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

孙宇妍

关键词:青光眼, 认知行为护理, 术后自护能力, 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护理对其术后自护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12/2015-05我院收治的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7)和试验组( n=3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护理,评估两组实施护理后的术后自护能力,同时对其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在自我护理技巧、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在总满意度上占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积极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非常有帮助,且利于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订启事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唐都医院承办的以光盘( C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公开发行的医学电子专业学术期刊(月刊)。图文声像并茂,报道信息容量大,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护工作者、医教科研人员及医药卫生管理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军队和地方医学事业发展。设置的栏目有专家视野(述评)、基础与转化医学、预防与转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短篇报告、医学教育、综述、转化医学动态与咨讯、转化医学多媒体课件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症与抑郁症分析

    焦虑症与抑郁症皆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焦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出汗等。抑郁症则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力减退等心理障碍。这两种疾病在各个年龄层均有发生,尤以青少年与老年人居多。本研究将对焦虑症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为神经内科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张明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治疗习惯性便秘18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的疗效.方法:184例习惯性便秘患者均有典型的脾肾虚的症状和体征,治疗给予自拟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口服.结果: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判定,痊愈71例,显效60例,有效4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74%.结论: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宗学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并发肠套叠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腹痛1月余,加重伴呕吐、腹胀1d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部阵发性隐痛,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d患者右下腹出现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持续时间较前延长,伴有呕吐、腹胀,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血性液体,伴有乏力、纳差等,无寒战发热、无便血黑便,大便稀烂,次数减少,小便正常.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20余年.查体:体温36.9℃,脉搏8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0/80 mmHg.腹部平坦,未见腹壁曲张静脉,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稍紧,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麦氏点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6次/min.入院检查血常规、生化、CAE、AFP、CA125、CA199等均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红细胞:+++/HP;腹部彩超见右下腹见条索状扩张肠管,大小约85 mm×26 mm,考虑肿大阑尾可能性大.入院后考虑为腹痛查因:阑尾炎?肠炎?积极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炎等相关治疗,患者腹痛症状并无明显缓解,随后行腹部CT检查见右下腹见同心圆形结肠影,回肠末端套入结肠之内,长约10.7 cm.肠壁间脂肪间隙尚清楚,增强扫描各肠壁强化明显,其前端的肠壁不规则增厚形成软组织块影,考虑右下腹肠套叠(回结肠型),其套叠前端肠壁改变考虑有占位病变存在.随即在全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套入盲肠和升结肠,套入部分长约15 cm,套入的回肠末端部可触及肿瘤样物直径约4 cm,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解剖标本见:小肠近回盲瓣3 cm 处有一隆起型肿物,大小4 cm ×3.5 cm,切面灰白,浸润至肌层,结肠长12 cm,周径8 cm,回肠与结肠套叠.术后病理提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弥漫阳性,ucHL1背景,中有较多阳性细胞,CD79(+),CD3(-),CyclinD1(-),P53约80%(+),CK8(-),ki?67约70%(+),CD30(-),Bcl2(-), EMA (-), ALK (-).后临床诊断:①回盲部弥漫性大B细胞瘤;②肠套叠(回?结肠型).术后病情好转后转入血液内科化疗.现随访一年余,恢复良好,复查CT、PET?CT等检查未见肿瘤转移迹象。

    作者:王志发;席亚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薏苡仁提取物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薏苡仁提取物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采用冷水浸提和热水煎煮两种方法提取薏苡仁的有效部位,分别记作样品A和样品B,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成样品A高剂量组( n=12)、低剂量组( n=12),样品B高剂量组( n=12)、低剂量组( n=12)以及对照组( n=12),通过小鼠实验比较两种样品的抗炎、镇痛和镇静作用.结果:样品A高剂量组镇痛和镇静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A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样品B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样品 B 高剂量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B高剂量组镇静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薏苡仁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但是作用强度与给药剂量和提取方法有关.

