碱溶液对28株MRSA的黄芩苷MIC值差异,黄芩水提物优于黄芩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水提物对MRSA菌有抑菌作用,黄芩苷不是黄芩水提物抑制MRSA的主要有效成分.
作者:归巧娣;任健康;张利侠;赵院利;苍金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在T2DM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7 ml/dl PEG沉淀法获得免疫复合物,应用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组、50例T2DM无AS组、30例T2DM有AS组患者血清中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OX-LDL-IC)中OX-LDL-Ab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T2DM无AS组比较OX-LDL-Ab阳性率和含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54,t=1.64,P>0.05),正常对照组与T2DM有AS组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64.22,t=34.92,P<0.01),T2DM无AS组与T2DM有AS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53.73,t=35.89,P<0.01).结论:OX-LDL-Ab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防治糖尿病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麦麦提热夏提·沙吾提;吐尔逊江·司拉木;杜春辉;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IL-6,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3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83例胰腺癌患者、7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者血清中IL-6,CA19-9和CA242水平,分析3种指标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胰腺癌病人中,3种标志物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并且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3种标志物平行法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至95.2%,系列法联合检测则使特异度提高至97.5%.结论 血清IL-6,CA19-9和CA242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钟善传;董凤珍;刘涤瑕;王丽;涂晖;陈金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BV-LP(乙肝病毒大蛋白)阳性患者CD4+CD25+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将HBV感染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LP,PCR方法检测HBV-DNA,按照HBV-LP阴、阳性患者及正常血清共170例,其中男87例,女83例,平均年龄43(23~61)岁.分成四个实验组,第一组为HBV-LP阳性46例,第二组为正常组(非HBV感染者)50例,第三组为HBV-LP阴性及HBV-DNA阴性HBV感染者43例,第四组为HBV-LP阴性而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31例.各组之间在性别、年龄上分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分别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分离研究对象外周血,FCM术检测CD3+T,CD4+T,CD8+T,CD4+CD25+Treg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实验组之间CD3+T,CD8+T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各组CD3+T分别为(65.38±4.85)%,(67.07±5.04)%,(64.94±5.26)%,(63.58±4.81)%(P>0.05),CD8+T分别为(53.41±4.28)%,(54.71±5.05)%,(54.09±5.13)%,(52.59±4.88)%(P>0.05).②结果以CD4+CD25+Treg来评价:HBV-LP阳性组(5.22±1.8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3.13±1.12)%,HBV-LP阴性及HBV-DNA阴性组(3.24±1.22)%,HBV-LP阴性而HBV-DNA阳性组(3.23±1.61)%(P<0.01),而HBV-LP阳性组CD4细胞数量(32.63±3.93)%却低于其他三个实验组(39.32±5.55%),(37.53±4.72)%,(34.0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值得注意的是,HBV-DNA阳性而HBV-LP阴性组的各项指标几乎与正常组十分接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阳性的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增高,CD4+CD25+Treg细胞的过度表达在乙肝的发病机制及病程的转归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熊建辉;付汉维;王贵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种串联质谱法对干血滤纸片中的酰基肉碱进行快速分析,以用于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和有机酸血症诊断及治疗效果的监测.方法 取8种不同浓度的酰基肉碱的干血滤纸片(直径5 mm),用甲醇(含已知浓度的相应酰基肉碱同位素内标)对其进行萃取,不进行衍生化,萃取物过滤后直接进入ESI+-MS/MS上机分析测定;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以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建立分析方法,进行回收试验、精密度试验、干扰试验及准确度试验.结果 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4.低浓度各种酰基肉碱回收率为85 %~103.5%,准确度在91.8%~110.0%;中浓度各种酰基肉碱回收率为85%~96%,准确度在87.6%~110.1%;高浓度酰基肉碱回收率为94%~100.1%,准确度在95.7%~110.1%.实测值与加入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7~1.000.各种酰基肉碱批内变异系数(CV)1%~10%和批间变异系数(CV)5%~13%.内标液保存1~21天的检测均值均在CDC提供的参考范围内,而批内CV%均<10%.263例0~6岁健康儿童血滤纸片中酰基肉碱浓度因受年龄因素影响,按不同年龄组划分各种肉碱参考范围.结论 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分析干血滤纸片中的酰基肉碱含量,样本前处理简单,能够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无常规串联质谱中的衍生化、氮吹和复溶等步骤,大大节省了的标本处理时间,是一项简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和有机酸血症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
