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检验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定位,引出了检验医学在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七项高新技术,从医学伦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医学高新技术在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病人的过程中,高技术与高情感、高质量、高责任、高技术人才、高医德、高效益之间应把握的伦理原则,进一步为高新技术在临床检验应用中的伦理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黄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危新生儿伦理问题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国际标准,但也有基于国情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新生儿专科医生借鉴国际已有经验,立足临床实践,结合知情谈话、知情选择、知情同意,放弃治疗、终止治疗以及关怀伦理观与人道主义临终关怀等基本观点和原则,认真处理高危新生儿救治问题.
作者:陈小平;赵增宝;董晓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老年病的诊疗与医院、家庭、社会三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理老年病诊疗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有:尊老爱老,注重知情同意,加强医患沟通;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推行老年综合评估;加强教育培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
作者:郑曦;田喜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个体化治疗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基因分子检测的日益普及,对病理医生和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要求他们要认真做好患者的咨询工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时要切防污染,准确无误分析、记录结果,细致入微填写、发放报告,以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作者:张佳瑞;李艳红;傅道余;杨晨;陈磊;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重医术,轻医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现实性的问题引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医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运用PBL教学法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讨论典型实例,增强医德意识,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德育体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医学生掌握课本里的语言知识,还使其体会到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者:杨琳;李广伟;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
作者:张民轩;张京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护理满意度的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2009年6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行择期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1例(颈椎病治疗组)和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组)63例,按要求填写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颈椎病治疗组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组NSNS分量表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平均护理经历分量表(ENCS)和平均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评分之间具有关联性(rS=0.73,P<0.001;rS=0.73,P <0.001).结论 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很高.
作者:曲治权;刘淑梅;刘平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风湿内科护理常见的伦理问题与解决对策,提高风湿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收集所有病例资料,以及护理内容,统计护理伦理问题的类型,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近些年我院风湿内科临床护理时遇到的伦理问题,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 在风湿内科20例发生护理伦理问题的个例中,其中13例是由于对患者隐私部位护理引起的,4例由于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引起的,3例是由于人文关怀程度不够引起的.而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其中19例护理人员对基础伦理护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占47.5%,13例护理人员面对伦理问题时做出错误选择,占32.5%.结论 风湿内科同其他科室一样,同样存在伦理护理问题,通过伦理护理宣教、临床带教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伦理护理技能,并且减少伦理护理问题的产生,对提高风湿内科护理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吕燕;侯西蝉;张联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医德构建面临多元文化挑战的背景下,医学生医德培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原点,从构建目标、医德内容、教育方式、时间维度四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以学生为本、培育共同价值观;注重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是医德系统构建的着力点.
作者:宋佐东;苏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传统儒家道德伦理在医学方面的体现,儒家德性伦理中的“五德”即仁、义、礼、智、信的内在精髓对于现代医德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对当前医德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为公民的安全和利益提供保障.
作者:陈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于社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医疗行业垄断、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医德教育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医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去解决.因此,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践行创新的管理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不断提高医术;完善医德教育形式,重视医德考评;倡导“医患一家亲”文化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廖生武;徐恒;贾海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作者:朱芳琳;滕志香;赵书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 ±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 ±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 ±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 ±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佳关键点.
作者:胡金伟;尹文强;王伟;赵延奎;郭洪伟;胡式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在需求层次方面的满意与否是医疗投诉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实施有效管理,加强医疗环节质量控制;倡导人性化诊疗服务,提升人文关怀水平;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医患沟通.
作者:任丽明;郑普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作者:杨坚;张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原因有:患方期望过高,患方实际感知满意度下降.据此,提出建立和巩固医患信任的对策:政府需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督促医院客观承诺、促进患方合理期望的建立,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风险意识、引导患方调整就医期望,医院应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水平、体现人文关怀、改善患方就医感知,合理分布医疗资源、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满足患方就医需求,规范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进患方良性认知.
作者:张妮莉;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三甲医院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建议.方法 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医院,然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分别就住院医师对医学人文重要性认识、医学人文知识的了解、人文技能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医学人文教育状况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结果 大部分的住院医师都已经意识到了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部分住院医师还无法正确认识医学人文学科,片面地将医学人文归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价值观淡化;约3/4的住院医师认为医院没有开展针对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培训.结论 加强对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住院医师自身、医院、医学院校、政府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王翠;王洪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发展与现状,从通识教育的认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同教育环境的差异,系统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因地制宜规划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精心设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支撑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制度规范.