    作者:吴建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农村高血压认知及治疗状况分析

    目的:指导农村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结果:遵循治疗原则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高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结论: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不仅能达到降压的目的,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分级护理应用于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了解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应用分级护理的临床护理操作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2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并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与观察组( 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性酒精中毒救治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救治过程中配合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急救护理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极大程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推动和谐护患环境建设,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蔡吉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进一步规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2011-07/2013-07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基于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对症处理伴发的肺性脑病,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奥氮平对症处理伴发的肺性脑病,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对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PANS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内,两组患者均出现较轻微的药物副作用,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减轻或缓解.对照组患者药物副作用主要为月经变化、催乳素水平增加和静坐不能等,而观察组患者药物副作用主要为头晕、体质量增加和嗜睡等.治疗2周和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 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奥氮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效果优于利培酮,但两者控制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相当,药物副作用也有自身的特点,且两种药物引起的药物副作用均轻微且少见,经过对症处理明显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红娟;尚俊宏;白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合适的护理方式以及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将要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体位加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加合适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以及合适的护理方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切口切除术对甲状腺瘤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5-03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施行小切口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尚文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70)与观察组( n=7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护理内涵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系统化的优质服务。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循证护理、品管圈活动、细节管理以及五常法应用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以便完善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改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苏金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撬拔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11收治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2)和研究组( n=32),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撬拔和人工骨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撬拔复位骨圆针进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erie?s、Gissane?s、B?hler?s角与治疗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rie?s、Gissane?s、B?hler?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跟骨骨折可将微创撬拔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吴斌;刘利;张洪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2013-08/2015-02收治的7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分成对照组( n=36)和观察组( n=36).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选择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比较和评估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结果:在药效与心电图疗效上,观察组各是94.4%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和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用药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每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两组均未见不适反应.结论:采取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展开治疗,总体疗效更理想、安全,更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适合推广.

    作者:叶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约稿信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line-ISSN:2395-3012,Print-ISSN:2395-3977)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学术性英文双月刊。本刊由中国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美国非营利性科技机构赛福地合作出版,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编委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组成。本刊旨在发表癌症转化医学研究新动态,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体质类型与乳腺癌TNM分期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乳腺癌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及各种中医体质类型与乳腺癌TNM分期、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对3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并对中医体质类型和 TNM 分期、分子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0例乳腺癌患者中,气郁质比例大;Ⅰ期患者气郁、血瘀、痰湿质等实性体质所占比例较大,Ⅲ、Ⅳ期患者阳虚、气虚质等虚性体质所占比例较大;不同分子分型中, Luminal A型以气郁质为主, Luminal B型以血瘀质为主, HER?2过表达型以气虚、阳虚质为主;三阴性则以阳虚、血瘀质为主,不同分子分型的中医体质构成比有差异。结论:乳腺癌的易患中医体质类型为气郁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差异性,说明中医体质对乳腺癌病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有明显不同,提示体质可作为预后判断及中医治疗的参考。

    作者:陈志明;周纯华;李植锋;吴俊东;陈伟正;黄文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成效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成效。方法: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标准为依据,对我院在2012年收集的14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做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来源以及分布,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此外,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2013~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并与2012年形成对比。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2013~2014年得到了明显地改进,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在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著提升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

    作者:张翠玲;李泽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糖尿病97例患者血清尿酸及血脂检测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观察9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与血清尿酸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7/2012-07收治的糖尿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n=97),同期来我院实行检查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 n=97),将两组患者均在早晨空腹静脉抽取的5 mL血液作为本研究样本,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当中的甘油三酯、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的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检验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不仅身体内血清当中低密度的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当中的尿酸及高密度的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对糖尿疾病患者实行治疗的时候,需选择临床检测技术对患者血清当中的尿酸、血脂含量进行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检验结果实行干预,进而取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作者:王惠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慢性疾病发病率偏于年轻化的原因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发病率偏于年轻化的原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进行健康检测的人群进行调查,共11580人,统计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本组有1450例发生慢性疾病,占12.52%,其中20~35岁占30.78%、36~50岁占29.87%、51~65岁占27.88%、66~80岁占11.47%;慢性疾病趋于年轻化的原因有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为主.结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缺乏锻炼是引起慢性疾病趋于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加强慢性疾病的预防,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凯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究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2例肺癌组织作为观察组,1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中E2F?1的表达情况.结果:E2F?1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74%,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2F?1的表达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2F?1的高表达可作为肿瘤浸润程度的标记物,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戴彭辰;何成诗;刘一诚;王超群;李慧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