作者:蔡燕娜;彭敏芝;赵小媛;吴冬燕;盛慧英;范莉萍;刘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浓度是否能反映非慢性肾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冠状动脉病情严重程度.方法 检测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血浆中Cys C 及其相关指标的浓度.根据血清肌酐(SCr)浓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以GFR 60 ml/min·1.73m2为界值,将患者分成慢性肾病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非慢性肾病组;在非CKD组中,以Cys C浓度0.9 mg/L为界值,分为正常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KD组患者的Cys C浓度以及CAD的发病率与非CK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6.37,χ2=6.88,P<0.01).非CKD组中高Cys C浓度组与正常Cys C浓度组CAD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非CKD组CA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Cys C浓度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 GFR正常的CAD患者,Cys C浓度升高与CAD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非CKD的CAD患者来说,Cys C很可能是监测CAD病情发展的标志物.
作者:蒋云华;王金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筛选亚胺培南(IMP)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其耐药情况与Ⅰ类和Ⅲ类整合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MIC法测定药敏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和Ⅲ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①81株IMP耐药Pa中,四环素耐药率高;其次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与IMP敏感Pa的耐药率比较,对环丙沙星、氨曲南、美洛培南等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②111株Pa中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为69.4%(77/111),其中IMP耐药Pa的检出率为85.2%(69/81),IMP敏感Pa为26.7%(8/30).③intⅠ基因阳性的IMP耐药Pa与阴性菌株相比,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④81株IMP耐药Pa中未检测出一例int Ⅲ整合子基因.结论 IMP耐药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Ⅰ类整合子的高携带率可能与Pa的亚胺培南耐药密切相关;未检测到intⅢ整合子基因.
作者:杜艳;单斌;陈瑞春;穆玉娇;陈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6和MMP-9表达水平,阐明其在实验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中IL-6和MMP-9的表达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皮损IL-6和MMP-9表达分布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6.19,χ2=40.0,P<0.01) ;IL-6和MMP-9的表达与银屑病分级有关(P< 0.01);IL-6和MMP-9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984).结论 IL-6和MMP-9可作为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的实验室诊断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刘雪峰;侯卫红;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用于具有抗菌活性中草药筛选的、简单有效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方法 在微量反应板上采用药基(药物和半固体培养基)混合试验法以丁香、黄连、虎杖和大青叶等抗菌中草药的水提液及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淋病奈瑟菌和白色念珠菌质控菌株进行抗菌试验,同时应用传统的琼脂平板稀释法作为对照,且重复试验3次.结果 测试的4种中草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抗菌活性在1∶128~1∶512稀释度,针对淋病奈瑟菌199622在1∶2稀释度,针对白色念珠菌199713在1∶64~1∶512稀释度,与对照方法相比抗菌活性多为相同或有一个稀释度的差异,仅有两个结果为两个稀释度差异.结论 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用于抗菌活性中草药的筛选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的优点.
作者:赵院利;任健康;李巧如;刘宗智;归巧娣;徐翠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新的方法对大肠埃希菌快速鉴定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同时采用科玛嘉显色平板鉴定法和JAMES试验法对10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快速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配对χ2检验、Kappa检验(0.779)均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接种显色培养基的同时,加做JAMES试验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定大肠埃希菌,适合临床开展.
作者:谢国艳;高志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上CD35分子表达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择36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上CD35的表达.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B细胞及辅助T淋巴细胞上CD35的表达比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而抑制T淋巴细胞上CD35的表达比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结论 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上CD35分子表达的实验方法,为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而先进的检测手段.
