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分析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麻气道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4/2015-03收治的96例手术中实施全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n=52)和对照组( n=44),观察组全麻后采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对照组全麻后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气道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儿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相较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麻气道管理中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全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女乳腺癌早期筛查行为,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体检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乳腺癌初筛方式分为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 n=200),对照组使用乳腺B超,实验组使用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然后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乳腺小叶增生及良性结节发病率高,体检者对早期乳腺癌认知度低.实验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早期筛查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结果表明,广泛宣传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优势、指导妇女掌握自检方法和定期体检,能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早期筛查依从性,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8)及对照组B组(n=37)。 A组应用热疗联合标准静脉化疗治疗,B组单纯应用标准静脉化疗治疗,化疗进行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A组CR 3例、PR 21例、SD 12例、PD 2例,有效CR+PR 24例(63%)。 B组CR 0例、PR 12例、SD 14例、PD 11例,有效CR+PR 12例(32%)。所有病例均能完成治疗计划;A组对癌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结论: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具有一定优势,深部热疗具有独特的辅助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岩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替吉奥结合同步放疗对于患有局部晚期胃癌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10/2011-03收治的42例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 n=21)和对照组( n=21),对照组使用单纯的放射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替吉奥结合同步放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与1~2年的存活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19%,1、2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5.71%、52.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9%,1、2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8.10%、28.57%,两组总有效率和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都比较轻,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使用替吉奥结合放疗对于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毒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芳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34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4-04收治的43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 n=17)与研究组( n=17),研究组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减轻,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24%(1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在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强;许治国;许家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2例肺癌组织作为观察组,1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中E2F?1的表达情况.结果:E2F?1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74%,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2F?1的表达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2F?1的高表达可作为肿瘤浸润程度的标记物,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戴彭辰;何成诗;刘一诚;王超群;李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7)和观察组( n=37).对照组按常规神经内科标准治疗,观察组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经相应方案治疗,观察组的总治愈率达94.6%,与对照组的78.4%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方案实施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两项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药效理想、安全,且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礼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X线定位下经皮肾微造瘘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2011-01/2012-12收治的98例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肾结石72例、输尿管结石26例,所有患者采取X线定位下经皮肾微造瘘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进行一期手术的有91例,进行了二期手术的有7例;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为87.76%,总取净率为90.82%.结论:X线定位下经皮肾微造瘘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郭晓军;乔玲;额尔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微创技术下行钬激光碎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12/2015-03诊疗的7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依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 n=37)和观察组( n=37),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腹术取石,观察组于腹腔镜与胆道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对比两组的一次性取石率、术中与术后指标等.结果:经相应术式取石,观察组一次性取石率达到97.3%,与对照组的67.6%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腹腔镜与胆道镜下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具有较理想的效果,可有效提高一次性取石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安全性较好,适合推广.
作者:李信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肺大泡结扎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5-10我院收治的11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 n=64)和对照组( n=52).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肺大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肺大泡结扎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山;王华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的疗效.方法:184例习惯性便秘患者均有典型的脾肾虚的症状和体征,治疗给予自拟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口服.结果: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判定,痊愈71例,显效60例,有效4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74%.结论: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宗学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脊柱创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2/2015-10我院收治的因脊柱创伤而入院诊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疗法对脊柱创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手术的创伤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王晓东;牛清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9/2014-09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的持续时间、发生的频率、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能有效改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高文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进一步规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2011-07/2013-07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基于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对症处理伴发的肺性脑病,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奥氮平对症处理伴发的肺性脑病,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对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PANS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内,两组患者均出现较轻微的药物副作用,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减轻或缓解.对照组患者药物副作用主要为月经变化、催乳素水平增加和静坐不能等,而观察组患者药物副作用主要为头晕、体质量增加和嗜睡等.治疗2周和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 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奥氮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效果优于利培酮,但两者控制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相当,药物副作用也有自身的特点,且两种药物引起的药物副作用均轻微且少见,经过对症处理明显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红娟;尚俊宏;白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5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 n=54)和对照组( n=54),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其中研究组患者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推广使用.