作者:岳林琳;程乐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卫生行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医疗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内涵上是相通的,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无形的力量,被称为“软实力”,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能够使医院更好地充实内涵,展现特色优势,满足就医需求,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育以及人自身的特性都规定了医学人文教育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必然孕育着对现实的超越.作为一种超越物质主义时代顽症、消解医学技术至善论的负面影响以及全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强大精神力量,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完善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时代赋予医学人文教育以全新的超越意义,这种超越并不是传统医学的再版与重现,而是一种飞跃与提升.为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在超越中提升,应确立并践行先进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设定良医培养目标并促成其实现;培育并弘扬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创新并实践多元互动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作者:时统君;吴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某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与机构组成、运行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但在其建设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委员构成不尽合理,对委员的培训滞后,审查的重点不明确,审查后的持续跟踪审查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合理组织委员会委员,加强对伦理委员的培训,强化伦理跟踪审查,强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作者:孙成春;李朝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讨论了机构伦理委员会方便跟踪审查的优势及审批速度迟滞,审批工作不够规范、专业化,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等不足之处;指出了区域伦理委员会审批速度加快,伦理审查水平提高,有利于统一标准的优势及其对研究实施环境不够熟悉,跟踪审查不够方便和及时的不足之处,认为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指出要保证区域伦理委员会能够顺利运转,政府主管部门还应配套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明确区域伦理委员会的职能和审查范围,完善管理机制.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伦理委员会的跟踪审查的难点有:研究者对跟踪审查的配合度低;跟踪审查标准难以统一.针对以上问题,在跟踪审查过程中伦理委员会应主动监管审查过程,提升审查的内在质量.伦理委员会秘书则应发挥如下作用:推动建立主动监管的伦理审查制度;发挥提醒功能,完善伦理审查信息管理;发挥预审功能,提升跟踪审查质量;发挥审查效能,积极沟通反馈;探索跟踪审查新模式.
作者:张玮静;陆琴;吴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某医院伦理委员会在项目审查中常发现以下问题:试验方案撰写不规范,知情同意书格式不规范、要素不全、语言描述过于专业化,申请伦理审查的时机滞后.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研究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强化研究者对伦理审查的认识,加强伦理委员会内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伦理委员会建设、制定和不断完善伦理委员会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
作者:李芳;马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测试、评估患者对某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度,总结医院在服务患者、奉献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3~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及部分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被调查患者对医院总体满意评价较高,在接诊、治疗方案沟通、医生解答、护士解答方面,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有95.2%和94.1%的患者分别对护士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对疾病改善的满意率为94.4%,对病区环境设施满意度不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和廉洁奉公的满意率较高.结论 该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优化就诊服务流程,科学管理就医环境,改善医技设备和人才配置,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和新颖;李忠超;郭利侠;杜雁平;高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调查,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两家三级专科医院和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各因素重要性评价中,7.49%的被调查者认为“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20.6%的护理人员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差别较大;薪酬福利在四个维度中的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医务人员对新医改政策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但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作用预期评价不高.结论 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执业环境、创建组织文化、搭建发展平台以及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深化.
作者:刘林艳;蒋超瑛;董政军;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某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教学需求,以利于开展与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有34.6%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且“可行”;影响可行性因素中,认为“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的达77.1%,认为“无相应双语教材”及“师资水平不达标”的为47.1%和45.1%.结论 培养双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依据学生英文水平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关键.
作者:田冬霞;陈化;陆于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PBL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相契合,有助于增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实效性,从而激发医学生医德理论认知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情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伦理思维和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中PBL的实施过程包括:围绕主题,设置情境;根据问题进行分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集中汇报,成果交流;进行评价,集中反馈.医学伦理学PBL教学中应注意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恰当选择问题、注重组织和引导.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某医院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论述,提出了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具体措施,包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坚定医务人员职业理想;以岗位练兵为手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技能;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端正医务人员职业态度;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强化医务人员职业责任;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坚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作者:花蕾;王建敏;王香平;张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慎独”精神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慎独”精神有利于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加强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实施感化教育、传递正能量,实现医德内化、培养“慎独”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考核监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专科化培训,明确护理人员准入标准、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
作者:刘钟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障碍主要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法律依据缺乏,法制建设不完善;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促进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的相关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安乐死;明确操作程序,实施全面监控;加强理论研究,界定安乐死实施要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方位为安乐死立法;健全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软硬件”.
作者:张小娇;杨山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梳理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还存在传统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公费医疗报销问题;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与临终关怀的照护水平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死亡教育;重塑“孝道”观;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的建议.
作者:谢莹;朱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人数不断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家属认知的困惑是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升临终关怀的基础护理、丰富疼痛控制的方法、恰到好处的营养支持、利用大众媒体改变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观念、开设临终关怀医学课程、加强临终关怀护理培训等方式,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东利;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叙述我国目前器官捐献的现状,进而研究了推定同意的概念,并论述了推定同意的意义:推定同意也是知情同意,其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能让器官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可以使器官捐献的利他与利己完善结合.认为通过国家倡导、进行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借鉴国际经验等措施可促进其在我国的推行性.