作者:乔军;李如森;张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同一医院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两台凝血分析仪上检测可比性进行验证.方法 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包括:选择比对的分析物,选择比对的仪器,确定可比性检验接近的分析物浓度,计算用于比对样本选择的期望的浓度,选择可比性的样本,设定可比性检验的临界差值,患者结果可比性检验可接受标准,确定检测重复的次数.结果 两台凝血分析仪在两个浓度水平的不精密度都为3%.样本范围计算为13±13×20%(s),或10.4s~15.6s和25±25×20%(s)或20.0s~30.0s.对于比对试验选择主要的分析仪样本初的值为14.2s(样本1)和27.1s(样本2).临界差值可接受标准定为15%.根据极差检验的临界差值(%)以及上述的信息可选择两个不同水平的患者样本,且每一样本只作单次检测来检验两台仪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两台检测系统对于两个浓度水平的患者样本的极差值分别为 6.14%和17.51%,调整极差分别为3.86%和2.51%,因为调整极差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差值,对于两样本方法的可比性对于给定的已知的差值是可接受的.结论 极差检验方法为评估在一个医疗机构内检测同一患者样本的不同系统的可比性提供了指南,比传统的方法比对试验简单、易实施.
作者:王薇;陆学军;李少男;钟堃;白玉;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30例RA患者、79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GPI浓度,并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RA组还同时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RA患者的手足X线片检查.结果 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GPI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7.1%,特异度为94.7%;抗CCP抗体阳性率为71.5%,RF阳性率为75.4%.130例RA患者GPI阳性率与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I阳性率与RF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I与疼痛关节数和关节肿胀有相关性.结论 GPI有可能成为检测RA的又一个独立而敏感的新指标,从而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
作者:卢春利;刘小玲;闻苗苗;白惠霞;安沛欣;赵婵媛;郑静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总结,力图寻找尿蛋白/肌酐比值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之间的联系,确定使用尿蛋白/肌酐比值预测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结果的界值.方法 选取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各120例,对其尿液进行尿肌酐和尿蛋白检测,分析尿蛋白/肌酐比值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寻找使用尿蛋白/肌酐比值预测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结果的界值.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上述两种患者综合分析的尿蛋白/肌酐比值与尿微量清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2和0.94).高血压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诊断尿微量清蛋白的界值分别为47.2 mg/L和115.4g/L,糖尿病患者分别为50.1 mg/L和137.6 mg/L,两种患者综合分析结果为52.5 mg/L和123.1 mg/L.结论 该实验成功界定了使用尿蛋白/肌酐比值对尿微量清蛋白进行预警的界值,对降低相关疾病患者检查的经济负担,缩短TAT时间及方便基层医院对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进行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方案.
作者:刘辰庚;王培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对ELISA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干扰.方法 依据CLSI EP-7A2文件,以电化学发光法为NSE检测的比较方法,ELISA法为NSE检测的被评价方法.①以NSE的偏差(被评价方法-比较方法)为Y轴,比较方法的NSE浓度为X轴,将20个测试标本和20个对照标本绘制偏差图,分析浓度为4 mmol/L的TG对比较方法检测NSE(浓度范围在5~20 ng/ml)的干扰.②再以TG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NSE降低值为Y轴绘制TG干扰NSE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结果 ①浓度为4 mmol/L的TG对ELISA法检测的NSE(浓度范围在5~20 ng/ml)产生了负干扰.②通过绘制TG干扰NSE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发现随着TG浓度的增加,对浓度为5.4 ng/ml和20 ng/ml的NSE样本产生负干扰也增加.其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4X+ 18.92和Y=-0.69X+5.26.结论 使用高浓度TG患者血清标本制备干扰物,当TG浓度为1~4 mmol/L时,对ELISA法检测NSE有负干扰,干扰的剂量曲线呈直线相关.