作者:刘保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腹泻伴惊厥( IDWS)的症状特征、发病原因,并探讨其临床诊断策略.方法:以我院确诊的50例IDWS患儿作为调查对象,统计不同类型临床症状患儿所占比率及不同诊断病因患儿所占比率.结果:在次要发病症状中,具有脱水症状的患儿所占比率高,且与伴有其他症状患儿所占比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因方面以高热惊厥为主.结论:采取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诊断策略可提高 IDWS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值得应用与实践.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发病率偏于年轻化的原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进行健康检测的人群进行调查,共11580人,统计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本组有1450例发生慢性疾病,占12.52%,其中20~35岁占30.78%、36~50岁占29.87%、51~65岁占27.88%、66~80岁占11.47%;慢性疾病趋于年轻化的原因有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为主.结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缺乏锻炼是引起慢性疾病趋于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加强慢性疾病的预防,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凯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指导农村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结果:遵循治疗原则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高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结论: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不仅能达到降压的目的,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震颤谵妄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状况.方法:将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震颤谵妄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例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结果:研究分析的结果显示,由于应急方式不当饮酒的有10例,饮酒平均年龄(18.6±4.9)岁,每天饮酒量为(259.6±20.3) g.其中由于戒酒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有14例,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同时还伴随着肢体震颤.在对患者脑部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发现有17例出现脑部萎缩.在经过临床诊治后有20人痊愈,3人好转.结论:临床中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震颤谵妄的原因并不明确,但是可以确定与患者戒断具有一定的联系,对患者实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崔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超声在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检测中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8收治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妇的手术史情况分为有剖宫产史组( n=50)以及无子宫手术史组( n=50).应用超声对两组孕妇依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分析超声检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孕妇子宫下段厚度术前超声检测与术中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子宫手术史组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比有剖宫史组的患者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瘢痕子宫孕妇术前经超声检测无异常,术中显示肌层不完全裂开或者完全裂开.结论:应用超声对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进行检测,可反映孕妇子宫下段情况,且存在剖宫产史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比无子宫手术史的孕妇要薄.
作者:郭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乳腺癌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及各种中医体质类型与乳腺癌TNM分期、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对3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并对中医体质类型和 TNM 分期、分子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0例乳腺癌患者中,气郁质比例大;Ⅰ期患者气郁、血瘀、痰湿质等实性体质所占比例较大,Ⅲ、Ⅳ期患者阳虚、气虚质等虚性体质所占比例较大;不同分子分型中, Luminal A型以气郁质为主, Luminal B型以血瘀质为主, HER?2过表达型以气虚、阳虚质为主;三阴性则以阳虚、血瘀质为主,不同分子分型的中医体质构成比有差异。结论:乳腺癌的易患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差异性,说明中医体质对乳腺癌病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有明显不同,提示体质可作为预后判断及中医治疗的参考。
作者:陈志明;周纯华;李植锋;吴俊东;陈伟正;黄文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腹腔镜技术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我院2012-07/2015-10收治的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结合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 n=50)和实验组( n=50).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筱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指征。方法:选取2011-10/2015-10我院收治的30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及CT表现,总结治疗效果,得出临床特点和手术指征。结果: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包括明显头痛、病情变化迅速和前额叶、双侧额叶存在血肿等。当发现患者脑水肿范围扩大且双侧侧脑室前角增大成钝角时应立即实施手术。结论: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具有颅内血肿量较少,但引发头痛较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以提高救治率。
作者:乔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5-03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施行小切口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尚文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运用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10/2015-02到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5)和试验组( n=40),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评估两组的近期根治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日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近期效果较传统开腹手术更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林安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2013-08/2015-02收治的7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分成对照组( n=36)和观察组( n=36).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选择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比较和评估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结果:在药效与心电图疗效上,观察组各是94.4%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和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用药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每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两组均未见不适反应.结论:采取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展开治疗,总体疗效更理想、安全,更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适合推广.