作者:崔庚申;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超促排卵这一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机理、时间、风险、费用、疗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伦理学分析,提出了如何运用伦理学原则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加强技术研究,寻求优化的治疗方案;制订更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殖伦理细则;在医学实践中增强伦理意识.
作者:陈莉;梁元姣;姚兵;杨国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定性定量探寻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使用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5,介于一般与较为满意之间;各个条目中,满意度较低的为晋升机会、收入与职称评定,较高的为关系融洽、工作重要与执业环境;关系融洽、归属感、晋升机会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相关机构应制定针对性政策,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培养归属感,多方面提升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作者:郭洪伟;尹文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实施医疗联合体后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为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保社区与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性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员工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薪酬福利与工作条件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岗位与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医疗联合体改革.
作者:贾恩恩;戴青梅;傅昌;李治霞;黄英兰;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60例行PICC置管术需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于出院前3天详细调查260例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并记录在册.结果 在相关并发症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导管堵塞(79.6%)和导管断裂(76.3%);日常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关注的是家人关心(82.4%)、带管出院后在家中的家务活动及体育锻炼(74.7%);自我观察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如何测量患肢臂围及观察患肢有无血栓发生(77.4%)、异常情况观察如:穿刺点及导管有无回血、敷料有无潮湿等(78.5%);导管维护方面,患者关注的是导管如何妥善固定(82.5%)和返院换药时间(69.2%);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以床旁个体指导和建立PICC护理手册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对住院行PICC置管即将带管出院的患者,要根据其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作者: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卫生事业有较大贡献率的医学伦理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敢于直面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研究人员有相应的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我国医学伦理学目前仍有一些不足,如创新性概念少、许多重大问题研究较少、一些研究者知识结构单一等.因此,需要注意学科发展趋势与规划的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注重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注重数学方法的应用,注意引进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学科的公众知晓率.
作者:李恩昌;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讨论了对知情同意传统模型的挑战,其挑战来源于社群论者、女权主义者、当代儒学哲学家.阐述了社群的定义与特点、类型,可以从个人视角和社会学视角对社群进行定义,介绍了根据人类基因组织委员会的《受益共享声明》对社群的分类:原住社群和境遇社群,并分析了这两种类型社群的特点.论述了社群参与知情同意的过程,分析了参与的种种情况和意义、作用.并介绍了关于“社群同意”的争论以及非西方文化社群中知情同意过程的张力.
作者:翟晓梅;黄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导致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导致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于2011年1月~ 2011年6月针对相应因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降低急诊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是否有效.结果 引起某院急诊科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后,急诊科暴力事件由59例下降到26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改造环境,加强急诊科护士专业知识及服务理念培训,促进支持系统的建立,可有效减少急诊科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转红;王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脆弱性概念,医院灾害脆弱性内涵及医患纠纷脆弱性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基于医院灾害脆弱性,保证医疗环境安全,必须从做好医院脆弱性的加固性安全管理,协调化解、防范联动三方面着力,具体对策包括:认真应对患者投诉,定期梳理患者纠纷,建立专职调解员或“谈判专家”工作机制;加强防范,院内院外联动.
作者:徐萍风;李恩昌;雷鸣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认证指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其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是由第三方按照一定标准来判断一个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机构的表现,以证明它的能力或可信性.认证广泛应用于制造产品的企业,也应用于提供服务的企业.有些国家也将认证应用于教育或医疗机构,但备受争议,人们普遍认为,至今缺乏证据证明,经过认证的学校或医院提高了教育和医疗的质量.人们提出的理由有:一是认证往往仅关注低标准,不追求卓越,低标准不大可能对现有的做法提出挑战,激励进一步改进工作;二是在金钱、时间、精力和资源方面消耗太大,得不偿失.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英国生命伦理学家Ruth Chadwick,在牛津大学以优生和基因工程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英国皇家社会科学学会、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和皇家医学会院士.曾主持由欧洲委员会资助的遗传筛查伦理学的EUROSCREEN项目以及基因组学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并为法学、英语、传播、哲学间跨学科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遗传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其在《表观遗传学和个体化医学:前景和伦理学问题》的论文中论述了遗传学的发展使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可能性,并对其是否会引起伦理学问题进行阐述,还对表观遗传学知识融入个体化医学提出了见解.此外,她还回答了相关学术问题.
作者:邱仁宗;周思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探究造成精神障碍诊断中误诊的原因,从对精神障碍本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精神障碍诊断的特殊性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中讨论了精神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式及其他模式,以及反对精神障碍学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应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更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作者:刘冉;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