作者:黄惠;李强;欧财文;王志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直观地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纸片表型检测法,尽快为临床提供准确药敏结果.方法 采用K-B法,对药敏纸片进行合理布局,观察待检菌株耐药表型.采用头孢西丁(FOX)纸片检测法对耐三代头孢菌素且FOX抑菌圈≤18 mm的83株大肠埃希菌和5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 酶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0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同时,头孢西丁(FOX)抑菌圈≤11 mm的菌株,均为产AmpC酶株;或12 mm≤FOX抑菌圈≤14 mm,同时伴有TZP,SCF,CTX/C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抑菌圈≤17 mm的菌株,亦为产AmpC酶株.结论 该室分离的致病菌株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用该室方法对药敏纸片进行布局,有利于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联合检测,该法简便、快速,缩短了对产酶株的检测时间,为重症感染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红;帅丽华;谢福生;胡志坚;苏占营;周会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该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新鲜全血样本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了解不同仪器对同一样本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按EP9-A文件要求,以Beckman Coulter 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为比对仪器,以Sysmex XE-2100型及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采集患者新鲜全血样本对WBC,RBC,HB,PLT四参数进行检测,计算相关参数与回归方程,计算比对仪器与实验仪器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仪器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新鲜全血样本各检测仪器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均r>0.975,部分检测系统的HB,PLT在低值医学决定水平处相对偏差超过可接受范围,仪器调整后,检测结果相对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需定期进行比对,保证同一样本检测结果在同一实验室具有可比性.
作者:迟林;李昊淼;韩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铁(Fe)、转铁蛋白(TRF)、铁蛋白(SF)和尿转铁蛋白(UTF)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89例DN患者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SF,TRF和UTF,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及化学法测定血清Fe,并与42例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和5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伴肾病组血清Fe,SF,TRF,CysC,UTF和mAlb均显著高于非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DN患者组血清Fe,SF,TRF,UTF与CysC和mAlb呈正相关(P<0.01).结论 DN患者体内存在以血清Fe,TRF和SF增高为主的铁超负荷,血清Fe,SF,TRF和UTF可作为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作者:毛达勇;喻飞;张吉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菌鲍曼不动杆菌(ABA)临床分离株头孢菌素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三维试验法检测不动杆菌属产生的AmpC酶和ESBLs.结果 69株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 18株(26.1%),产AmpC酶17株(24.6%),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4株(5.8%);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比产ESBLs菌株多.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比例较高,临床应加强与微生物室的联系,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乔亚峰;叶振东;张国雄;范晓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设计马内菲青霉菌特异性引物,探讨马内菲青霉菌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抗生素治疗的药物选择.方法 马内菲青霉菌按常规方法放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参照NCCLS M27-A,M38-P对3株马内菲青霉菌的酵母相和菌丝相进行小抑菌浓度(MIC)测定;PCR的鉴定采用马内菲青霉菌18S rRNA的特征序列,设计内引物Pm1,Pm2和外引物FSF,FSR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产物鉴定.结果 马内菲青霉菌为双相性真菌,25℃为青霉相,在沙保弱琼脂平板上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红色色素,37℃为酵母相,无色素产生;微量稀释法比较马内菲青霉菌在25℃菌丝相和37℃酵母相时的MIC值,结果显示伊曲康唑敏感性强,其次是酮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弱的为二性霉素B;3株马内菲青霉菌经巢式-PCR扩增后大约有400 bp片段,其他真菌如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则没有.结论 巢式-PCR可以快速鉴定马内菲青霉菌,48 h培养的单个菌落、10 h可以鉴定出结果,而培养则需4~7 d,巢式-PCR对马内菲青霉菌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医生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早应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周俊英;涂建成;郭清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唐氏综合征(DS)孕妇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fDNA)含量,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DS男胎孕妇6例、DS高危男胎孕妇31例、正常男胎孕妇32例,用QIAamp DNA Blood Kit提取孕妇血浆中fD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方法对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以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作为男性fDNA的标记物.结果 DS孕妇组、DS高危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孕妇血浆中DNA的含量拷贝数分别为140.82±50.47 copies/ml,82.08±25.47 copies/ml和56.34±15.52 copies/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t=2.815,P<0.01).结论 孕妇血浆中游离fDNA定量检测可以作为产前筛查DS的候选靶标.