作者:叶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镜配合腹腔镜在早期胃癌切除手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诊治的54例早期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胃镜定位下的腹腔镜胃癌局部切除手术对其进行医治,观察手术的有关指标、手术结束后患者恢复的指标、手术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与病理学的结果。结果:本研究54例患者都经过手术过程中胃镜准确地定位,并且顺利完成了腹腔镜手术,没有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都痊愈之后出院。结论:胃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优势较为明显,微创的效果较好,并且患者近期的疗效比较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撬拔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11收治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2)和研究组( n=32),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撬拔和人工骨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撬拔复位骨圆针进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erie?s、Gissane?s、B?hler?s角与治疗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rie?s、Gissane?s、B?hler?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跟骨骨折可将微创撬拔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斌;刘利;张洪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焦虑症与抑郁症皆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焦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出汗等。抑郁症则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力减退等心理障碍。这两种疾病在各个年龄层均有发生,尤以青少年与老年人居多。本研究将对焦虑症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为神经内科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张明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8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n=164)和实验组( n=16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各项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肺炎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富蕴县人民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14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 n=73)和对照组( n=73),对照组患者予以一般形式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的恢复效果(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领域以及社会领域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平;陆巧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合适的护理方式以及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将要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体位加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加合适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以及合适的护理方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70)与观察组( n=7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体外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例体外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液体复苏过程中的监护、抗生素的应用、尿量的监测、高热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结果:患者住院16 d,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作者:王素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如合理的饮食习惯、健康知识教育、身体锻炼等。结果:针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也有利于治疗工作的加强和完善,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积累更多的经验。
作者:姚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02/2015-01收治应用舒适护理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人机配合度后显示观察组患者更具优越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相对而言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促进护患关系,对患者和医院而言均有突出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护理对其术后自护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12/2015-05我院收治的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7)和试验组( n=3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护理,评估两组实施护理后的术后自护能力,同时对其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在自我护理技巧、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在总满意度上占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积极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非常有帮助,且利于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宇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护理内涵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系统化的优质服务。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循证护理、品管圈活动、细节管理以及五常法应用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以便完善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改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苏金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了解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应用分级护理的临床护理操作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2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并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与观察组( 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性酒精中毒救治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救治过程中配合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急救护理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极大程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推动和谐护患环境建设,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蔡吉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3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前后临床效果.结果:45例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且针对此种职业暴露危害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手段.方法:对我院手术室2014-11/2015-10在职的32位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然后统计职业暴露的类型,数量,从而对职业暴露采取防护措施.结果:可以规范实行标准的防御比率为52.3%,预防用品的使用比率为61.5%,锐器所伤之后能够正确实施治疗的比率为83.2%.结论:当今环境下,手术室护士随时有可能处于职业暴露的危害当中,加强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严格要求和督促手术室护士进行规范操作,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和杜绝职业暴露的时机,并能够做好自我防御.
作者:姚二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唐都医院承办的以光盘( C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公开发行的医学电子专业学术期刊(月刊)。图文声像并茂,报道信息容量大,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护工作者、医教科研人员及医药卫生管理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军队和地方医学事业发展。设置的栏目有专家视野(述评)、基础与转化医学、预防与转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短篇报告、医学教育、综述、转化医学动态与咨讯、转化医学多媒体课件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薏苡仁提取物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采用冷水浸提和热水煎煮两种方法提取薏苡仁的有效部位,分别记作样品A和样品B,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成样品A高剂量组( n=12)、低剂量组( n=12),样品B高剂量组( n=12)、低剂量组( n=12)以及对照组( n=12),通过小鼠实验比较两种样品的抗炎、镇痛和镇静作用.结果:样品A高剂量组镇痛和镇静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A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样品B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样品 B 高剂量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B高剂量组镇静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薏苡仁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但是作用强度与给药剂量和提取方法有关.