作者:汤冬玲;李栋;邵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荧光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进行初步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EP5-A,EP6-A,EP7-A 分别对杏恩公司生产的荧光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进行了精密度评价、线性评价、抗干扰试验,并依据EP9-A2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 高浓度水平(Hcy 20.0 μmol/L)的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分别为1.88%和3.71%,低浓度水平(Hcy 10.0 μmol/L)的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分别为2.76%和3.98%;在0~ 60.0 μmol/L 范围内,测定结果线性良好;胆红素在500.0 μmol/L,三酰甘油在15.0 mmol/L,维生素C在10 mmol/L以内,血红蛋白在16.0 g/L内,干扰相对偏差小于5%,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干扰;荧光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2=0.976 1).结论 荧光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在测定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等方面的性能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作者:邵坤宁;杨丽娟;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广州地区健康儿童鼻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带菌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用鼻咽拭子法采集1 052名3~5岁广州市幼儿园健康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采用K-B法检测178株金黄色葡萄菌对替考拉宁、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氨苄/舒巴坦、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E-Test法检测178株金黄色葡萄菌对万古酶素的耐药性.结果 健康儿童鼻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为1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头孢西丁、氨苄/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他啶、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1%,74.3%,25.7%,25.7%,4.3%和2.9%.结论 健康儿童鼻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不高,其中MRSA比例及对14种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带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李彩金;邓秋连;谢永强;黄勇;钟玉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细菌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有效提高和巩固激光泪道探通术和插管术治疗效果,对目前慢性泪囊炎的细菌学及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有较详尽的了解,我们将2008年6月~200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患者泪囊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对抗菌素的敏感性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先宁;杨华;兰雅娴;吴洁;陶沙;邵艳;王亚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轻症患者心酶谱与正常人群、普通流感人群的变化以及中西医治疗后心酶谱是否存在差异,为指导临床用药与传染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426例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受试者使用荧光PCR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确证后的281例甲流病例,与40例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在罗氏Modular生化分析仪上做血清酶学检查.结果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CK,AST,L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K-MB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流感患者心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症治疗组心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患者发病早期心酶谱的异常提示患者有一定的心脏损伤,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石汉振;卢传坚;郑智明;黄宪章;庄俊华;邓华;温泽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过程,全面地分析血液凝固及纤溶的全过程,该文旨在通过介绍TEG原理及结果分析,并结合一例经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的病例报道,强调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王克迪;孔玉华;康熙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鉴定M蛋白上的应用.方法 采用血清蛋白电泳技术、血清免疫固定技术(IFE)检测107例MM患者血清M蛋白.结果 107例MM患者中97例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107例免疫固定电泳均检出M蛋白.M蛋白IFE分型结果为IgG型63例,其中IgG κ型29例,IgG λ型34例;IgA型25例,其中IgA κ型11例,IgA λ型14例;IgM型3例,其中IgM κ型1例,IgM λ型2例;单纯轻链型15例,其中κ型2例,λ型13例.60例MM患者中有39例检出尿本-周氏蛋白,其中,12例为κ型,27例为λ型.三种方法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检出率高,血清蛋白电泳次之,尿液本周氏蛋白电泳检出率低(P<0.01).结论 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沉淀带容易识别,是鉴定各类型M蛋白的较准确、直观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玉梅;赵有利;石翀;李光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Rh血型表型检测,成立Rh血型表型信息库应用于临床.方法 对20 122例随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阴性及阳性检测,并进行Rh血型系统的C,c,D,E,e抗原分型.结果 唐山市无偿献血者Rh血型中CcDEe 及CCDee多见.结论 对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表型调查,建立Rh血型表型数据库,对于保证临床合理用血及应急供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国强;孙绍秋;毛秀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北京地区孕妇TORCH感染的筛查,分析其与妊娠年龄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高龄(35~50岁)与适龄(20~34岁)的妊娠妇女分别进行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IgM抗体检测.结果 孕妇TOX,RV,CMV和HSVⅠ+Ⅱ的阳性率分别为0.17%(19/11 275),0.38%(48/12 596),0.41%(56/13 717)和0.36%(39/10 974);其中高龄孕妇组TORCH-IgM抗体的阳性率(0.65%,0.73%,0.77%和0.73%)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0.06%,0.30%,0.32%和0.27%)(χ2检验,P<0.05).结论 高龄是孕妇发生TORCH感染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应加强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作者:孙媛媛;王占伟;夏长胜;赵晓涛;张彦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用API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细菌143株,阳性率为7.82%;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占69.23%;革兰阴性菌35株,占24.48%;真菌9株,占6.2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力奈唑胺和替考拉宁100%敏感,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 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
作者:苍金荣;张莹;张利侠;苏宝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及其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876份在2010年1月~7月期间参加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成年人血清标本.先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异常者,再检测游离甲状腺激素T3(FT3)和游离甲状腺激素T4(FT4).结果 在876例健康体检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为4.1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病率为0.34%,亚临床甲亢患病率为0.68%,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病率为0.68%,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2.4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6,P<0.0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3.08%)显著高于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1.02%).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深圳地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常见类型,且亚临床型甲减患病率高于亚临床型甲亢.
作者:吴正林;黄英;范菲楠;钟小强;吴意;陆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含长春地辛(VDS)的CHVP方案和含长春新碱(VCR)的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两种方案治疗患者各30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70.00%(χ2=0.34,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93.33%和90.00%(χ2=0.01,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肝功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χ2=0.29,P>0.05;χ2=0.00,P>0.05).外周神经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CHVP组和CHOP组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46.67%(χ2=6.24,P<0.05).结论 应用含长春地辛(VDS)的CHVP方案治疗NHL疗效好,神经毒性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丽;吐尔逊江·司拉木;杜春辉;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根据酶法检测原理,分别检测1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和27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水平.结果 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为1 380±350 μmol/L,而对照组为560±300 μmol/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79,P<0.01).结论 血清非酯化脂肪酸的检测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柏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AUTOLAB-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由意大利医学分析仪器集团生产,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方面均很理想[1],因此在国内外用户很多.笔者在应用该仪器做淀粉酶测定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节省试剂的方法,本文就此方法作一介绍,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来临潼疗养院查体的空军机务人员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临潼疗养院空军机务人员的Hp感染状况,对照组为其他单位查体人员.结果 其他单位查体人员Hp感染率为42%,空军机务人员Hp感染率为63.6%,显著高于一般查体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步认为空军机务人员Hp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其职业压力、精神紧张、集体就餐等情况有关.
作者:刘学芳;吴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微柱特异性凝胶和传统试管法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中的比较,探讨确认微柱凝胶技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可靠准确性.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特异性胶试剂对56例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微柱法阳性32例,试管法阳性30例.结果 微柱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13例;抗-IgG,抗-IgA同时存在1例;抗-IgG,抗-IgA,抗-IgM同时存在2例;抗-IgG,C3d同时存在10例;C3d 6例;C3c 0例.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抗-IgG 14例,抗-IgG,C3d同时存在10例;C3d 6例.结论 微柱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了优化输血流程管理,保证输血安全.广东省中医院自2008年开始建设输血科管理系统,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在使用一年多的时间里,应用该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对血液入库、交叉配血、发血、血液库存管理等流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为该院的输血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作者:梁铮;周厚全;高云龙;徐建华;吴新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患儿新鲜全血对MicroTest1血沉仪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以保障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低、中、高值三种不同水平患儿的新鲜全血标本连续72 h进行重复测定后,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建立血沉日间的室内质控.结果 48 h内三个水平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72 h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利用患儿的新鲜全血标本建立MicroTest1血沉仪室内质控,确保血沉仪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何艳明;林淑仪;陈丽芳;李彩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个性化建设适合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根据实验室布局、仪器分布,合理建设网络硬件系统,统筹配置工作站;根据实验室自身检验工作特点选择适合该实验室的软件,系统化建设LIS系统.结果 实验室LIS系统的建设,在满足临床检验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体现实验室自身特点,以方便、快捷、个性为宗旨.结论 建设实验室的个性化LIS系统要重软件轻硬件,重应用轻系统,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
作者:刘波;李守霞;王蕾;赵志敏;张利宾;李海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为实际工作中既定参考区间的转换以及已建立参考区间的验证提供帮助和建议.方法 参考国外相关领域文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完成该次研究.结果 参考区间的转换和验证是实验室确定所用参考区间的两种推荐方法.参考区间转换的明显优点是不需要分析参考个体样本,但只适用于相关参考区间已使用的机构.当一家实验室想要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或具有相同或相似分析系统的另一家实验室所使用的参考区间时,可以对已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如果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及进一步验证后无法采用该参考区间,建议实验室应该考虑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结论 大多数实验室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可以通过转换和验证其他参考区间来达到目的.