作者:吴建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成效。方法: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标准为依据,对我院在2012年收集的14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做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来源以及分布,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此外,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2013~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并与2012年形成对比。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2013~2014年得到了明显地改进,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在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著提升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
作者:张翠玲;李泽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观察9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与血清尿酸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7/2012-07收治的糖尿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n=97),同期来我院实行检查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 n=97),将两组患者均在早晨空腹静脉抽取的5 mL血液作为本研究样本,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当中的甘油三酯、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的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检验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不仅身体内血清当中低密度的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当中的尿酸及高密度的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对糖尿疾病患者实行治疗的时候,需选择临床检测技术对患者血清当中的尿酸、血脂含量进行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检验结果实行干预,进而取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作者:王惠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4-06/2015-06接收的由病房送检的100份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标本采集后未进行充分混匀导致抗凝管内血液凝固占51%,采血不畅导致溶血占19%,未正确使用负压管导致标本量过多或过少占16%,在患者输液一侧进行抽血导致血液被稀释占9%,错用容器占5%。结论:要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协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AllergyScreen系统与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6/2010-10连续108例变应性鼻炎病史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变应性鼻炎阳性病史及皮肤点刺试验为诊断参考标准,进行皮肤点刺实验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查,选取本地常见的3种变应原(户尘螨、艾蒿、豚草),探讨血清学试验与皮肤点刺试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108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阳性79例,7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针对皮肤点刺试验所应用的3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血清学检测. AllergyScreen系统的各项指标比较各有优缺点, AllergyScreen系统的特异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检测系统间总符合率为81.4%,各种变应原检测方法间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均呈正相关,以皮肤点刺试验为诊断参考标准,AllergyScreen系统作为一种简单低耗的血清学筛查试验,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于秀丽;任淑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医院的急诊医疗中,重点病种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佳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能够加强急诊抢救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治的成功率和抢救的效率。本研究剖析了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余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line-ISSN:2395-3012,Print-ISSN:2395-3977)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学术性英文双月刊。本刊由中国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美国非营利性科技机构赛福地合作出版,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编委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组成。本刊旨在发表癌症转化医学研究新动态,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式教学法在放射诊断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进修人员20人,随机平均分为A组( n=10)和B组( n=10),A组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采用CBL教学法,教学内容为脑部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诊断,时间为3个月.采用理论考试方法评价教学前后两组的学习效果.结果:A、B两组基线时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2.2±7.6)分、(68.8±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A、B 两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8.8±7.6)分、(90.9±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B组对神经上皮肿瘤影像诊断知识的掌握能力明显高于A组.结论:C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在放射诊断进修教育中推广.
作者:陈志晔;刘梦琦;马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3级11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为教学对象,分为改革组( n=55)和对照组( n=55).改革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和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结果:改革组学生总评成绩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革组学生认可和支持形成性评价体.结论:形成性评价得到了学生认可,有利于提高外科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苑杨;冶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腹痛1月余,加重伴呕吐、腹胀1d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部阵发性隐痛,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d患者右下腹出现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持续时间较前延长,伴有呕吐、腹胀,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血性液体,伴有乏力、纳差等,无寒战发热、无便血黑便,大便稀烂,次数减少,小便正常.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20余年.查体:体温36.9℃,脉搏8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0/80 mmHg.腹部平坦,未见腹壁曲张静脉,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稍紧,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麦氏点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6次/min.入院检查血常规、生化、CAE、AFP、CA125、CA199等均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红细胞:+++/HP;腹部彩超见右下腹见条索状扩张肠管,大小约85 mm×26 mm,考虑肿大阑尾可能性大.入院后考虑为腹痛查因:阑尾炎?肠炎?积极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炎等相关治疗,患者腹痛症状并无明显缓解,随后行腹部CT检查见右下腹见同心圆形结肠影,回肠末端套入结肠之内,长约10.7 cm.肠壁间脂肪间隙尚清楚,增强扫描各肠壁强化明显,其前端的肠壁不规则增厚形成软组织块影,考虑右下腹肠套叠(回结肠型),其套叠前端肠壁改变考虑有占位病变存在.随即在全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套入盲肠和升结肠,套入部分长约15 cm,套入的回肠末端部可触及肿瘤样物直径约4 cm,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解剖标本见:小肠近回盲瓣3 cm 处有一隆起型肿物,大小4 cm ×3.5 cm,切面灰白,浸润至肌层,结肠长12 cm,周径8 cm,回肠与结肠套叠.术后病理提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弥漫阳性,ucHL1背景,中有较多阳性细胞,CD79(+),CD3(-),CyclinD1(-),P53约80%(+),CK8(-),ki?67约70%(+),CD30(-),Bcl2(-), EMA (-), ALK (-).后临床诊断:①回盲部弥漫性大B细胞瘤;②肠套叠(回?结肠型).术后病情好转后转入血液内科化疗.现随访一年余,恢复良好,复查CT、PET?CT等检查未见肿瘤转移迹象。
作者:王志发;席亚鸣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