作者:钟堃;王治国;王薇;李少男;白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社会的发展要求对疾病的诊断能够更早、更准确,随着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各临床学科中对疾病的诊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医院检验科就面临着如何同各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发展的问题.笔者从事检验工作多年,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作者:阿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了使检验专业的微生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使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通过上专业理论的体会和代课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临床微生物课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增加微生物学及检验的课时;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教学条件;教师及时转型,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采用创新性教学手段;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加大考试管理制度,改革考试形式,科学检验学习成果;加大生物安全教育,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并通过和教研室、教务处等单位共同努力,予以实施.
作者:李芳芹;屈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改进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提高血小板制备质量.方法 ①全血经特定程序进行离心,利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白膜,白膜解聚后进行二次轻离心.②经白细胞滤器滤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然后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10份按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10U/袋),其血小板计数、残余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分别为(3.8±0.3)×1011/袋,(4.0±0.4)×108/袋,(0.5±0.3)×106/袋,容量250 ml~350 ml.结论 该法制备的手工浓缩血小板含量高,残余红细胞、白细胞数量低.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质量要求,适宜血站推广应用.
作者:党娥;陈晨;张蕾;刘晶;贾登;穆士杰;张献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生化检测中交叉污染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样品交叉污染和试剂交叉污染的分析.结果 临床生化检测中交叉污染对临床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结论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进行临床生化检测时,要想得到正确可靠的结果,不但要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对仪器要精心维护和保养,也要了解各反应的原理,试剂组成等,更要注意试剂间、项目间的交叉污染,并根据不同仪器工作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交叉污染,从根本上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客观真实的诊疗依据.
作者:竺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因子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与病情转归等关系密切,通过对近年来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认识可以促进人们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理解,为支气管哮喘的及早诊断及进一步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支气管哮喘的新药开发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黄永富;杭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识别并清除各种病原体或机体受伤坏死的细胞.在细菌感染、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儿童肺炎是小儿常见疾病,如何早期明确是否细菌感染、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就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上的进展做一综述,并简要介绍CRP在临床其他方面的应用.
作者:蔺婧;焦富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氧化应激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氧化应激可导致精子运动能力、存活率和低渗肿胀率下降以及精子DNA损伤,从而引起男性不育.该文将就国内外关于氧化应激与男性不育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焦瑞宝;唐吉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依据细胞凋亡在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形态特征、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为评价睾丸生殖功能障碍的意义.方法 采用精液涂片,瑞-姬染色,油镜下检出、观察,根据生精细胞凋亡与胀亡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分类,确定精液脱落细胞的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 生精细胞可以在精液中大量出现,表现不同类型的形态特征,其变化受离子泵功能、三磷酸腺苷(ATP)的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调控.结论 细胞凋亡与胀亡的过程中,线粒体是中心环节,在男性睾丸生精障碍同样也存在缺血、缺氧和毒性因子作用,而线粒体是睾丸生精障碍的靶点,是造成睾丸损伤的中心环节.生精细胞学检测结果评估睾丸生殖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应积极开展,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曹兴午;林凯;李翠英;袁长巍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